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王維
- 飛花令·楊(中國文化·古典詩詞品鑒)
- 素心落雪編著
- 1648字
- 2020-11-25 16:49:38
王維(701—761,一說699—761),字摩詰,號摩詰居士,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人物,詩歌清新淡遠,自然脫俗,被稱為“詩佛”。蘇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昔時飛箭無全目,今日垂楊生左肘
老將行
唐·王維
少年十五二十時,步行奪得胡馬騎。
射殺中山白額虎,肯數鄴下黃須兒。
一身轉戰三千里,一劍曾當百萬師。
漢兵奮迅如霹靂,虜騎崩騰畏蒺藜。
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
自從棄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時飛箭無全目,今日垂楊生左肘。
路旁時賣故侯瓜,門前學種先生柳。
蒼茫古木連窮巷,寥落寒山對虛牖。
誓令疏勒出飛泉,不似潁川空使酒。
賀蘭山下陣如云,羽檄交馳日夕聞。
節使三河募年少,詔書五道出將軍。
試拂鐵衣如雪色,聊持寶劍動星文。
愿得燕弓射天將,恥令越甲鳴吳軍。
莫嫌舊日云中守,猶堪一戰取功勛。
注釋
肯數:豈可只推。
蒺藜:這里指鐵蒺藜,是戰地所用的障礙物。
牖(yǒu):窗戶。
聊持:且持。
簡析
這首詩敘述了一位老將軍的人生經歷。這位將軍一生東征西戰,功勛卓著,結果卻落得個躬耕的可悲下場。然而邊烽再起,他又不計個人恩怨,請纓報國。詩的開頭十句寫老將軍青壯年時期的戰功和不平遭遇。先說他少時就有飛將軍李廣之勇,而拿李廣比其少年,實際上人生際遇也和李廣相似。他曾經步行奪得過敵人的戰馬,引弓射殺過山中最兇猛的白額虎。中間十句寫老將被遺棄后的清苦生活。自從被棄置之后老將便衰朽了,歲月蹉跎,心情不好,連頭發都白了。最末十句則寫邊烽未熄,老將時時懷著請纓殺敵的愛國衷腸。他的夙愿本就是能得到燕產強勁的名弓擒賊,消滅入侵的敵人,所謂“恥令越甲鳴吳軍”,就是說他內心的真實想法,絕不讓外患對朝廷造成威脅。作品揭露了統治者的賞罰蒙昧,冷酷無情,歌頌了老將的高尚節操和愛國熱忱。
背景
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737),王維被任命為監察御史,奉使出塞,度過了一年的軍旅生活。這期間他發現軍隊中存在著很多不合理的地方,這首詩就是反映這種現象的。
名家點評
〔宋〕劉辰翁:滿篇風致,收拾處常嫩而短,使人情事欲絕。起語嬌嫩,復勝老語。愈出愈奇(“蒼茫古木”句下)。(《王孟詩評》)
〔明〕陸時雍:輕輕說起有法,接語天然,“自從棄置”句以下,寫出老退。“賀蘭山下”后,又突起一節,老當益壯,引用“云中守”結方有力。(《唐詩鏡》)
〔明〕唐汝詢:對偶嚴整,轉換有法,長篇之圣者。史稱右丞晚年長齋奉佛,無仕進意,然觀此詩,宦興亦自不淺。(《唐詩解》)
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蕩槳向臨圻
送沈子歸江東
唐·王維
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蕩槳向臨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
注釋
沈子:沈子福,是作者的友人。
渡頭:猶渡口。
罟(gǔ)師:漁人。
相思:此處指友人間的彼此想念。
簡析
這首詩寫的是作者送朋友乘船離別時所看到的景色及感受。詩的開篇直接入題,開門見山,描寫送別情形。唐人有折柳送行的習俗,表示不忍離別,希望遠行的人留下來。但分別終究是不可避免的,此時友人乘坐的船只已經起航。船兒漸行漸遠,友人的身影也越來越模糊。友人乘船而去,只要再過一會兒,他們就將消失在詩人的視線之外。而這一別,又不知什么時候才能重逢。想到這些,詩人的心中難免有些惆悵。這時,詩人依依不舍,望著大江南北兩岸,春滿人間,春光蕩漾,桃紅柳綠,芳草萋萋。詩人感覺到自己心中的無限依戀惜別之情,就像眼前春色一般無邊無際。詩人突發奇想:讓我心中的相思之情也像這無處不在的春色,從江南江北,一齊撲向你,跟隨著你歸去吧?這首詩表達了作者與友人真摯的感情,以春色比喻相思之情,以春色之清麗和暖喻人間友情。
背景
從詩開頭兩句看,這詩當是作者在長江上游送沈子福順流而下歸江東之作。
名家點評
〔明〕顧可久:(首二句)別景寥落,情殊悵然。(末二句)相送之情隨春色所之,何其濃至清新。(《唐詩直解》)
〔明〕唐汝詢:蓋相思無不通之地,春色無不到之鄉,想象及此,語亦神矣。(《唐詩解》)
〔明〕周珽:別景落寞,別思悠遠,造意自慰,抒盡離情。周敬曰:造出情致,自不落套,作苦思何由得?(《唐詩選脈會通評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