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 墨子的認識論和科學成就

他有所謂“三表法”。我們今天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客觀標準,當時人怎么看待這個問題,墨子怎么看待這個問題呢?他講何為三表呢?有本之者,本在哪里?“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有原之者,原在哪里?“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有用之者,用在哪里?“發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以此來判斷認識的正確與否。在這里,他比較重視感覺經驗、聞見之知,也肯定古典文獻的記載,還肯定社會的效果,以此作為衡量學說是非曲直的一個標準。所以三表法有它積極的意義,但是依照同樣的標準,也可以證明鬼神的存在。因為古籍中有鬼神的記載,百姓中有鬼神的傳聞,而且他認為鬼神的威懾有利于國家治理和人民的安定。

墨子還主張通過五官獲得感性的認識。他講,“知,材也”,“材”是認識能力;“知,接也”,“接”是感官和外物的接觸產生認識;“惟以五路知”,就是五官;“知而不以五路,說在久”,“久”是時間,是說人們在很長的時間能夠形成熟練的技能,可以不再通過五官的知覺,這是熟能生巧,不是超感覺的,還是強調感官。

另一方面他也強調心思的重要性。“心”對于“五官”的見聞之知有辨析察識的功能。他講“慮,求也”“循所聞而得其意,心之察也”“執所言而意得見,心之辯也”。察辯,來鑒別真偽,使認識上升到理性的階段。這是對三表法一種重要的補充。

另外他講名實合為、知行合一,他講“知、聞、說、親;名、實、合、為”。知是什么呢?“傳受之,聞也。”知是從傳聞和閱讀中得到的知識。“方不障,說也。”說是通過聞之、材料堆積出來的。說就是推廣了。“身觀焉,親也。”我們直接的經驗是親歷親為的。“所以謂,名也。”這個杯子、這個桌子,概念是名詞概念,它是有內涵的、有外延的。另外他所表達的是什么呢?“所謂,實也。”是“實也”,是實際事物。名實相合、耦合,概念和事物、認識和實物相符合,叫“名實耦,合也”。“志行,為也。”他講志行,有正當目的的行為叫有志的行為,“為也”。這是講到他的一些認識論的思想,包括邏輯推理,其來源是實踐,是感官。但是它一定要有“說”“知”,是包含邏輯推理的。另外有“名”“辭”“說”“辯”。“名”是名辭概念,“實”是實際事物。“名實耦”是它們相符合。另外,“行”就是“為”。有“志行”,就是有正當行為的行為。強調目的性要善,要符合百姓之利,不是巧言令色、欺世盜名。這是他的認識論思想和倫理學思想相符合的表現。

墨子對于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主要成就在《墨經》之中。以今天的眼光來看,它涵蓋了幾何、數學、物理、工程機械、科學思想與科學方法這樣幾個方面。

數學方面,他給出了一些數學和幾何命題的定義。比方說,“倍,為二也。”原數自加一次或乘以二為倍。又如,“圓,一中同長也。”圓是中心同樣長度的線構成的圓形,所謂“一中同長也”。雖然定義和文字的表述沒有數學符號的表達,但是有抽象性、邏輯性、嚴密性,代表了先秦時代數學理性思維的最高水平。

物理學方面,主要是力學和光學的定義。“力,刑之所以奮也。”刑是形體,奮是運動,力是使物體所發生運動的原因。這來自于經驗的概括,也符合力的屬性。墨子對光學的研究水平最高,我們看展覽館里面有小孔成像等等。他的光學條目雖然只有8條,但是非常有系統性、邏輯性,涵蓋了陰影問題、小孔成像問題、凹面鏡的問題、凸面鏡的問題。所以李約瑟先生在《中國科技史》里面高度評價了墨子關于光學的貢獻:“比任何我們所知的希臘的為早,印度亦不能比擬。”大家可以看看李約瑟先生的《中國科技史》。

在工程與機械制造方面,他發明了用機械力量代替人拉弓的連駑車,威力巨大。利用杠桿原理制造了擲車、轉射機,比較靈活。他還是發射機的鼻祖。

在科學思想與方法方面,墨子有很多的貢獻。墨子給出了時間和空間的定義。什么是時間?“久”。中國文化講“可大可久”,大是空間,久是時間。“久”怎么定義?墨子的定義是“彌異時也”。“久,合古今旦莫。”空間是“宇”,“彌異所也”。“宇,東西家南北。”久是時間,宇是東西南北的空間。

墨子的科學方法與邏輯學是密切聯系的。前面我們說到《墨經》中有一些科學研究的記錄,當然缺乏像歐幾里得幾何原理的系統性,墨子本人也不是職業的科學家,但是這些記錄表達了先秦時代我國科學研究的最高水平。它的內容的邏輯性、嚴密性,在我國科技史上很具有特色和價值,甚至在世界科技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宁县| 剑阁县| 麦盖提县| 禹城市| 睢宁县| 德清县| 辰溪县| 吴川市| 淳化县| 涞水县| 大厂| 格尔木市| 哈尔滨市| 小金县| 秭归县| 福贡县| 政和县| 肥乡县| 香港| 韩城市| 海原县| 阳信县| 改则县| 苏州市| 南皮县| 洛浦县| 太谷县| 沙坪坝区| 涞水县| 隆子县| 治县。| 中超| 德阳市| 囊谦县| 汉寿县| 寿光市| 封开县| 若羌县| 阜城县| 玉环县| 元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