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很清楚否定的評論對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所帶來的真正的影響。如果你說某些人很愚蠢,不負責任,我們都知道這些人就會變得消極被動,其行為也會蠢笨,不負責任。這就是否定帶來的影響,可謂立竿見影。
肯定的斷言使用的也是同樣的方式。但你所做的工作帶來的是積極的效果。肯定斷言的一個簡短的例子是:“我是一個學習成績突出的學生。”
斷言重復越多,你就感到越舒服,你距離自己要達到的目標也就越近。
每當面對挑戰時,在你的內心重復一下自己的斷言吧!當然,除了信心之外,你還要學會放松你自己。你通常會在頭和身體連接的部位(頸部和肩部)感到緊張,對于長期伏案學習的學生更是如此。
如果你消除了這些使注意力分散的緊張感,你就能夠引導你全部的精力。引導自己的精力僅僅是使注意力集中。
由于身體的狀態影響大腦的工作,如下4個步驟會幫助你創造在冷靜中集中精力的狀態。
1.注意內心的聲音
有些內心的聲音是消極的,會帶來壓力。例如:“不,不作演講,我討厭公眾演講。”“不,別說統計,我最頭疼百分比。”
確認你是否聽到了這類“潛意識的破壞性言論”。不要讓你的潛意識在你背后亂說一氣!對于你沒有意識到的東西你是無法改變的。
2.身體位置的移動
如果你正在坐著,就站起來。如果你正在站著,就走幾步。你的思想和身體是緊密相聯的。改變一下你身體的位置通常會使自己的思想找到新的思路。
3.盡可能多地吸入氧氣
大腦只有3磅重,大約是你體重的2%。但它卻消耗了吸入氧氣的20%。所以,在每次上課之前(需要時可在每天中的任何時候),閉上你的眼睛,做一兩分鐘深呼吸。
端坐在椅子上,脊椎伸直,下頜放松,設想肚子里面有一個氣球。當你吸入空氣時,把你的下腹部推到最滿的程度,然后繼續吸氣,你的胸腔也開始脹起來。一直吸下去,直到胸腔脹滿,肚子也吸滿了。
在肚子吸滿后暫停一會兒,然后把空氣呼出。同時輕輕地說“安靜”,也會有一定幫助。
按照上面的方式做5至10次深呼吸。然后,有意識地坐端正,背部伸直,眼睛看著天花板轉動幾下。
此刻,你不僅感到了放松,還感到力量倍增,你還可能想笑起來。英語中“inspired(被鼓舞)”一詞來源于拉丁語“to breath in(吸氣)”。
4.用自己肯定的斷言代替任何消極的思想
任何時候都要相信自己,在學習上決不可有一絲消極的想法,你的內心一定要用積極思想來充實。你一定要確信,你是最好的,別人能做到的,你也一定能做到,而且會做得更好。
上述4個步驟最多需要1、2分鐘時間。然而,在這短短的時間里,你卻可以創造出成功學習的重要條件--平靜下來,集中精力的心理狀態。
在你充分理解自己的感受后,你就應該學會用你的感受為你服務。你不同的感受就應該用不同方法來學習。人們并非用同樣的方法進行學習,因為他們對待同一事物的感受是不同的。本書的大部分內容將幫助你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并不斷加以改善。例如,有的人在討論中學習更好,而有的則在安靜的環境中獨立學習效果更好。有的喜歡先學理論再舉例理解,有的則需要從實例開始逐步過渡到理論。下面,請按你過去的學習感受總結出最適合你的方法。
寫出5-10種你覺得容易學習的內容,盡量舉出一些實例,如駕車或學習法語單詞等。然后再寫出5-10種你覺得難以學習的內容并舉例。
為了理解你列出的事項的實際意義,你必須分析每個例子中包含的學習類型,然后看看哪些類型對你有教益。
請完成下面的表格:
從這個活動中不能得出簡單的結論,但它的結果將會隨著你閱讀本書變得越來越有意義。這里只做一些總的評述。
許多人感到事實方面的內容難學,這是因為了解一個事實對學習別的內容沒有幫助。事實方面的內容是一些孤立的零散信息,我們的思維模式不適于這樣的信息。因此,你認為事實內容難學,這與大多數人相同。在本書的后面,將考察一些克服學習這方面內容的困難的方法。
與此相反,許多人感到某些操作技能易學,例如成千上萬的人會騎車和駕車。這是因為我們去練習,練習的結果不斷地反饋給我們,從而使我們自動地改進操作。人類本能上就是操作技能的學習者。
如果你認為“概念”易學,那你就有了優秀的學習技能。許多人發現概念難學且不知原因。其常見的原因是人們被鼓勵去背概念而不是理解概念。讀完本書,你就會掌握這兩種方法的區別并發現學習概念并不難。
規則的學習難度與概念極為相似。如果你不理解與規則相連的概念,也沒有廣泛地實際應用規則,你就會發現規則的確難學。
最后,實際應用對學習者都是難的。原因很簡單,應用的基礎是對概念與規則的透徹理解。事實、規則和概念的學習都較難,應用之難就不足為奇了。
寫出你當前學習科目中易學的5至10項內容。包括盡可能多的學習類型。
寫出你當前學習科目中難學的5至10項內容。包括盡可能多的學習類型。
學習難學內容時使用的學習方法:
你有了一張清晰的表,它列出了你在目前所學科目中遇到的困難。它不是一張隨便列出的表,而是經過精心分類的。它告訴你哪些是引起你學習困難的知識類型。這張表對你使用本書非常重要,因此建議讀者用簡練的語言來概括它。
從上一個活動中,找出你當前學習科目中的困難內容,列出你目前的學習方法。這樣,你就可以用你已經學會的方法,運用你的感受,來克服學習上的困難。
估計學習難學內容時使用的學習方法,把它們記下來。
四、學習的第一步
你一定行
學習并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關鍵在于我們對待學習的心態。人們常說:“這個世界是由信心創造出來的。”這話很有道理。力量是成功之母,信心是力量源泉。一旦有了堅定持久的學習信心,你就能爆發出巨大的、不可思議的力量。這就是心理學上常講的“自我暗示”。“自我暗示”法運用得當,成功也就非你莫屬了。常言道:“堅定的信心能使人拼搏向上”就是這個道理。美國前世界拳擊冠軍喬·弗列勒每戰必勝的秘訣是:參加比賽的前一天,總要在臥室的天花板上貼一張座右銘--“Yes,I Can!”(我必勝!)
不要害怕失敗,更不要時刻想著失敗。心理學“自我暗示”法反面發展原理告訴我們,想著失敗就一定會失敗。對付失敗的最好方法是不將失敗放在心上,并認識到失敗并不都是壞事,失敗是成功之母。
“自我暗示”朝向正面就會成功,朝向“反面”就會失敗,你想著失敗,就肯定會失敗。
在考場上,面對著考題你說:哎呀,這么難!我會考不好的(這就是自我暗示)。結果必定考不好,這已被千百次驗證了。
動不動就說自己不會的人,十之八九是心態有問題。這種反面的自我暗示,將會影響到你潛在的智慧和力量的發展。好比游泳,一個人如果想的是自己游不動了,沒勁了,而另一個人則想,我還有勁,能游回去。盡管都很累,首先游回來的,一定是那個“還有勁”的人。
所以,遇到這類情況時,首要是要解除“反面暗示”的束縛,你決不能隨便說自己不會或認為自己沒有辦法。
人們常常喜歡用“沒有辦法”、“不得已”等字眼。這些帶有無可奈何明顯“放棄”意味的字眼,雖然被看做是“凡事不強求”、“不斤斤計較”的一種美德,可用在學習中對于思考或解決問題時,都是一大災害。這種絕望式的字眼往往容易使你沮喪,駐步不前,阻礙你的思維活動。在讀書或考試時,尤其不能讓它出現,哪怕是一閃念。
你要明白分數只是個表面現象,在考試中經常拿滿分的人,并不表示他學習成功。如果不能靈活地運用所學的知識,熟練地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那他還是個失敗者。
所以你不要過分地羨慕那些常在學習上拿滿分的人,也不要去妒忌他們。你要堅信你也一定會考出一個好成績,只要你有信心,你就成功了一半。我們在自己內心的幫助下,一定會成為生活的強者。即使我們在學習上面臨過失敗,但失敗同樣可以成為我們的財富。
生活中常常有這種情況,一些屢遭挫折,學習成績一般的人,在考場上卻能表現出驚人的實力,獲得成功。而那些平時被認為學習成績優秀的人,卻往往一籌莫展,名落孫山。原因是前者具有“失敗的經驗”,隨時做好心理準備,面對可能發生的失敗或成功都毫不畏懼,在緊要關頭能夠輕松自如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后者卻不行,他們沒有這種經驗,也缺乏心理準備,一旦受挫就無法控制情緒的波動。結果,在緊要關頭一敗涂地。可見,失敗經驗對于人的一生確實重要。有著失敗經驗的人,就是遭受了挫折也能勇敢地站起來,吸收失敗的教訓,充分發揮自己的實力。只要你的信心不滅,失敗只是暫時的。
效仿喬·弗列勒的做法,把“我堅信”、“我必勝”之類的警句寫成大字貼在墻上、床頭。每天睡前猛盯它一陣,感受一下自己取得好成績的心情,第二天,醒后第一眼看到的又是它,再體會一下。久而久之,你就會感到有一股巨大的力量支持著你。哪怕遭到失敗的沖擊,你也能在心中立于不敗之地。如果你想增強學習的信心,還可以在每天清晨,對著窗外大喊幾聲:“我能夠考滿分”“我一定能學好”。著名作家海明威在情緒低落或缺少靈感時,便會對著曠野大聲呼喊:“我是天才!”“我是天才!”
反復強調的方法十分簡單,但足以激勵自己的語言,可以產生一種直接的暗示,使之逐漸滲透于你的內心,引起強烈的共鳴。這時,你就會獲得一種一往無前的勇氣和必勝的信心。
每個人都有潛在的學習能力。將自己看成優秀學生,就會模仿優秀學生的行為,時間長了,形成習慣,必然會影響自己的心態和行動,產生出不可思議的變化,弄假成真,最后真正變成了優秀學生。在我們跳高時,從地面往上跳是跳不高的。若把橫標桿一下子加得太高,也會使人望而生畏。所以跳高時,橫竿是一點點加高的。每當一個新的高度出現,你就會認為剛才那個高度我跳過去了,現在只加高了那么一點兒,肯定不會有問題。讀書也是這個道理:沒有目標的讀書,如同沒有橫竿的跳高,信心無從確立,計劃也難以制定。目標有大有小,一般來說小目標比大目標容易實現。所以你在擬定讀書計劃時,不要過分注重計劃的整體性,而應盡量以一天為單位,分出若干小階段、小目標來。有如爬山,最主要的是確定什么時間爬上什么高度,而不應過分去想那些遙遠的總目標,這樣,才能順利登上頂峰。
信心的目標
利用實現學習上的小目標增強信心,最終實現你學習上的大目標,是恢復和樹立信心最好的一種方法。
西奧多·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總統曾說“堅定果敢”是個性中最重要的特質,想要成就豐功偉業,不但必須下定決心克服萬千障礙,更須在千錘百煉后,才能贏得勝利。學習需要方法和意愿,有具體的目標,便會激發人追求目標的意愿,進而產生堅定果敢的學習斗志。小學畢業生向往進入重點高中;高中畢業生則期待有朝一日能漫步于哈佛大學校園,坐在大學教室接受教育;或如想為醫師的人,想象著自己有朝一日成為能干的醫生,在醫壇占一席之地。這些想象都有著非常具體的目標,再加上強烈的愿望,必然會激發堅定果敢的斗志。
眾所周知,一個人的心理狀態會影響學習,學習速度的快慢因學習者接受學習的眼光與方式而異。如果你面對信息的吸收是抱著排他心態時,自然對所學產生排斥,學習效果便低;反之,若你抱持的是包容的態度,則對信息的吸收將是順暢的。所謂排他心態的特點,例如:
我智力平平,所以……
優秀學生進步太快,很難趕得上……
這件事對你來說當然簡單,可是我……
排他心理使我們遠離目標,而包容的想法讓目標更易達成,例如:
我智力一般,但毅力驚人,所以我更能……
優秀學生進步快,現在不跟上,將來會更落伍……
這件事對你而言簡單,相信我應該也不例外。
你要是具備樂觀的學習情緒,破除成見、焦慮及束縛,保持任何事都能實現的意念,那么學習將成為一個開闊的世界,學習效果也將格外豐碩!
根據下列3種學習狀態,持之以恒地練習,讓其成為生活中的一種習慣,將能突破舊思維的限制,加強學習效果。
A.了解現狀:集中注意力于呼吸,打從心里念出能讓心情平靜的字句,注意呼吸的配合,直到胸口有一股熱力,并傳到全身細胞,進而將熱力散發到周圍,此時將感覺自己處于全盤理解而能掌握環境的狀態。持續地訓練,漸漸地你將能夠控制自己的意念,進而幫助學習。
B.全心投入:仔細傾聽的“聽”字,包含了耳、目、心,也就是用整個身體器官傾聽環境所給予的信息。
C.吸收消化:綜合前兩種狀態,深入了解事情的本質,迅速加以吸收消化,并用自己的思想加以詮釋,同時使之成為自己經驗的一部分,如此,學習的速度將因而倍增。
學習的目標是一個人奮斗與夢想成真的動力。運用第一章中的感受法練習,讓你自己身處未來計劃中,并以現在式的方式想象自己的未來情形,好似已然成真。這是幫助你個人的學習、讓你心靈積極向上的好方法。
假如未來你想成為一位成功的音樂家,你可以想象在演奏會播出時的盛況:音樂廳內座無虛席,連廣場也都擠滿站著聆聽擴音機播放自己在廳內演奏的群眾,人們焦躁的情緒因音樂而化解,心境更是隨著音樂而升華翱翔。演奏終了時,臺下的掌聲及“再來一個”的呼聲久久不斷,謝幕三次尚未斷絕,自己成功了。
成功人士的共同點就是,有著明確的學習目標和熱切的追求,并力求貫徹達成。杜邦公司的財務經理洛克在參加一次國際會議時,遇到同去的與會者以流利的法文縱橫全場,回來后洛克決定要下功夫學法文,讓自己的法文與這位與會者一樣流利。半年中他每天閱讀法文報刊并收聽電臺法文節目,不久就達成目標,他的法語水平大增,也可以流利地與法國人交流。你要常常運用感受法練習對未來希望達到的成就的想象,讓自己的心靈隨時保有這種前瞻性的目標,這會提升一個人的精神層面,進而產生奮斗的動力,催促你尋求未來夢想的實現。
五、在快樂中學習
愉悅學習
當我們心情愉悅時,我們的大腦處于最佳的學習狀態。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久病臥床,遇見了朝思暮想的親人,頓時會覺得病好了一半。心中懊惱、煩躁不安,山珍海味也引不起食欲。讀書也一樣,心情愉快就讀得進去,效果很好。當你心情欠佳時,就難以讀進去,效果極差,看了半天也不知道看了些什么。
哈佛大學心理研究中心的嘉西爾德教授曾經做過一個有趣的試驗。他把51名學生分成兩組;一組以愉快的方式上課,一組以不愉快的方式上課。3個星期后發現,在愉快氣氛中上課的學生,大多數能記住較多的東西,持久不忘。而另一組學生,情況就明顯的差多了,他們難以記住他們學過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