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與食,嫌淡無味。主人聞已,更為益鹽。既得鹽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緣有鹽故。少有尚爾,況復多也?”愚人無智,便空食鹽。食已口爽①,反為其患。
譬彼外道②,聞節飲食可以得道,即便斷食③。或經七日,或十五日,徒自困餓,無益于道。如彼愚人,以鹽美故,而空食之,至令口爽,此亦復爾。
【注釋】
①口爽:口舌受刺激而味覺被破壞。爽,因受刺激而產生的錯覺。
②外道:佛教之外的其他宗教和學術派別。
③斷食:一種苦行方法,為求修行成就而在特定時期內禁絕飲食。
【譯文】
從前有個愚笨的人,到別人家去做客。主人招待他吃飯,他嫌菜肴淡而無味。主人聽說后就為他加了些鹽。加鹽后菜肴變得味美,他便想道:“菜肴之所以味美,是因為有鹽的緣故。只加一點就能如此鮮美,何況多加呢?”愚人沒頭腦,于是空口吃鹽。吃了后味覺便遭到敗壞,反而痛苦不堪。
這就像那些外道之人,聽說節食有助于得道,就斷絕進食。有的是經過七天,有的是經過十五天,只是白白受餓,卻無助于修道。就像那個愚人,因為鹽能使菜肴變得味美,便空口吃鹽,最終導致味蕾被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