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當(dāng)面點(diǎn)火
書名: 娥姁傳作者名: 周虹本章字?jǐn)?shù): 2105字更新時間: 2020-10-31 23:30:00
第118章:當(dāng)面點(diǎn)火
一身新郎官裝扮的審食其,走進(jìn)了殿宇。
他見到娥姁,像往常一樣恭恭敬敬地行大禮。
娥姁攙扶起審食其,笑著叮囑,“辟陽侯,孤家叮囑你一句。雪梅與孤家名為主仆,實則姐妹。你既然迎娶她入辟陽侯府,就一定要善待她。那日,孤家聽說她受了委屈,可不高興啊!”
審食其迎娶雪梅,不過是為了保她娥姁的清譽(yù)。
可越是這樣,她就越要叮囑審食其一句,以免他冷落雪梅。
審食其躬身一揖,“臣不敢慢待皇后娘娘身邊的紅人。”
娥姁牽著雪梅的手,放在審食其手心里,“既如此,孤家就把雪梅交給辟陽侯了。孤家等著,等著你們的好消息。希望你倆早得貴子,好請孤家去辟陽侯府吃喜酒……”
審食其和雪梅雙雙行禮,恭恭敬敬地應(yīng)承,“臣一定不辜負(fù)娘娘厚愛。”
“皇上駕到,戚夫人到——”
內(nèi)監(jiān)的傳稟聲,在殿宇外響起。
劉季帶著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戚夫人笑著走進(jìn)來。
眾人互相見禮后,方才分尊卑入座。
戚夫人瞧見娥姁眼圈微紅,意味深長地,“雪梅出嫁辟陽侯府,皇后娘娘一定舍不得吧。瞧皇后娘娘眼圈微紅,想必是已經(jīng)哭過了。”笑了笑,話里有話,“也是,都這么多年了。割舍不掉,也是人之常情啊!”
娥姁情知戚夫人給劉季燒火,想要在劉季心里種下心結(jié),淡然笑了笑,不著痕跡地接招,“孤家是重情重義的人,這個,皇上最清楚不過。在閨閣之中時,惟親情為重。嫁進(jìn)老劉家,不管阿季是卑微還是尊貴,孤家一直視他這個夫君為天,再未正眼瞧過其他男子。就算家里窮得揭不開鍋,依然會想方設(shè)法款待阿季那些兄弟,從來不敢嫌煩嫌累。皇上和曹家姐姐婚外生的長子劉肥,孤家也視如己出。這么多年,對待太上皇和太上皇后,一直如同自己雙親。在楚營時,孤家本有機(jī)會逃生。因為舍不得丟下太上皇,才心甘情愿在楚營待了那么多年。這雪梅是我看著長大的,又跟了我這么多年。如今,她要棄孤家出嫁,孤家豈能舍得?”嘆息一聲,“即便舍不得,孤家還是祝福她和辟陽侯,祝福他們這對有情人成為眷屬,祝福他們早得貴子,一輩子和和美美的。”
娥姁的這番話,勾起了劉季當(dāng)初的回憶。
他想想娥姁那么多年的任勞任怨,覺得有些辜負(fù)這個女人。戚姬點(diǎn)的這把火,居然沒能如愿在他燒起來。他頻頻點(diǎn)頭,隨聲附和,“皇后的賢德和重情,是眾人周知的。這一點(diǎn),朕比任何人都清楚。”瞧瞧娥姁,柔聲安撫,“皇后若是舍不得雪梅,以后,可以讓他們夫婦隨時進(jìn)宮。辟陽侯去太上皇處伴駕,雪梅可以來中宮陪伴皇后。這樣,既能成人之美,也能讓皇后見到雪梅。”
戚夫人見火不成,也只能陪著笑臉。
她微微福了福,佯裝恭順地,“皇后娘娘的賢德,妾身一定視為典范,日日學(xué)習(xí)。”
娥姁見戚夫人計謀沒有得逞,也懶得搭理她,笑著看向劉季,“多謝皇上體恤。”
審食其千恩萬謝,接走了新娘。
劉季和戚夫人聯(lián)袂而來,也雙雙離去。
娥姁瞧著這空蕩蕩的中宮,耳聽漸行漸遠(yuǎn)的鼓樂,心里突然覺得空落落的。她雖無意與審食其發(fā)生點(diǎn)兒什么曖昧關(guān)系,可不知道為什么,這個傾慕她的男人成婚,她心里依舊是有點(diǎn)落寞和傷感。因為她知道,從此以后,再也沒有人會日日夜夜關(guān)注她,感受她娥姁的喜與悲。
劉季的一顆心,都在戚夫人身上。
他已經(jīng)無暇顧及她,更無時間陪伴她。
她以后的歲月,怕是要在孤獨(dú)寂寥中度過。
娥姁不想一個人待在中宮里傷感,也害怕被有心人看見,風(fēng)波再起。她帶著石榴和一眾宮女出了中宮,去院子里轉(zhuǎn)悠閑逛。她行至一個涼亭不遠(yuǎn)處,見三個年輕貌美的女子正在亭子下品茶閑聊。一陣風(fēng),三個女人的話語聲,就飄進(jìn)了耳朵里。
“薄姬姐姐,咱們可是說好的,富貴不相忘。你若誕下皇子,母憑子貴之時,一定不能忘了我和管姬妹妹啊。”
“趙姬妹妹這話,說的極是。薄姬姐姐母憑子貴的一天,一定要記得我們姐妹倆啊。”
“都是自家姐妹,相互照應(yīng),也是應(yīng)該的。只可惜,我薄姬身份低微,又是再嫁伴君。別說懷的是公主,就算是皇子,也不敢生非分之想。俺只想跟肚子里的孩子,平安終老,就滿足了。榮華富貴什么的,從來不奢望。”
“薄姬姐姐,趙姬妹妹,你們說,戚夫人要是和皇后斗法,非要拼個你死我活。兩位姐姐說,咱們是應(yīng)該站在誰那邊,才比較明智呢?”
“管姬姐姐,你這話,問的實在是太傻了!無論你站在皇后這邊,還是站在戚夫人那邊,都不如站在皇上身邊,比較有前程。皇后也好,戚夫人也罷,她們都不希望其他女人跟她們搶皇上,她們只想著自己獨(dú)占皇恩。只有你自己站在皇上身邊,才是最有前程的,也是最明智的。”
“趙姬妹妹的這番言論,聽著是高明。可是,我卻不太贊同。我覺得,自古以來,都是邪不勝正。戚夫人再怎么受寵,終究不是嫡妻。有沛縣那幫老臣在,她就算用盡手段,也是扳不倒皇后娘娘的。”
“管姬姐姐這話,妹妹也不敢茍同。沛縣老臣再怎么有功勞,決定權(quán)還是在皇上手里。戚夫人一抹眼淚,咱們皇上的心就酥了。別說皇后,就連太子,怕也會被她拉下馬。”
“趙姬妹妹別忘了,還有太上皇在呢!他老人家只認(rèn)皇后娘娘,戚夫人,連請安都不讓去呢。你覺得有他老人家在,戚夫人還能上位?”
“太上皇已經(jīng)那么大年紀(jì)了,他又不是神仙,又不能一直罩著皇后娘娘。這未來的事兒啊,還真是難說。以我看啊,咱們先不站隊,靜觀其變,再做打算最好!”
“管姬妹妹,趙姬妹妹,你們倆,還是少說這些話為妙。常言說,禍從口出病從口入。萬一隔墻有耳,被誰聽了去,豈不要大禍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