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002 孔門弟子

孔門弟子

畫面分兩層。上層刻“孔子見老子”,下層刻車騎出行圖。孔子之后有20人,榜題只有顏回、子路和子張。據(jù)記載,同孔子一起“適周問禮”的還有南宮敬叔。又據(jù)《太平御覽》卷九一五引《莊子》:“老子見孔子,從弟子五人。……子路,勇且多力。其次子貢為智,曾子為孝,顏回為仁,子張為武。”由此可見,連同孔子不過七人。在畫面中,孔子和老子相互揖手。老子拄著曲杖,孔子所帶的贄禮鳥禽還放在袖子里,未及拿出來,可是它已從袖口中向外探頭,引來了天上的鳥和地上的鳥。七歲的項橐站在老子和孔子中間,右手推著玩具小車,左手指著孔子,好像在說著什么。整個一行人物,排列得頗有節(jié)奏,前后呼應(yīng)也很得體。此圖為全部,上頁中圖為其中的一部分。

孔子在我國歷史上雖然被推崇為“至圣先師”,但他在生前并不是太如意。連他自己都說:“我待賈者也!”——這是他與子貢的對話。子貢問:“這里有一塊美玉,是把它收藏在柜子里呢,還是找一個識貨的商人賣掉呢?”孔子說:“賣掉吧,賣掉吧!我正等著識貨的人呢!”(《論語·子罕篇》)

遺憾的是,孔子一生沒有被重用。他只有聚徒講學,開創(chuàng)了私人辦學的先河。司馬遷撰《史記》,專列《孔子世家》一章。唐司馬貞《索隱》說:“孔子非有諸侯之位,而亦稱系家者,以是圣人為教化之主,又代有賢哲,故稱系家焉。”唐張守節(jié)《正義》:“孔子無侯伯之位,而稱世家者,太史公以孔子布衣傳十余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宗于夫子,可謂至圣,故為世家。”

《史記·孔子世家》:

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如顏濁鄒之徒,頗受業(yè)者甚眾。

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所慎:齊,戰(zhàn),疾。子罕言利與命與仁。不憤不啟,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弗復(fù)也。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孔子曰“受業(yè)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異能之士也。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政事:冉有,季路。言語:宰我,子貢。文學:子游,子夏。師也辟,參也魯,柴也愚,由也喭,回也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

孔子之所嚴事:于周則老子;于衛(wèi),蘧伯玉;于齊,晏平仲;于楚,老萊子;于鄭,子產(chǎn);于魯,孟公綽。數(shù)稱臧文仲、柳下惠、銅鞮伯華、介山子然,孔子皆后之,不并世。……

太史公曰:學者多稱七十子之徒,譽者或過其實,毀者或損其真,鈞之未睹厥容貌,則論言弟子籍,出孔氏古文近是。

[索隱述贊]教興闕里,道在郰鄉(xiāng),異能就列,秀士升堂。依仁游藝,合志同方。將師宮尹,俎豆琳瑯。惜哉不霸,空臣素王!

被譽為“素王”的孔子,死后為人所紀念。“弟子及魯人往從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魯世世相傳以歲時奉祠孔子冢,而諸儒亦講禮鄉(xiāng)飲大射于孔子冢。”(《史記·孔子世家》)孔子的家廟甚至為帝王所祭祀。據(jù)《后漢書·明帝紀》載:東漢明帝永平十五年東巡狩,“三月……幸孔子宅,祠仲尼及七十二弟子”。大約在此時期,孔門弟子也不斷受到祭祀,并逐漸影響于民間。酈道元《水經(jīng)注》卷八引戴延之《西征記》說:焦氏山北金鄉(xiāng)山麓有漢司隸校尉魯峻冢,“冢前有石祠、石廟,四壁皆青石隱起,自書契以來,忠臣、孝子、貞婦、孔子及弟子七十二人形像,像邊皆刻石記之,文字分明”。在漢代這是“助人倫,成教化”的一種形式,因此成為畫像石刻畫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

在畫像石上刻孔門弟子,由于人數(shù)太多,又無具體情節(jié),所以構(gòu)圖上很難把握,多是并列成行,一條線地排隊;其數(shù)量一般只有十人左右,就目前所知,最多者也不過二十四人。至于具體人選,還看不出有什么規(guī)定。通常榜題不多,個別出現(xiàn)的多是顏回和子路。他們可能是孔子比較喜歡的弟子之中的兩個。顏回比孔子小三十歲,安貧樂道,可惜英年早逝。孔子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fā),回也不愚。”“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魯哀公問孔子:“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回答說:“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子路名仲由,比孔子小九歲。志高耿直,性急好勇。平常的打扮也與眾不同,所謂“冠雄雞,佩豭豚”,即在腰上掛著一只小公豬,頭上戴著雞冠帽(或說在帽子上插一根野雞毛),儼然像是一只好斗的公雞。有時他還會頂撞孔子,但孔子給他講禮節(jié),他還是能夠認真地接受,所以門人請為弟子。

在《孔子家語》和《史記》中,有孔子與子路的對話:

子路見孔子。子曰:“汝何好樂?”對曰:“好長劍。”孔子曰:“吾非此之問也,徒謂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學問,豈可及乎?”子路曰:“學豈益也哉?”孔子曰:“夫人君而無諫臣則失正,士而無教友則失聽,御狂馬不釋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繩則直,人受諫則圣。受學重問,孰不順哉?毀人惡士,必近于刑。君子不可不學。”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斬而用之,達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學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鏃而礪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而受教。”(《孔子家語·子路初見》)

子路問:“君子尚勇乎?”孔子曰:“義之為上。君子好勇而無義則亂,小人好勇而無義則盜。”(《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子路為蒲大夫,辭孔子。孔子曰:“蒲多壯士,又難治。然吾語汝:恭以敬,可以執(zhí)勇;寬以正,可以比眾;恭正以靜,可以報上。”(《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在孔門弟子中,刻畫在畫像石上的形象,最有個性和最有特色的莫過于子路了。多是兩臂撐起,頗帶武士的架勢;頭上戴著雞冠帽,有的在腰間還掛著一只小公豬,其人物性格可謂活靈活現(xiàn)。

子路

(第9頁畫面的局部)

孔子問禮

四川新津崖墓石函畫像。原函已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城区| 遂宁市| 海南省| 琼结县| 济源市| 西安市| 塘沽区| 日照市| 聂荣县| 本溪市| 广东省| 四子王旗| 忻城县| 娄烦县| 调兵山市| 瓦房店市| 通州区| 白河县| 拜城县| 宝鸡市| 阳西县| 阳山县| 桦甸市| 曲靖市| 宜章县| 赣州市| 赤峰市| 三穗县| 吉安县| 哈巴河县| 乌兰察布市| 金湖县| 格尔木市| 雷州市| 伊春市| 六枝特区| 肥西县| 红河县| 密山市| 宁阳县| 裕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