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分類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和團體或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手工藝品和文化場所。各個群體和團體隨著其所處環境、與自然界的相互關系和歷史條件的變化不斷使這種代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創新,同時使他們自己具有一種認同感和歷史感,從而促進了文化多樣性,激發了人類的創造力。

一、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范圍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以下內容:

① 口頭傳說和表現形式,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

② 表演藝術;

③ 社會實踐、禮儀、節慶活動;

④ 有關自然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

⑤ 傳統手工藝;

⑥ 傳統節日。

二、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分類

我國根據各級政府和單位申報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劃分了具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類型,具體分為十類: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

(1)民間文學 民間文學是一種特殊的文學,是指由勞動人民直接創造的且在民間廣泛流傳的文學,主要是口頭文學,如民間故事、民間戲曲、民間曲藝、神話、傳說、歌譜、謎語、諺語等。優秀的民間文學不僅具有優越的藝術性,而且包含很多歷史信息。傳承和研究民間文學可以了解當地人民在某個特殊時期的生活態度、民族信仰和價值觀念等。民間文學具有鮮明的口頭性、集體性、變異性、傳承性和直接的人民性。

(2)傳統音樂(民間音樂) 傳統音樂是指形成并流行于民間的歌曲和器樂曲,包括民間舞蹈音樂和民間戲曲音樂。民間音樂的作者一般是有創作才能的不出名的民間藝人,他們往往既是創作者又是表演者。民間音樂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在表現手法和技巧上具有豐富性,因場合和氛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現手法和技巧。

(3)傳統舞蹈(民間舞蹈) 傳統舞蹈產生、流傳于民間,是一種風格鮮明、為廣大群眾所喜聞樂見的舞蹈,它反映人民群眾的勞動、斗爭、交際和愛情生活。不同民族和地區的民間舞蹈受生活方式、歷史傳統、風俗習慣、民族性格、宗教信仰、地理和氣候等自然環境的影響而顯現出風格特色的明顯差異。

(4)傳統戲劇 中國的戲劇與印度梵劇、希臘悲劇和喜劇并稱為世界三大古老的戲劇文化。文學上的戲劇概念是指為戲劇表演所創作的腳本,即劇本。這里所指的傳統戲劇是以語言、動作、舞蹈、音樂、木偶等形式達到敘事目的的舞臺表演藝術的總稱,是時間藝術和空間藝術的綜合,常見的表演形式有話劇、歌劇、舞劇、音樂劇、木偶戲等。傳統戲劇具有虛擬性,舞臺藝術不是單純地模仿生活,而是對生活原形進行選擇、提煉、夸張和美化,通過唱、念、做、打等表演手法把觀眾帶入藝術的殿堂。傳統戲劇的另一個特征是程式性,舞臺動作的表現有一套固定的程式,在程式的規范之下又有靈活性。

(5)曲藝 曲藝是中華民族各種說唱藝術的統稱,是由民間口頭文學和歌唱藝術經過長期發展演變形成的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我國仍活躍在民間的曲藝品種有400個左右,它們雖有各自的發展歷程,但都具有民間性和群眾性的藝術特征。曲藝不同于戲劇,戲劇由演員裝扮成固定的角色進行表演,曲藝演員不裝扮成角色,通常一個演員模仿多種人物,以一人多角的方式,通過說、唱,或似說似唱,或又說又唱來敘事、抒情,把人物和故事演繹出來。曲藝表演起來比戲劇簡單、樸素,通常一個伴奏器樂、一個道具、一個演員就能撐起一臺曲藝表演。

(6)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雜技與競技) 原始人在狩獵中形成的勞動技能和自衛攻防中創造的武技與超常體能,在休息和娛樂時,又被再現為一種自娛游戲的競技表演,即為最早的雜技藝術。每一種雜技與競技都有自身的游戲規則和藝術特點,且帶有鮮明的地域色彩,因地域的差異而有不同的規則。

(7)傳統美術 傳統美術又稱民間美術,是老百姓用以美化環境和豐富民間風俗活動的,是在我們平時生活中非常流行和經常用到的美術。民間美術主要有年畫、刺繡、剪紙、風箏,還有傳統編織的工藝品。

① 年畫最早是由門神畫演變而來的,主要是在木頭上刻水印。年畫都是線條形的,比較單一,但是色彩非常鮮艷。年畫有各式各樣的圖案。

② 刺繡一般是婦女所做,又稱女紅。粵繡、湘繡、蜀繡、蘇繡被稱為四大名繡,它們被廣泛地用于床上用品、服裝、桌布、靠墊等生活用品及屏風、壁畫等。

③ 剪紙全國各地都有,因它的成本低、材料普通、適用范圍廣,成為中國民間最常見的一種傳統裝飾。具有代表性的風格有南方派、江浙派和北方派。

④ 風箏起源于春秋時期,當時是用來傳遞信息的,到了宋代,老百姓便興起了放風箏。

⑤ 中國的編織工藝和傳統玩具種類多、風格不一,都具有本土文化和鄉土藝術的特點,一般就地取材,物美價廉。

(8)傳統技藝(傳統手工技藝) 傳統技藝是難度較高和比較藝術的手工技藝,表現出中國老百姓的聰明才智與藝術性,創造感很強。

傳統手工技藝在當今社會和生活中仍廣泛應用,可見傳統手工技藝的價值是不容忽視的。隨著人們對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要求的提高,許多傳統手工技藝引入現代化的生產技術,被賦予了除使用功能以外的文化內涵。

(9)傳統醫藥 傳統醫藥出現在現代醫學之前,是與古代中醫以及古代文化息息相關的醫學實踐成果。

傳統醫藥由于每個國家的傳統文化傳承性的不同而顯示出多樣性。在我國,傳統醫藥的理論知識有著很強的整體觀,使臨床醫學形成了獨特的治療觀和行為方式,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從整體上把握陰、陽、表、里、寒、熱、虛、實八綱,查探出人體健康與否。氣為萬物生,百病皆生于氣,氣治則安、氣亂則病,一旦人體生理功能與自然環境失衡,就會由風、寒、暑、濕、燥、火六淫致病。傳統醫學通過綜合分析各種致病因素,同病異治、異病同治,注重扶正祛邪,治標固本。

(10)民俗 民俗是每個國家或民族中的群眾自己創造和傳承的生活文化,也稱民間風俗。

民俗起源于人類社會群體的生活,在特定的民族、時代和地域中,不斷形成、擴大和演變,為民眾的日常生活服務。由于民俗是從當地人民生活的習慣中演變和形成的,受地理環境、當地人謀生方式和歷史傳統的影響和制約,因而顯示出濃烈的地方特色。由于我國民族眾多,每個民族又有不同的民俗,同一民俗在不同階段也有變化,民族間的交流會使民俗相互影響,因此我國的民俗呈現出多元性、復合性和變異性的特征。民俗涉及的內容很多,研究的領域至今仍在不斷地拓展,主要包括生產勞動民俗、日常生活民俗、社會組織民俗、歲時節日民俗、人生禮儀和游藝民俗等方面。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环江| 清水河县| 东阿县| 冷水江市| 北京市| 东辽县| 敦化市| 呼玛县| 梓潼县| 饶平县| 都匀市| 明溪县| 当涂县| 车险| 皋兰县| 伊川县| 绥棱县| 资兴市| 故城县| 简阳市| 临泉县| 富宁县| 城市| 巨野县| 林芝县| 珲春市| 奉节县| 靖远县| 呼玛县| 海门市| 潼南县| 敦煌市| 大荔县| 阳原县| 吉安县| 新密市| 淮安市| 兰溪市| 广东省| 明星| 宿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