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篇三:生氣通天論篇

本篇講述了人們應當順應天時的變化進行調養,強調陽氣在人體中有重要的作用,列舉了陰陽失調所引起的疾病,提出了調和陰陽對保持健康的重要性,還有五味太過對身體健康的影響。


陰陽平衡

黃帝說:自古以來,人的生命之氣與自然界相通相合是養生的根本,這就是陰陽平衡。因而天地之間,上下東西南北之內,無論是地之九州,還是人的九竅、五臟、十二關節,都自然和天之氣相通。天地陰陽衍化為金、木、水、土、火五行,表現為濕、燥、寒三種陰氣和風、暑、火三種陽氣,如果人們屢次觸犯五行及三陰三陽之氣,邪氣就會傷害人體。這就是壽命折損的根本原因。

所以天空清凈蔚藍,人的意志就平和溫順。如果適應了天氣的變化,就能固守陽氣,即使有賊風邪氣,也不會危害人體。這就是適應四季氣候變化次序的結果。所以養生的圣人領悟其實質,順應天氣,而通達于神明。如果不這樣,就會內使九竅不通,外使肌肉壅塞,保衛身體的陽氣就消散了。這樣就傷害了自己,陽氣也因此受到削弱。

陽氣的重要性

人體內的陽氣,就像天上的太陽。如果人體的陽氣失常,人就會折壽而不能彰顯生命力。天不停地運行,是因為太陽的光明,所以,陽氣也隨太陽之出而上浮體表來保護肌膚不受風寒。

受寒氣侵襲,陽氣就像門戶的開關一樣相應阻擋,如果日常的起居受到了驚動,陽氣就會向外浮越,不再固密了。如果為暑氣所傷,就會多汗、煩躁,甚至喘息有聲,而不喘時就多言多語,叨叨不休,身體熱得像燃燒的炭,直到出汗才能消退。如果傷于濕邪,那么頭部就會沉重,好像有東西裹著一樣。如果濕熱不能及時排除,就會出現大的筋脈收縮變短,小筋松弛變長。縮短的筋造成肌肉收縮,不能伸展自如;松弛的筋造成肌肉無力,不能運動了。如果由風邪所傷,可導致水腫。如果四肢交替腫脹,便會導致陽氣漸趨衰竭。

人在過度疲勞的情況下,陽氣就會緊張亢奮,這必然使陰精耗竭。如果長時間積累,到了夏天,就會導致陽盛陰虛的昏厥證。其癥狀是眼睛昏蒙看不清,耳朵閉塞聽不見。病情嚴重得就像堤壩潰決,水流洶涌,不可阻擋。另外,人體中的陽氣,在大怒時氣血逆亂,血液瘀積于頭部,使人發生猝然昏厥;假若傷及筋脈,筋脈就會松弛無力而不能隨意運動,偏于半邊身出汗,日久就會半身不遂。汗出后,如果受到濕邪侵襲,就會生瘡癤、汗疹和痱子。經常偏愛肉食美味的人,生疔瘡就像拿空器皿一樣容易。哪條經脈虛,就從哪條經脈發生。如果勞動以后,汗出遇風,寒氣侵襲皮膚,面部會生粉刺,時間久了就變成了癱疽和瘡癤。

陽氣在人體里,內化為精微,可以養神,柔和則可以養筋。如果陽氣的功能失調,就會造成皮膚汗孔的開合失控,寒氣可以乘虛而入;如果滯留在筋脈中就會造成佝僂不能直立;如果深入到血脈中,血脈凝阻,就會形成瘺瘡;若滯留在肌肉之間,就會通過經絡影響臟腑,會出現容易恐懼和驚駭的癥狀;如果寒邪影響氣血,使營氣不能正常運行,堵塞在肌肉之中,就會形成癰腫。人體在出汗未盡的時候,皮膚汗孔張開,體內陽氣外散,身體虛弱,這時如果有風邪侵入,汗孔隨之閉合,就會把邪氣留在體內,因而容易生風瘧病。


陽為本,人賴之

“下陽為上、中二陽之根”,下焦腎之陽是上焦、中焦陽氣之根。它被稱為“真陽”“元陽”“真氣”“真火”“龍火”。 人體的陽氣異常,就會損及體內的腎之陽,這是陽氣的底線了,是絕不能失守的,一旦腎之陽消散,那生命就隨之結束了。

風為百病之始

因此,風邪是導致多種疾病的直接原因。清靜安閑,肌肉自然具有較強的抵抗力,能阻止風邪,縱然有厲害的邪風,也不能侵襲。這就是遵循季節變化的規律、有效保護調養陽氣的緣故。

病久了,體內就會發生變化,到了上下氣息不流通時,那時即使有良醫,也治不好了。所以陽氣過分蓄積,也會致死,必須用瀉法消散阻隔。如果不是迅速正確治療,而是粗心大意忽略病情,必然會引起死亡。人體中的陽氣,主要保護著人體的外部不被邪氣所傷。天亮時,人的陽氣開始產生;中午時陽氣最旺盛;日落時,陽氣逐漸減少,汗孔也隨之關閉。所以此時就應當休息,使陽氣收斂,才能抗拒邪氣。不要擾動筋骨,不要接近霧露,如果違背了陽氣在早、中、晚這三個時間的運行規律,身體就會生病而憔悴不堪。

岐伯說:陰氣內蓄藏精氣,同時扶持陽氣。陽氣保衛人體外部而使身體堅固不受邪氣侵害。假設陰不勝陽,那么脈流就會迅疾,若合并到一處則神志狂亂;如果陽不勝陰,那么五臟之氣就不協調了,以致九竅不通。所以圣人主張陰陽平衡、不偏不倚,因而筋脈舒和、骨髓堅固、氣血暢通,這樣就能夠內外調和,邪氣不侵襲,耳聰目明,氣血的運行也就正常了。

一旦陰陽失調,風邪侵入,精氣就會受損,肝臟也會受到傷害。如果在這種情況下,吃得過飽,胃腸的筋脈就會橫逆損傷,出現腸痢或變為痔瘡;飲酒過度,肺氣就會上逆;強力行房,會損傷腎氣,腰椎骨就會受傷。

陰陽協調的關鍵,在于陽氣密,身體才健康。如果陰陽失去平衡,就好像一年之中只有春天而沒有秋天,只有冬天而沒有夏天一樣。因此可以這樣說,陰陽調和,是圣人最好的養生方法。如果陽氣過強,不能密藏,那么陰氣就要損耗。陰氣平和,陽氣密藏,精神就會協調旺盛。如果陰陽分離,那么精氣也就隨之而竭盡了。

風暑濕寒

風邪侵襲身體,就會生寒熱病。所以,春天傷于風邪,邪氣滯留不去,到了夏天就會出現痢疾病。夏天傷于暑邪,潛藏于體內,到了秋天,就會生瘧疾病。秋天傷于濕邪,到了冬天,就會隨濕氣上逆于肺而咳嗽,甚至轉為痿厥這樣的重病。冬天被寒邪所傷害,到了春天,必然會生溫熱病。所以說,風寒暑濕四時邪氣,都會損害五臟。

過食五味

陰精的產生,來源于對飲食五味的攝取。但是,貯藏精血的五臟,又可能因過食五味而受傷。過食酸味的東西,會使肝氣偏盛,脾氣因受到克制,而呈現衰弱。過食咸味的東西,大骨就會受傷,肌肉萎縮,心氣也會抑郁。過食甜味的東西,會使心氣煩悶、氣喘、面色黑、腎氣不能平衡。過食苦味的東西,會使脾氣受傷,消化不良,胃部就要脹滿。過食辛味的東西,會使筋脈漸漸松弛,精神也就頹廢。所以五味應當調和適當,使骨骼強健,筋脈柔和,氣血流通,腠理固密,這樣骨氣便剛強。總之,只要嚴格地按照養生的方法去做,就可以健康長壽。


五味之過的危害

五味食用不當,則傷肝損脾,五臟皆弱。五味調和適當,則能夠達到骨骼強健、筋脈柔和等養生目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德县| 城口县| 孝义市| 土默特左旗| 麻城市| 茌平县| 河北区| 临安市| 八宿县| 成都市| 西乌珠穆沁旗| 长武县| 邯郸市| 通山县| 六枝特区| 三明市| 文山县| 澄城县| 台北县| 奈曼旗| 翁源县| 临高县| 洪雅县| 通江县| 安龙县| 龙陵县| 万盛区| 蛟河市| 乌鲁木齐市| 富锦市| 清水河县| 翼城县| 元朗区| 栖霞市| 绥芬河市| 沁源县| 夏河县| 射洪县| 秭归县| 兴和县| 靖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