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邪散漫
【題解】
溫疫皆有熱邪,其散漫者,乃氣分之熱,用白虎湯清之。氣分散漫之熱,往往源于膜原之邪已潰,或下后熱無所依。本篇申明白虎湯用法,具備白虎湯四大證,即大渴、大熱、大汗、脈洪大時,可徑用之。若脈未至洪大,是邪氣仍在膜原,只宜用達原飲;若脈沉苔黃,為邪已入胃,只宜用承氣湯。這兩種情況下如果用白虎湯,則或冰伏其邪,或徒傷胃氣。
溫疫,脈長洪而數①,大渴復大汗,通身發熱,宜白虎湯。
白虎湯
石膏一兩 知母五錢 甘草五錢 炒米一撮
加姜煎服。
按:白虎湯辛涼發散之劑,清肅肌表氣分藥也②。蓋毒邪已潰,中結漸開,邪氣方離膜原,尚未出表,然內外之氣已通,故多汗,脈長洪而數。白虎辛涼解散,服之或戰汗,或自汗而解。若溫疫初起,脈雖數未至洪大,其時邪氣盤踞于膜原,宜達原飲。誤用白虎,既無破結之能,但求清熱,是猶揚湯止沸耳③。若邪已入胃,非承氣不愈,誤用白虎,既無逐邪之能,徒以剛悍而伐胃氣④,反抑邪毒,致脈不行,因而細小。又認陽證得陰脈,妄言不治。醫見脈微欲絕,益不敢議下,日惟雜進寒涼,以為穩當,愈投愈危,至死無悔。此當急投承氣緩緩下之,六脈自復⑤。
【注釋】
①脈長洪:這兩種脈象,多主熱。長,指脈象超過本位,首尾端直。洪,指脈來盛去衰。
②清:清熱。肅:肅降。肺主肅降,把升浮上逆的氣降下去。氣分:屬于氣的范圍的一切,通稱氣分。
③揚湯止沸:原意指把沸騰的水舀起來再倒回去,使它涼下來不再沸騰,其實只要灶中的火沒有熄滅,這就是徒勞的,所以說“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這里指沒有破除熱結,僅僅是清熱的方法,不能根本性去除疾病的根源。
④剛悍:剛烈強悍。這里指白虎湯清熱的作用。
⑤六脈:脈分為寸、關、尺三部,左右手各三部,共六部脈,簡稱六脈。
【譯文】
溫疫,脈長洪而數,口渴得厲害,又有大汗,全身發熱,宜用白虎湯。
白虎湯
石膏一兩 知母五錢 甘草五錢 炒米一撮
加生姜煎服。
按:白虎湯是辛涼發散的方劑,能清肅肌表氣分的熱邪。溫疫的毒邪已經潰散,體內郁結逐漸打開,邪氣剛剛離開膜原,還沒有從體表出去,但內外之氣已經通暢,所以汗多,脈長洪而數。白虎湯性味辛涼,能解散熱結,服下之后,有人戰汗,有人自汗,病邪自解。如果溫疫初起,脈雖然數,還不至于洪大,這時邪氣盤踞在膜原,宜用達原飲。誤用白虎湯,無法解散郁結,只求清熱,就像揚湯止沸,是沒有作用的。如果邪已經進入胃腑,不用承氣湯不能治愈,如果誤用白虎湯,不但不能攻逐邪毒,只是以其剛烈強悍的清熱作用損傷了胃氣,反而抑制了邪毒,致使血脈不行,脈象因而變得細小。醫生見到這種情況,又會認為是陽證表現出陰脈,于是妄言此病不可治。有的醫生見到病人脈細微弱得像要斷一樣,就更不敢說要用攻下的方法了,只好每天用各種寒涼藥品,以為穩當,卻越用越危險,一直到病人死了,都不肯悔改。這個時候,趕緊用承氣湯,緩緩攻下邪毒,則六脈自然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