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一個武士名叫賓卑聚,一天晚上做夢時他夢到一個強壯的男子往他臉上吐唾沫。武士驚醒了。其實這只不過是一個夢而已,但是他卻一整夜坐在那里很不開心,而且也沒有再睡著。第二天一早起來,他就叫來了他的朋友說:“我從小就很好勝,從來就沒有受過污辱。但昨天夜里我被污辱,我一定要找到那個樣子的人。找到了還好,如果找不到的話那我就死了算了。”于是,武士每天都要朋友陪他站在大路口等這樣的人出現,結果等了3天還是沒有找到,回去后他就真的自殺了。
堂堂一個武士居然為了一個夢而結束自己的生命,這種事可能只會在故事里發生。但生活中很多人有時就是這么一根筋,一旦思想上轉不過彎兒來,心里的疙瘩就會越結越大,到最后把自己給毀了。
在心理學中,“心結”這個詞是指內心的結、束縛和疙瘩。比如,當某人對我們說話不友好時,或者我們不知道他人為什么要這樣說而感到惱怒時,心中的疙瘩就形成了。
人如果耿耿于懷,心中的結就容易解不開,受害的只能是自己。比如在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許多不公平的事情,而且很多事情都是我們無法逃避的,也是無法選擇的,我們只能接受已經發生的事并進行自我調整,才能化解心中的煩悶。
小李在候車室里認識了一位同鄉,簡單的幾句交談后,這位同鄉便談到他此次出門的原因:去看望一位摯友。談到這位摯友時,同鄉的話語中便多了幾分感嘆和無奈。他原本很恨對方,只因他剛進一家公司做事,便在一次小小失誤中,被這位擔任領導的摯友扣除了20%的績效獎金,還被通告批評。他憤憤不平,在以后的工作中,不管他的這位摯友怎樣努力地想消除誤會,他都固執地連問聲好都不愿意。但漸漸地,他開始發覺,摯友會在同事生日會上小心翼翼地留一塊蛋糕給加班加點的他;在端午節,為他煞費苦心地包兩個粽子;在炎炎夏日,恰到好處地在他凌亂的辦公桌上放幾顆鮮嫩的荔枝;為他熬夜悄悄地修改不甚完善的文案。終于,在一個節假日的午后,他跟這位誠懇的摯友上司說了3個月來的第一句話:“謝謝!”而他卻看到對方那驚喜的表情和孩子氣十足地叫了一聲“萬歲”,他笑了。從此,公司里就多了一對共歡樂同奮斗的兄弟。
“我是在上一年度的體檢中知道他得絕癥的,是晚期肺癌。”說到這里,小李看到這位老鄉潮紅的眼睛。“醫生說他最多只能再堅持一個月的時間——我想陪陪他,就談談以前,談我怎么恨他,又怎么原諒他。”
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認為:“是我們內心的想法或者說心態決定了我們的情緒。所以,不要把你的一切情緒都歸于現在的事件、現在的人、現在的關系上。表面上是這些因素決定了你的愛恨情仇以及種種情緒,事實上,導致你負面情緒的罪魁禍首是你內心對事情的想法和觀點,而這些完全可以用積極的心態去改變。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完全有能力左右自己的心情。”其實,許多事情只要卸下思想上的包袱,想通了,就不再是什么煩心的事了。或者當你換一種態度來看待那些曾經傷害過你的人的時候,你會發現,其實你應當感謝他們。正是因為他們才使你的意志更加堅強,讓你的斗志更加昂揚。從某種程度上說,正是這些傷害讓你重新認識了生活,讓你從傷害中站起來,下一步會走得更堅強!下面的例子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王一玲于1998年畢業的時候,在一家潤滑油銷售公司找到了她的第一份工作——做一名推銷員。盡管很多人都說這份工作不適合她,薪水也不高,但她仍然很高興得到了這份工作。不過所有的新鮮感與期待感很快被面對新環境時的不安所代替了。
當王一玲被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帶著四處走,見過每個部門的經理,最后回到銷售部的時候,她一直沒敢抬頭看經理,她很擔心經理會看到自己內心的不安和緊張。
“王一玲?”一個女子的聲音,“你爸是不是啤酒公司的?”王一玲有些詫異,抬頭一看:“你、你不會是張京吧?”看到對方肯定地點點頭,王一玲欣喜若狂,剛才的不安一掃而光。
原來張京和王一玲以前是鄰居,張京住5樓,王一玲住2樓。只是分別7年多了。現在的張京已經成為一個標準的成功職業女性,人顯得很干練、灑脫。而且,張京是這家公司的銷售狀元,工作能力非同一般。
于是,在張京的幫助下,王一玲憑借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和不懈的努力很快適應了這份工作。在兩個月后,王一玲取代了張京的位子,成為公司的銷售狀元。但是,自從領導在例會上宣布王一玲成為銷售狀元之后,張京和王一玲一起吃飯的次數明顯比以前少了。
一天,王一玲因為臨時有急事,就托正好在公司樓下遇到的張京幫她把自己的東西帶上樓去,其中包括裝有王一玲的重要客戶資料的手提袋。
一個星期后,王一玲到一家她負責供貨的加油站,問他們需不需要加貨,沒想到老板卻告訴她他們已經追加訂貨了。王一玲感到很奇怪,這家加油站一直是她在跑啊,是誰在中間作梗呢?“那個女的也是你們公司的,好像姓張,說你這幾天生病了,所以她幫忙送貨。我一聽說是你們公司的,就收下了!”
以后連續幾天,王一玲發現自己的客戶都被張京“襲擊”了一遍。根據他們的描述,王一玲斷定那個女的就是張京——她從王一玲的手提袋中拿出了她的客戶資料,然后把這些客戶全部搶了過去。
王一玲十分憤怒,她覺得自己無法接受這樣的事情,一定要報仇。但是,冷靜下來后,她發現事已至此,報復不能最終解決問題,而應該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朋友的傷害。于是,她就更加努力地開發新的客戶,再加上王一玲有很多實戰經驗,于是很快她又開發出了許多新客戶,并獲得了一個大客戶,業績一路飆升。
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如果不是朋友的背叛和傷害,王一玲不可能會爆發出如此大的工作動力,可能就此躺在功勞簿上取得的成就。
所以說,很多時候,別人的指責或者傷害都是你繼續努力的“強心針”。但所謂的“接受傷害”,也并不是要任人欺負,不做抵抗,而是遇事冷靜,學會消化一些可能很難接受的意見或事實,并將其作為自己成長的動力。
只要我們愿意,這個世界上沒有解不開的結,所以,無論你的心中有多大的結,都要努力去解開,走出自己封閉的世界,欣賞生活中的美,讓快樂與幸福如影相隨吧!
心靈絮語
再澎湃的海浪也終有退潮的一天,再寒冷的冬天也終有一天會被陽光、鮮花占據。很多事情都是如此,改變心態,壞事說不定會變成一件好事。
不要逃避現實生活中的不完美,去正視它,因為不完美的“結”終究會有解開的一天!而解開的那一天,也就是心情輕松愉快的開始。這樣才能快樂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