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歸根復命

本章強調“致虛”和“守靜”,講修身養性的原則和方法。

“致虛極,守靜篤。”虛無到了極點,寧靜到了極點。使心靈達到虛無寂靜的狀態,并努力保持這種寧靜。老子認為,保持虛靜可以明心見性,這是人體應該保持的最好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沒有偏執之見,沒有利欲的引誘和外界的紛擾。精神集中,心無旁騖。

“萬物并作,吾以觀復。”萬物都在蓬勃生長,觀察到了循環往復的自然規律。宇宙萬物,山河大地,無時無刻不在變動,生死不息。因此,莊子說“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剛剛出生的那一刻,就是死亡開始之時。“復”是反顧的意思。觀察萬物變化,追求生命最初的來源。大千世界,蕓蕓眾生,無一不是要回歸本源。“反者道之動”,修道是返回根本,找尋最初的律動,接近生命之源,找回本來面目,以求明心見性。

“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萬物都有著紛繁茂盛的一面,生生不息。“蕓蕓”指代草木。道家“蕓蕓”,佛家“眾生”,構成了“蕓蕓眾生”。萬物多彩多姿,每個生命皆是依賴這個根本而存。如何尋找這個根本呢?唯一的方法就是致虛守靜。

“歸根曰靜,是謂復命。”虛靜到了極點,才能找到生命的本源,回歸生命的根本。復命,復歸本性,指回到虛靜的本性。老子認為,“道”的本質是虛靜的,天地萬物包括人類皆由“道”而生,因此回歸根本便是回到虛靜的狀態。老子的“復命”思想,對后世哲學思想的發展影響很大。這一思想說明了人性本是虛靜淡泊的,后天的種種欲望才使心靈被擾亂。事物是循環往復不斷運動變化的。

“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事物的運動變化都遵守循環往復的規則,對這種規則的認識,叫作“明”。找到生命的根本,便能“不生不死”,永遠存在。體會到生命根源,就能準確把握萬物的規律和方法。“不知常,妄作兇。”對事物的運動變化規律不了解,輕舉妄動就會出亂子。如果不明道的根本,不知生命本來任意妄為,只會引來兇險。

生命的本源是清虛的。知“常”就是要把握道的規律。知“常”便能“容”,包容萬象,涵蓋天地。有這樣的胸襟和智慧,不可限量,所以“容乃公”,自然做到天下為公,毫無私心。

做到了“容乃公”,就會“公乃王”。王者,望也。成為天下之王,也為人心所望。萬物欣欣向榮,彼此得助。就是“大公”,就是“天道”。有天地一樣的胸襟,就合于“道”的原則。遵循大道而行,生命才會長久,自然“沒身不殆”,也就沒有死亡的危險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彭水| 磐石市| 江源县| 包头市| 大连市| 嵊泗县| 隆子县| 宣武区| 容城县| 长治市| 普兰店市| 昌乐县| 桐庐县| 建宁县| 阳原县| 大关县| 平顶山市| 德兴市| 海城市| 景泰县| 曲沃县| 赣榆县| 浮山县| 大足县| 社会| 岑巩县| 鞍山市| 松滋市| 碌曲县| 化德县| 眉山市| 喀喇沁旗| 闽侯县| 景东| 睢宁县| 微山县| 汪清县| 信阳市| 兴义市| 格尔木市| 阜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