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有一人,形容端正,智慧具足①,復多錢財,舉世人間,無不稱嘆。時有愚人,見其如此,便言我兄。所以爾者,彼有錢財,須者則用之,是故為兄。見其還債,言非我兄。旁人語言:“汝是愚人,云何須財,名他為兄;及其債時,復言非兄?”愚人答言:“我以欲得彼之錢財,認之為兄,實非是兄;若其債時,則稱非兄。”人聞此語,無不笑之。
猶彼外道,聞佛善語,盜竊而用,以為己有。乃至旁人教使修行,不肯修行,而作是言:“為利養故,取彼佛語,化導②眾生,而無實事,云何修行?”猶向愚人,為得財故,言是我兄;及其債時,復言非兄。此亦如是。
【注釋】
①具足:完全具備。
②化導:教化引導。
【譯文】
從前有個人,容貌端正,非常有智慧,并且很有錢,世人沒有不稱嘆的。當時有個愚人見到這種情況,便說那人是自己的兄長。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那人有很多錢財,需要用錢的時候便可以取用,故而稱其為兄長。后來見到那人還債,愚人便又稱那人不是自己的兄長。旁邊的人對他說:“你這個愚人,為什么需要錢財的時候,就說他是你的兄長,等到他還債時,又說不是你的兄長?”愚人回答道:“我想得到他的錢財,于是便認他為兄長,實際上他并非我的兄長;他還債時,我就說不是我的兄長。”人們聽了這話,沒有不笑他的。
這正像那些外道之人,聽到佛論理高妙,就剽竊來用,當作是自己的學說。等到旁人要求按佛理修行,又不肯親身修行,而這樣說道:“我為了獲得供養,才竊取佛所講的道理,用以教化開導眾生,我并不信奉佛法,又怎么去修行實踐呢?”就像那愚人,為了得到錢財,就說有錢人是自己的兄長,等到那人還債時,又說他不是自己的兄長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