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4.韻律特征分析

前面通過聽辨實驗確認了焦點實現為不同級別的重音,而重音的聲學相關量有音高和時長等,因此下面我們考察不同句法結構和信息結構中焦點重音的音高F0和時長變化模式。重點考察焦點位置的F0變化以及焦點前后音高音變化,特別是焦點后音域壓縮PFC的現象。同時,比較核心重音與核心后重音的音高時長變化。

4.1 音高F0

我們對10人的音高曲線按照不同聲調句和焦點類型進行平均,并進行方差分析。下面分類討論。

4.1.1 寬焦點和主語單焦點

單焦點情況不是本研究考察的重點。這里為下文研究作為參照標準而進行初步觀察。圖3的音高曲線圖分別涵蓋了四種句子結構類型,信息結構為寬焦點BF與單焦點NF(在主語位置)兩種情況,選取陰平句的基頻平均值作為展示范例。其中,淺色線條為寬焦點情況,深色線條為主語單焦點情況,方框所表示的區域為單焦點中焦點所在位置。在本研究中,分析窄焦點的語音變化時,都是以寬焦點為參照基線。

寬焦點情況,圖3顯示主語S承載核心重音。句末賓語O1或者O2也被感知為重音,但得分較低。音高上表現也是主語位置最高,然后下降,再逐漸上升到末尾,主語的音高總體高于末尾賓語的音高。O1后明顯感知存在一個韻律邊界,因此O1與其后接的成分M2或者O2之間有一個明顯音高重置。此時,O1或者O2為韻律詞內部重音。

單焦點情況,將焦點控制在主語位置,在上文的感知結果中,主語很好地被感知為核心重音。從圖3中可以觀察到,焦點位置上,音高曲線相對于寬焦點位置有非常明顯的抬升。我們對其焦點位置上的基頻平均值進行ANOVA單因素方差分析,分析結果表明(見表2)有顯著差異存在(P<0.05),然后我們又對其進行了單因素方差分析的多重比較,Bonferroni的分析結果顯示,單焦點主語的基頻平均值要高于寬焦點。而在主語單焦點情況中,焦點后位置還有明顯的焦點后壓縮PFC現象,并且這種F0的壓縮一直延伸到句末,跨過了O1后的韻律短語邊界,在邊界后也能觀察到一個音高重置的動作。

比較圖4單焦點的句子[12][33]的PFC的情況,這里的PFC情況不同,不是從焦點后一直下傾達到句末的最低,是先急后緩。產生原因主要是語法結構與圖4不同,造成句中O1后有一個韻律短語邊界,并且從重音感知結果看,在F-S核心重音后還會感知到兩個次要重音,但感知得分很低,遠遠低于主語,并沒有明顯的核心后重音出現。從F0表現上看,主語后的F0壓縮趨勢受到抑制,F0從O1開始直到句末一直保持不變。

圖3 不同句法結構中主語單焦點F-SU與寬焦點BF的F0曲線

圖4 “劉民提拔毛藍了。”[33]

表2 不同句法結構的單焦點與寬焦點在主語位置上音高方差分析

4.1.2 雙焦點

雙焦點實驗句的設計涵蓋了四種句子結構類型,句子長度有所變化,每種句法結構又包含了不同的信息結構組合。下面按照句子結構逐一分析。

句子結構SVO1O2。這個句子結構是本次實驗中句長最短的。雙焦點的位置,除了主語(S)一直控制承載修正焦點外,間接賓語(O1)和直接賓語(O2)也被設計為焦點承載成分,因此有F-S-O1和F-S-O2兩種信息結構。圖4以陰平句為例給出了音高曲線圖,分別觀察焦點位置F0及焦點后音高變化情況。

圖5 句子結構為SVO1O2的雙焦點陰平句平均F0曲線,上下圖分別對比F-SU-O1和F-SU-O2與寬焦點NF和單焦點F-S的情況

在第一種雙焦點情況(F-SU-O1)中,焦點位置為主語(S)和間接賓語(O1)。從感知結果可知,主語S作為修正焦點實現為核心重音,間接賓語O1實現為核心后重音。從圖5的上圖中可以觀察到,雙焦點的主語F0比寬焦點情況有非常明顯的抬升,抬升程度與單焦點F-S情況相一致,說明主語位置在單焦點和雙焦點的情況下F0曲線都有明顯的抬升。我們對三種情況下主語位置的基頻值做了單因素方差檢驗,數據結果統計在表3中,顯示三者差異顯著,且均值比較上單焦點情況中主語位置的基頻值最高,其次是雙焦情況。之后,我們在差異性顯著的情況下進行了post hoc檢驗,Bonferroni的檢驗結果是雙焦情況與寬焦情況有明顯差異(P1=0.001,P2=0.011),而與單焦情況差異不顯著。第二個焦點位置,即在感知上為核心后重音的O1位置上,F0的抬升與寬焦情況相比第二個音節抬升不明顯(P=1.000)。對于焦點后音高變化,相對BF來說,核心重音S后沒有明顯的PFC現象,Bonferroni檢驗結果與寬焦無顯著差異;而核心后重音O1后,即在O2上出現了明顯的PFC現象,與寬焦相比差異顯著(P<0.001),壓縮程度與單焦相似(P=1.000)。

在第二種雙焦點F-SU-O2中,焦點位置為主語(S)和間接賓語(O2)。從感知結果可知,主語S作為修正焦點實現為核心重音,間接賓語O2為核心后重音。首先看主語F0情況。核心重音主語位置上基頻曲線較寬焦情況有很明顯的抬升(Bonferroni檢驗,P<0.001),且抬升程度與窄焦情況基本吻合(Bonferroni檢驗,P=1.000)。在核心后重音位置O2上,雙焦點情況的基頻均值為三種情況中最高(見表3),在post hoc檢驗中其與寬焦情況差異不顯著。根據之前感知實驗的結果,寬焦情況下除主語位置外還有直接賓語(句末)位置還有一個韻律詞重音,也解釋了為什么O2位置上寬焦點和雙焦點的F0沒有區別。再來檢測焦點后音高變化,核心重音主語位置后PFC依舊不明顯,但均值相較于寬焦情況是有所下降的。總體看,雙焦點F-SU-O2的音高實現與寬焦點NF沒有顯著的差異。

以上兩種情況中,核心重音主語的F0顯著高于核心后重音的F0(P<0.05)。

表3 句法結構為SVO1O2的雙焦點與寬焦點NF、窄焦點F-S的F0方差分析

句子結構SVM1O1O2:雙焦結構中除了主語為修正焦點外,另一個焦點的位置可以出現在M1、O1和O2三個位置上,兩個焦點間的距離逐漸增大。按照感知結果,此時主語的修正焦點實現為核心重音,第二個焦點成分為M1或者O1或者O2,且實現為核心后重音。我們來看一下,三種信息結構中核心重音和核心后重音的音高實現情況,如圖6所示。

在第一種情況F-SU-M1中,主語位置的F0相較于寬焦有明顯抬升,基頻均值為F-SU>F-SU-M1>BF,且雙焦抬升程度與單焦點(在主語)情況無顯著差異(Bonferroni檢驗,P1=1.000,P2=0.243);同樣,在第二個焦點位置(M1)上,也有明顯的F0抬升,與寬焦情況差異顯著(Bonferroni檢驗,P1=0.004,P2=0.007)。焦點后音高壓縮PFC現象,在主語位置后的V1(謂語動詞第一個音節)基頻均值三種情況為F-SU<F-SU-M1<BF,但雙焦點情況主語后F0壓縮不顯著;第二個焦點位置M1后有明顯的PFC現象,F0壓縮趨勢一致延續到句末,與主語單焦點后的F0趨于重合,且PFC跨過了O1后的韻律邊界。也可以看到O1后韻律邊界對F0下傾趨勢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圖6 句子結構為SVM1O1O2的雙焦點陰平F0均值(方框是焦點位置)

在第二種情況F-SU-O1中,第二個焦點的位置繼續后移至間接賓語(O1)上,主語位置承載核心重音,間接賓語O1承載核心后重音。核心重音的F0有明顯的抬升,單因素方差分析顯示三種情況差異顯著均值比較為F-SU>F-SU-O1>BF(Bonferroni檢驗 P=0.046);核心后重音位置O1上F0較寬焦情況有顯著抬升(Bonferroni檢驗P=0.069)。而核心重音位置后依舊沒有顯著的焦點后壓縮PFC現象,但在核心后重音O1后有顯著的焦點后壓縮。句末F0也與單焦點的目標值重合。

第三種雙焦點情況F-SU-O2,第二個焦點的位置繼續后移至句末位置(O2)。主語承載核心重音,直接賓語O2承載核心后重音。核心重音的F0較寬焦情況有明顯抬升,且程度與單焦點情況沒有顯著差異(Bonferroni檢驗,P1=1.000,P2=0.528);句末焦點位置與寬焦情況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焦點后F0變化情況,主語位置后,謂語動詞第一個音節三種焦點情況差異顯著,且均值比較為BF>F-SU-O2>F-SU。從壓縮程度看,較主語單焦點F-SU要小,壓縮趨勢止于O2。由于第二個焦點O2在雙焦點句中實現為核心后重音,且在寬焦點中O2也實現為一個次級重音,它們的音高表現沒有顯著差異。

以上三種情況中,核心重音主語的F0顯著高于核心后重音的F0(P<0.05)。主語上核心重音比寬焦點的F0抬高,從而引起核心后重音的PFC的壓縮,程度比寬焦點要大,壓縮趨勢一直延續到核心后重音開始。比較三種情況的核心重音后的PFC,看到PFC壓縮程度受后接的核心后重音位置影響,距離越遠PFC的程度越大。產生的原因也非常清楚,由于核心后重音的音域拉寬,F0抬高,這種逆向協同發音(anticipatory effect)抑制了其前的PFC變化趨勢,兩個重音距離越近,逆向協同發音的影響越大,對PFC抑制作用越大;距離越遠逆向協同發音的影響越小,對PFC抑制作用越大。

句子結構SVO1M2O2。主語為修正焦點,第二個焦點位置分別控制在O1、M2和O2上。主語焦點實現為核心重音,第二個焦點實現為核心后重音。各種信息結構中音高曲線的均值如圖7所示,第二個焦點位置逐漸后移,與第一個焦點間的距離逐漸增大。

圖7 SVO1M2O2的雙焦點陰平句的F0均值(方框是焦點位置)

第一種情況F-SU-O1。主語位置上三種情況的F0,在第一個音節上差異性不顯著(P=0.091),在第二個音節上存在顯著差異(P=0.005),基頻均值比較為F-SU>F-SU-O1>BF;O1位置上F0較寬焦情況有顯著抬升,在差異性上第一個音節與寬焦有顯著差異,Bonferroni檢驗結果為P<0.001,而第二個音節差異性不顯著(P=0.188)。焦點后壓縮情況,主語位置后壓縮不顯著,Bonferroni檢驗結果顯示,且雙焦點情況與寬焦點情況相比差異性不顯著(P=0.419)。而第二個焦點后有明顯的焦點后壓縮現象,其壓縮程度與單焦點情況相似,無顯著差異(P>0.05)。

第二種情況F-SU-M2。F0相較于寬焦點情況有抬升,但從統計結果看其差異性并不顯著,Bonferroni檢驗結果P>0.05。第二個焦點位置上第一個音節的F0相較于寬焦點的位置有明顯抬升,且有顯著差異(Bonferroni檢驗,P=0.004),而第二個音節出現了明顯的壓縮現象,即在修飾成分M2發生了韻律詞內部單音節音域的壓縮。再來看主語位置后的壓縮情況,從圖中觀察,有明顯的焦點后壓縮現象發生,從統計結果看,與寬焦相比差異顯著(Bonferroni檢驗,P=0.023),基頻均值比較為F-SU<F-SU-M2<BF。壓縮的趨勢延伸到O1、O1后的M2出現一個音高重置。

第三種情況F-SU-O2。首先來看焦點位置F0的變化情況,主語承載核心重音,其F0抬升的程度與寬焦點情況以及單焦點情況相似,Bonferroni檢驗結果顯示,雙焦與寬焦情況相比,P1=0.119,P2=0.112;與單焦情況相比,P1=1.000,P2=0.693,雙焦情況與單焦情況更加相似。第二個焦點位置上,雙焦點情況與寬焦點情況無顯著差異(Bonferroni檢驗,P>0.05),都承載核心后重音。而焦點后壓縮情況,主語位置后可以觀察到一個明顯的壓縮現象,其與寬焦點情況和單焦點情況都存在顯著差異(P<0.001),基頻均值比較為F-SU<F-SU-O2<BF,Bonferroni檢驗結果與寬焦相比P=0.011,與窄焦相比P=0.008。壓縮的趨勢延伸到M2,但在O1后,M1開始出現一個F0的小跳躍。

上面三種情況,也是核心重音的音高顯著高于核心后重音,并且核心重音后的PFC壓縮程度也與后接重音的位置相關,受到后面核心后重音的逆向協同發音影響。

句子結構SVM1O1M2O2。最后一種句子結構是同時增加了兩個修飾語成分,句子長度最長為13個音節。除主語位置依舊控制為修正焦點,實現為核心重音外,第二個焦點成分分別為M1、O1、M2、O2,與主語處焦點位置的距離依次增大,實現為核心后重音。音高曲線如圖8所示。

圖8 SVM1O1M2O2的雙焦點陰平句的F0均值(方框是焦點位置)

第一種情況F-SU-M1。主語位置上的F0變化,第一個音節F0較寬焦和單焦的并無顯著差異(P>0.05),第二個音節有顯著差異(P<0.05),而在之后的Bonferroni檢驗中,其與寬焦點情況更相似(P=1.000),分析結果表明,F0并沒有發生顯著抬升。第二個焦點位置上,F0與寬焦點情況相比也并無顯著差異(P1=0.227,P2=1.000),因此也沒有F0的顯著抬升。焦點后壓縮情況,主語位置后,并沒有明顯的焦點后壓縮現象,Bonferroni檢驗結果顯示與寬焦點情況無顯著差異P=0.098,與窄焦點情況相比差異顯著為P=0.043。而在第二個焦點位置后,與寬焦點情況相比有顯著的壓縮現象(P=0.003),壓縮趨勢持續到句末,但在O1后由于韻律邊界影響,M1開始處有一個很小的F0重置。

第二種情況F-SU-O1。第二個焦點的位置移動至間接賓語位置O1。主語位置上,依舊實現為核心重音,第一個音節F0相較于寬焦點和單焦點情況無顯著差異(P=0.130),第二個音節F0有顯著差異(P=0.030),再進行Bonferroni檢驗,雙焦點情況與寬焦(P=0.944)、單焦(P=0.261)情況無明顯差異,與單焦情況相似,分析結果表明主語位置F0并無顯著抬升。第二個焦點位置上,F0的抬升情況與寬焦點情況相比兩個音節均無顯著差異(P=1.000)。焦點后壓縮情況,主語位置后,進行Bonferroni檢驗,數據結果顯示謂語動詞第一個音節的F0與寬焦點相比有顯著差異(P<0.05),與單焦點情況差異不顯著(P=0.132);在第二個焦點后也可以觀察到顯著的焦點后壓縮現象(與寬焦點相比P<0.001,與窄焦點相比P=0.552),壓縮趨勢持續到句末。

第三種情況F-SU-M2。第二個焦點移動至第二個修飾成分M2上。主語依舊實現為核心重音,M2實現為核心后重音。F0的變化情況,主語第一個音節三種情況無顯著差異;第二個音節在三種情況中存在顯著差異(P<0.05),而在Bonferroni檢驗中,雙焦情況與寬焦情況相比P=0.315,與單焦情況相比P=0.838,都無顯著差異,但與寬焦差異更大。分析表明,在主語位置上沒有顯著的F0抬升。再來看第二個焦點位置,修飾成分M2的第一個音節與寬焦點相比無顯著差異(Bonferroni檢驗,P=1.000),也沒有顯著的F0抬升;但M2第二個音節與寬焦點相比有顯著差異(P<0.05),這里第二個音節“根”已經變成輕聲音節。焦點后壓縮情況,主語位置后謂語動詞第一個音節,與寬焦情況相比有顯著差異(Bonferroni檢驗,P=0.001),與單焦點情況相比差異不顯著(Bonferroni檢驗,P=0.699),說明主語后出現了顯著的焦點后壓縮現象,壓縮持續到O1結束,由于M2為一個核心后重音,因此M2出現明顯的F0重置,影響到主語后PFC的壓縮,使其壓縮程度小于單焦點F-SU情況;第二個焦點,從其第二個音節開始就出現了F0壓縮現象,一直持續到句末。

第四種情況F-SU-O2。第二個焦點位置移至句末O2。主語實現為核心重音,O2實現為核心后重音。主語F0抬升情況,與寬焦點和單焦點情況相比,進行Bonferroni檢驗,與兩者差異性不顯著(寬焦P1=0.068,P2=0.346;單焦P1=1.000,P2=0.371)。句末焦點F0與寬焦點也沒有顯著差異。焦點后壓縮情況,主語后謂語動詞第一個音節與寬焦點相比有顯著差異(P=0.008),而與單焦點情況相比沒有顯著差異(P=0.420),即壓縮程度與單焦點情況無顯著差異,一直持續到O1結束,受到韻律邊界的影響,M2的F0較其前面的成分(O1)有一個重置,抬升至與寬焦相近的程度。

以上四種情況下,核心重音的F0顯著高于其后的核心后重音的音高。同樣,核心重音后的PFC壓縮程度與后接重音位置相關,受到后接重音音高的有逆向協同發音的影響,同時韻律邊界也有對下傾產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4.1.3 三焦點

我們對不同位置的焦點進行兩兩組合,因為這種情況要求的焦點承載位置較多,因此我們采用了句子長度最長的句子結構,即SVM1O1M2O2來考察。焦點情況組合后共有四種,主語修正焦點實現為核心重音,而其后設計的兩個焦點成分均實現為核心后重音,四種焦點結構的陰平句F0均值曲線如圖9所示。

第一種情況,焦點承載位置為主語,直接賓語和間接賓語(F-SU-O1O2)。主語和雙賓語為承載焦點的成分。首先考察焦點位置F0變化情況。主語位置第一個音節,三種情況相比無顯著差異;第二個音節差異顯著(P=0.007),再進行Bonferroni檢驗,結果表明F-SU-O1O2與寬焦相比無顯著差異(P=1.000),與單焦情況差異顯著(P=0.008<0.05),說明在主語位置上相對寬焦點F0并沒有抬升。再來關注第二個和第三個焦點,即在雙賓語的位置上,其F0的抬升情況與寬焦情況相比均無顯著差異,即沒有抬升現象。關于焦點后壓縮的情況,主語位置后謂語動詞第一個音節,F-SU-O1O2與寬焦相比有顯著差異(P=0.004<0.05),而與單焦點的壓縮情況無顯著差異(P=0.599),說明在主語位置后發生了顯著的壓縮現象。第二個焦點(O1)后的區域為修飾成分M2;同時,M2又是第三個焦點O2的焦點前成分。我們觀察到M2并沒有發生壓縮現象。

圖9 SVM1O1M2O2的三焦點陰平句的F0均值(方框是焦點位置)

第二種情況,焦點承載位置為主語,第一修飾語和第二修飾語(F-SU-M1M2)。將焦點控制在主語和兩個修飾語的位置上。在三個焦點位置上F0的抬升與寬焦點情況相比均不顯著。焦點后壓縮情況,主語位置后謂語動詞第一個音節與寬焦點相比有顯著差異(P=0.003<0.05),與單焦點情況相比差異不顯著(P=0.245),說明壓縮程度與單焦情況相似。第二個焦點M1后的區域為O1,O1上出現了壓縮情況,但Bonferroni檢驗結果表明其與寬焦和單焦情況中O1位置上F0的下傾程度無顯著差異(寬焦P=0.054,單焦P=0.088),基頻均值比較BF>F-SU-M1M2>F-SU,說明M1后有壓縮,但壓縮程度沒有單焦點壓縮程度大。第三個焦點M2,由于第二個音節“跟”變為輕聲,依舊在詞內部出現了明顯的變調和音域的壓縮,而焦點后的區域(O2)有明顯壓縮,其程度與單焦點無顯著差異(P=0.490)。

第三種情況,焦點承載位置為主語,第一修飾語和間接賓語(F-SU-M1O2)。除了主語修正焦點,其他兩個焦點選取第一個修飾語成分(M1)和直接賓語(O2)。F0變化情況與前兩種情況類似,與寬焦點比在焦點位置上均沒有顯著的F0抬升。焦點后壓縮情況,主語位置后的壓縮依然顯著,與單焦相比無明顯差異(P=0.126),與寬焦相比差異顯著(P=0.006)。第二個焦點位置(M1)后,也有顯著壓縮情況,由于受到O1后的韻律邊界影響,壓縮現象到O1后就停止了,其后的成分M2的F0有一個顯著的重置。比較單焦點F-SU,可以看到M1后的PFC壓縮程度,同時受到O1后的韻律邊界和O2上重音的影響。

第四種情況,焦點承載位置為主語,直接賓語和第二修飾語(F-SU-O1M2)。焦點位置組合為主語、間接賓語和第二修飾語成分。F0的抬升在各焦點位置上依舊不顯著,主語與M2后的壓縮現象與寬焦點相比均有顯著差異(P=0.046,P=0.000),主語后壓縮與窄焦點情況差異顯著(P=0.025),M2后壓縮與窄焦點情況差異不顯著(P=0.358),M2中第二個音節也變為輕聲,出現F0壓縮,趨勢一直延續到句末。

以上四種情況,核心重音F0均值都顯著大于后接的兩個核心后重音F0均值,第三個焦點重音處于第二個韻律短語中,實現為韻律短語重音。對比四種情況,無論核心重音后的PFC還是第二個焦點重音后的PFC的壓縮程度,都受到它們后接重音的逆向協同發音影響,O1后的韻律邊界對下傾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并且隨著句子結構的變化,句子成分的增加,句子長度逐漸增長,主語位置,即核心重音位置后的壓縮程度逐漸增大。

4.2 時長

我們對不同句子結構類型、不同信息結構組合中的每個音節的時長進行了單因素方差檢驗。表4中展示了陰平聲調組在焦點位置上音節時長的平均值比較結果。

表4 不同句法結構和信息結構中陰平句時長統計分析

續表

結果顯示,在句子結構SVO1O2中,除句末位置,焦點位置上的音節時長都有顯著差異,且雙焦情況的均值最大。在SVM1O1O2的結構中,與第一種情況相似,句末位置無顯著差異,其他在時長上都有所表現。而當句子長度逐漸增長時,增加到SVM1O1OM2O2,我們可以發現,焦點位置上時長因素的顯著性差異越來越小。但在M2為焦點的位置上,還是有時長的顯著差異,因為M2詞內部承載重音的音節主要是在修飾成分“三”上,第二個音節“根”變為輕聲。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山县| 百色市| 宜州市| 西安市| 新兴县| 丰顺县| 涞水县| 武功县| 赫章县| 蓬溪县| 永定县| 曲周县| 石林| 冀州市| 迁安市| 陆丰市| 舞阳县| 驻马店市| 湘潭县| 灵川县| 崇信县| 清远市| 神池县| 富顺县| 黑水县| 武平县| 浠水县| 阳西县| 盐亭县| 西城区| 大理市| 仁布县| 垣曲县| 三亚市| 南汇区| 京山县| 兴隆县| 台东县| 闸北区| 威宁| 青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