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植食恐龍的防御策略

尖角和頸盾

尖角是角龍類恐龍身體上強大的防御武器。它們的角如同現(xiàn)在的犀牛角一樣,在遇到敵人時,如果狠狠撞擊對方,就會讓敵人受傷。當(dāng)然,角龍種類繁多,這也導(dǎo)致它們尖角的數(shù)量和位置會因種類的區(qū)別而存在一定差異。

顧名思義,三角龍一共有三只角,它們分別位于鼻子以及一對眼睛的上方;獨角龍只在鼻尖上長著一只巨大的角;而戟龍不光鼻尖上有角,就連頸盾上也長著許多角;野牛龍的角從外觀看上去和現(xiàn)代的野牛比較像,是朝前下方生長的;而惡魔角龍的角則比較特別,除了眼睛上的兩只尖角外,它們的頸盾兩側(cè)也長有彎曲的角,如同“惡魔”一樣。

除了尖銳的角,角龍類恐龍厚實的頸盾也是它們抵御攻擊的最佳“防具”。這些巨大的頸盾能抵御捕食者的強力沖擊,從而保證自身不受傷害。

骨板

在甲龍類恐龍的體表,蒙著一層結(jié)實的“裝甲”,保護著自身。那么,這層“裝甲”究竟是什么呢?古生物學(xué)家認為,那其實是骨質(zhì)化的皮膚,因此非常堅硬,堪稱甲龍類恐龍的“金鐘罩”“鐵布衫”。

當(dāng)遇到不好對付的敵人時,甲龍類恐龍會把身體蜷縮起來,讓長著尖刺與瘤狀物的堅硬皮膚直面敵人。這種行為讓捕食者無從下口。

骨刺

很多劍龍類恐龍的肩背部以及尾巴都長有鋒利的骨刺,這樣也是為了讓捕食者感到畏懼,從而慎重考慮是否繼續(xù)捕獵。

禽龍科恐龍既沒有鋒利的骨刺,也沒有結(jié)實的骨板,那它們怎么應(yīng)對敵人呢?答案就在它們的前肢拇指上。那里長著尖銳的骨刺,可以對抗一些捕食者的襲擊。

尾巴

尾巴是很多動物運動時調(diào)節(jié)平衡的器官,恐龍也不例外。如果恐龍沒有了尾巴,它們不僅沒辦法在快速奔跑時掌握自己的平衡,還可能會“舉步維艱”。但是,你知道嗎?尾巴對恐龍而言,除了能起到平衡作用,還是植食恐龍的強力“武器”。

梁龍等蜥腳類恐龍都有一個超長的尾巴,尾巴末端非常細,看上去就像一條鞭子。當(dāng)肉食恐龍打算靠近它們的時候,梁龍為了保護自己,就會舞動尾巴,發(fā)出巨大聲響。有些膽小的恐龍會被這種巨響嚇得立刻逃走。如果那些膽大包天的捕食者還敢繼續(xù)靠近,梁龍就會把尾巴狠狠地抽向敵人,對方必定會疼痛難忍。

甲龍雖然沒有梁龍的長尾巴,但在它們的尾巴上卻有一個大大的“錘子”。那是甲龍類恐龍的特點之一——尾錘。在遇到襲擊的捕食者時,它們會掄圓了尾巴,然后揮動尾錘,狠狠地砸向敵人,輕則將對方砸個趔趄,重則骨斷筋折,甚至當(dāng)場死亡。

輪到劍龍類恐龍了,它們既沒有像鞭子似的長尾巴,也沒有結(jié)實的尾錘,靠的是尾巴上的數(shù)根尖刺。這些尖刺就像一把把鋒利的寶劍一般。當(dāng)遭遇天敵時,劍龍類恐龍就會甩著尾刺給對方身體開洞。

偽裝

和很多現(xiàn)代動物一樣,植食恐龍也有偽裝自己的習(xí)慣。古生物學(xué)家推測,當(dāng)時的植食恐龍很可能會利用自身體表的花紋,將自己偽裝起來,以避免捕食者的侵害。不得不說,這還真是一著“妙棋”!

根據(jù)已有的線索,古生物學(xué)家推測,鴨嘴龍類恐龍為了避免自己被捕食者發(fā)現(xiàn),漸漸學(xué)會了一種“偽裝”手段,那就是讓自己的皮膚長滿花花綠綠的條紋。這樣,鴨嘴龍類恐龍就能夠靠著天然的偽裝,混跡在森林里,不留任何痕跡。

舉個例子,古生物學(xué)家認為巴克龍就是一名偽裝高手。它們依靠皮膚這天然的“隱身衣”,悠哉游哉地在樹林中覓食。如果遭遇捕食者,就會藏匿在叢林中,讓對方找不到。

另外,一些古生物學(xué)家還大膽猜想,一些植食恐龍的皮膚顏色會像變色龍一樣,隨著環(huán)境變化而改變。不過,由于暫時沒有發(fā)現(xiàn)足夠的皮膚化石等證據(jù),因此還沒辦法證實這個猜測。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准格尔旗| 绵竹市| 芒康县| 大洼县| 洛隆县| 福州市| 民权县| 兴国县| 莲花县| 八宿县| 双城市| 原平市| 溧阳市| 海门市| 祁连县| 阳朔县| 通山县| 筠连县| 曲水县| 乌什县| 白城市| 屏山县| 金川县| 葵青区| 麻阳| 万安县| 舒城县| 新竹市| 临清市| 西青区| 常德市| 丽水市| 咸宁市| 大埔县| 留坝县| 东海县| 灵台县| 永安市| 湖南省| 库尔勒市| 五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