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3歲嬰幼兒養育大百科(彩圖升級版)
- 中國優生科學協會學術部
- 2539字
- 2021-02-07 09:14:11
新生兒的日常照顧
新生兒的五官清潔
眼睛
選擇一個寶寶專用方巾,浸濕方巾的一角卷在手指上,由內眼角到外眼角,輕輕地幫寶寶擦拭眼睛。為了避免交互感染,父母必須記清楚分別是用四角方巾的哪一個角,來清潔寶寶的右眼和左眼,千萬不要搞混。

鼻子
只需要用方巾擦拭寶寶的鼻腔外側就可以了。如果寶寶的外鼻孔道出現鼻屎,則可以用細棉棒在寶寶的鼻孔外側稍微轉一下。一般來說,鼻孔不用特別處理,只在需要時清潔寶寶的鼻孔外側就可以了。

耳朵
將四角方巾浸濕后擰干,將其中一個角卷在手指上,再輕輕擦拭寶寶的外耳部位。在清潔寶寶的耳朵時,為了避免交互感染,必須避開使用幫寶寶清潔眼睛時用過的方巾兩角,分別利用另外兩角,幫寶寶擦拭右耳和左耳。

口腔
將紗布蘸濕裹在手指上,幫寶寶擦拭舌頭和牙齦。當寶寶喝完奶后,可以讓他喝一點兒白開水來清潔口腔。如果寶寶不愿意喝開水,可以利用紗布幫寶寶清潔口腔。清潔時手不要放入寶寶的口中太深,以免引起寶寶的不適。

新生兒皮膚的清潔
正常新生兒的皮膚柔嫩,表面的角質層薄,皮層下毛細血管豐富,因此皮膚呈玫瑰紅色。初生時,新生兒皮膚表面覆蓋一層灰白色的胎脂,是由皮脂腺分泌的皮脂等組成的,具有保護皮膚、防止感染等作用。出生后數小時,胎脂開始逐漸被皮膚吸收,一般不要人為地用水洗去或用紗布等東西將它擦去,如果頭頂部胎脂較厚,可擦一點兒植物油,待其自然干燥脫落即可。有的新生兒初生時臉好像有些腫,進入這段時間,臉部水腫一般已消失。胎毛通常在出生后一周開始脫落,給新生兒洗澡時可看到水中漂著許多細絨毛。新生兒在出生后的10~15天中,全身皮膚會呈現干燥、魚鱗狀紋路,以后會脫皮,臍帶一般已脫落。
有的新生兒起初頭上長有黑發,但不久就陸續脫落,這是正常的,新的頭發一般會遲些長出來,這與胎毛完全不同。
這段時期的新生兒皮膚的衛生清潔很重要。頭、頸、腋窩、會陰部及其他皮膚皺褶處應勤洗并保持干燥,以免糜爛。每次換尿布后,特別是在大便后,應以寶寶護膚柔濕巾清潔臀部,再用護臀霜涂抹,以防發生尿布疹(即紅臀)。
冬季怎樣照顧新生兒
冬季室溫多少比較合適
新生兒是和媽媽同住一室的,室內溫度應保持在24℃為宜。如果溫度過高,可能引致新生兒體溫升高,出現發熱現象,此時應當及時給寶寶補充水分。如果室溫達不到20℃,可能會使新生兒出現鼻子不通現象,更重的會出現“硬腫癥”。室溫過低對新生兒的健康是不利的,此時應該設法使室內溫度升高,并把暖水袋放在寶寶的棉被或睡袋外面,不要緊挨著,讓小環境暖和起來就可以了。
給寶寶穿多少合適
一般來說,上述室溫條件下,寶寶穿著薄薄的棉衣,內有一件細薄的小棉毛衫即可,不必再添加毛衣等衣物。蓋被子或包裹著都不要太緊太嚴,要寬松,適當,留有余地。
一天應保證測量兩次體溫。寶寶的體溫應在37℃,體溫過高就可能是發熱了。如果體溫超過37.5℃,接近38℃,最大的可能是室溫過高或穿著過多,包裹過嚴,最好的做法是松散寶寶的包裹。體溫過高還意味著寶寶缺水,應及時喂水。對月子里的新生兒,不可采用枕冰袋、用酒精擦拭的方法給其降溫。假如溫度半小時以后仍然不退,應該和醫生聯系,請醫生上門診斷治療。
天氣寒冷時,怎樣給寶寶洗澡
洗澡是新生兒不可缺少的項目,可適當升高室內溫度,動作要快,時間要短,水要準備多些,水溫在37~43℃,10分鐘以內洗完,迅速擦干,迅速穿衣,一般不會出問題。
新生兒皮膚嬌嫩,尤其皺褶部位容易出現糜爛、炎癥,而炎癥又容易導致敗血癥,所以不能馬虎。即使不能保證洗澡,也應該給寶寶分上半身、下半身地擦身;特別是用尿不濕的寶寶,要及時洗屁股。
清洗或洗澡后涂抹潤膚油的正確做法,是媽媽把潤膚油倒在手心里抹開,然后均勻地擦在寶寶的皺褶處或小屁股上。直接倒在寶寶的皮膚上很難擦拭均勻,況且冰涼的乳液也令寶寶非常不舒服。
在飲食上需要注意什么
在冬天喂養寶寶,更看出母乳的重要。因為冬天是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多發時期,而母乳中含有的抗體能幫助寶寶減少生病的可能。有條件的媽媽一定要堅持給寶寶哺喂母乳。
夏季新生兒護理
母乳是新生兒夏季的最好食品,營養成分豐富,易于消化,溫度適宜,不易被污染,母乳中含有抵抗病毒和細菌的各種抗體和溶解微生物的溶菌酶。如果必須人工喂養,一定要注意衛生,奶具要消毒,不要喂剩奶,要現吃現配。
補充水分
保證充足的水分供應,媽媽要多飲水,新生兒也要適當飲水,人工喂養的新生兒更應注意補充水分。
注意皮膚護理
新生兒的皮膚柔嫩,防御能力差,每天要用溫水洗浴。要預防尿布皮炎,最好不用尿布兜臀部,可在涼席上鋪一層薄被,在臀部下面墊上尿布,更不要使用塑料布。
預防脫水熱
脫水熱是夏季新生兒易患的疾病,新生兒體溫調節中樞發育尚不完善,不能通過皮膚來散熱,如果環境溫度過高,水分補充不足,又給孩子包裹得太緊、太嚴,就會出現脫水熱,甚至引起新生兒驚厥。
容易傷害到寶寶的壞習慣
搖晃
當寶寶哭鬧不止或睡眠不安時,將寶寶抱在懷中或放入搖籃里搖晃,是年輕媽媽的首選之舉。寶寶哭得越兇,媽媽搖晃得就越猛烈。
如果長期過度搖晃,可能使寶寶(尤其是10個月以內的小寶寶)的大腦在顱骨腔內不斷晃蕩,未發育成熟的腦組織會與較硬的顱骨相撞,造成腦震蕩、腦水腫,甚至顱內出血等。
注意:不要以搖晃來哄寶寶。寶寶哭的時候只要抱著他,讓他覺得安全就好了;市面上買的搖搖床,也盡量不要長時間使用。
摟睡
如果父母感染了疾病,摟著寶寶睡覺時,面對面呼吸,很容易將病毒和細菌傳給寶寶。而且,摟著寶寶睡,使寶寶難以呼吸到新鮮空氣,容易生病。如果媽媽睡得過熟,把寶寶壓到身下,或是不小心堵塞了寶寶的鼻孔,更可能造成窒息等嚴重后果。
注意:如果實在擔心寶寶,可以跟寶寶同睡,但是要“保持距離”,切忌將寶寶抱得緊緊的。最好跟寶寶分開睡,做好安全措施,寶寶就不會跌下床或磕碰到。
睡前哺乳
在寶寶睡前哺乳,很容易造成寶寶乳牙齲齒。這是因為,唾液在睡眠時的分泌量減少,對口腔清洗的功能減弱,加上奶水長時間在口腔內發酵,很容易破壞寶寶乳齒的結構。此外,睡前給寶寶哺乳還可能造成寶寶嗆咳,因為寶寶在意識不清時吃奶,口咽肌肉的協助性不足,不能有效保護氣管口。
注意:要避免齲齒的發生,可在吸完奶水后再給寶寶吸兩口溫開水,稍微清洗口腔內的余奶。而要避免嗆咳的危險,喂奶的速度一定要控制得恰當適宜,千萬不要過于急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