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權利和義務
- 兩個人的上海(郭京飛、王珞丹主演《兩個人的世界》原著)
- 周藝飛
- 1375字
- 2020-12-02 15:22:31
回到座位上,Tony依然是萬年不變的埋頭苦干造型,文嘉心里的滋味說不出來,她承認她是有腹誹的,下屬有什么做得不好的,你直接提出來就好了,干嘛非要不聲不響地跑去老板那里說。
“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有義務去教誰什么東西,長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
說這句話的時候,Tony跟文嘉已經完全撕破臉了。
“你有支配我做事情的權利,那么你至少應該有告訴我怎么做好這件事的義務。”
反駁這句話的時候,文嘉自己已經是另一家公司的小主管,下面也帶了幾個新鮮人。
但是到騰原一個月的文嘉,卻很快將那點小小的腹誹壓下,隨之深深自責。
不少企業都難免會給員工洗腦,比較高尚的論調是,人要在自己的崗位上作用發揮最大化,要努力努力再努力,才能成功,對,你一定會成功!不成功就是一種罪惡。現實點的論調和Peter的異曲同工,公司招聘你,給你錢,就是要用你的,什么福利,什么人性化,公司又不是慈善機構。還有欠抽論調:公司給了你飯碗,還給你了學習和提升的機會,你應該對公司感恩戴德,所以加班加點是應該的,沒日沒夜也是應該的,你不是在給公司干活,你是在提升自己。
騰原經常會發一些書籍給員工“分享”,類似《做最好的自己》、《精英是怎么煉成的》、《職場必勝法則1000條》等等,不遺余力地培養員工對公司的“忠誠”。時間久了,員工真的會被洗腦,真的會在起得比雞早、吃得比豬差、干得比驢多的處境下,還感謝公司給予的“平臺”,會不斷地反省,將主觀原因放大到無限,永遠覺得自己做得不夠。
東陽的所在的也是臺灣公司,大型電子制造企業,東陽做生產管理,這個崗位的工作是與生產線相配合的,產線二十四小時運作,工人兩班倒,辦公室管理人員卻是不倒班的,所以加班就成了家常便飯,經常要到十一二點,周末也很難休息,好在公司在薪酬方面比較規范,按勞動法付加班工資。
但是騰原沒有,Peter的說法是,加班是不值得鼓勵的,如果你在工作時間內沒有能完成工作,說明你的工作效率有問題,因為你工作效率的問題,不得不延長工作時間,增加了公司的辦公成本——這意思,加班不但沒有加班費,反過來你簡直應該賠償公司的損失。而公司的員工會議,總是安排在下班之后,還有不少次,在下班前的幾分鐘,要求大家等一下再走,說是有事情,這一等就是一兩個小時,最后其實也沒有什么事情。
公司的規章制度多,很多,事無巨細,從上下班考勤到午飯時間長短到衛生間的燈,都有明確規定。
早上九點上班,遲到超過五分鐘則扣十元錢,之后每過一分鐘加兩元,類似于出租車的計費方式,而且需要付現金。
辦公室里任何一臺電話響,如果電話的主人不在座位上,則其他人必須代接,如果不接,電話響了超過三聲,Grace便會一臉寒霜地去每個座位上收罰款,每人十元。
洗手間每次用完必須隨手關燈,打印機和復印機用完后必須收拾整齊,平時機器里是廢紙,反面還可使用,用于內部文件,如果是對外的文件,用完后還須換回廢紙,寄快遞必須寫書面申請,視情況確定用當日件還是隔天件……這每一項規定,都是與金錢掛鉤的,一旦違反,少則十元,多則五十元或上百,Grace當場收現金,不容商量,不予賒欠。
同事們似乎也都習慣了這樣的待遇,逆來順受,噤若寒蟬。
似乎騰原比較鐘愛現金,工資也是以現金形式發的,由Peter將每個人一個個叫到他的辦公室里,現金放進信封當面交付,同時Peter還會就每人當月的工作表現加以評價,不得不承認,這樣的場景,老板和員工之間很容易就會形成施舍者與被施舍者的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