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孩子學整理:從收拾玩具到管理自己
- 螞小蟻
- 834字
- 2021-02-07 18:11:11
第3章
空間規劃:
在喜歡的房間,才有行動的動力

不久前,我來到一位中年父親的家中,為他提供家居整理的咨詢服務。
一進家門,壓抑的氣氛就撲面而來,不到60平方米的房間,從餐廳到臥室到處都堆著這位父親的書。它們摞在那里,像一根根羅馬教堂的柱子,從地上一直堆到房頂。只有5平方米左右的孩子的臥室,也被父親的書塞得滿滿當當,完全無法分辨哪些是孩子自己的東西。
男孩已是上了初中的年紀,我邀請他加入到我們的討論中來。但是在整個過程中,男孩都一言不發。我提出讓他自己說說,希望擁有一個什么樣的房間。他剛想要開口,父親就大聲制止說:“不用問他,他什么都不懂!很幼稚!”男孩看了我一眼,又默默地低下了頭。
一個成年人主動選擇生活在混亂中,其實無可厚非,這只是他自己的一種價值觀,每個人都有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一生的權利。但是每每看到“被迫”生活在父母制造的混亂之中的孩子,我都會感到心疼。
“家”對于幼小的孩子而言,應該是一個遮風避雨的地方。相比于外面那個危險的未知世界,家里應該是安全的、已知的、穩定的。
但是有的孩子卻發現,自己的家也是一個不安全的、充滿了未知的地方。什么東西放在哪里永遠變化無常,地上堆滿了各種雜物,屬于自己的活動空間被父母侵占……爸爸媽媽還常常對自己提出一些不知所云的要求,如果做不到,還會被訓斥。
無論周圍環境多么糟糕,孩子都無力改變,因為那是父母強加給自己的生活狀態,而非自己的選擇。
我曾經在客戶的家里,看到客廳擺放著巨大的大理石茶幾,小朋友就在旁邊的夾縫里玩耍;玩具架上的收納盒被塞到快要溢出來,連成年人都搬不動;已經快要畢業的小學生,還在使用幼兒時期的繪本架,沒有一個像樣的書柜。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還希望孩子能主動整理,是非常不近人情的要求。外部條件不滿足,孩子就沒有辦法完成,能力就會遇到阻礙;住在自己不喜歡的房間里,怎么都提不起好好收拾的興致來,意愿就會遇到阻礙。
在給孩子布置房間的時候,不妨先來想一想,我們自己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會想要住在什么樣的家里呢?

夢想兒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