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人物索引

家人

父親 喬治·奧斯汀(George Austen,1731—1805)

1747年進入牛津,1751年獲得人文學(xué)士學(xué)位,1754年獲得人文碩士學(xué)位,1760年獲得神學(xué)碩士學(xué)位,自1751—1760年間一直在牛津任教。1754年接受圣職,1761年成為斯蒂文屯的教區(qū)長,1773年成為迪恩的教區(qū)長。1764年與卡桑德拉·利在巴斯的沃爾科特教堂結(jié)婚,共育有7個孩子。1801年退休,1805年在巴斯去世,葬在沃爾科特教堂。

母親 卡桑德拉·利·奧斯汀(Cassandra Leigh Austen,1739—1827)

出身格羅斯特郡阿德斯德若普的利家,父親為萬靈學(xué)院教員,伯父任牛津貝利奧爾學(xué)院院長,父親和伯父均為牧師。其祖母是錢多斯公爵一世的姐妹,其堂兄娶了錢多斯公爵二世的女兒,后其孫重新獲得斯通利莊園的利家的貴族頭銜(利家的貴族頭銜詳見下文)。25歲時嫁給喬治·奧斯汀牧師,3000鎊嫁妝。1827年以88歲高齡去世,葬在查頓。

兄長 詹姆斯·奧斯汀(James Austen,1765—1819)

1779年獲得獎學(xué)金進入牛津圣約翰學(xué)院,1788年獲得人文碩士學(xué)位。1788年始任副牧師,1792年迪恩副牧師,1801年斯蒂文屯副牧師,1805年繼承斯蒂文屯的教區(qū)長職位,直至去世。1792年和安妮·馬修結(jié)婚,育有一女安娜·奧斯汀,3年后喪妻;1797年再婚,娶瑪麗·勞埃德為繼室,育有一子詹姆斯·愛德華·奧斯汀,及一女卡羅琳·奧斯汀。

兄長 喬治·奧斯汀(George Austen,1766—1838)

先天性癲癇,聾啞兒,一直被寄養(yǎng)在外,父母去世后由兄弟繼續(xù)負擔(dān)撫養(yǎng)費用。

兄長 愛德華·奧斯汀·奈特(Edward Austen Knight,1767—1852)

1783年被遠房表親高德默廈莊園的托馬斯·奈特二世收養(yǎng),繼承了奈特家在肯特郡的高德默廈莊園、漢普郡的斯蒂文屯和查頓的三處地產(chǎn),1812年正式改姓奈特。1786—1790年在歐洲游學(xué),自1797年起住在高德默廈莊園,曾任肯特郡郡長,1852年去世,并葬在該地。1791年與伊麗莎白·布里奇斯(Bridges)結(jié)婚,育有6個兒子和5個女兒,1808年喪妻。1809年為簡·奧斯汀母女提供查頓小屋為常住居所。

兄長 亨利·奧斯汀(Henry-Thomas Austen,1771—1850)

1788年獲得獎學(xué)金進入牛津圣約翰學(xué)院,1796年獲人文碩士學(xué)位。1793年加入牛津郡民兵團,任中尉,1797年晉升為上尉兼副官,1801年開始代理軍隊業(yè)務(wù),并開辦銀行業(yè)務(wù),1813年任牛津郡財政長官,1816年破產(chǎn),同年接受圣職,并成為查頓的副牧師。1818年駐柏林英國大使私人牧師,期間撰寫了一系列關(guān)于《創(chuàng)世紀(jì)》的演講稿,1820年成書出版時,他在扉頁上標(biāo)注作者為坎伯蘭公爵和莫利伯爵的私人牧師。1820—1822年任斯蒂文屯教區(qū)長,其后輾轉(zhuǎn)歷任各牧師職位、語言學(xué)校校長,1850年于布里奇韋爾斯去世。1797年與其居孀的堂姐伊麗莎白·漢考克·德·弗亞德結(jié)婚,1813年喪妻,1820年再婚,終身無子嗣。

姐姐 卡桑德拉·奧斯汀(Cassandra-Elizabeth,1773—1845)

1792年與金伯瑞的湯姆·福爾牧師訂婚,1797年未婚夫在西印度群島病逝,之后終身未婚。1845年在弗朗西斯·奧斯汀家中拜訪時于普茨當(dāng)去世,葬回查頓。她是簡·奧斯汀的遺囑執(zhí)行人和受益人,去世后又將由她繼承的簡·奧斯汀手稿分別遺贈給其他兄弟和侄子侄女。

兄長 弗朗西斯(弗蘭克)·奧斯汀(Francis-William‘Frank’Austen,1774—1865)

1786年進入皇家海軍學(xué)院,1791年海軍準(zhǔn)少尉,1792年晉升海軍上尉,1798年任指揮官,1800年晉升海軍上校,1803年在肯特郡的拉姆斯蓋特指揮北部前線守備團,1804年重新回到海上執(zhí)行任務(wù),直至1815年;1830年晉升海軍少將,1837年獲得騎士勛章,1838年晉升海軍中將,1848年晉升海軍上將,1863年統(tǒng)領(lǐng)北美及西印度群島海域艦隊。1815年拿破侖戰(zhàn)爭后回到英國本土,居住在漢普郡的查頓、奧爾頓和普茨當(dāng),以91歲高齡在普茨當(dāng)去世。1806年和拉姆斯蓋特的瑪麗·吉布森結(jié)婚,育有6個兒子和5個女兒,1823年喪妻,1828年再婚,娶瑪莎·勞埃德為繼室,無子嗣。

弟弟 查爾斯·奧斯汀(Charles-John Austen,1779—1852)

1791年進入皇家海軍學(xué)院,1794年海軍準(zhǔn)少尉,1797年晉升海軍上尉,1804年任指揮官,1810年晉升海軍上校,1820—1826年在好望角執(zhí)行海岸守衛(wèi),1846年晉升海軍少將,1850年統(tǒng)領(lǐng)東印度和中國海域艦隊,1852年于英緬戰(zhàn)爭中身染霍亂去世,葬在斯里蘭卡東北海岸的亭可馬里。1807年在百慕大和弗朗西斯-菲茨威廉·帕爾默結(jié)婚,育有4個女兒,1814年喪妻,1820年再婚,娶前妻的姐姐哈麗雅特-埃貝爾·帕默爾為繼室,育有3個兒子和1個女兒。

親戚

父系

約翰·奧斯汀三世(John Austen III,1629—1705)

簡·奧斯汀的曾曾祖父。肯特郡的布料商人,產(chǎn)業(yè)主要在布羅德福德和霍斯門登。為了使自己的子孫成為紳士,他將所有財產(chǎn)留給長孫約翰·奧斯汀五世繼承。其長子約翰·奧斯汀四世(簡·奧斯汀的曾祖父)在其生前去世。其一女簡,她的外孫女嫁到奈特家,為托馬斯·奈特之母,托馬斯·奈特?zé)o子嗣,奈特家的產(chǎn)業(yè)后由愛德華·奧斯汀繼承。

伊麗莎白·韋勒·奧斯汀(Elizabeth Weller Austen,1671—1721)

簡·奧斯汀的曾祖母。出身坦布里奇,在丈夫去世后因約翰·奧斯汀三世的遺囑失去長子的監(jiān)護權(quán),依靠微博的收入獨立撫養(yǎng)另外6個沒有繼承遺產(chǎn)的孩子長大成人。她回到故鄉(xiāng)坦布里奇,成為坦布里奇學(xué)校的管家,以此令孩子受到教育。簡·奧斯汀的父親早年亦受教于坦布里奇學(xué)校。

威廉·奧斯汀(William Austen,1701—1737)

簡·奧斯汀的祖父。在坦布里奇執(zhí)業(yè)的外科醫(yī)生。1727年和喬治·漢普森爵士之女麗貝卡結(jié)婚,麗貝卡和前夫威廉·沃爾特育有一子,再婚后和威廉·奧斯汀育有四個子女,1732年產(chǎn)后不幸病逝。威廉·奧斯汀于1736年再婚,指望繼室擔(dān)負起撫養(yǎng)孩子的責(zé)任,二人無子嗣,婚后不久于1738年去世,繼室沒有承擔(dān)撫養(yǎng)孩子的責(zé)任。

弗朗西斯·奧斯汀(Francis Austen,1698—1791)

簡·奧斯汀的伯祖父,喬治·奧斯汀的伯父。在肯特郡賽文歐克斯執(zhí)業(yè)的律師,約翰·奧斯汀四世未能繼承遺產(chǎn)的孩子中最為成功的一個。自兄弟威廉·奧斯汀去世后,他擔(dān)負起撫養(yǎng)其子喬治·奧斯汀的責(zé)任,供養(yǎng)他接受教育直至獲得獎學(xué)金進入牛津。1747年他與安妮·莫特利結(jié)婚,育有一子,同年產(chǎn)后喪妻;1758年與簡·查德威克(簡·奧斯汀的教母)再婚,育有二子。他的兄弟約翰·奧斯汀五世繼承了約翰·奧斯汀三世的財產(chǎn)后,結(jié)婚后育有一子約翰·奧斯汀六世,約翰·奧斯汀六世卻只有一個女兒,因此后來由弗朗西斯·奧斯汀的第三子約翰·奧斯汀七世繼承了奧斯汀家在布羅德福德的產(chǎn)業(yè)。

費拉德爾菲亞·奧斯汀·漢考克(Philadelphia Austen Hancock,1730—1792)

簡·奧斯汀的姑姑,喬治·奧斯汀的姐姐。威廉·奧斯汀的四個子女中,第一個孩子幼年夭折,最小的孩子有先天缺陷,一直由另一個叔父托馬斯·奧斯汀(在倫敦經(jīng)商)撫養(yǎng),只有費拉德爾菲亞和喬治·奧斯汀長大成人成家立業(yè)。費拉德爾菲亞早年寄居在托馬斯·奧斯汀家中,1752年遠赴印度,與當(dāng)?shù)蒯t(yī)生泰瑟·索爾·漢考克結(jié)婚,育有一女伊麗莎白。1774年漢考克先生在印度去世。費拉德爾菲亞當(dāng)時已回到歐洲定居在法國,后回到倫敦,1792年去世,葬在漢普斯特德。第一任印度總督黑斯廷斯是其女的教父,并在漢考克先生去世后,贈與教女伊麗莎白一萬鎊財產(chǎn),因此有傳聞?wù)f伊麗莎白是其私生女。

伊麗莎白(伊麗莎)·漢考克(Elizabeth ‘Eliza’ Hancock,1761—1813)

簡·奧斯汀的堂姐,姑姑費拉德爾菲亞的女兒。生在加爾各答,教父為印度總督黑斯廷斯。1781年在法國與讓·卡波·德·弗亞德結(jié)婚,育有一子黑斯廷斯·德·弗亞德。1794年丈夫死在法國大革命的斷頭臺上,回到英國后一度寄居在叔父喬治·奧斯汀家,1797年再婚,嫁給堂弟亨利·奧斯汀,定居倫敦,二人無子嗣。1801年其子黑斯廷斯·德·弗亞德15歲夭折。1813年去世,和母親兒子一同葬在漢普斯特德。

托馬斯·奈特二世(Thomas Knight II,1735—1794)

喬治·奧斯汀的遠房表親。托馬斯的母系祖上是約翰·奧斯汀三世。擁有肯特郡高德默廈莊園、漢普郡斯蒂文屯和查頓三處地產(chǎn)。1761—1768年任肯特郡新羅姆尼下議院議員,1774年-1780年肯特郡下議院議員。1779年和凱瑟琳·納奇布爾結(jié)婚,無子嗣,1783年收養(yǎng)愛德華·奧斯汀作為繼承人,1794年去世后將財產(chǎn)權(quán)留給妻子,奈特太太將高德默廈莊園讓與愛德華居住,并在1812年去世前便將財產(chǎn)權(quán)轉(zhuǎn)交給了愛德華,1812年她去世后愛德華正式繼承了奈特家的產(chǎn)業(yè)及姓氏。

母系

威廉·利(William Leigh,1691—1757)

簡·奧斯汀母親的伯父。格羅斯特郡阿德斯德若普的利家長子,其母瑪麗·布里奇斯(Brydges)是錢多斯公爵一世的姐妹,與瑪麗·洛德結(jié)婚,育有7個孩子。其一女卡桑德拉(1723—1770)嫁給牛津郡埃姆布羅斯登男爵二世。長子詹姆斯(1724—1774)和表妹錢多斯公爵二世之女凱瑟琳·布里奇斯結(jié)婚,生有一子詹姆斯-亨利(1765—1823)于1813年繼承斯通利莊園,詹姆斯-亨利之子錢多斯(1791—1850)于1839年重新獲得利家的貴族頭銜。

關(guān)于利家的貴族頭銜:阿德斯德若普的利家和斯通利莊園的利家祖上是托馬斯·利爵士,曾任倫敦市長,去世于1571年。1643年斯通利莊園的托馬斯·利獲得男爵爵位,傳到第五代后絕嗣,無人繼承爵位,斯通利莊園便由阿德斯德若普的利家繼承,先由威廉·利的次子托馬斯·利牧師(1734—1813)繼承,其無子嗣,后由長子的兒子詹姆斯-亨利繼承,傳承至其子,重新申請斯通利莊園的男爵爵位并獲許。

西奧菲勒斯·利博士(Dr. Theophilus Leigh,1693—1784)

簡·奧斯汀母親的伯父。牛津貝利奧爾學(xué)院院長,牧師。1728年和安妮·比結(jié)婚,育有6個孩子,只有2個女兒活了下來。瑪麗(1731—1797)和堂兄托馬斯·利牧師(威廉·利次子)結(jié)婚,無子嗣,本人亦寫作并著有利家家族史,但未出版。卡桑德拉(1744—1826)和塞繆爾·庫克牧師結(jié)婚,有子嗣,簡·奧斯汀的庫克家的表兄弟姐妹即是指她的孩子。

托馬斯·利牧師(Thomas Leigh,1696—1764)

簡·奧斯汀的外祖父。牛津萬靈學(xué)院教員,牛津郡哈珀斯登教區(qū)的教區(qū)長。1732年和簡·沃克結(jié)婚,育有4個孩子。長子詹姆斯·利·佩羅特與奧斯汀家交往甚密,詳情見下。簡(1736—1783),嫁給愛德華·庫珀博士,育有一子一女,其女與奧斯汀姐妹同上寄宿學(xué)校時爆發(fā)傷寒,照顧患病的女兒時不幸染病去世;母親去世后庫珀兄妹曾一度寄居在斯蒂文屯奧斯汀家。托馬斯(1747—1821)先天智障,和簡·奧斯汀先天殘障的兄長喬治·奧斯汀一同托養(yǎng)在外。

詹姆斯·利·佩羅特(James Leigh Perrot,1735—1817)

簡·奧斯汀的舅父。1751年將“佩羅特”加入姓氏以繼承其母系叔祖托馬斯·佩羅特的遺產(chǎn),擁有伯克郡的斯嘉勒茨的地產(chǎn)以及巴斯的一幢寓所。1764年和簡·喬姆利結(jié)婚,無子嗣。1817年于斯嘉勒茨去世,遺囑將詹姆斯·奧斯汀定為繼承人,但規(guī)定在其妻去世后才可繼承。利·佩羅特太太于1836年去世,其時詹姆斯·奧斯汀已過世,斯嘉勒茨的產(chǎn)業(yè)便由其子詹姆斯·愛德華·奧斯汀繼承,并根據(jù)遺囑在姓氏中加入“利”。

侄子侄女

安娜·奧斯汀(Jane-Anna-Elizabeth ‘Anna’ Austen,1793—1872)

詹姆斯·奧斯汀長女,第一任妻子的孩子,2歲時喪母,一度托養(yǎng)在斯蒂文屯直到父親再婚。1814年嫁給阿什的勒弗羅伊牧師最小的兒子本杰明,育有1個兒子和6個女兒。后丈夫英年早逝,帶著孩子四處寄寓,于雷丁去世,葬在阿什。寫作并發(fā)表過一部短篇小說和兩部兒童文學(xué)作品。1864年寫下《紀(jì)念簡姑姑》,并為愛德華提供《簡·奧斯汀傳》的素材。

詹姆斯·愛德華·奧斯汀-利(James Edward Austen-Leigh,1798—1874)

詹姆斯·奧斯汀長子,第二任妻子瑪麗·勞埃德的孩子。1814—1816就讀于溫切斯特公學(xué),1816年進入牛津埃克賽特學(xué)院,1826年獲得人文碩士學(xué)位;1823年接受圣職。1828年和愛瑪·史密斯結(jié)婚,育有10個孩子。1837年繼承舅祖父利·佩羅特家的遺產(chǎn)和姓氏。1869年撰寫并出版《簡·奧斯汀傳》;其最小的兒子威廉(William Austen-Leigh,1843—1921)和其長子的兒子理查德-阿瑟(Richard-Arthur Austen-Leigh)于1913年合作編寫并出版《簡·奧斯汀傳及書信集》;其女兒瑪麗-奧古斯塔(Mary-Augusta,1838—1922)于1920年出版《關(guān)于簡·奧斯汀的個人片段》(Personal Aspects of JA)。

卡羅琳·奧斯汀(Caroline-Mary-Craven Austen,1805—1880)

詹姆斯·奧斯汀次女,第二任妻子瑪麗·勞埃德的孩子。卡桑德拉的教女,終身未婚。先是與母親同住,1843年母親去世后幫助愛德華照顧他的孩子,后幫助愛德華的兩個單身的兒子管家。1867年寫下《我的姑姑簡·奧斯汀:一份回憶錄》,為愛德華提供《簡·奧斯汀傳》的素材。

范妮·奈特(Frances-Catherine ‘Fanny’ Knight,1793—1882)

愛德華·奧斯汀·奈特的長女,出生時姓奧斯汀,1812年時隨父親一同改姓。1820年嫁給肯特郡的一位男爵愛德華·納史布做繼室,育有9個孩子。其長子愛德華(1829—1893)成為布雷伯恩勛爵一世,他于1884年編輯出版了《奧斯汀書信集》。

凱瑟琳-安妮·奧斯汀(Catherine-Anne Austen,1818—1877)

弗朗西斯·奧斯汀的女兒,出生在查頓。1842年嫁給一位律師約翰·哈巴克,育有3個兒子。兩個小兒子移民去了美洲,1870年左右她遷居美洲,并在弗吉尼亞去世。生前她寫了兩部小說,其一《妹妹》(The Younger Sister)是續(xù)寫《沃森一家》。她的長子約翰-亨利·哈巴克(1844—1939)在女兒協(xié)助下于1906年撰寫并出版了《簡·奧斯汀的水手兄弟》(JA’s Sailor Broghers)。

卡桑德拉-埃斯頓·奧斯汀(Cassandra-Esten Austen,1808—1897)

查爾斯·奧斯汀的長女,卡桑德拉·奧斯汀的教女,終身未婚。幫助愛德華提供《簡·奧斯汀傳》的素材。1845年協(xié)助父親料理卡桑德拉·奧斯汀的喪事,繼承了卡桑德拉擁有的手稿和書信,后來她將這些書信遺贈給她的侄女,查爾斯-約翰·奧斯汀(1821—1867)的五個女兒,其中三個女兒在1920年代將手稿出售。

親友

勒弗羅伊(Lefroy)

喬治·勒弗羅伊牧師(Issac-Peter-George Lefroy,1745—1806),牛津萬靈學(xué)院教員,牧師。1778年和安妮·布里奇斯(Anne Brydges,1748—1804)結(jié)婚,育有7個孩子。1783年定居阿什。其妻勒弗羅伊太太,她是簡·奧斯汀青少年時期的摯友和導(dǎo)師,1806年墜馬身亡。

湯姆·勒弗羅伊(Thomas-Langlois Lefroy,1776—1869),喬治·勒弗羅伊牧師的侄子,傳聞中簡·奧斯汀年輕時代的戀人。其父為第33聯(lián)隊上校,駐扎愛爾蘭,因此他出生于愛爾蘭。1790年入讀都柏林圣三一學(xué)院,1793年進入倫敦林肯律師學(xué)院,1798年回到愛爾蘭執(zhí)業(yè),1852年成為愛爾蘭首席大法官。1795年與簡·奧斯汀結(jié)識于阿什。1799年和同窗的姐妹瑪麗·保羅結(jié)婚,育有9個孩子。

本杰明·勒弗羅伊(Benjamin Lefroy,1791—1829),喬治·勒弗羅伊牧師最小的兒子,安娜·奧斯汀的丈夫。二人于1814年結(jié)婚,共育有7個孩子。1817年接受圣職,1823年繼承阿什的牧師職位。1829年英年早逝。

范妮-卡羅琳·勒弗羅伊(Fanny-Caroline,1820—1885),本杰明·勒弗羅伊和安妮·奧斯汀之女,終身未婚。1872年在安娜去世前一直與母親同住。寫作并匿名發(fā)表過一些短篇小說,并為女性期刊撰稿。母親去世后繼承了母親的書稿,其中包括一部勒弗羅伊家族史的草稿(被研究者稱為“勒弗羅伊手稿”),和簡·奧斯汀寫給安娜的書信。后來范妮-卡羅琳完成了勒弗羅伊家族史,其中包含了安娜的“勒弗羅伊手稿”的內(nèi)容,簡·奧斯汀寫給安娜的書信,和其妹妹整理的“貝拉斯手稿”中的內(nèi)容。這部家族史后來遺贈給了詹姆斯·愛德華·奧斯汀-利的長子。

路易莎-朗格盧瓦·勒弗羅伊(Louisa-Langlois,1824—1910),本杰明·勒弗羅伊和安娜·奧斯汀之女,1859年和塞普蒂默斯·貝拉斯牧師結(jié)婚。1872年母親去世后摘錄了一部筆記,其中包括安娜·奧斯汀的日記和部分書信,被研究者稱為“貝拉斯手稿”。“勒弗羅伊手稿”、“貝拉斯手稿”和簡·奧斯汀寫給安娜的信后來都遺贈給了其兄喬治-本杰明-奧斯汀(1818—1910)的3個終身未婚的女兒。

路易·勒弗羅伊(Louisa-Langlois ‘Louie’,1864—1954),本杰明·勒弗羅伊和安妮·奧斯汀的孫女,喬治-本杰明-奧斯汀的女兒,終身未婚。她和另外兩個終身未婚的姐姐伊莎貝爾(Mary-Isabella,1860—1939)和杰西(Jessie,?-1941)一起繼承了安娜的“勒弗羅伊手稿”、“貝拉斯手稿”和簡·奧斯汀寫給安娜的信。路易·勒弗羅伊為簡·奧斯汀協(xié)會創(chuàng)始人之一。

勞埃德(Lloyd)

勞埃德太太瑪莎·克萊文(Martha Craven,1729—1805),其父為克萊文伯爵之幼子,于1763年嫁給諾伊斯·勞埃德牧師(1717—1789),育有3個女兒。1789年勞埃德牧師去世后,勞埃德太太帶著當(dāng)時未婚的2個女兒搬到迪恩的牧師住宅,于1792年詹姆斯·奧斯汀結(jié)婚并繼承迪恩的牧師職位時離開,搬到伊索埔。1805年勞埃德太太去世。

長女瑪莎(Martha,1765—1843)在母親去世后搬去和奧斯汀母女同住,并在晚年于1828年嫁給弗朗西斯·奧斯汀做繼室,無子嗣;次女伊麗莎(Eliza,1768—1839)于1788年嫁給表兄金伯瑞的富爾懷勒-克萊文·福爾牧師;三女瑪麗(Mary,1771—1843)于1797年嫁給詹姆斯·奧斯汀做繼室,并育有一子一女。

福爾(Fowle)

富爾懷勒-克萊文·福爾牧師(Fulwar-Craven Fowle,1764—1840),簡·奧斯汀父親的學(xué)生。其母簡·克萊文和勞埃德太太為姐妹,她們的父親是克萊文伯爵最小的兒子。富爾懷勒-克萊文于1778—81年在斯蒂文屯寄宿受教,1781年進入牛津圣約翰學(xué)院,1788年獲得人文碩士學(xué)位。1788年和表妹伊麗莎·勞埃德結(jié)婚,育有8個孩子。1798年繼承伯克郡的金伯瑞的牧師職位。

湯姆·福爾牧師(Tom Fowle,1765—1797),富爾懷勒-克萊文·福爾牧師的弟弟,簡·奧斯汀父親的學(xué)生,卡桑德拉·奧斯汀的未婚夫。1779—1783年在斯蒂文屯寄宿受教,1783年進入牛津圣約翰學(xué)院,1794年獲得人文碩士學(xué)位。1792年左右與卡桑德拉訂婚,1793年獲得其表親克萊文勛爵授予的牧師職位,1795年被任命為克萊文勛爵的隨軍牧師出征西印度群島,1797年于當(dāng)?shù)馗腥緹岵∪ナ馈?

比格-威瑟(Bigg-Wither)

漢普郡曼尼唐莊園的比格-威瑟先生,原名洛夫萊斯·比格(Lovelace Bigg-Wither,1741—1813),因其祖母的血緣關(guān)系繼承了原屬于威瑟家的曼尼唐莊園,之后比格家的男性成員將“威瑟”加入姓氏,而女性成員依然保留“比格”這個姓氏。1789年比格-威瑟一家搬到曼尼唐莊園。

三位比格小姐:伊麗莎白(Elizabeth Bigg,1773—1855)、凱瑟琳(Catherine Bigg,1775—1848)和阿萊西婭(Alethea Bigg,1777—1847),與奧斯汀姐妹交好。伊麗莎白于1799年嫁給威廉·希斯科特牧師,她的兒子后來繼承了希斯科特家的爵位;凱瑟琳于1808年嫁給赫伯特·希爾牧師,著名詩人羅伯特·騷塞的叔父;阿萊西婭終身未婚。

哈里斯·比格-威瑟(1781—1833),曼尼唐莊園的繼承人,比格姐妹的弟弟,于1802年曾向簡·奧斯汀求婚。哈里斯于1804年結(jié)婚,育有10個孩子,1813年繼承曼尼唐莊園,1833年在曼尼唐去世。

簡·奧斯汀大事記

1764年 喬治·奧斯汀和卡桑德拉·利結(jié)婚。

1765年 奧斯汀家的第一個孩子詹姆斯·奧斯汀出生在迪恩牧師住宅。

1766年 第二個孩子喬治·奧斯汀出生,癲癇聾啞兒,被寄養(yǎng)。

1767年 第三個孩子愛德華·奧斯汀出生。

1768年 奧斯汀家從迪恩搬到斯蒂文屯。

1771年 第四個孩子亨利·奧斯汀出生在斯蒂文屯。

1773年 第五個孩子卡桑德拉·奧斯汀出生;同年其父喬治·奧斯汀開始在斯蒂文屯招收寄宿學(xué)生。

1774年 第六個孩子弗朗西斯·奧斯汀(弗蘭克)出生。

1775年 12月16日,作為家中第七個孩子,簡·奧斯汀出生。

1779年 第八個孩子查爾斯·奧斯汀出生。

1783年 其兄愛德華·奧斯汀被高德默廈莊園的托馬斯·奈特夫婦收養(yǎng);喬治·勒弗羅伊成為斯蒂文屯相鄰教區(qū)阿什的牧師。

1785—86年 簡·奧斯汀陪姐姐卡桑德拉·奧斯汀一起去雷丁的寄宿學(xué)校上學(xué)。

1787年 簡·奧斯汀開始創(chuàng)作她的少年習(xí)作(12歲)。

1787—1789年 奧斯汀家上演家庭劇場。

1789年 勞埃德家租下了迪恩的牧師住宅。

1892年 卡桑德拉·奧斯汀與他父親早年的學(xué)生牧師湯姆·福爾訂婚;詹姆斯·奧斯汀結(jié)婚,搬到迪恩牧師住宅;勞埃德家離開迪恩,搬到伊索埔。

1794年 其堂姐伊麗莎白·漢考克·德·弗亞德的丈夫死在法國大革命的斷頭臺上;愛德華·奧斯汀的養(yǎng)父托馬斯·奈特去世。

1795年 簡·奧斯汀開始創(chuàng)作《埃莉諾和瑪麗安》(《理智與情感》初稿);詹姆斯·奧斯汀的第一任妻子去世,其女安娜·奧斯汀被送到斯蒂文屯撫養(yǎng);12月,湯姆·勒弗羅伊到阿什拜訪。

1796年 1月,湯姆·勒弗羅伊離開阿什;湯姆·福爾出發(fā)去西印度群島赴任;10月,簡·奧斯汀開始創(chuàng)作《第一印象》(《傲慢與偏見》初稿)。

1797年 詹姆斯·奧斯汀再婚,娶了瑪麗·勞埃德,安娜·奧斯汀被送回迪恩;2月,湯姆·福爾因熱病去世;8月,簡·奧斯汀完成《第一印象》初稿;11月,《第一印象》被出版商拒絕;簡·奧斯汀開始創(chuàng)作《理智與情感》(改寫自《埃莉諾和瑪麗安》);12月,亨利·奧斯汀與其堂姐伊麗莎白·漢考克·德·弗亞德結(jié)婚。

1798年 簡·奧斯汀開始創(chuàng)作《蘇珊》(即后來的《諾桑覺寺》);11月,詹姆斯·奧斯汀的兒子,本書作者詹姆斯·愛德華·奧斯汀出生。

1799年 簡·奧斯汀的舅母利·佩羅特太太在巴斯被控偷竊。

1800年 其舅母利·佩羅特太太被判無罪;12月其父喬治·奧斯汀決定退休并搬到巴斯。

1801年 亨利·奧斯汀以銀行和軍隊代理業(yè)務(wù)在倫敦開業(yè);5月,奧斯汀一家搬到巴斯。

1802年 12月,哈里斯·比格-威瑟向簡·奧斯汀求婚;家族中相傳的另一段發(fā)生于海濱的浪漫史(簡·奧斯汀與有意追求她的那位先生相識于海濱度假地,但分別后不久便聽聞他突然去世了)也發(fā)生在同期,約在1801年至-1804年間。

1803年 簡·奧斯汀將《蘇珊》手稿賣給出版商。

1804—1805年 簡·奧斯汀創(chuàng)作《沃森一家》及短篇小說《蘇珊夫人》;12月,其密友阿什的勒弗羅伊太太去世。

1805年 1月,其父喬治·奧斯汀于巴斯去世;4月,勞埃德太太去世,瑪莎·勞埃德搬來和奧斯汀母女同住;7月,詹姆斯·奧斯汀的小女兒卡羅琳·奧斯汀出生。

1806年 奧斯汀母女搬到南安普敦,和剛剛新婚的弗朗西斯·奧斯汀同住。

1808年 愛德華·奧斯汀的妻子去世。

1809年 簡·奧斯汀催促出版商出版《蘇珊》未果;奧斯汀母女搬到愛德華·奧斯汀為其提供的住所查頓小屋。

1810年 《理智與情感》被出版商接受,準(zhǔn)備出版。

1811年 2月,簡·奧斯汀開始構(gòu)思《曼斯菲爾德莊園》;3月,簡·奧斯汀到倫敦校對《理智與情感》印刷樣稿;10月,《理智與情感》出版上市;開始著手將《第一印象》改寫為《傲慢與偏見》。

1812年 愛德華·奧斯汀的養(yǎng)母奈特太太去世,愛德華改姓奈特;秋天,簡·奧斯汀賣出《傲慢與偏見》手稿。

1813年 1月,《傲慢與偏見》出版上市;4月,其堂姐、亨利·奧斯汀的妻子伊麗莎白去世;7月,簡·奧斯汀完成《曼斯菲爾德莊園》;11月,《傲慢與偏見》和《理智與情感》再版。

1814年 1月,簡·奧斯汀開始創(chuàng)作《愛瑪》;5月,《曼斯菲爾德莊園》上市;11月,安娜·奧斯汀與本·勒弗羅伊結(jié)婚。

1815年 3月,簡·奧斯汀完成《愛瑪》;8月,簡·奧斯汀開始創(chuàng)作《勸導(dǎo)》;10月,簡·奧斯汀到倫敦照顧生病的亨利·奧斯汀;11月被邀請至攝政王的卡爾頓宮參觀;12月,《愛瑪》出版上市。

1816年 春天,簡·奧斯汀開始身體不適;亨利·奧斯汀贖回《蘇珊》(即《諾桑覺寺》)手稿;簡·奧斯汀校訂手稿改名為《凱瑟琳》,準(zhǔn)備出版;3月,亨利·奧斯汀宣布破產(chǎn);7月,簡·奧斯汀完成《勸導(dǎo)》第一稿;8月,重寫結(jié)局后完成終稿;《曼斯菲爾德莊園》再版;12月,亨利接受圣職,成為查頓的牧師。

1817年 1月,簡·奧斯汀開始創(chuàng)作《桑迪屯》,3月止筆;3月,其舅利·佩羅特先生去世;4月,簡·奧斯汀寫下遺囑;5月,和卡桑德拉·奧斯汀到曼切斯特求醫(yī);7月18日清晨,簡·奧斯汀去世。

1818年 《諾桑覺寺》和《勸導(dǎo)》出版上市,上附亨利·奧斯汀所著的作者小傳。

1819年 其長兄詹姆斯·奧斯汀去世。

1827年 其母奧斯汀太太去世。

1828年 弗朗西斯·奧斯汀再婚,娶了瑪莎·勞埃德。

1832—33年 簡·奧斯汀的作品在美洲出版。

1833年 賓利版(Bentley's collected edition)簡·奧斯汀作品集面世;亨利·奧斯汀改寫原作者小傳為《奧斯汀小姐回憶錄》發(fā)表在那一年再版的《理智與情感》前頁。

1837年 本書作者繼承利·佩羅特家的遺產(chǎn),改名為詹姆斯·愛德華·奧斯汀-利。

1845年 卡桑德拉·奧斯汀去世,將簡·奧斯汀的手稿和書信遺贈給各個家庭成員。

1850年 亨利·奧斯汀去世。

1852年 愛德華·奧斯汀·奈特去世;查爾斯·奧斯汀去世。

1864年 安娜·奧斯汀·勒弗羅伊寫下《紀(jì)念簡姑姑》(Recollections of Aunt Jane),為本書內(nèi)容的部分來源。

1865年 弗朗西斯·奧斯汀去世,至此簡·奧斯汀的全部兄弟姐妹均已離世。

1867年 卡羅琳·奧斯汀寫下《我的姑姑簡·奧斯汀:一份回憶錄》(My Aunt Jane Austen:A Memoir),為本書內(nèi)容的重要來源。

1870年 詹姆斯·愛德華·奧斯汀-利出版本書。

1871年 本書再版,并同時發(fā)表短篇小說《蘇珊夫人》、未完成作品《沃森一家》和《勸導(dǎo)》被刪章節(jié)。

1872年 詹姆斯·愛德華·奧斯汀-利用本書出版的收益在曼切斯特大教堂為簡·奧斯汀立起銅質(zhì)紀(jì)念碑。

1884年 愛德華·奧斯汀·奈特的長女范妮的兒子,布雷伯恩勛爵編撰出版《簡·奧斯汀書信集》。

1906年 弗朗西斯·奧斯汀的外孫子與其女編寫并出版了《簡·奧斯汀的水手兄弟》(Jane Austen's sailor brothers);其中初次發(fā)表了簡·奧斯汀寫給弗朗西斯·奧斯汀的信。

1913年 詹姆斯·愛德華·奧斯汀-利的兒子威廉·奧斯汀-利和其侄子共同編撰出版《簡·奧斯汀傳及書信集》(Life and Letters of Jane Austen)。

1940年 簡·奧斯汀協(xié)會成立。

1942年 簡·奧斯汀紀(jì)念基金買下了查頓小屋,后建成簡·奧斯汀博物館。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财经| 扶绥县| 五台县| 福州市| 萨迦县| 甘孜县| 名山县| 东兰县| 桓台县| 邹城市| 沅江市| 诸城市| 兴文县| 洛阳市| 陇川县| 定远县| 高州市| 巴彦县| 郁南县| 依安县| 鹤壁市| 张掖市| 谢通门县| 房山区| 西吉县| 连江县| 墨脱县| 景德镇市| 纳雍县| 苍溪县| 汝州市| 满洲里市| 莱州市| 绩溪县| 湖州市| 昌图县| 镇安县| 余江县| 赞皇县| 昭苏县| 石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