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結 構

論文的結構就是論文各部分的組織安排。論文結構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論文結構主要是從形式上來界定的,包括整篇論文的各個部分的排列。狹義的論文結構主要是從實質上來界定的,是指論文正文各部分之間的組織安排。

從形式上來看,學士學位論文、碩士學位論文、博士學位論文、期刊學術論文的結構略有差異。

學士學位論文結構一般如下:

題目

摘要

關鍵詞

引言

本論

結論(結語)

參考文獻

碩士學位論文結構一般如下:

題目

目錄

中文摘要(含關鍵詞)

英文摘要(含關鍵詞)

引言

本論

結論(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博士學位論文結構一般如下:

題目

目錄

中文摘要(含關鍵詞)

英文摘要(含關鍵詞)

導論

本論

結論(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期刊學術論文結構一般如下:

題目

摘要

關鍵詞

引言

本論

結論(結語)

英文摘要

英文關鍵詞

參考文獻部分有采用腳注形式的,已在當頁注明,不再于正文后單列;有采用尾注形式的,依引注順序列舉參考文獻。致謝部分在注釋部分中簡要表明。

可以看出,論文正文一般包括導論、本論和結論這三個大的部分。這里所討論的論文結構,主要是狹義上的,也就是論文正文各部分之間的組織安排,特別是本論各部分的安排。在確定了論文題目、收集了必要的資料之后,就要開始論文提綱的撰寫工作。撰寫論文提綱的中心任務就是形成論文的結構。這就像蓋房子一樣,要有一個框架設計。論文結構是反映作者思維過程的基本形式,反映作者對所研究問題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反映作者研究思路是否清晰。

論文結構總的要求是完整、清晰、合理。結構完整就是說論文正文各部分形成一個整體,沒有缺項,就像房子一樣,沒有缺門少窗。在結構是否完整上常見的問題是,有些初學者寫的論文缺少“結論”。結構清晰就是說論文正文各部分要寫什么是清楚的、明白的,而不是模糊的、糊涂的。在結構是否清晰上常見的問題是,有的作者在不同部分反復地說某個問題或者各部分所要談論的問題飄移不定,“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結構合理就是說論文正文各部分之間的關系符合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在結構是否合理上常見的問題是,有的作者還沒有對問題進行分析,就得出了結論。例如,有的作者討論某項法律制度的完善問題,剛剛提出某項法律制度有缺陷,緊接著就提出如何完善,沒有對為什么說該項法律制度存在缺陷進行闡述。

導論、本論、結論構成論文的正文或者說主體部分。下面我們分而述之。

一、導論的意義

“導論”一詞主要用于博士學位論文或者學術著作中,在學士學位論文、碩士學位論文、期刊學術論文中,一般使用“引言”一詞,不用“導論”一詞。雖然在篇幅上、討論的廣度和深度上,“導論”和“引言”有所差異,但是,二者的基本功能是一樣的。“引言”可以稱為濃縮了的“導論”,“導論”可以稱為擴展了的“引言”。有的論文雖然在開篇沒有使用“引言”或者“導論”一詞,但實際上起到了導論的作用。

導論即“引導之論”。導論就像路標一樣,起著指示、引導的作用。它的基本內容是介紹論文研究了什么樣的問題,選題的背景、選題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作者打算如何展開對該問題的研究以及可能的貢獻。它的意義在于引導讀者對論文主題、價值、方法和思路等有一個大致的了解,進而產生閱讀興趣。

例如,在一篇題為《工具理性和底限正義:刑事速裁程序辯護的價值》[14]的論文中,作者在開篇寫到:

“辯護是刑事訴訟基本職能之一,辯護權是刑事訴訟中被追訴人的基本人權。在現代刑事訴訟理念和構造中,控審分離,無控訴則無審判,保證了審判權啟動的正當性;無辯護即無審判,則保證了審判權運行的正當性。辯護權保障水平往往成為刑事訴訟公正、民主、科學、法治、人道的評判標準。刑事速裁程序以訴訟效率為導向,其一系列程序規則及其實踐已經極大地改變了刑事普通程序的辯護樣式,形成了一種新的辯護形態。制度變革總是以深層的價值轉換為支配力量的,對刑事速裁程序進行價值分析,能夠更準確地描述刑事速裁程序中辯護的形式特征,更深刻地把握其內在運行規律,進而有助于完善相關立法和改進司法。”

這段文字其實就是該篇論文的導論,主要說明了研究的問題以及研究的意義。

又如,在一篇題為《刑事訴訟維穩模式的困境與出路》[15]一文中,文章的“引言”節選如下:

“近年來,我國法治進程呈現快速發展的趨勢,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不和諧因素,影響著我國實現依法治國、建成法治國家的目標。佘祥林案、趙作海案、聶樹斌案、杜培武案、張氏叔侄強奸案、呼格吉勒圖案等錯案的屢屢發生,讓我們開始反思造成錯案的制度性根源。反觀我國當前的刑事司法實踐,理想的程序法定、無罪推定、疑罪從無等刑事訴訟程序、規則、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被規避、架空或擱置,出現了實踐對制度背離的情形。在重大、復雜、疑難案件中,已悄然形成一種維穩的刑事訴訟實踐模式。這種模式將維穩作為刑事訴訟的終極目標,在很大程度上以削弱程序正義、壓制公民權利、貶損法律尊嚴為代價來換取穩定,使得原本作為國家治理的常態環節的刑事訴訟活動發生扭曲、變異,極大地妨害了刑事訴訟人權、公正價值目標和法治秩序的實現,為此,有必要從理論層面予以深刻反思。”

這段引言介紹了論文研究的背景、主題和意義。

二、本論的安排

本論是論文的主干或者本體,是論文主要論證過程和主要內容的承載者,不可想象一篇論文沒有本論。一篇論文要談哪些問題,或者要探討問題的哪些方面,主要體現在本論當中,因此,本論部分就存在著自身的結構安排,也就是要妥當地處理本論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本論的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大體上可以歸結為三種,即總分關系、并列關系和遞進關系。與之相應,本論的結構大體上可以分為三種形式:一是總分結構;二是并列結構;三是遞進結構。

總分結構,通常論文的第一部分屬于總論部分,其余部分屬于分論部分,以總統分,以分成總。總分結構的分論部分則有可能是并列結構,也可能是遞進結構。

并列結構,各部分之間處于同一個層次,不存在誰統帥誰的問題,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即便是并列結構,各部分之間的順序安排也有一個邏輯關系在內,也不是說隨意安排的。例如,關于犯罪構成的四個方面要件,雖然處于同一層次,但是,也不是可以隨意安排順序的。有的教科書按照犯罪客體、犯罪客觀方面、犯罪主體、犯罪主觀方面來排列,這主要是基于犯罪發現與認定的次序來考慮的。有的教科書按照犯罪主體、犯罪主觀方面、犯罪客觀方面、犯罪客體的次序來排列,這主要是基于犯罪發生的過程來考慮的。沒有一開始就講犯罪主觀方面的。

遞進結構,各部分之間的邏輯關系是層層遞進的,有一個按照邏輯關系的先后次序問題。例如,一篇旨在考察中國歷史上刑訊制度沿革的論文,自然要按照歷史階段的先后順序來考察和論述,不宜輕易打亂考察順序。這體現了時間的遞進關系。又如,一篇考察執行難的論文,先從執行難現象入手,進而分析導致執行難的原因,最后提出解決執行難的對策。這體現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的遞進關系。

如何標明各個部分呢?一般地,由于博士學位論文篇幅長、容量大,類似于專著,所以多用章節形式來標明各個部分;碩士學位論文各培養單位要求不同,有的要求以章節標明各部分,有的則要求用一級標題序號“一、二、三……”和二級標題序號“(一)、(二)、(三)……”乃至三級標題序號“1.2.3 ……”來標明各部分。期刊學術論文除了個別短論不需要各部分標明之外,大多要求以不同級別的標題序號來標明各部分。

一般情形下,本論的各個部分還需要有標題來概括各個部分的主要內容,使得文章脈絡清晰,層次分明,內容鮮明,前后呼應,意思連貫。標題應切合論文主題,必要時要重復論文題目中的關鍵詞。標題應盡量簡潔明快,用詞組的形式表達,切忌冗長,一般不用句子表達。

下面略舉數例來看看本論的結構安排。

例如,一篇題為《財產糾紛與訴訟實踐——以某市法院1950—1965年民事訴訟檔案為中心的研究》[16]的博士學位論文,除第一章導論和第六章結論外,本論四章結構的安排如下:

第二章 離婚訴訟中的財產紛爭與處理

一、離婚訴訟中財產紛爭與處理的概況

(一)離婚訴訟的基本情況

(二)離婚訴訟中財產紛爭與處理的基本情況

二、離婚訴訟中財產紛爭的處理依據

三、離婚訴訟中財產紛爭處理的實踐分析

(一)五十年代初期離婚訴訟中財產紛爭事例

(二)離婚訴訟中財產的爭執與平衡

(三)對涉及借婚姻索取財物與財禮問題的處理

(四)對服刑人員離婚案件中財產的處理

四、小結

第三章 分家、繼承糾紛與訴訟實踐

一、分家、繼承糾紛與訴訟的概況

二、分家、繼承案件審理的基本依據

(一)新中國繼承制度形成的歷史實踐基礎

(二)新中國成立后審理分家繼承案件的基本依據

三、分家、繼承糾紛與訴訟的實踐分析

(一)關于夫妻之間、父母子女之間繼承權的確認

(二)兄弟之間的分家、繼承糾紛與訴訟

(三)婦女繼承權的維護

(四)過繼引起的繼承糾紛與訴訟

四、小結

第四章 房屋、宅基地糾紛與訴訟實踐

一、房屋糾紛與訴訟實踐

(一)房屋案件與訴訟實踐的概況

(二)房屋糾紛案件審理的基本依據

(三)房屋糾紛與訴訟的實踐分析

二、宅基地糾紛與訴訟實踐

(一)宅基地制度的歷史變遷

(二)宅基地糾紛與訴訟的實踐分析

三、小結

第五章 債務、賠償糾紛與訴訟實踐

一、債務、賠償糾紛案件審理的基本依據

二、債務糾紛與訴訟實踐

(一)債務糾紛的概況

(二)債務糾紛與訴訟的實踐分析

三、財產損害賠償糾紛與訴訟實踐

(一)財產損害賠償糾紛的概況

(二)財產損害賠償糾紛與訴訟的實踐分析

四、小結

該篇博士學位本論四章采用的是并列結構,各章內容大致是按照民事訴訟案由類型加以劃分的,而具體排序主要是依據當事人之間的社會關系由近及遠排列的,也不是隨意而為的。各章的具體問題主要是按照概況、法律依據、實踐狀況的邏輯順序安排的。

又如,一篇題為《辯審沖突的法理分析》[17]的碩士學位論文,除了引言、結語之外,本論結構如下:

一、辯審沖突的表現形式

(一)辯審沖突的典型案例

(二)辯審沖突的基本形態

1.以程序異議為焦點的辯審沖突

2.以訴訟許可為焦點的辯審沖突

3.以訴訟制止為焦點的辯審沖突

4.以干擾裁判為焦點的辯審沖突

二、辯審沖突的原因分析

(一)法律規范因素分析

1.基本法律規范存在不足

2.律師執業權利缺乏保障

3.法官行為規范界定模糊

(二)司法環境因素分析

1.程序性辯護挑戰傳統理念

2.地方化司法阻礙司法獨立

3.行政化司法削弱法官職權

4.控監一體化影響審判中立

(三)職業道德因素分析

1.法官職業道德失范導致辯審沖突

2.律師職業道德失范引發辯審沖突

三、辯審沖突的解決思路

(一)完善相關法律規范

1.重視控辯雙方法律適用的平等

2.建立律師定罪處罰的救濟途徑

3.明確法官侵害律師權益的追責

(二)深化刑事司法改革

1.完善我國的程序性辯護制度

2.發展中國特色司法獨立制度

3.構建審判中心主義訴訟制度

(三)提升職業道德素養

1.提升法官職業道德水平

2.提升律師職業道德水平

該篇論文的本論各部分是按照描述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遞進關系組織安排的,思路清晰。各部分的一級標題緊扣論文主題“辯審沖突”,二級標題和三級標題也能夠很好地概括該標題之下的內容。

再如,一篇題為《法律移植與文化適應:基于非法證據排除的實踐分析》[18]的期刊學術論文,除引言、結語外,本論結構安排如下:

一、法律移植:非法證據排除的規范形成

(一)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起源和發展

(二)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在中國的確立

二、從文本到行動:非法證據排除的實踐狀況

(一)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實證調研情況

(二)對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適用狀況的基本評判

三、實踐中的困惑:非法證據排除實踐中的文化適應問題

(一)權力本位、社會本位的價值觀念的影響

(二)功利主義與實質正義的工具理性觀念的影響

(三)政倫思維與人情思維的思維方式的影響

該篇論文的本論各部分也是緊緊圍繞論文主題,逐層深入的。

三、結論的寫法

結論是對論文論證結果的總結概括,也是論文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說導論是開始,標志著研究的開端,那么結論就是終端,標志著論文研究任務的完成,有始有終。在復雜的論證過程結束之際,對研究過程與成果予以概括總結,既是作者研究工作的結晶,也為評審者評判論文的學術貢獻提供了便利。如果說研究過程是播種和耕耘,結論就是收成。

結論的任務可以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梳理、總結前文各部分的主要論點,將分散在各處的論點予以整合,回應導論提出的問題;二是重申、升華、凸顯論文的研究價值;三是也可以指出論文研究的不足以及與論文主題相關的有待繼續研究的問題。

結論也可以稱之為結語,有的論文對結論和結語不加區分。如果細究起來,兩者比較而言,略有差異。有的論文結論在各部分已充分展現,已無必要再行總結,這個時候可能不需要專門列出結論,那么,結語主要的意義就在于重申研究的價值。有的論文最后一部分闡述的是立法建議或者改進對策,結論已在其中,如果沒有什么還需交代的問題,就沒有必要再專列結論或者結語了。

除博士學位論文在結論部分有的尚需進行論證工作,一般而言,結論要求簡潔有力,最忌拖泥帶水或者又開始新一輪的論證。結論或者結語也不是感慨或者致謝。

下面略舉數例來看結論(結語)的寫法。

例如,一篇題為《民間水規的法文化解讀——以明清山西河東地區水利碑刻為中心的討論》[19]的論文,結語寫道:

“明清時期山西河東民間水規,可視為一種‘民間法’,對于法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民間水規以水權制度為核心內容,是建立在村莊、農戶利益基礎上的一種用水權利的制度安排。其中所包含的權利觀念、規則意識、自治能力和理性精神,對于我們更深入、全面地理解中國傳統法文化的特性提供了具體有用的素材,也可為建設法治國家、構建和諧社會提供歷史的借鑒。”

該結語簡短地概括了論文的主要觀點,強調了論文的研究意義。

又如,一篇題為《自媒體辯護之檢視與規范》[20]的論文,結論部分寫道:

“當今社會,面對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的高速發展,法制的不斷改革和完善成為必然。自媒體辯護在促進司法公開,維護委托人合法權利的方面起著不小的作用,但不能過分夸大其影響,要合法得當運用自媒體辯護,既要拓寬律師的辯護渠道,又要規制律師的不當言論,需要通過促進以審判為中心訴訟制度的發展、管控自媒體發展、增加信息公開渠道、規范律師言論等方式促使自媒體辯護良性發展,避免‘輿論審判’現象的發生。”

該結論總結了論文的主要觀點。

再如,一篇題為《觀念、制度與技術:從水案透視清代地方司法——以山西河東水利碑刻為中心的討論》[21]的論文,結語部分寫道:

“法律史既是法律制度史,也是法律觀念史和法律技術史。它需要宏觀的敘事,也需要微觀的話語。清代水案審理的過程具體地展示清代地方司法的狀況,從觀念、制度、技術等方面,反映了解清代地方司法的某些基本特征。水案研究有助于我們從法律制度與司法實踐相結合、法律與社會相結合的更為廣闊的視野中審視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復雜性及其特質。本文只是一個粗淺的嘗試。”

該結語概括了論文的主題和意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门市| 临沂市| 油尖旺区| 大城县| 罗平县| 闻喜县| 会昌县| 桑植县| 尉犁县| 新营市| 嘉黎县| 安塞县| 南涧| 尖扎县| 宜兰县| 佛山市| 福清市| 理塘县| 蓝山县| 永丰县| 行唐县| 华坪县| 淮滨县| 满城县| 垫江县| 寻乌县| 旌德县| 翁牛特旗| 商水县| 临西县| 汶川县| 陈巴尔虎旗| 抚远县| 车险| 汕头市| 墨江| 新余市| 屯昌县| 武山县| 绍兴县| 宜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