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養成自律,從來都不靠硬撐
- time剛剛好
- 1439字
- 2020-11-14 16:16:39
第三節 計劃過于繁重,容易透支意志力
網上經常會流傳各大高校學霸的日程表,它們的共同點就是將每天的時間劃分得很細,安排的內容也很滿。
其中流傳最廣的就是2011年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獲得者馬冬晗的日程表了。她的日程表做得十分細致,對每個小時、每節課都有具體安排。
這也引得網友們紛紛膜拜,驚訝于馬冬晗高度的自律,更有人感嘆,這樣的安排簡直比備戰高考還要苦。但也有不少網友受此啟發,以馬冬晗的日程表為模板,給自己制訂了一份詳盡的計劃。
我的一個讀者就是其中一員。當他將制訂的計劃表發給我看時,我被震撼到了。整個計劃表密密麻麻,安排的任務非常多。單從那張表格上,我就能深深體會到他對自我改變和自我提升的那種迫切感。
他向我抱怨自己在執行計劃時遇到了兩個很棘手的問題:一是自己精心安排的計劃總是會被各種事情打亂,這嚴重影響了他的執行效率。二是他發現自己堅持不下去,總是堅持兩三天就放棄了。
坦白說,他遇到這兩個問題,我一點都不驚訝,反倒覺得很正常。因為過于繁重的計劃容易淪為空想,很難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去。

一是因為缺乏靈活性。網上流傳的學霸計劃表,更多的是在校學生的日程安排。校園生活是相對規律的,幾點上課,幾點下課,時間都比較固定。作為一名學生,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學習,需要面臨的突發狀況也相對較少。但步入社會后在職場打拼與在校學習大不相同,在職場上需要處理的事情多且雜,面臨的不可控因素也多。
比如,你給自己制訂了一份下班后的充電計劃,分別為學習一小時英語、學習一小時手繪、睡前讀書三十分鐘??上掳嗪髤s有緊急會議要開,等你開完會,回到家已經是十點多了,渾身疲憊,根本沒有精力和心情再去充電學習,制訂的計劃只好臨時取消。
這種情況對于上班族來說是非常普遍的。計劃安排得越滿,機動性就越差,當出現突發狀況,不僅會影響計劃的順利執行,還會影響人的心情,讓人們總是處于一種被打擾的煩躁和沒有完成任務的自責之中。

二是過于繁重的計劃會大量消耗人們的意志力。因為意志力的充足供給是自控系統正常運轉的前提條件,計劃越繁重,對意志力的消耗也就越大。這就好比參加5000米長跑比賽,你在跑1000米時就全力沖刺,早早地將力氣用完了,剩下的那4000米你還有力氣跑嗎?
我從不鼓勵大家制訂過于繁重的計劃,在我看來這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我們為目標奮斗時,往往會加倍努力讓自己盡快獲得成功,這時的我們就會本能地制訂更多的計劃和任務,讓自己忙碌起來。
當我們在執行計劃時,就會自動進入一個自控的狀態,督促自己集中注意力思考、克制欲望、抵制誘惑,而這些都會不斷地消耗我們的能量和意志力。
凱利·麥格尼格爾認為:“適當的自控也是必需的。但是正如慢性壓力會影響健康一樣,試圖控制所有的思想、情緒和行為也是一劑毒藥,會給你帶去過重的生理負擔?!?span id="6bcbghz" class="math-super">[3]
計劃越繁重,對我們意志力的挑戰也就越大,需要自控的時間越長,帶來的壓力也就越大。這不僅僅是身體上的負擔,還會對自我信念造成打壓,沒有完成就會覺得自己是個不爭氣、意志力不堅定、不能吃苦的廢物,每一次的失敗嘗試,都是一次負面的自我暗示,這對自信心是沉重的打擊。
當然了,我并不是說每個人都無法勝任緊急繁重的計劃,這跟自身的自律能力是相關的。很多計劃安排在我們眼中是沉重的負擔,但在那些自律能力超強的“大神”眼里也許僅僅只是生活的調味品而已。
在這上面,我們可不能“鉆牛角尖”,覺得別人能做到的,強迫自己也一定做到。處處和別人比較,拿別人的標準來衡量自己完全是自找苦吃。我們可以和過去的自己比,通過有技巧的訓練,讓自己變得越來越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