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五節 改善建設工程項目成本管理的對策

一、增強項目管理人員成本管理意識

作為項目管理人員,應當認識到項目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具備一定的成本管理意識。成本效益觀念體現著項目經理對投入產出所做出的判斷,是項目經理人員應該具備的重要的內在素質。若要實施項目成本管理,建筑施工企業必須加強對員工進行成本管理的教育,利用成本消耗與員工利益相結合的激勵機制來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提高員工的成本意識,讓員工充分認識到工程項目成本管理與每個員工都是息息相關的。這樣就會形成全員參與的成本管理體系,使項目成本管理真正落到實處,得到有效的實施,提高建筑企業整體的經濟效益。在建筑施工企業中加強實施工程項目成本管理是一個企業創造經濟效益的必然選擇,項目成本管理不是單獨的,它涉及的方面很多,是一個整體的、全員參與、整個過程的動態管理活動。工程項目成本管理的目標就是降低消耗成本,提高企業整體的經濟效益,因此建筑企業要加強工程項目成本管理,提升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使企業立于不敗之地。

二、實行全程成本控制,建立成本核算管理體系

要控制好成本費,需要事先對成本的開支范圍做出預測和預控。

(1)測算出企業施工中各部分項目工程的機械費、人工費、材料費等使用情況,對施工中采用的技術措施帶來的經濟效益進行評估,研究能降低成本的相關措施,以便更好地確定項目目標成本。

(2)施工成本管理的工作范圍廣,要綜合考慮相關因素,建立成本核算管理保證體系。

(3)編制成本計劃和控制方案,要健全定額管理、預算管理、計量和驗收制度以及各種分類賬。每個過程要保證先預算后再做,以免和目標計劃偏離。

(4)要做好成本的預測和預控工作,作為項目部,要結合市場材料價格和人工使用等情況,測算出工程的總成本。

(5)嚴格履行經濟合同中的各自職責,合同管理影響到工程的成本和質量,它是成本管理中的重要環節,對工程所需的材料、機械設備采用招標方式,擇優選取,避免材料不合格。

(6)嚴格把好質量、選購、定價、驗收、使用、材料核算等環節,只要工程過程中產生的經濟行為都要引起重視,從而降低成本。

三、加強項目實施過程中的成本管理

(一)人工成本管理

在項目施工中,應按部位、分工種列出用工定額,作為人工費承包依據。在選擇使用分包隊伍時,應采用招標制度。由企業勞務管理部門及項目部組成專門的評標小組,小組成員由項目部經理、生產副經理、核算、預算、質量、技術、安全、材料等相關部門的負責人組成。對參與投標的多家分包隊伍進行公正、公平的打分,選擇實力強、信譽好、工人素質較高的分包隊伍。在簽訂人工承包合同時,條款應詳細、嚴謹、明確,以免結算時出現偏差。每月末進行當月工程量完成情況核實,須經有關負責人簽字后方能結算撥付工程款。同時應注意對零工、雜工的結算,嚴格控制人工成本的支出。

(二)材料成本管理

加強材料管理是項目成本控制的重要環節,一般工程項目,材料成本占造價的60%左右,控制工程成本,材料成本尤其重要。如果忽視材料管理,項目成本管理就無從談起。

1.材料用量的控制

堅持按定額確定材料消耗量。實行限額領料制度;正確核算材料消耗水平,堅持余料回收;改進施工技術,推廣使用降低材料消耗的各種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運用價值工程原理對工程進行功能分析,對材料進行性能分析,力求用低價材料代替高價材料;利用工業廢渣,擴大材料代用;加強周轉料維護管理,延長周轉次數;對零星材料以錢代物;包干控制,超用自負,節約歸己;加強材料管理,降低材料損耗量;加強現場管理,合理堆放,減少搬運,減少損耗,實行節約材料獎勵制度。

2.材料價格的控制

材料價格控制主要是由采購部門在采購中加以控制。進行市場調查,在保質保量的前提下,貨比三家,爭取最低買價;合理組織運輸方式,以降低運輸成本;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減少資金占用,合理確定進貨批量與批次,盡可能降低材料儲備和買價。

(三)機械設備的成本管理

加強對機械設備的管理,合理安排大型機械進退場時間及機械設備之間的配合使用,對機械設備進行定期的維護、保養以提高其利用率及完好率,對機械運轉臺班做好詳細記錄,把實際運轉臺班與定額機械臺班消耗量做比較,如超出定額臺班消耗量,亦要及時查找原因,糾正偏差。

(1)合理安排施工生產,加強機械租賃計劃管理,減少因安排不當引起的設備閑置。

(2)加強機械設備的調度工作,盡量避免窩工,提高現場設備利用率。

(3)加強現場設備的維修保養,提高設備的完好率,避免因不正當使用造成機械設備的停置。嚴禁機械維修時將零部件拆東補西、人為地破壞機械。

(4)做好上機人員與輔助人員的協調與配合,提高機械臺班產量。

(四)間接費及其他費用管理

根據項目建設時間的長短和參加建設人數的多少,編制間接費用預算并對其進行明細分解,制定切實可行的成本指標以節約管理費用,對每筆開支嚴格審批手續,對超責任成本的支出,分析原因,制定針對性的措施;依據施工的工期及現場情況合理布局,盡可能就地取材搭建臨設,工程接近竣工時及時減少臨設的占用;提高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精打細算,控制費用支出;編制詳細的現場經費計劃及量化指標,措施費的投入應有詳細的施工方案及經濟合理性分析報告。把降低成本的重點放在工程施工的過程管理上,在保證施工安全、產品質量和施工進度的情況下,采取防范措施,消除質量通病,做到工程一次成型,一次合格,杜絕返工現象的發生,避免造成因不必要的人、財、物等大量的投入而加大工程成本。

四、加強質量成本管理

對施工企業而言,產品質量并非越高越好,超過合理水平時,屬于質量過剩。無論是質量不足或過剩,都會造成質量成本的增加,都要通過質量成本管理加以調整。質量成本管理的目標是使五類質量成本的綜合達到最低值。一般來說,質量預防費用起初較低,隨著質量要求的提高會逐漸增加,當質量達到一定水平再要求提高時,該項費用就會急劇上升。質量檢驗費用較為穩定,不過隨著質量的提高也會有一定程度的增長。而質量損失則不然,開始時因質量較差,損失很大,隨著產品質量不斷改進,該項損失逐步減少。它們互相交叉作用,必須找到一個質量成本最低的理想點。

應正確對待和處理質量成本中幾個方面的相互關系,即預算成本、質量損失、預防費用和檢驗費用間的相互關系,采用科學合理、先進的技術方案,優化的施工組織設計,在確保施工質量達到設計要求水平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工程質量成本。項目經理部也不能盲目地為了提高企業信譽和市場競爭力而使工程全面出現質量過剩現象,從而導致施工產值很高,經濟效益低下的被動局面。

五、完善工期成本的管理

正確處理工期與成本的關系是施工項目成本管理工作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即工期成本的管理與控制對建筑施工企業和施工項目經理部來說,并不是越短越好,也不是越長越好,而是需要通過對工期的綜合預測并合理調整來尋求最佳工期成本,把工期成本控制在最低點。

工期成本管理的目標是正確處理工期與成本的關系,使工期成本的總和達到最低值。工期成本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項目經理部為了保證正常工期而采取的所有措施費用;另一方面是因為工期拖延而導致的業主索賠成本,這種情況可能是由于各種施工環境及自然條件等引起的,也可能是內部因素造成的,如停工、窩工、返工等,因此所引起的工期費用,稱其為工期損失。相對來說,工期越短,工期措施成本越低;但當工期縮短至一定限度時,工期措施成本則會急劇增加。而工期損失則不然,因自然條件引起的工期損失,其損失額度相對較小,通常情況下不給予賠償或賠償額度較小,該部分工期損失在正常施工工期成本中可不予考慮。因施工項目內部因素造成的工期損失,隨著工程正常的展開,管理人員經驗的積累也會逐漸減少。綜合工期成本的各種因素,就能找到一個工期成本最低的理想點,這一點也就是工期最短并且成本最低的最優點。

由于內外部環境條件及合同條件的制約,保證合同工期和降低工程成本是一個十分艱巨的任務,因此,必須正確處理工期成本這兩個方面的相互關系,即工期措施成本和工期損失之間的相互關系。在確保工期達到合同條件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工期成本,切不可為了提高企業信譽和市場競爭力,或者盲目地按照業主的要求,搶工期、趕進度,增大工期成本。

六、加強工程項目成本核算監督力度

各工程項目經理部人員應自覺認真學習和嚴格貫徹執行企業制定的施工成本控制與核算管理制度,并保持自律,不利用職權或工作之便干擾成本核算管理工作,使施工成本管理真正落到實處。

成本核算員要對施工生產中發生與施工成本相關的工程變更項及時收集整理并辦理簽證手續,定期向公司經營部門上報審核,以便及時準確地控制施工成本并掌握工程施工情況,防止給工程竣工結算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公司應制定相應約束機制和激勵機制對成本核算員行使職權提供必要的保障。作為職能部門應加強監督力度,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充分發揮他們工作能力。同時,要全面提高核算員的技術業務素質,對那些沒有經過專業學習和培訓,未按規定持證上崗,業務不熟悉,核算能力有限,無法保證成本核算的質量和工作的人員,要迅速組織培訓學習,盡快提高他們的素質。對在業務上敷衍了事,弄虛作假,欺上瞞下,得過且過的人員,要注意提高他們的業務素質和道德素質的水平,提高他們的工作責任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掖市| 台南市| 聊城市| 会同县| 溆浦县| 通辽市| 铅山县| 万宁市| 隆子县| 武邑县| 紫阳县| 长春市| 五家渠市| 武城县| 梅州市| 龙里县| 来凤县| 巨鹿县| 汕头市| 东宁县| 蕉岭县| 惠东县| 柯坪县| 英德市| 封开县| 太保市| 华池县| 台中县| 海淀区| 桂阳县| 龙州县| 当阳市| 平泉县| 盐源县| 崇阳县| 康马县| 伊金霍洛旗| 康保县| 遵化市| 永济市| 兖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