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后脈浮
【題解】
使用瀉下方法之后,本應邪去脈平。現在脈反浮而微數,是里邪除去,余熱無所依,便浮游散漫于氣分,所以用白虎湯清之,若兼氣虛,可以加人參。
里證下后,脈浮而微數,身微熱,神氣或不爽①,此邪熱浮于肌表,里無壅滯也。雖無汗,宜白虎湯,邪從汗解。
若大下后或數下后②,脈空浮而數③,按之豁然如無,宜白虎湯加人參,覆杯則汗解④。
【注釋】
①爽:清爽。
②數下:多次使用瀉下方法。
③空浮:浮脈的一種,往往是因氣虛使血管不充盈所致。
④覆杯則汗解:病人喝完藥后,剛把杯子扣在桌子上,就汗出病解了。形容在很短的時間內汗出病解。醫書中常用“覆杯而愈”“效如桴鼓”等形容療效之迅速。
【譯文】
里證用了瀉下的方法后,脈仍然浮而微數,身上微微發熱,神氣可能還不清爽,這是邪熱浮游于肌表,體內沒有壅滯。雖然沒有汗,仍用白虎湯,使邪氣從汗解出。
如果瀉下的量大或次數多,其后脈浮數,而且是空的,按下去就沒有了,宜用白虎湯加人參,很快就能汗出病解。
下后脈浮而數,原當汗解,遷延五六日脈證不改①,仍不得汗者,以其人或自利經久②,或素有他病先虧,或本病日久下遲,或反復數下,以致周身血液枯涸,故不得汗,白虎辛涼除肌表散漫之熱邪,加人參以助周身之血液,于是經絡潤澤,元氣鼓舞,腠理開發③,故得汗解。
【注釋】
①脈證:脈象以及病證的統稱。
②自利:腹瀉。
③腠(còu)理:皮膚、肌肉的紋理,包括皮膚和肌肉的交接處,是衛氣所在之地,有輸布津液、防御外邪侵襲等功能。
【譯文】
瀉下后脈浮而數,本應通過出汗而解,但拖延了五六天,脈象和癥狀都不變,仍然不能出汗,是因為病人要么因為腹瀉時間久了,要么是此前有其他疾病使身體先虧虛了,要么是因為這次的疫病拖延太久,瀉下太遲或瀉下次數過多,以至于全身血和津液枯少干涸,所以不能出汗,仍用白虎湯的辛涼清散肌表散漫的熱邪,加人參益氣生津,使周身血液充足,這樣,經絡得到潤澤,元氣被鼓動起來了,腠理能打開、發散,所以汗出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