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4 本章小結

本章系統分析了區域創新系統理論,對區域創新系統中高校、企業、政府三個組成要素的關系進行了展開研究。從創新的主體來看,高校決定著創新的廣度和深度,政府保證創新過程的順利進行和質量,企業是創新成果的應用者和轉移者,從而奠定本書研究的理論基礎。然后進一步分析了地方本科院校在區域創新系統中的地位,闡述了區域創新系統理論作為研究基礎的意義。將區域創新系統作為研究基礎,就是將地方高校服務地方的研究在區域創新系統這一框架下進行,將“地方”作為一個“區域創新系統”來看待,考察高校服務地方的效果是通過考察區域創新系統的績效來評判。


(1)Cooke, P. and Morgan, K. The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in Baden-Wurttember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1994(9): 394-429.

(2)湯易兵.區域創新視角的我國政府—產業—大學關系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07,12:11.

(3)趙立龍.基于區域創新系統理論的大學科技園發展戰略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學,2004,3:18.

(4)湯易兵.區域創新視角的我國政府—產業—大學關系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07,12:16-17.

(5)Autio, E. Evaluation of R&D in Regional Systems of Innovation[J]. 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 1998, 6(2): 131-140.

(6)黃魯成.關于區域創新系統研究內容的探討[J].經濟體制改革,2002(5):105-107.

(7)蓋文啟.論區域經濟發展與區域創新環境[J].學術研究,2002(1):60-63.

(8)湯易兵.區域創新視角的我國政府—產業—大學關系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07,12:13.

(9)方衛華.創新研究的三螺旋模型:概念、結構和公共政策含義[J].辯證法研究,2003(11):69-78.

(10)Enrico Ciciotti. Innovatio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a New Perspective: The Challenge for Action in Underdeveloped Regions. Elsevier Science Ltd., 1998(3): 133-144.

(11)張春霞.秦皇島創新系統主體創新能力評價與分析[D].秦皇島:燕山大學,2005,6:20.

(12)姬郁林,彭曉菊等.大學在區域創新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J].科學學與技術管理,2001(6):47-49.

(13)劉福才.大學智庫文化的特質及其培育[J].教育研究,2019(2):94-103.

(14)宋建元,王德祿.區域創新系統中的政府職能分析[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1(11):51-53.

(15)彭燦.區域創新系統內部知識轉移的障礙分析與對策[J].科學學研究,2003(1):110-111.

(16)陳月梅.論地方政府在構建區域創新系統中的作用[J].現代管理科學,2003(2):87-88.

(17)宋建元,王德祿.區域創新系統中的政府職能分析[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1(11):51-53.

(18)張春霞.秦皇島創新系統主體創新能力評價與分析[D].秦皇島:燕山大學,2005,6:21.

(19)高月姣,吳和成.創新主體及交互作用對區域創新效率影響的實證研究[J].軟科學,2015(12):45-48.

(20)朱向群.推進地方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對策研究[D].湘潭:湘潭大學,2008,11:20.

(21)伯頓·克拉克著.高等教育系統:學術組織的跨國研究[M].王承緒,徐輝等譯.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4,4.

(22)湯易兵.區域創新視角的我國政府—產業—大學關系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07,12:38.

(23)劉福才.大學智庫文化的特質及其培育[J].教育研究,2019(2):94-103.

(24)徐敬偉.基于三螺旋理論的江西高校創業教育研究[D].南昌:江西財經大學,2018,6:33-34.

(25)張水玲,楊同毅,王仁高,韓強.高校服務地方存在的問題與對策——以山東省高校為例[J].中國高校科技,2017(12):66-69.

(26)周元元,馮南平.創新要素集聚對于區域自主創新能力的影響——基于中國各省市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57-64.

(27)陳黎.區域創新能力的形成與提升機理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1,10:28.

(28)同上.

(29)尹文博,于紅波,司現鵬.山東省地方高校區域服務問題與對策[J].山東高等教育,2014(5):26-29.

(30)左鐵鏞.地方大學仍存在較大發展潛力和空間[N].中國教育報,2008-10-20.

(31)朱向群.推進地方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對策研究[D].湘潭:湘潭大學,2008,11:25.

(32)王景瑞.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路徑研究——基于德國應用技術大學建設經驗[D].秦皇島:河北科技師范學院,2017,6:50.

(33)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EB/OL].中央政府門戶網站http://www.gov.cn/xinwen/2015-01/20/content_2807126.htm

(34)劉福才.大學智庫文化的特質及其培育[J].教育研究,2019(2):94-103.

(35)湯易兵.區域創新視角的我國政府—產業—大學關系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07,12:14.

(36)林迎星.中國區域創新系統研究綜述[J].科技管理研究,2002(5):1-4.

(37)管建成,劉順忠.區域創新系統測度的研究框架和內容[J].中國科技論壇,2003(2):24-26.

(38)池仁勇,虞曉芬,李正衛.我國東西部地區技術創新效率差異及其原因分析[J].中國軟科學,2004(8):128-131.

(39)唐厚興.區域創新系統創新績效分析與評價[D].南昌:江西財經大學,2006:13-15.

(40)程占永.區域創新績效的地區差異及影響因素分析[D].長沙:湖南大學,2012,6.

(41)李敦響.區域技術創新生態系統績效評價研究對策[D].北京:北京工業大學,2006,4.

(42)王杰姜,伊瓊.區域創新系統績效評價研究評述[J].工業技術經濟,201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当涂县| 天峨县| 苗栗市| 满洲里市| 讷河市| 鹿泉市| 子洲县| 南漳县| 泰兴市| 平舆县| 张家川| 松阳县| 惠州市| 清丰县| 荆门市| 鄂托克旗| 叶城县| 姚安县| 沙洋县| 阜平县| 河东区| 开江县| 冕宁县| 方正县| 乌拉特前旗| 蒙山县| 河东区| 桂林市| 天长市| 皮山县| 巫溪县| 南皮县| 松江区| 金沙县| 满城县| 芜湖市| 郯城县| 广德县| 东宁县| 邮箱| 巩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