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孩子學整理:從收拾玩具到管理自己
- 螞小蟻
- 954字
- 2021-02-07 18:11:09
模仿是孩子的學習模式
地鐵里的一位媽媽拿著一本書在認真閱讀,她腿上坐著的小孩子也像模像樣地拿著自己的書看了起來。很多人問這位媽媽,你是怎樣勸說孩子去閱讀而不是去玩各種電子設備的?她說:“孩子不聽我們的,他們模仿我們。”
小嬰兒的時候,孩子模仿我們吐舌頭、扮鬼臉,長大一些,他們就開始模仿我們掃地、炒菜、做家務……是的,如果你吵架、說臟話、把臭襪子到處亂扔,他們也都會有樣學樣的。
我的先生特別愛惜家里的地板,每一次我們洗完澡,如果有水不小心從浴室流出來,他都會立刻用布把它擦干凈。現在這件事情已經不需要他做了,每次只要看到浴室門口出現了水,我的兒子就會立刻拿起同一塊布沖過去擦——即使他自己剛洗完澡還光著屁股。
因此,每一次開親子整理課,都會有媽媽問,是不是把孩子送來就可以了?我都會告訴她們,不是的,是你自己先來學。
郎朗的爸爸不是鋼琴家,劉翔的爸爸跑得也不快;送孩子去學繪畫,即使我們自己畫得一團糟,只要老師教得好,孩子也可以成為個中高手。但在生活習慣這件事情上,孩子是從模仿父母的行為開始的。父母對孩子的要求,不能超過對自身的要求。
如果你一直都把東西隨手亂扔,孩子就不會真正理解什么叫“物歸原位”;如果家里的物品總是亂塞一氣,孩子就無法領悟“分類”的意義;如果你總是囤著各種垃圾舍不得扔,孩子就也會抗拒做“取舍”。
自己每天在家里玩手機,卻要求孩子多閱讀;自己回家就躺在沙發上,卻要求孩子多鍛煉;自己從來不學習,卻要求孩子努力上進……這些事情即使老師在課堂上教會了孩子應該如何去做,他們回到家,發現父母完全是另外一個樣子,肯定也沒有意愿去踐行。
所以,看到這里的爸爸媽媽,請先抬起頭看一下家里現在的樣子吧。我們自己的衣柜、書柜、抽屜,家里公共的廚房、洗手間、玄關這些地方,是否都已經整潔有序了呢?如果你還沒有完成自己物品的整理,就請放下這本書,把家里的大環境先收拾妥當吧。
如果我們總是愁眉苦臉地做整理,把它當作一件不得不做的辛苦家務,孩子恐怕也很難會喜歡它。用快樂的心情去收拾你的家,孩子看到父母的樣子,會感到這就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也不會產生抗拒的心理。
孩子模仿自己喜歡的人。首先,把自己變成孩子喜歡的人,然后,把那些我們希望他們去做的事情,變成自己日復一日的行為。你會發現,孩子自然而然就會像我們期望的那樣去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