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氣復聚
【題解】
東漢張仲景《傷寒論》中有食復、勞復之說,是指病愈后,病人因飲食不節或勞累過度而復發。今溫疫四五日后復發,醫家往往認為是病人不注意休養,而病人又往往會誤認為是醫家的治療不到位。其實,這是因為殘邪難去,一段時間后又聚集起來了,宜繼續治療,只是用藥的分量要輕一些。病后飲食不節、勞累過度可能導致疾病復發,但并非所有的復發都是因為飲食不節、勞累過度。
里證下后,脈不浮,煩渴減,身熱退,越四五日復發熱者,此非關飲食、勞復①,乃膜原尚有余邪隱匿,因而復發,此必然之理。不知者每每歸咎于病人,誤也。宜再下之,即愈。但當少與,慎勿過劑②,以邪氣微也。
【注釋】
①勞復:外感病愈后,又因過度勞累而復發。
②過劑:用藥劑量過多。
【譯文】
出現里證,瀉下之后,脈不浮,心煩口渴大為減輕,身體發熱也消退了,過了四五天,又發熱了,這并不是因為飲食不當或者過勞而復發,而是膜原還隱藏有殘存的邪氣,所以又會復發,這也是必然之理。醫家不知此理,往往責怪病人不注意,這是不對的。適宜再用下法,就會痊愈。藥只應當少用一些,千萬小心劑量不要過度,因為此時邪氣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