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哉董生行
淮水出桐柏山,東馳遙遙千里不能休[1]。淝水出其側,不能千里[2]——百里入淮流。壽州屬縣有安豐[3],唐貞元時縣人董生召南隱居行義于其中。刺史不能薦,天子不聞名聲。爵祿不及門,門外惟有吏,日來征租更索錢。嗟哉董生,朝出耕,夜歸讀古人書,盡日不得息,或山于樵,或水于漁[4]。入廚具甘旨[5],上堂問起居。父母不戚戚[6],妻子不咨咨[7]。嗟哉董生孝且慈,人不識,惟有天翁知。生祥下瑞無休期:家有狗乳出求食[8],雞來哺其兒[9],啄啄庭中拾蟲蟻,哺之不食鳴聲悲,傍徨躑躅久不去,以翼來覆待狗歸。嗟哉董生,誰將與儔[10]?時之人,夫妻相虐,兄弟為仇,食君之祿而令父母愁。亦獨何心?嗟哉董生無與儔!
貞元十五年或十六年作。董生名召南,亦作邵南,壽州人。方世舉云:“此詩云‘刺史不能薦,天子不聞名聲’,在董生未舉之時。大抵徐州所作。徐與壽相近,故稔聞其行義如此。”韓愈文集中有《送董邵南序》,是后于此詩寫的。那文是送董生出仕,這詩卻贊美董生不仕,后先因朝政環境而說話不同。此詩句法,別具一格,如注〔2〕〔4〕〔10〕所指。
[1] “淮水”二句:有的本子點斷作三句:“淮水出桐柏,山東馳遙遙,千里不能休?!彼普`。
[2] 不能千里,言淝水短小,與淮水之“千里不能休”對比。這里仍用“千里不能休”字樣顛倒一下、削去一字,以顯示其奇陡的句法。
[3] 壽州:治所在今安徽壽縣。安豐:在今安徽霍邱縣西。
[4] 或山于樵,或水于漁:兩“于”字各本都作“而”字,惟方崧卿《韓集舉正》作“于”。按,這兩句原是“或樵于山,或漁于水”的錯綜句法,“于”字不誤。
[5] 甘旨:美好的食物——用以奉養父母。
[6] 戚戚:心里憂愁。
[7] 咨咨:嘆息聲。別本有作“羞羞”的,想是“嗟嗟”的誤字。
[8] 狗乳:哺乳期的母犬。
[9] “雞來”句:“兒”指乳犬。《北史·孝異傳》有犬豕同乳事,韓愈文集中有貓相乳事,都認為是“祥瑞”。這里雞啄蟲哺犬,更認為是“天翁”的“生祥下瑞”了。韓愈盡管辟佛、斥道,反對宗教迷信,但他對于生物界的某些現象,為他的知識所不能解釋者,卻仍歸之于“上天不虛應,禍福各有隨”(見《歸彭城》詩)上去。
[10] 與儔:和他對比、跟他相類。此句“誰將與儔”作問語;與末句“無與儔”作肯定語不同,可供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