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怎樣變成巨人
- (俄)米·伊林 謝加爾
- 1262字
- 2020-11-04 15:56:10
不用舌頭的語言

在洞穴的深處,在原始獵人的宿營地,常常也可以找到原始人,或者不如說,找到他們所遺留下來的骨骼。
他們的頭蓋骨和完整的骨架,曾經(jīng)在許多地方被發(fā)現(xiàn)過:在前蘇聯(lián),在法國,在德國,在比利時。根據(jù)早期發(fā)現(xiàn)這些骨骼的地點之一——尼安德特河流域的名字,所有這些古代的人都被喚作“尼安德特人”。


我們就把我們的主人公也喚作“尼安德特人”吧。
給他起個新的名字是必要的,因為從猿人到他這個時代的幾十萬年間,他已經(jīng)完全變成另外一種人了。
他的背挺直起來了,他的手變得更靈活了,他的臉變得更像人的臉了。
小說家總是不惜辭藻地詳細(xì)描寫他的主人公的外貌:他的眼睛,他的鼻子,他的頭發(fā)。但是他們從來也沒提到主人公的頭蓋骨的容量。
我們的情形跟他們不同。對于我們,主人公的頭蓋骨的容量有頭等重要的意義,我們對這一點比對他眼睛的神情和他頭發(fā)的顏色要有興趣得多。
我們仔細(xì)地把尼安德特人的頭蓋骨測量了之后,可以滿意地指出:他的腦子發(fā)展了,跟猿人的相比已經(jīng)增大了。
顯而易見,千萬年的勞動并沒有白費。它把人完全改變了,改變得最多的是他的手和他的腦袋。干活需要用手,指揮需要用腦。
人拿起一件砍砸器,把石頭改變成新的樣子,他不知不覺地改變了自己,改造了自己的手指,使它們變得越來越靈活,改造自己的腦子,使它變得越來越復(fù)雜。
當(dāng)你看到尼安德特人的時候,已經(jīng)不會認(rèn)為他是只猿了。
但他還是多么像猿啊!
低低的前額向前傾斜,像遮陽板似的凸起在眼睛上面。斜長著的牙齒也向前凸出。
前額和下巴——這是他和我們不同的地方。前額向后削,下巴卻幾乎看不見。
在這個差不多沒有前額的頭蓋骨里,腦子缺少一些現(xiàn)代人具有的某些區(qū)域。那個有斜削的下巴的下頜還不適合說話。

有這種前額和這種頜骨的人,還不能像我們這樣思想和說話。
但是不管怎樣,他也需要說話。共同的勞動要求人說話。人們在一起干活的時候,他們不能不大家商量著干。人不能夠等待他的下巴發(fā)育好了、頜骨變寬了之后再說話,這個恐怕要等待幾千年才等得到呢。
那么人究竟怎樣表白自己的意思呢?
他能怎樣表白就怎樣表白——用整個身體來表白。那時候他還沒有特別的說話器官,因此他用整個身體來說話,用臉上所有的肌肉說話,用肩膀說話,用腿和腳說話,而說得最多的是手。
你和狗談過話嗎?狗在想向自己的主人說明什么事情的時候,它凝視著主人的眼睛,用鼻子推他,把爪子放在他的膝上,搖著尾巴,它焦躁得又伸懶腰,又打呵欠。它不會用語言來表白,所以它只好用整個身體——從鼻子尖到尾巴尖——說話。
原始人也不會用語言說話。但是他有手,可以幫助他向別人表白自己的意思。因為他干活用手,而舌頭對于干活卻用不著。
人揮一下手,來代替說“砍”;他伸出手掌來代替說“給我”;他向自己這里招手來代替說“走過來”;同時他還用聲音來幫助自己的手:呼喊、哼哼、吆喝,來引起對話的人的注意,要他注意自己的手勢。
可是我們從哪里知道這些事呢?

從地底下找到的每一塊石器碎片都是古代事跡的碎片。
但是在哪里可以找到手勢的碎片呢?怎樣叫那早已腐爛了的手的動作重演一遍呢?
假使原始人不是我們的祖先,這件事情簡直是辦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