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畫故事:刻在石頭上的記憶
- 張道一
- 487字
- 2020-10-22 15:46:51
022 曹子劫桓
曹子即曹沫,春秋時魯國的一個勇士,曾幫助魯莊公收復被齊國侵占的土地。司馬遷稱之為“義士”。
《史記·刺客列傳》:
曹沫者,魯人也,以勇力事魯莊公。莊公好力。曹沫為魯將,與齊戰,三敗北。魯莊公懼,乃獻遂邑之地以和。猶復以為將。
齊桓公許與魯會于柯而盟。桓公與莊公既盟于壇上,曹沫執匕首劫齊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動,而問曰:“子將何欲?”曹沫曰:“齊強魯弱,而大國侵魯亦甚矣。今魯城壞即壓齊境,君其圖之。”桓公乃許盡歸魯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壇,北面就群臣之位,顏色不變,辭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約。管仲曰:“不可。夫貪小利以自快,棄信于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與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魯侵地,曹沫三戰所亡地盡復予魯。
這個故事也見于《左傳·莊公十三年》和《公羊傳》。所謂“曹沫盟柯,返魯侵地”,古人好像很贊賞曹沫的這種做法,可能是同情弱者的緣故。
曹子劫桓
山東嘉祥縣武梁祠西壁畫像。原石畫面分五層,本圖在第四層。
畫像石上的《曹子劫桓》圖見于武梁祠西壁。畫面人物和情節都比較簡單,但作者構思巧妙,抓住曹沫向前逼近齊桓公,正在以匕首相迫的一剎那,不但點題準確,而且增強了生動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