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3 OKR的四大核心價值

關于OKR的核心價值,眾說紛紜。例如,透明、協同、承接戰略、有挑戰性、不與績效獎金掛鉤等。筆者認為,這些都不是OKR所獨有的核心價值。傳統的KPI同樣可以做到,甚至有些企業已經做到。例如,一些傳統的德語區家族企業,績效管理真的不與績效獎金掛鉤,甚至在不違反底線的前提下開除員工都是不允許的。

筆者認為OKR獨有的核心價值,具體如下:

(1)提供清晰定義目標的范式。

(2)讓目標的設定回歸業務的本質。

(3)將戰略性管理和運營性管理分開。

(4)管理方式向自主賦能轉變。

提供清晰定義目標的范式

在OKR出現之前,定義目標可以參考SMART原則。但目標的描述一般只是一句話而已,頂多中間加個逗號,以表述得更加完整。這樣的目標表述方式,對于好量化、容易判斷的目標基本上適用,如銷售額達成多少、利潤實現多少、生產成本降低多少等,但由于沒有KR的平衡,在目標達成的同時,會出現某些人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即備受批評的“績效主義”后果,具體表現如下:

● 雖然銷售額目標達成了,但是新產品的推廣目標沒有達成,造成后續銷售乏力。

● 雖然訂單交期實現了,但是產品合格率沒有保障。

● 雖然市場拓展目標達成了,但是由于促銷造成產品市場定位出現混亂。

● 雖然生產成本降低了,真正有降低成本空間的部分沒有實現降低目標,但是涉及員工滿意度方面的成本(如差旅費)大幅削減,導致員工抱怨時常發生。

團隊在使用OKR時,由于有KR的出現,它可以幫助團隊平衡并解決上述問題。KR可以:

作為目標達成的判斷標準。KR用來判斷目標是否真正達成,而不僅是表面得以實現。

使目標達成更具有可能性。KR為O的實現提供了必要的路徑,為行動計劃的落實提供了橋梁。

使目標更加平衡。不僅在O與KR之間,還在KR與其他KR之間保持了平衡。在保證大目標實現的同時,也兼顧了團隊的健康度,減小了副作用。

為目標向下分解提供了中間鏈條。往往上一級的KR就是下一級O的開始。

讓目標的設定回歸業務的本質

以KPI為主流的時代,目標的設定往往直接與績效獎金掛鉤。最糟糕的情況是為在個人和組織的利益之間求得平衡,而談判出了一個折中的目標。甚至,還有更為可怕但又不陌生的現象——“為明年留口糧”,即當年的目標已經可以達成,下屬會把部分訂單延后至下一年。其實,不僅下屬在這樣做,其上級管理者也是心知肚明的。

OKR明確主張不與績效獎金強關聯;另外,OKR難度系數的設定,天生就具有挑戰不可能的心理暗示。這樣,OKR能夠讓組織和管理者聚焦市場,主張創新,挑戰不可能性,其設定的目標才會更有未來感和使命感

OKR的挑戰性給人帶來“張力”。這樣的OKR能夠激發人放棄舊知、探索未來,思考如何以創新的方式實現挑戰性的目標。反之,“走老路到不了新地方”,如果目標不具有挑戰性,那么可能導致如下結果。

● 組織、團隊以及個人就沒有機會達成更好的績效目標。

● 組織、團隊以及個人就沒有機會進行探索反思,無法實現真正的學習和成長。

● 組織和團隊就失去了錘煉和塑造優秀的組織文化氛圍的機會。

這三個方面,是每一位管理者和每個組織都希望實現的任務和目標。其能夠實現的有力前提是設定挑戰性的任務和目標,OKR的理念使之成為可能,回歸到組織存在的真正價值上,而不僅是關乎“金錢”。

在設定OKR時,團隊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團隊要設定什么樣的目標,才能讓業務更加健康,更有未來?”因為OKR的設定是團隊管理者和團隊成員前瞻性地思考團隊究竟要做什么,要達成什么,而不是在過去的數據和經驗上,再象征性地加點碼法,作為本年度的目標。

目標脫離了績效考核的束縛,加上挑戰性的要求,它更能夠回歸到業務的本質上。團隊管理者和團隊成員坐到一起共同思考如下核心問題:

● 團隊需要設定什么樣的目標,才能讓業務更加健康,更有未來?

● 團隊需要設定什么樣的目標,才能為組織做出更大的貢獻,為客戶提供更大的價值?

● 團隊成員需要設定什么樣的目標,才能為團隊、組織、客戶做出更大的貢獻,讓自身成長更有價值?

將戰略性管理和運營性管理分開

在組織和團隊中,總是有各種各樣的工作需要人來完成的,并且每項任務和工作背后都必然包含或者隱藏著特定的目標和目的。例如,有的任務和工作需要團隊重點關注、聚焦關鍵資源;有的任務和工作只需要團隊完成即可,甚至可以延后或放棄不做。這是涉及組織效能、彼此協同和資源有效利用至關重要的問題。

OKR的出現,使得從組織到個人共同清晰地聚焦在關鍵點上成為可能。OKR可以通過任務和工作將所有人和資源組織在一起,完成少數重要的事情。另外,OKR還可以解決組織、各級人員精力分散的問題。

由此可見,OKR所聚焦的應該是關系到組織或團隊的戰略性問題,即影響外界、未來、全局的重要問題。這方面的管理,人們稱其為“強管理”——通過目標、行動、跟進、復盤的方式進行主動行動。其他的任務和工作,人們稱其為“運營性問題”,可以考慮用其他的方式來實施“弱管理”——通過監測、問題、糾偏的方式進行被動反應

例如,在人體中,凡是低級神經系統所控制的活動,人們稱其為“弱管理”——被動反應,如人口渴了喝點兒水;而高級神經系統所控制的活動,人們稱其為“強管理”——主動行動,如人即使不渴也可以泡一杯工夫茶,滿足一下人的心理需求。如果所有的活動都需要調動人的大腦皮層,需要人體進行主動思考和反應,那么人會無暇顧及高級神經系統所控制的活動了,如計劃、聚焦、反思等。

管理方式向自主賦能轉變

隨著時代的發展,組織結構先后經歷了職能式、矩陣式、事業部制式、社群式等形式的發展。到目前為止,關于組織結構的嘗試和創新從來沒有停止過,如阿米巴、合弄制、分布式組織、社群式組織、青色組織、VSM(Viable Management System,可持續管理系統)等。那么,究竟哪種組織結構形式更好呢?答案是沒有絕對的好,也沒有絕對的不好。任何組織結構形式都有各自的優勢和劣勢,也都有其適合的“土壤”。選取哪種組織結構,關鍵在于它是否能夠與組織的使命、戰略、文化、人員能力等匹配。因為任何組織結構形式都會帶來新的問題,所以關于組織結構形式的選擇不能堅持完美主義,而要反過來進行思考,比較哪種組織結構形式帶來的問題能相對更少一些。另外,在同一組織中,也可以采取不同的組織結構形式,這與組織的規模以及業務復雜度相關。

不論如何,這些關于組織結構形式的嘗試和創新,無一例外地都在探索同一類主題,即如何才能真正激發人的潛能和創造力,發揮人的優勢,挑戰更高的目標和個人績效,創造更加優秀的組織文化,平衡組織近期和遠期的發展。

為達成這樣的目的,改變組織結構形式是方法之一。而OKR在不改變現有的組織結構形式、不大動干戈的情況下,從管理思想和做事流程、工具的角度入手,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彼得·德魯克開創了“目標管理和自我管理”,但是他從沒有設想出如果沒有自我管理,那么目標管理該如何實施的辦法。這樣,目標管理失去了其意義和力量的重大部分——沒有自我管理的目標管理僅僅是管理的一半。而OKR不僅在目標的設定上做出重要的貢獻,也把自我管理重新帶回了軌道。

OKR提倡挑戰和創新,鼓勵團隊成員共創參與和自主戰長。團隊成員需要的不是控制和監督,而是自我驅動、賦能和支持。OKR鼓勵團隊成員自下而上對業務進行思考,提倡自主設定目標、自我跟進和迭代。團隊成員不但要知道做什么、怎么做,而且要思考為什么這么做,這么做的價值和意義究竟是什么。只有這樣,團隊成員就不是僅憑雙手在工作,而是帶著“大腦”進行全身心投入的工作。

團隊管理者的角色從原來的掌控轉變為賦能,從單向自上而下的傳達和控制轉變為雙向的溝通、對齊和相互激發,甚至在某些領域可以完全實現以自下而上驅動為主的變革和創新。團隊管理者真正將工作的權力交還給團隊,團隊成員在愿景思考、目標設定、組織實施、反饋調整、復盤和評估的全流程實現共創參與,而團隊管理者則更多地采取分享、傾聽和支持等以引導者的領導方式來激發團隊自主工作、自主創新和自主成長。

問題解答

Q4:在概念上,OKRKPI有什么不同?——三“不同”一“轉化”

最初,KPI叫作關鍵過程指標,起源于生產質量管理。例如,公司可以用關鍵過程指標對生產流程進行監測和控制,以保障產品的質量、生產效率以及成本等達到相關的要求。在績效管理方面,KPI叫作關鍵績效指標,即公司要設定的關鍵績效指標,以促進最終績效達到預期。后來,通行的叫法,設定KPI是指設定目標。另外,績效考核出現之后,KPI變成了要用績效指標來進行業績考核,評價個人工作優劣,決定其獎金和職位晉升。這時KPI的意思就偏向于績效考核指標

在績效管理中,KPI包含兩種類型:一類是保持類,如產品合格率要保持在96%以上;另一類是改進類,如產品合格率從96%提升至98%。在管理方式上,這兩類KPI完全不同。

保持類。團隊需要設置監測點進行數據采集,超出偏差要進行原因分析、采取行動、糾偏達標,只進行事后被動反應即可。例如,產品合格率維持在96%以上——目標已經達成,但需要保持。團隊需要做的就是按既定流程執行、監測,遇到超標的問題進行解決,若沒有問題則繼續監測。

改進類。團隊需要設定目標、擬定計劃、監督糾偏,最后復盤總結,需要進行事前主動管理。例如,將產品合格率從96%提升至98%——目標尚未達成,需要立項、分析計劃、實施改進,進行階段性的評估和調整,直至達成目標。

1.重新區分OKR和KPI,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目前,大家看到OKR與KPI是“剪不斷、理還亂”的關系,需要重新定義它們才能澄清關系。從管理方式和用途上,可以重新定義OKR和KPI,使二者完全區分開,避免人在概念和實施管理方面的混淆。只有這樣,才能讓組織聚焦關鍵點,并采取不同的方式來實施有效管理。

● OKR是“目標”的概念——組織需要達成的未來目標,是真正具有戰略性和未來感的,更加關注創新、變革等方向性的目標,需要采用OKR的管理方式。

● KPI是“指標”的概念——組織需要監測的和保持的目前水平,是屬于運營管理的指標,可以表述為“多、快、好、省”,用現有的流程、工具進行例行管理和監測即可。

2.未來的資源主動投入度不同

關乎企業未來發展的重大措施,可以用OKR的方式來進行管理。有人也許會問:“航空公司的安全指標難道不夠重大嗎?”答案是:“航空公司的安全指標當然重要,但如果團隊不需要采取任何新的措施和手段,只需要按既有的法規、流程、制度去做,那么用KPI的管理方式即可,即定期監測統計數據,發現問題及時處理。這與其安全指標是否重要無關,只是管理方式不同而已。如果通過監測,航空公司發現駕駛系統有重大問題,那么團隊有必要設定一個OKR在未來的一段時間之內進行改進,這需要特別的行動計劃和跟進方式,以及驗證目標是否達成,這是另一種管理方式。”

3.OKR和KPI的適用性不同

在不同組織中,越是創新型企業、初創的組織,就越適用OKR的方式;而越是傳統型、成熟的組織,就越適用KPI的方式。在同一組織中,越是前端和創新的業務部門,越適用OKR的方式,用來做前瞻性的目標管理;越是后端和常規的職能部門,就越適用KPI的方式,可以用來監測組織目前的健康程度。另外,即使在同一部門中,OKR與KPI也可以共存,以起到不同的作用。

4.OKR與KPI的相互轉化性不同

OKR與KPI二者之間的相互轉化性,可以用人體來做個比喻,十分形象。人體的健康程度是需要一些關鍵指標來表征的。例如,體溫、脈搏、血壓、肺活量、紅白細胞含量、血糖等指標,這就是人體健康度的KPI。當這些指標發生問題時,如果由于某種疾病導致某些指標發生了問題,這時就需要醫生進行診斷、分析、明確治療目標、制訂治療方案、實施治療,階段性地核查跟進,直至這些指標恢復正常。這些措施加到一起就是OKR的管理過程。

某個組織一定有一些指標可以用來表征組織的健康程度。例如,創新能力、市場地位、成本地位等,而組織一旦發現創新能力這個指標弱于競爭對手,而不能滿足客戶需求、不能助力于組織長遠發展時,組織就要考慮在這里設定一個或者幾個OKR,以期待在這個領域取得領先的地位。而這個領域一旦地位得到鞏固,或者創新的產品、服務推向市場,其市場地位則又會成為另一個戰略重點,關于這個產品市場地位的OKR又會產生。這樣的OKR達成后,相應領域的健康程度就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贺州市| 金塔县| 盘山县| 格尔木市| 莱阳市| 福建省| 高尔夫| 漳浦县| 苏州市| 新田县| 微山县| 独山县| 湟源县| 宁津县| 安平县| 广西| 封开县| 门头沟区| 巴彦淖尔市| 开远市| 芦溪县| 望城县| 大埔区| 平顶山市| 万宁市| 兴仁县| 仁化县| 阳谷县| 萝北县| 修文县| 固始县| 壶关县| 福贡县| 咸丰县| 穆棱市| 大新县| 扶余县| 新昌县| 湘西| 鹰潭市| 凉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