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濕地澤國追美洲豹
時間:2019年11月
地點:馬托格羅索國家公園(Pantanal Matogrossense National Park)
潘塔納爾保護區(qū)(Pantanal Conservation Area)
關鍵詞:美洲豹
一頭年輕的美洲豹慵懶地趴在岸邊的灌木叢中,正一絲不茍地舔著爪子。5分鐘前,它剛剛吃了一條鲇魚。而它的兄弟此刻還在河岸邊忙碌著,絲毫不在意50米開外我們的圍觀。相對于大名鼎鼎的亞馬孫雨林,潘塔納爾這塊世界上最大的熱帶濕地恐怕才是巴西最適合生態(tài)旅行和攝影的地方吧。

美洲豹威嚴地注視著我們,潘塔納爾濕地是世界上現存美洲豹最多的地區(qū)
從圣保羅飛往巴西西南部的小城庫亞巴(Cuiabá)的飛機滿員,我注意到機上大多數是當地人。這座城市是馬托格羅索州(Mato Grosso)的首府,是距離北潘塔納爾(Northern Pantanal)濕地最近的機場所在地。11月,南半球的雨季已經開始了,并非前往潘塔納爾旅行的最佳時間。這是一次臨時決定的安排,有些倉促。到底能否看到美洲豹,我和同伴心里都沒有底。
此前聯系的當地攝影師朱利諾派助手何塞和妹妹艾米麗來接我們。巴西是葡萄牙語國家,何塞的英語水平一般,于是我們用西班牙語混雜著英語進行交流,倒也基本無礙。中午在通往潘塔納爾的門戶小鎮(zhèn)波科內(Poconé)用過餐后,我們向馬托格羅索國家公園進發(fā)。20世紀70年代修建的穿越濕地的公路竟然長達145千米,足見濕地面積之大。
從地圖上看,潘塔納爾濕地位于南美大陸的正中央。由于受到安第斯山脈形成之前的大規(guī)模地殼擠壓運動的作用,它的三面被高地環(huán)繞,中間是地勢平坦、略有坡度的潘塔納爾大平原。平原上河流蜿蜒密布,發(fā)源于巴西高原的南美第五大河——巴拉圭河向南流到此處。河水帶來大量的沉積物和土壤侵蝕的殘余物,淤積起來形成沼澤濕地,造就了這個生物多樣性的搖籃。說是濕地,其實這里森林、湖泊、沼澤和草原各種地貌兼具,形成了一個面積龐大、復雜多樣的生態(tài)系統。
因為氣候的緣故,潘塔納爾一年中有兩副截然不同的面孔。雨季,河水暴漲,三分之二的土地被水淹沒,濕地的水平線陡然上升了3~5米,在平地上形成無數大小不一的湖泊和池塘,轉眼間成為水鄉(xiāng)澤國。經過旱季煎熬的動物們開始在一片汪洋中“狂歡”,直到第二年5月,水位下降,湖泊縮小,池塘干涸。此時,潘塔納爾變成草原,高溫下的鳥獸苦苦掙扎,焦急地等待雨季的到來。如此自然循環(huán),年復一年。
11月中旬,雨季剛剛開始,綠意盎然。我期待在沿途可以看到野生動物,然而最先映入眼簾的是草地上成群的奶牛,它們被長長的柵欄圈圍起來。我感覺進入了一片水草豐美的大牧場。何塞告訴我,這里98%的土地為私人所有,大部分用作牧場,放牧也是唯一被允許在馬托格羅索國家公園外圍進行的人類活動。雨季淤積而形成的沙質和黏質土壤早已不適合農業(yè)種植,好在旱季時土壤相當干燥,很適合發(fā)展畜牧業(yè)。盡管人類活動頻繁,這里仍被世界自然基金會評為全世界保護得最好的濕地之一。
正午,在熱帶炙熱的陽光下,一切生命都變得慵懶起來。路邊的鳥很多,常見的除了綠魚狗、黑領鷹和大食蠅霸鹟,還有各種水鳥。我第一次見到了裸頸鸛(Jabiru),這種1米多高的大鳥與鴕鳥的高度相仿,卻沒有喪失飛行能力,被視為潘塔納爾濕地的標志性鳥種。俗稱“水葫蘆”的鳳眼藍(Water Hyacinth)遍布水塘,層層疊疊,其間閃爍著許多亮晶晶的東西。定睛一看,我嚇了一跳,原來水里擠滿了大大小小的凱門鱷(Caimen),其數量之多,讓人瞠目。我以前在亞馬孫雨林中見到的鱷魚最多一次也不過十幾條,而這里動輒就是幾十條擠在一起,而且距離公路僅數十米,這頓時顛覆了我對于眼前的這種田園牧歌式畫面的印象。如此眾多的牲畜與兇猛的野生動物共處一地的場景我還是第一次見到。
聽說這種中小型鱷魚在潘塔納爾竟然有1000萬條之多,真令人難以置信。很快我便驗證了這個說法,凱門鱷無處不在,但凡有水的地方,幾乎都可以看到浮出水面的圓溜溜的眼睛。在草地上曬太陽的凱門鱷也不少,它們如雕塑般張著大嘴一動不動。在最后兩晚所住的度假村中,我房間前面的小水塘里也有不少凱門鱷——“與鱷同眠”,聽起來是不是很刺激?好在它們在天黑以后才出來活動、覓食。同樣成群出現的還有南美特有的物種水豚(Capibara)——世界上最大的嚙齒動物。在潘塔納爾的日子里,我與水豚始終處于每天“開門即見”的狀態(tài)。它的嚙齒目小兄弟刺豚鼠的數量也不少,別看這種動物生性膽小,卻常常出現在開闊的道路中間,有個風吹草動便立刻竄進灌木叢中。

水豚
4小時后,我們來到公路的盡頭,一條寬闊的大河——庫亞巴河(Cuiabá River)橫在我們的面前。若夫里港(P?rto Jofre)到了。這個位于潘塔納爾濕地北部的小漁村在20年前還名不見經傳,隨著穿過濕地的公路開通,越來越多的游客涌入,使得這里的旅游業(yè)逐漸發(fā)展起來。若夫里港成為人們探尋美洲豹之旅的起點,跟隨專業(yè)向導乘坐快艇前往美洲豹密度最高的地區(qū),目擊率在九成以上。
“歡迎來到潘塔納爾?!蔽业臄z影向導朱利諾是一個有著深棕色皮膚和高顴骨的潘塔納爾原住民,他的英語和西班牙語都說得非常流利。我注意到他身上的美洲豹文身很酷。曾為漁民的朱利諾在1999年就開始帶領客人看美洲豹,至今已經整整20年了。我和同伴兩人是他今年接待的最后一批客人??疵乐薇灿屑竟?jié)性,只在旱季的5月到11月。

食蟹狐母子
第二天早上7點,我們坐上朱利諾的快艇,沿著庫亞巴河開始搜尋。進入雨季后,水位上升了不少,河道兩岸的樹木很快便只會露出樹冠了。作為美洲大陸的頂級掠食動物,獨來獨往的美洲豹生性兇猛,行蹤詭秘。它們棲息在人跡罕至之處,很難被發(fā)現。然而,和亞馬孫雨林相比,潘塔納爾的美洲豹更容易見到。因為濕地中的植被矮小,視野開闊,而且在旱季時動物們大都聚集在水源附近,河岸成為美洲豹的最佳覓食地。另外,坐船搜尋拍攝也十分安全。除了具備超凡的眼力,朱利諾尋找美洲豹的秘訣之一是聽鳥兒的警報聲。如果有美洲豹在地面上走動的話,鳥兒便會有所反應。

庫亞巴河岸是邂逅美洲豹的理想地

南美貘
很快,通過無線手臺朱利諾得知前方有美洲豹現身,于是我們立刻全速趕往現場。潘塔納爾的向導之間互通信息,畢竟偌大一片濕地,靠一己之力很難在短時間內發(fā)現美洲豹?!坝袝r候客人為了獨享機位,不想讓我通知其他船,我就告訴他,如果你這樣做,那么下次別人也不會告訴你信息?!敝炖Z的一番話讓我想到原始人狩獵需要集體合作,現代人看動物同樣也需要信息共享。
岸邊已經聚集了3條小船,順著向導手指的方向,我看到大樹下的陰影里趴著一頭成年美洲豹,側面的輪廓十分威嚴。朱利諾認出這是一頭雌豹,遠處還有一頭雄豹。我們安靜地等待著。10分鐘后,美洲豹起身,它健碩的身形讓我吃了一驚。本以為美洲豹是貓科家族中體形較小的一種,實際上它在貓科中排名第三,僅次于獅和虎,是西半球最大的貓科動物。它慢悠悠地走進叢林,只留下一個健碩的背影?!澳愦_定它沒有懷孕嗎?”我問朱利諾。朱利諾說:“它的腹部沒有向兩側突出,應該只是吃飽了而已。”這頭“胖妞兒”顛覆了我對美洲豹的認知。據說由于分布地域不同,美洲豹個體的體重差異很大。潘塔納爾濕地食物充足,這里的美洲豹體形最大。
當天下午,我們又遇見了一頭更年輕的美洲豹。這次它很配合地出現在河邊開闊的地方,伸向河岸的粗壯樹根顯然是它鐘愛的曬日光浴的場所。我打量著面前的這頭披著一身橘黃色皮毛的美麗“大貓”,它身上的豹紋呈玫瑰花狀,但沒有花豹的斑點勻稱。“玫瑰花”里還有小斑點。美洲豹屬于豹亞科豹屬,但其體形更接近虎,好像披著豹紋外套的虎,難怪又被稱作“美洲虎”。據說美洲豹與花豹最大的區(qū)別竟然是脾氣,畢竟在食物鏈中的地位不同。美洲豹是南美洲的頂級掠食者,它們想吃誰就吃誰,不把別的動物放在眼里。而花豹就不同了,前有獅子,后有鬣狗、非洲野犬等;好不容易捕獵成功了,它們還要東躲西藏,自然警覺得多。果然是生境造就習性。
面前的這頭美洲豹狀態(tài)很放松,然而眼神有些憂郁,也許是因為它的日子太好過了,有些無聊吧。它趴在樹樁上讓大家拍了個夠,才起身回到岸上的樹蔭下倒頭大睡。我們又等了半小時?!翱此粑旨贝?,應該進入深度睡眠狀態(tài)了,我們不用再等了,它這一覺要睡到天黑了?!敝炖Z決定去別的地方試一試。午后趕上一場陣雨,雨后的收獲是發(fā)現了一個正在享用美餐的巨獺(Giant Otter)家族。這種有著“河狼”美譽的水棲肉食哺乳動物瀕臨滅絕,它們在潘塔納爾的小日子卻過得很滋潤,經常能見到巨獺捧著肥美的河魚大快朵頤。
第二天一早,聽說淺灘上發(fā)現了一頭帶著兩個幼崽的雌性美洲豹,于是我們決定去碰碰運氣。遺憾的是,老遠聽到動靜后,這一家三口立刻躲藏了起來,我只看到草叢中的雌豹轉瞬即逝。帶著幼豹的雌豹非常警覺,因為它們在這個時期容易遭到成年雄豹的襲擊。好在下午在另一處堤岸,我們很幸運地遇見了一對一歲半左右的美洲豹兄弟。按說美洲豹是“獨行俠”,除了交配期,很難見到它們結伴而行。估計這兄弟倆離家時間不長,還需攜手捕獵才能生存下去。
美洲豹是貓科動物里的佼佼者,游泳、爬樹、跳躍等樣樣在行,且捕獵技能高超。本期待能拍到美洲豹捕食凱門鱷的精彩場面,結果只等到了這對亞成年兄弟給我們上演如何抓魚。只見美洲豹沿著河岸巡視,不慌不忙地將魚趕到淺水區(qū)。由于它背對著我們,只能看到它用爪子搗鼓了幾下,便叼著魚轉身跳上堤岸。美洲豹剛趴下打算開吃,一抬頭看到大家的“長槍短炮”對準了它,覺得不妥,吃條魚還要被圍觀,索性起身叼著魚鉆進了草叢中。真是個小氣鬼!另一處,它的兄弟剛吃完魚,正舔著爪子洗臉,一副心滿意足的神情。這里食物過于豐盛,我不知道還有哪兒的“大貓”像潘塔納爾的美洲豹這般逍遙自在。

巴西巨獺正在大快朵頤
掃碼觀看

美洲豹是典型的機會主義者,它的食譜可以拉個長長的單子,食物種類達87種。除了凱門鱷,水豚和食蟻獸也是美洲豹的最愛。由于捕食對象并非速度型動物,加上濕地的地形也不利于長途奔襲,所以美洲豹多采用“守株待兔”的方式,潛伏在暗處,等待獵物靠近。它也會慢慢地接近獵物,等到了合適的距離便一躍而起,咬住獵物的喉嚨,直到獵物窒息才松開。美洲豹的咬合力驚人,可以直接用犬齒咬碎鱷魚的頭骨。
最后幾天為了拍攝食蟻獸,我們住進了濕地外圍的度假村。那里也有美洲豹出沒,更多的時候它是在夜間行動。然而靠近人活動的區(qū)域時,美洲豹不敢貿然進犯。于是每到傍晚,聰明的水豚便會拖家?guī)Э谵D移到酒店附近的草地上,安靜地吃著草,有時多達上百只。如此和諧的畫面也只有潘塔納爾才可以看到吧。
附:潘塔納爾保護區(qū)
潘塔納爾保護區(qū)于2000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位于巴西馬托格羅索州西南部和南馬托格羅索州。該保護區(qū)由4個部分構成,總面積達1878.18平方千米。潘塔納爾保護區(qū)擁有全球動植物最密集的生態(tài)系統,已知有3500種植物、656種鳥類、159種哺乳動物、263種魚類和98種爬行動物,其中包括南美熱帶雨林中的五大獸(美洲豹、鬃狼、食蟻獸、巨獺、南美貘),以及眾多的凱門鱷、水豚、亞馬孫森蚺等。

小食蟻獸母子,這種樹棲的食蟻獸日間多隱蔽在樹上

在庫亞巴河邊剛剛捕捉了一條大魚的美洲豹正警惕地盯著我們
掃碼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