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初下山(中)
- 神道獨仙
- 夜踏霜白
- 3273字
- 2020-11-01 06:25:52
到了傍晚,范惠明又去請示上級,報告了許多經歷。也不論僧道本兩家,特地從城北光明寺請來齋飯,款待華鐘離等。
華鐘離素食慣了,用了一碗,可夏清照和解寶兩人,見一星半點肉末都無,嘟嘟噥噥地抱怨,嫌棄禮薄義輕,聽在范惠明耳中,很是尷尬,華鐘離也不制止,惟一笑了之。
天黑以后,范惠明三人情知華鐘離主意已定,無可奈何,好生驚惶,戰戰栗栗。雖說坐飛機趕路是習以為常,但跟神仙只身伴飛,尚屬破天荒的頭一遭,安危是小,任務為大,只得同至院中。
只見他神閑氣定,將手中鐵如意往地上一擱,仙家妙法通靈,彈指間變作十尺長短輕舟,正容三人置身。華鐘離笑對他們講道:“請君入座,共此一赴?!?
他自己則一跺腳,云氣自生,滿庭流風,夏清照與解寶也上了云頭。回視三人猶稽延不動,似有些神思不定,催促道:“此無須躊躇,休錯失一時半刻,管教你們平安無事?!?
范惠明三個有些迷惘又有些掃興,互相示意,你推我讓,不得已扶持而入,如坐針氈,孟筱卿嘀咕道:“怕不是請君入甕吧!”
華鐘離大笑一聲,冉冉浮云飄飄升,漾漾輕舟騰騰起。他用障眼法隱匿行藏,以護身術罩定周圍,告誡三人萬無一失,不必過慮,只當游山玩水即可,自己則并駕齊驅。
升至半空,只見:萬里江山相映帶,半川還在暮天外。燈光競晝清平年,家國無憂開運泰。
小作適應,他們又上重霄。碧羅天,寒玉蓋,騰涌云峰,波上浮銀海。舟次飛深清氣載。一半迷離,更在心懷外。騁追風,騏驥快。去路遙涂,掠影多嗟慨。翻覆指尖翹首待。只恐流年,不許從頭邁(蘇幕遮)。
范惠明幾人見甚是平穩,且放寬懷,對華鐘離佩服得五體投地,四顧瞻望。真是:云莽如潮漲玉津,金釵隔別兩無垠。好乘蕩氣等閑去,飛渡關山一道人。
孟筱卿欲言又止,沒有像旁人一樣貪看景色,卻氣鼓鼓地問:“不是說騰云駕霧是神仙事,我早想試一次,怎么又坐在船里,和飛機有什么本質區別,云喬先生你不爽利?!?
華鐘離微微一笑道:“話不是這么說,你可聽過西游記里的一句話‘遣泰山輕如芥子,攜凡夫難脫紅塵’?!彼告傅纴?,“俗世之人凡胎肉體,濁氣深重,元神不靈,真性不明,陰陽不侔,豈能駕云。雖然我能用攝法以風帶你走,也不過七八丈高,不及多矣。”
孟筱卿聽了,心里十分沮喪,又問:“那是不是修道學仙,就能馬上騰云駕霧了?”
華鐘離慨嘆不已,解釋道:“這也是外行話,豈有立地成仙之理,就算求道殷切,也要講個由表及里,漸次至深。初入門者,先要定心空明,然后調息養性,導氣引體,才能磨合精神,固守三田,從種種觀法順和水火,燮理陰陽,此乃安生養命之法,其中歧途百余條,走錯一步便是傍門,難成正果。即便得法得體,也只是中乘以下,不證仙道?!?
孟筱卿似有不信之意,道:“這么難,我看評書上都說有緣就能成仙,也沒講如何勤學苦練,吃一粒丹,喝一杯酒,雞犬也能升天。云喬先生,你不會忽悠我吧!”
華鐘離笑了笑,也不分辯,又說:“我道以打磨內丹、修身保元為真流,你所謂乃是外丹,優劣固且不論,法力也須讓我三分。題外話少說,你聽我言,先前一番理,僅僅是第一步穩固根基,須是勤修不輟,苦歷重劫,方始日后可以功參造化。”
此時,非但孟筱卿,連范惠明和辛捷也來傾聽,華鐘離一則駕云輕閑,二來多日不與凡人敘談,見三人俯身在輕舟邊沿,聚精會神,接著道:
“你想騰云駕霧,這飛行之法,也分上中下三等。最末的,你修持有術,筑基久成,蛻濯滓質,陽氣貫身,舉體皆清,則道果粗備,自然能凌空而上,御風而行,日行千里不在話下,但也是不得法門的門外漢?!?
他停頓了一下,看三人理解,又繼續往下說?!吧弦黄返?,真種子,有功有為,中成火候,神氣固濟,若逢明師講授,傳秘訣,點竅門,茅塞頓開,可隨時隨地招來云頭,履霧踏云,霞舉飛升,一日一夜周游世界也行得,可算是神仙門徑?!?
三人馳思遐想,贊嘆不已,對華鐘離更加欽慕。他也暫且不言,任由他們心蕩神搖。過一會,孟筱卿意猶未盡地問:“那最上乘的法子,是什么樣的?”
華鐘離傲然一笑,極目遠望道:“身心意與道合真,形神俱妙,氣即云,云自生,心無掛礙,三十六重天皆可去,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孟筱卿一臉憧憬,期期艾艾地問:“那、那,可是,我想,這有辦法學嗎?”
華鐘離大笑道:“天下豈有此理耶!法不入六耳,道不可輕傳,休說千金不換,連左藏庫還嫌輕呢,須待緣法,可遇而不可求,跪斷腿也是枉然?!?
孟筱卿大失所望,一臉的悶悶不樂,辛捷插話問道:“云喬先生,請您賜教,既然駕云極速,想來我們這一程,應該可以更快吧?”
華鐘離點頭道:“不錯,像今晚這趟路程,要快的,彈指間到。但你們身體承受不住,雖有如意護持,以防萬一,還是緩行的好,所以需要多半小時,不過畢竟比行車快多了?!?
辛捷恍然大悟道:“這道理我懂,就跟戰斗機駕駛員會黑視一樣?!彼∠肼擊?,突發奇想問:“我是用劍的,有段時間特別迷戀古代劍仙傳奇,世上當真有嗎?”
華鐘離道:“確有其事,毋庸諱言,當今世外,劍仙一脈大行其道。其實上品劍仙所使并非通常所謂有形之利刃,不過假借虛名爾,其太白金氣所聚者曰劍丸,細如發絲,團如指蓋,劍意與心合,心之所指,而劍亦并至,常于舌下、鼻息或玉枕穴溫養。
另外仍有最上一品,煉得劍光通神,無色無形,能于萬里之外飛取敵酋首級,而且行甚迅疾,只要修為到,一盞茶時繞地球八百遍也夠了,兼有其他若干效用,不必枚舉。若到大成地步,則我即劍,劍即身,心劍意劍神劍萬劫不磨,可長生久視,與天地同壽?!?
辛捷心里羨慕,情不自已,熱情地問:“云喬先生,你本領很大,是不是劍仙?”
華鐘離搖搖頭:“劍仙者,顧名思義,性命交關一口劍,以身心為鼎爐,劍丸為金母,精氣為藥物,心腎為坎離,肝肺為文武,五行中偏重一道,但于劍頭上弄手段,入門甚易,進境尤速。只要身心粗與劍通,就可御劍飛行。
我的道則與之大相徑庭,奪天機,堪造化,煉就金丹養元胎,三花聚頂,五氣朝元,好做一個世外客,待得三千功行滿,便是大羅天上仙。話雖如此,卻比之辛苦百倍,難上加難,一旦蹉跎,誤身千年?!?
辛捷聽了,心癢難耐,窮問道:“按您的說法,劍仙功夫十分厲害,這樣一來,豈不是與他對戰,非輸不可,長此以往,還不都是劍仙的天下,您又怎么分庭抗禮呢?”
華鐘離會心一笑,道:“哪有是理!大道是根基,是本源,玄中玄,妙中妙,這個意會不可開口道;法是驅策,是駕馭,意不偏,神不搖,一說一聽開心竅;術是技巧,是工具,無善惡,隨人使,信手拈來多變幻。
劍仙一路修煉,至多到法的層次,哪比得了無上大道。不過單以實用論,初期劍仙為勝,中后不分伯仲,及至大成,他只能瞠乎其后,難望項背。至于征伐之際,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每個人的因緣際會又不同,自當別論。”
這番話除了辛捷,其他也都聽到,悟性不同,各有所思。正要再問,華鐘離止住話題,于空中停下,對他們說:“怎么樣,三十幾分鐘,從廣陵府飛來,就到雷陂了,下方那地可不就是大江彎處的陌桑山。”他降低云頭,漸漸落在山外水畔的狹地上。
等一行腳踏實地,華鐘離收回如意,三人回望天上,意猶未盡,只嘆匆匆忙忙,未曾從容體驗、肆意胸懷。華鐘離察看天象定方位,帶了他們往山里行。
剛走幾步,辛捷忽然打趣起孟筱卿來,“如何?你說世上沒有神仙,全是假的。這回連天也上了,云也乘了,無話可說,理屈詞窮了吧!”孟筱卿默然不語,狠狠剜了他一眼。
行不過數里,已然走到入山處,古人相傳名喚障山口。從前船家江邊泊舟,也有上岸樵爨。一片狹長曠地,或有幾戶人家,只是煙冢不接,往往荒蕪,幾百年來沒有誰敢多停留,當屬荒僻絕地,不容生人。
范惠明按簡報上介紹,無名村正在大山深處,罕通人世,唯一線索提及是晚唐五季避難者的后裔,便一起往羊腸小道走去。山徑彎彎曲曲,幾步后已不見來時路。這山雖名陌桑山,卻是沿襲古書中的說法,山北雷陂縣城的當地人,管它叫無晴山,只因多云雨,常年洪災,有好事者考證,北宋時幾個失意女子于山中以淚洗面,后來以訛傳訛,又被喚作哭山。
在華鐘離看來,此地山勢笨重,古樹怪異,地氣生澀,十分矛盾。前方巖上又有四行石刻,照之可見,“百里陌桑山,閑人旋踵還。強梁逞威過,好入鬼門關?!狈痘菝鞔蟪砸惑@,脫口而出,“這可沒有記錄,怪哉!什么時候漏下這一片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