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5.“矛盾”父母的無效溝通

筆者在門診經常會遇到一些讓人倍感“矛盾”的父母。比如,酗酒的父母看到青春期孩子喝酒就大發雷霆;曾經自己是“學渣”卻對孩子的期望值特別高;父母一再出爾反爾卻不能忍受孩子對自己撒謊……這些“矛盾”的父母很多時候會說自己怎么苦口婆心和孩子溝通都無效,自己多么愛孩子,多么重視孩子,卻沒有好的結果。

李進被父親“拽進”了診室,他昂著頭反抗道:“我自己會走!”筆者連忙制止這個父親:“孩子說了,會自己走進來,請你松手!”父親對我們躬身一笑,連忙說:“好的好的!”然后回頭狠狠瞪了兒子一眼,走到診室的椅子上坐了下來。

兒子也是說話算話,三兩步就坐到了離父親最遠的那張椅子上。

“你們誰說說情況?”

“我來說吧!”父親立即回答。

李進今年初三,從小就愛打架滋事,沒少讓這個父親操心,到了初三更是在學校拉幫結派,成立了自己的“鐵血盟”,學校領導和班主任沒少找父親,可是父親打也打了,罵也罵了,仍然“溝通無效”,孩子在學校依然是個“惹事兒精”。學校領導懷疑孩子是“品行障礙”,建議父親帶著兒子去醫院心理科檢查。

聽完父親的大致描述,我們問孩子:“父親說得全面嗎?有沒有補充?需不需要我們請父親出去,你單獨和我們談談?”

孩子點頭。

父親出去后,我們讓孩子說說自己的情況,孩子沉默了,10分鐘后,倔強的眼睛里居然有了淚水。我們略微詫異,隨后遞上紙巾,說:“看樣子,你受了很大的委屈?”

孩子打開了話匣,對我們說起了他的故事。

李進6歲時候父母就離異了,離異原因是父親對母親家庭暴力,他親眼看見母親被父親打得鼻青臉腫,他抱著母親,聲嘶力竭地讓父親別打了,可是父親充耳不聞,甚至對他也拳腳相向。

父親雖然在家有暴力行為,在外卻是一個“孬種”,跟誰都好言好語,就算受了委屈、吃了虧也不敢反抗,而他在外面受了氣,遭殃的就是母親和他。當初母親和父親離婚時,他是支持的,因為母親終于可以逃出“魔掌”了。

小學階段他不敢反抗,因為打不過父親,到了初中,他就開始“以暴制暴”,果然父親不敢再拿他怎么樣,他在學校也嘗到了“拳頭”帶給他的“甜頭”,在學校成立了幫派之后沒有人再敢欺負他,甚至有的老師都不敢多說他幾句。

李進走出診室的時候,筆者嘆了一口氣,心疼這個孩子的同時,更對這種親子關系感到深深的無奈。

這樣“暴力”的一個父親,試圖讓孩子放棄“暴力”,怎么可能呢?!孩子含著熱淚愿意對大夫敞開心扉,只能說明他實在是“無人傾訴”了,他同時知道,如果不把原委都說出來,那么一個“品行障礙”的帽子給他扣下來,也許他的前途就真的毀了。

所謂溝通,是以平等的姿態去探討某個事情。當家長用“大人特權”,自己家庭暴力、抽煙喝酒、滿嘴謊言的時候,孩子怎么可能會感覺“平等”,聽進家長的勸導,愿意和家長溝通呢?

? 矛盾情況下,溝通是無效的

你在吃薯條,卻要求孩子不吃,這種時候怎么溝通都是無效的。孩子小的時候如果照做,只是服從權威,可是青春期的孩子已經有了反抗的能力,如果強硬要求他服從,那么不光他不會聽話,更是會引起親子關系難以彌補的裂痕。所以,在溝通之前,家長需要審視自身是否已經做到了那些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

? 向孩子承認自己的無能與錯誤

如果你是“矛盾父母”中的一員,想要有良好的親子溝通,首先第一步就是要向孩子承認自己的無能與錯誤。也許這對于很多家長來說有困難,但是家長的“認錯”同樣是一種榜樣的力量,它可以讓孩子學會在將來的生活中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可以說,只要家長自己邁過了“面子”的那道坎,那么這絕對是非常有利于親子溝通的。

心理小課堂

品行障礙指18歲以下的兒童或青少年出現的持久性反社會型行為、攻擊性行為和對立違抗行為。這些異常行為嚴重違反了相應年齡的社會規范,與正常兒童的調皮和青少年的逆反行為相比更為嚴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至县| 巴青县| 洞头县| 辽阳县| 漾濞| 鲁山县| 凤庆县| 昂仁县| 东莞市| 惠来县| 肇源县| 新宾| 德钦县| 庆云县| 山阴县| 石屏县| 平潭县| 大埔区| 南通市| 犍为县| 北碚区| 铁力市| 梁平县| 吉木萨尔县| 色达县| 锡林郭勒盟| 江口县| 伊宁市| 浙江省| 平远县| 房产| 崇明县| 定陶县| 石阡县| 全州县| 兴化市| 松原市| 德清县| 抚顺县| 鄢陵县| 鹤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