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顏氏家訓
- (南北朝)顏之推 (明)朱用純
- 2554字
- 2020-10-30 15:40:59
兄弟第三
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婦,有夫婦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親,此三而已矣。自茲以往,至于九族①,皆本于三親焉,故于人倫為重者也,不可不篤②。兄弟者,分形連氣③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④,前襟后裾,食則同案,衣則傳服⑤,學則連業⑥,游則共方,雖有悖亂之人,不能不相愛也。及其壯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雖有篤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娣姒⑦之比兄弟,則疏薄矣;今使疏薄之人,而節量親厚之恩,猶方底而圓蓋,必不合矣。惟友悌⑧深至,不為旁人之所移者,免夫!
【注釋】
①九族:指自身以上的父、祖、曾祖、高祖和以下的子、孫、曾孫、玄孫。
②篤:誠實,認真對待。
③分形連氣:形體不同,氣息相通。
④挈(qiè):領,扶持。
⑤傳服:大孩子穿過的衣服傳給小孩子穿。
⑥連業:哥哥讀過的書籍,弟弟又接著讀。
⑦娣姒(dì sì):兄弟之妻相互稱呼,即“妯娌”。娣,弟妹。姒,嫂。
⑧友:兄護弟。悌:弟敬兄。
【譯文】
有了人類以后就會有夫妻,有了夫妻以后就會有父子,有了父子以后就可能有兄弟:一個家庭中,就這三層親人。由這三種關系,可以推至“九族”,九族都本源于三種親屬關系,人倫關系中最重要的就是三親,必須加以重視。兄弟,是同母所生,形體不同,而血脈相通的人。他們幼年的時候,父母左手牽一個,右手拉一個;一個拽著父母的前襟,一個抓住父母的后擺;吃飯時用一張桌子;穿衣服是哥哥穿舊了傳給弟弟;學習時,哥哥用過的課本,再傳給弟弟;就連上學,兄弟也是去問一個地方。兄弟之中,即使有悖禮昏聵的人,也不能不相親友愛。等到他們長大成人,各自娶了妻子,各自有了孩子,即使忠誠厚道的人,兄弟間的感情也不可能不漸漸減弱。至于妯娌比起兄弟來,關系就更加疏遠淡薄了;如今讓感情淡遠缺少親情的妯娌來節制深厚的兄弟感情,就好像方形的底座配以圓形的蓋子,必定難以吻合。只有相親相愛、感情牢固、不會受妻子影響而改變的兄弟,才可避免上述情況。
二親既歿①,兄弟相顧,當如形之與影,聲之與響;愛先人之遺體②,惜己身之分氣③,非兄弟何念哉?兄弟之際,異于他人,望深④則易怨,地親則易弭⑤。譬猶居室,一穴則塞之,一隙則涂之,則無頹毀之慮;如雀鼠之不恤,風雨之不防,壁陷楹淪⑥,無可救矣。仆妾之為雀鼠,妻子之為風雨,甚哉!
【注釋】
①歿(mò):死。
②遺體:古人認為自己的身體為父母死后遺留下來的,故稱“遺體”。
③分氣:分得父母的血氣。
④望深:期望過高。
⑤地親:地近情親。弭:消除,停止隔閡。
⑥楹:廳堂前的柱子。淪:沒落,塌陷,這里指摧折。
【譯文】
父母去世后,留下的兄弟相互照顧,就像形體與它的影子、聲音與它的回聲一樣不可分。互相愛護先輩所給予的軀體,互相珍惜從父母那里繼承的血氣,除了兄弟,誰會這樣相親相愛呢?兄弟之間的關系不同于旁人,相互期望過高就容易產生隔閡,而彼此關系親密的話,隔閡也就容易消除。這就好比房子,出現一個洞就立刻堵上,裂了一條縫就馬上填補,那么房子就沒有倒塌的危險。如果對麻雀、老鼠的侵害不在意,對風雨的侵蝕不加提防,等到墻壁倒塌,屋柱摧折時,就無法補救了。奴仆、婢妾比起麻雀、老鼠,妻兒比起風雨,他們的危害更加厲害呀!
兄弟不睦,則子侄不愛;子侄不愛,則群從①疏??;群從疏薄,則僮仆為仇敵矣。如此,則行路皆踖其面而蹈其心②,誰救之哉!人或交天下之士,皆有歡愛,而失敬于兄者,何其能多而不能少也!人或將數萬之師,得其死力,而失恩于弟者,何其能疏而不能親也!
【注釋】
①群從:與“子侄”同輩的族中子弟。
②踖(jí):踐踏。蹈:踩。
【譯文】
如果兄弟之間不和睦,那么子侄就不會互相愛護;子侄不互相愛護,家族中的子弟感情都會疏遠;族中子弟關系疏遠,感情淡薄,那么僮仆之間就會相互仇視了。這樣的話,陌生人都可以任意欺凌他們,誰還會來救他們呢!有些人能夠結交天下之士,并且友好相處,卻不知尊敬自己的兄長,為什么他能和很多人和諧相處,卻不能與自己為數不多的兄長友愛呢!有的人能統率數萬人的軍隊,使部下為他拼命效力,卻不能善待自己的弟弟,為什么對關系疏遠的人能博愛,對關系親密的人卻寡恩呢!
娣姒者,多爭之地也,使骨肉居之,亦不若各歸四海,感霜露而相思,佇①日月之相望也。況以行路之人,處多爭之地,能無間者,鮮矣。所以然者,以其當公務而執私情,處重責而懷薄義也;若能恕己而行,換子而撫,則此患不生矣。
【注釋】
①佇(zhù):久立等待。
【譯文】
妯娌之間,是家庭糾紛的發源處,即使是親姐妹,與其讓她們嫁入同門而成為妯娌,還不如讓她們遠嫁各方,這樣,她們才會臨霜露而互相思念,望日月而期盼相聚。何況妯娌本來就是互不相識的陌生人,處于很多糾紛的環境里,能夠不生嫌隙的實在是很少。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在處理大家庭的事務時大家都各懷私心,肩負重大責任時,心底卻掛念著個人的恩怨而少講道義;假如妯娌都能以寬恕仁愛的心處理事情,用對待自家孩子的態度去愛護子侄,那么妯娌不和的憂患就不會發生了。
人之事兄,不可①同于事父,何怨愛弟不及愛子乎?是反照而不明也。沛國劉琎嘗與兄連棟隔壁。
呼之數聲不應,良久方答。
怪問之,乃曰:“向來②未著衣帽故也?!币源耸滦?,可以免矣。
【注釋】
①可:肯。
②向來:剛才,剛剛。
【譯文】
人們不能以侍奉父親的態度侍奉兄長,卻為什么抱怨兄長對弟弟不像對自家孩子那般愛護?就是因為人們沒有把兩件事對照起來。沛國的劉琎住處與哥哥劉的房子只隔一道墻壁。一次,劉
呼叫劉琎,連幾聲都沒有人答應,過了好一會兒,才聽見劉琎答應。劉
感到奇怪,問他為什么延遲回答,他說因為剛才還沒有穿好衣戴好帽。以這樣的態度侍奉兄長,可以不必擔心兄弟不和了。
江陵王玄紹,弟孝英、子敏,兄弟三人,特相友愛,所得甘旨①新異,非共聚食,必不先嘗,孜孜②色貌,相見如不足者。及西臺陷沒,玄紹以形體魁梧,為兵所圍,二弟爭共抱持,各求代死,終不得解,遂并命③爾。
【注釋】
①甘旨:美味的食物。
②孜孜:勤勉的樣子。
③并命:即相從而死。
【譯文】
江陵王玄紹和弟弟孝英、子敏,兄弟三人非常友愛,誰要得到味美新奇的食物,除非三人一起共享,否則誰也不會先去品嘗,兄弟間深厚情誼溢于言表,即便常常相見,仍覺得不滿足。江陵陷沒的時候,玄紹因為體形魁梧引人注目,被敵兵圍住,兩個弟弟爭著抱住哥哥,請求代替哥哥而死,但終于未能得救,三人一同喪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