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達摩與西來初地
一、達摩來華登岸時間
北宋景德元年(1004)成書的道原《景德傳燈錄》卷3,謂達摩之東來在梁普通八年(527)。按梁武帝于是年三月改年號,為大通元年(527),與《華林寺開山碑記》合(詳見下文)。據此,則達摩登岸的時間,為527年春。但達摩登岸時間,尚有普通七年(526)、劉宋末年(479)、普通元年(520)三說。清雍正八年(1730)郝玉麟《廣東通志》謂:“華林寺在西南一里,梁普通七年(526),達摩從西竺國泛重溟,三周寒暑至此,始建。國朝順治十一年(1654)宗符禪師重修,環植樹木成叢林。”仇巨川(?—1800)《羊城古鈔》“華林寺”記:“在城西南一里。梁普通七年,西竺達摩禪師從本國來,泛重溟,凡三周寒暑至此,始建。”羅文俊(1789—1850)《新建華林寺五百羅漢堂碑記》亦稱:“自蕭梁普通七年,達摩泛海至粵城西南登岸,后人名其地曰‘西來’,建庵曰‘西來庵’,歷千三百余載,傳燈弗絕。”
又民國時面世、所記為清代情況的《廣州城坊志》稱:“華林寺,在西關繡衣坊,梁普通七年,達摩航海至粵,卓錫是間,為南宗初祖。廣人目其寺為西來初地,實嶺南最古之剎也。順治十三年(1656),僧人宗符大修之。”
此說晚出,所記較上引文獻早一年,或系后人見史載梁武帝普通無八年,未審是年三月始改元,而遽作“更正”所致。無論如何,此與前人所記亦僅差一年而已。《光孝寺志》兩說并存,既謂:“普通八年,達摩初祖至自天竺,止于訶林。”“梁武帝普通八年,達摩初祖至寺。廣州刺史蕭昂表聞,帝遣使迎至金陵。”又云:達摩“達于南海,實梁普通七年丙午歲九月二十一日也。廣州刺史蕭昂具禮迎供,表聞武帝”。陳澤泓指出:“《光孝寺志》同一書中記述達摩抵穗年期有異,當是所輯資料出處不一,而年代久遠,也難以追求絕對精確。”
自是確論。
近時有重拾民國時人的故說而被目為“新論”者,謂達摩登岸在劉宋(420—479)年間。此說本于唐代道宣(596—667)成書于貞觀十九年(645)的《續高僧傳》卷16“菩提達摩傳”,雖較早出,然甚可疑。中山大學文學院史學系主任葛定華1931年11月24日完稿之《西來初地華林寺考訪記》指出:“考達摩東來之年月,據《續高僧傳》,則謂達摩初達宋境之南越,宋為劉宋,南越即今廣東地,其說甚不可據。蓋達摩與梁武帝相見之事實已確定,而劉宋之末年,為西歷478〔479〕年,南梁武帝即位第一年(天監元年),為西歷502年,其間相隔24〔23〕年。考慧可(達摩第一代弟子)參見達摩時,慧可年已四十,此事實據宋《景德傳燈錄》(卷3)及《續高僧傳》(卷19)所載一致。又《續高僧傳》記慧可于后周武帝廢佛道二教后,尚未死,宋《景德傳燈錄》之《慧可傳》,則謂慧可于隋開皇十三年(593)圓寂,年百七歲。自隋開皇十三年至宋末,為一百十五年,如達摩來華之年在宋代,則慧可年齡當在百五十歲以上,非人間生存年齡之常數,故《續高僧傳》所載達摩于宋時來華說不可信。”他同時還指出:“契嵩(1007—1072)之《傳法正宗論》,改《傳燈》(《景德傳燈錄》)之普通八年說為普通元年(520),實非是。”契嵩之所以如此改動,其自述理由是:“《傳燈錄》諸家舊說,并云達摩東來,在梁普通八年,今按史書,普通只七年,唯今三佑長歷甲子數,或有八歲,可疑。”可見確系因史籍無普通八年之記而契嵩又不明“三月始改元”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