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孩子學整理:從收拾玩具到管理自己
- 螞小蟻
- 1470字
- 2021-02-07 18:11:14
足夠的安全和安全感同樣重要
相信所有爸爸媽媽都會非常細心地去考慮家庭環境中的安全因素。不安全的兒童家具曾經多次造成事故。曾有多個家庭的小孩被同一款側翻的柜子壓倒,家具廠商因此賠償了近5000萬美元。那么,什么樣的柜子容易造成這樣的安全事故呢?我們又該如何去規避呢?
一個簡單造型的衣柜或者書柜,是不會隨便就傾翻的。最容易傾翻的柜子,是帶有抽屜的斗柜。
充滿好奇心的小朋友拉開一個抽屜,把它們當作階梯向上攀爬,他自身的重量加在抽屜之上,就會造成傾翻,整個柜子會不偏不倚正好壓倒在他身上。
盡量避免在孩子獨立活動的房間里使用這種結構的斗柜,購買家具的時候試一試,看看是不是容易因為踩踏引起傾翻。如果你實在不知道什么安全什么不安全,就把所有的柜子都固定在墻上。
除了家具,收納工具也要考慮到安全性。
設計良好的玩具收納盒,邊緣都是圓滑的,避免割傷孩子。我們在選購的時候也要考慮盒子的重量,如果太重的話,從高處跌落也容易砸傷孩子。
在孩子的房間,我們就不要使用玻璃或者紙質之類易碎、易損壞的收納工具了,過不了幾天就又得買新的。如果我們總是因為損壞工具而批評孩子的話,他就會更不愿意去整理了。
兒童物品適合選擇輕便、柔軟的收納工具。
環境的安全對于孩子而言,不僅僅是生理上的,也是一種心理上的需求。也就是說,不僅要真的安全,還需要有“安全感”。
雖說小朋友需要活動的空間,但這并不表示兒童房越大越好。在人均使用面積比較充裕的家庭,孩子往往小小年紀就擁有一間超大面積的兒童房,里面放了床和家具之后,還是非常空曠,對孩子來說,這樣的空間就很沒有安全感。
小時候的我們,最喜歡被媽媽抱在懷里,哪怕只是躺在媽媽身邊,也比自己一個人孤零零地躺在床上睡得安穩許多。自己玩耍的時候,也會希望周圍的環境是把自己包圍起來的感覺,就像小豬的豬圈一樣。
曾經在德國設計過華德福學校的建筑師巖橋亞希菜建議:“室內空間稍微狹小一點兒,就可以像媽媽溫暖的懷抱一樣,使人心情平靜。但完全隔離的空間會讓人有孤單的感覺,所以不能完全隔開,可以懸掛紗帳,設置屏風,或者利用低矮的家具來創造出狹小的空間感。”
一個有適當的邊界卻又不是完全被隔離的空間,對年幼的孩子來說是最舒服的。

像“小豬圈”一樣的空間

低矮空間能給孩子帶來安全感

全家趴在地上寫寫畫畫也是孩子喜歡的活動
此外,“接地氣”的設計也會讓孩子感到安全。
孩子從來不會像我們一樣,正襟危坐地待在沙發或者椅子上,他們永遠都喜歡趴著玩耍,或者在地上滾來滾去。即使是冰涼的地磚也無法阻止他們對地面的熱愛。對于孩子來說,爬到椅子上不但麻煩,而且也缺少了一種貼近地面的踏實感。
不如我們就按照這個小家伙的需求來設計他的活動區域吧:去掉大型的沙發、茶幾、桌椅,換成地墊、地毯、棕墊,孩子可以直接趴在上面搭積木、過家家、畫畫……
或者可以擺上一個低矮的圓幾,孩子坐在地上正好可以使用。
不同材質的觸感也能帶來不同的感受。
孩子會對柔軟、溫暖的物品產生親切感,比如軟墊、毛毯等。而那些金屬、玻璃之類的制品,冷冰冰、硬邦邦,都是小朋友們不太喜歡的。木質的東西則比較中性,即使摸起來比較堅硬,但因為它屬于天然的材質,就像泥土、樹葉、水一樣,是一種原始自然的存在,也會讓小朋友們覺得很舒適。

孩子喜歡低矮的空間

柔軟的地毯給孩子溫暖親切的感覺
安全的體驗建立在“熟悉”和“重復”的基礎上。家具是否擺放在固定的位置,物品是否收納在固定的位置,也會影響到孩子的安全感。如果每次醒來,看到的都是長得不一樣的家,孩子容易感到不安。
無論是孩子身體上的安全,還是精神上的安全感,都是我們在規劃親子空間的時候要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