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有人走的路(1-8套裝)
- (美)M.斯科特·派克
- 1182字
- 2020-10-30 17:38:09
抑郁的價值
對那些有勇氣承認自己患有心理疾病的人而言,選擇放棄是必須要邁過的一步。密集接受心理治療的過程就是心智密集成長的過程,所以患者需要在短時間內進行大量的改變,甚至比大多數人一輩子經歷的都要多。為了這種爆發式的成長能順利完成,他們需要在短時間內放棄相當數量的“過去的自我”。如此,才能成就一次成功的心理治療。這種放棄的過程,其實在患者第一次同心理醫生見面之前就已經開始了。一個人接受心理治療,就意味著他(她)需要放棄“我是正常的”這一自我認識。在我們的文化傳統中,這對男人而言可能格外艱難。承認“我不是正常的人,我需要醫生的幫助”,了解自己“為什么不是正常的,怎樣變得正常”,就等于是承認“我是脆弱的、不成熟的男人”。我在放棄了永遠追求取勝的欲望后,一度感到異常消沉和抑郁。放棄某種心愛的事物——至少是自己熟悉的事物,必然會帶來痛苦,但這也是心智成熟所必需的。因放棄而感到抑郁,是自然而健康的現象。如果放棄的過程受到干擾,導致抑郁的情緒被延長,或是抑郁的情緒不能在完成放棄后消失,那么抑郁就變得不正常和不健康。
很多人去看心理醫生,主要原因就是情緒過于抑郁。也就是說,接受心理治療前,他們的心靈就開始了放棄或者說成長的過程。因為這一過程難以完成,這種成長的先兆敦促著他們求助于心理醫生。心理醫生要做的就是幫助他們找到突破口,消除造成問題的障礙,協助他們順利完成這個已經開始的放棄和成長的過程。有時患者只渴望擺脫抑郁情緒,回到原來的狀態,卻沒有意識到舊的自我已不適應新的狀況。他們會抱怨:“我不明白我的情緒為什么如此低落?”他們可能會把抑郁狀態歸咎于其他不相干的因素。在意識層面上,他們不知道舊的自我需要調整和變更,但在潛意識層面上,他們已經開始了放棄與成長的過程。潛意識總是走在意識之前——對于某些讀者而言,這可能難以理解,但這是千真萬確的。
人們常常說起的“中年危機”,是人生面臨的諸多危機之一。30年前,心理學家埃里克·艾瑞克森曾列舉出人生各階段的八種危機。只有放棄舊的、過時的觀念和習慣,才能渡過危機,順利進入人生的下一階段。不少人不敢面對現實,或者無法放棄早已過時的東西,所以無法克服心理和精神的危機,只能止步不前,不能享受到新生帶來的歡悅,也不能順利地進入更加成熟的心智發展階段。我們不妨按照人生危機發生的時間次序,簡單歸納我們在各階段需要放棄的東西:
無需對外界要求作出回應的嬰兒狀態
無所不能的幻覺
完全占有(包括性方面)父親或母親(或二者)的欲望
童年的依賴感
自己心中被扭曲了的父母形象
青春期的自以為擁有無窮潛力的感覺
無拘無束的自由
青年時期的靈巧與活力
青春的性吸引力
長生不老的空想
對子女的權威
各種各樣暫時性的權力
身體永遠健康
最后,自我以及生命本身
總體說來,這些就是我們在人生過程中必須放棄的生活環境、個人欲望和處世態度。放棄這些的過程就是心智完美成長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