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八成疾病都是吃出來的
- 老醫生不外傳的營養學
- 陸小龍
- 1233字
- 2020-10-22 17:47:14
“病從口入”,指的是我們所患的疾病大多是因為我們吃了不干凈或者不對的食物而引起的體內營養素失衡。如今我們的飲食越來越豐富了,人們也越來越注重營養和衛生了,但疾病越來越多卻是不爭的事實,因此很多營養醫師一致認為:心腦血管、腫瘤、糖尿病等常見的慢性病有八成都是吃出來的。
八成疾病都是吃出來的
世界衛生組織在一份報告中指出,高血壓、高膽固醇、超重或肥胖、水果和蔬菜攝入量不足是引起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這些都與我們的飲食方式有關。
據統計,我們每個人一年的平均飲食消費量有1噸之多。試想一下,這么多的東西被吃進肚子,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什么影響?或許一時半會看不出飲食對我們的身體有什么巨大的影響,因為這些是悄悄、一點點地進行的,等到我們真的察覺到的時候,就是癥狀出現的時候。
還有資料顯示,由飲食引起的超重和肥胖從而后續引發的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冠心病、痛風、脂肪肝、胰腺炎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越來越多,這些疾病與人們的不良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系。例如脂肪、膽固醇攝入量過高,而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等攝入量過少;各種營養素之間搭配比例不合理,飲食偏重于肉食和高蛋白、高膽固醇、高脂肪食品,很少吃五谷雜糧;一日三餐的熱量分配不合理,飲食不規律、無節制,大吃大喝、暴飲暴食,食鹽攝入量過高。
以上這些不良的飲食習慣都會在我們的身體里埋下疾病的“根”。毫不夸張地說,八成疾病都是吃出來的。比如在天氣還有點兒寒冷的初春,不利于心腦血管的血液運行,加上吃的太好了,攝入過多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會導致血液黏稠度增加,這樣就自然而然地引起了心臟病、中風等疾病的發作。這些疾病是危險而不容易痊愈的。進食過多的油膩食物,再加上酒精對胃腸黏膜的刺激,就可誘發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發病急、病情兇險,出現上述癥狀后須及時到醫院救治。所以,平時為防治該病要戒酒、避免暴飲暴食、積極治療膽管疾病。有胃潰瘍或慢性肝病的患者,若飲食上再不加節制吃得過飽,或魚蝦等高蛋白食物攝入過多,或是飲酒過量,就極易引發消化道出血。
切忌“重口味”飲食
一般來說,在重口味的食物中,令人擔心的主要是含鹽(包括其他咸味調味品)、糖、增味劑和油脂過多的食物。重口味有時也涉及辣、麻、酸等方面的味道。
大部分情況下,重口味的食物含鹽量都高。除了鹽之外,味精、雞精等增鮮產品以及醬油、黃醬、豆醬、日本醬、沙茶醬、豆瓣醬、辣椒醬、腐乳、豆豉、蠔油、蝦醬、魚露等所有咸的調味品也都含有大量的鈉。過多的鈉除了會增加腎臟負擔、促進水腫、升高血壓、造成組織脫水、增加胃癌風險、加劇經前期不適、增加尿鈣流失、不利于預防骨質疏松外,還會引起肌膚提前衰老、變黑等問題。
有些人追求口味,愛吃香的喝辣的,把營養均衡拋在腦后,寧愿吃到病倒也不愿饞死,結果吃出了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中風等。當出現了癥狀才后悔時,再怪自己就已經晚了。
誰都喜歡吃有味道的食物,但是如果因此丟掉健康就得不償失了,因此愛美味應該有度,千萬別因為貪美味而吃出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