僖公五年(前六五五)
會于首止〔1〕,會王大子鄭〔2〕,謀寧周也〔3〕。
【注釋】
〔1〕首止,衛地,今河南睢縣東南。齊侯、宋公、魯侯、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會王世子于首止,見《春秋》。
〔2〕齊桓公尊崇周室,會太子鄭,定其位也。
〔3〕周惠王將廢太子鄭而立王子帶,齊桓公反對廢嫡立庶,故率諸侯予太子以支持而安定周室也。
【譯文】
諸侯在首止會盟,會見周惠王的廢太子鄭,商討安定周室的事情。
秋,諸侯盟。王使周公召鄭伯曰〔1〕:“吾撫女以從楚〔2〕,輔之以晉,可以少安。”鄭伯喜于王命而懼其不朝于齊也,故逃歸不盟。孔叔〔3〕止之曰:“國君不可以輕,輕則失親,失親,患必至。病而乞盟,所喪〔4〕多矣,君必悔之。”弗聽,逃其師而歸。
【注釋】
〔1〕周公,周卿士。鄭伯,鄭文公。
〔2〕惠王為王子帶事怨齊桓公,準備聯合楚、晉、鄭諸國,和齊對立。
〔3〕孔叔,鄭大夫。
〔4〕喪,失也。
【譯文】
秋季,諸侯會盟。周惠王派周公召見鄭文公說:“我安撫你去順從楚國,讓晉國來輔助你們,這就可以稍稍安定了。”鄭文公因為周惠王的命令覺得欣喜而又懼怕他沒有朝見齊國,所以想逃回鄭國而不參加會盟。孔叔勸阻他說:“國君是不能夠輕率從事的,輕率就會失去原本親近的國家,失去了原本親近的國家,禍患一定會到來。國家在困難時乞求盟約,所失去的就會很多,君王一定會為此后悔。”鄭文公沒有聽從,離開他的軍隊潛逃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