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 墨子為何提出“兼愛”思想?

(一) 對于儒家等差親疏之愛的反省

我們看司馬談《論六家要旨》里面談到,天下一致而百慮,殊途而同歸。儒墨道法陰陽各家皆務為治。儒家提出來:人應該發揮本然的善性、道德性,擴充出去之后要實行仁政、王道,這樣子天下就不會亂。就法家來講的話,要力行法術勢,要行法治,要嚴刑峻法,這樣國家就不會亂。道家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無為而無不為。你看道家老子的思想,他說六親不和有孝慈。失道而后仁,失仁而后義,談到那些僵化的道德,都已經失去最原初的本原性。怎么樣讓天下不亂?讓人回歸到自然、無為的方式,所以他提出無為而治,這樣天下就不會亂了。

在墨家來看,墨家認為要通過兼相愛、交相利,才能讓天下之亂平定下來。雖然是墨子公開課,但是要把墨子的精華、合乎道理甚至超越時空的精神表現出來。其中各層面的道理都值得我們深思。當然,墨家的思想也不是都要全盤接受。

顏炳罡教授講“仁”,一個人字旁,一邊為二,二就是二人,二人代表兩端,兩端代表人與人之間的應然關系,所謂的應然關系就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長幼有序,講長官跟部屬間應該有的關系,這里面都有人與人之間的應然關系,這個應然關系就是仁者愛人。《論語》里面講,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歟。所以要以孝悌的愛作為基礎去發揮。因為孝悌的親情是最重要、最核心的,因此我們看到在儒家里面有例證,所謂: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早上顏炳罡教授提到了,在墨家的記載里,第五代的巨子就是腹image,他的兒子殺了人。秦王說,你已經年老,又只有一獨子我可以免他死罪。可是這個巨子腹image說,按照秦國的法律你可有此權力,可是按照墨家的規矩,還是得照殺人者死、墨家的紀律來執行。這個就跟儒家不一樣,在儒家里面,父親偷了羊,兒子幫他隱瞞。當然,這個題目在中央電視臺過去有老師包括北大的博士生都討論過、辯論過。對比儒家和墨家,他們對于同一個事件的觀點看法不同。墨家的觀點好像有點不近人情。基本上墨子還是站在人民百姓大眾的觀點上來看,強調社會的公義。儒家講的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你愛你的宗長、愛你的父親,推不出去。只老吾老,不及人之老的時候怎么辦。只幼吾幼,卻不愛護別人子女,如何?我們想象在那個時代里,墨子觀察到貴族都有血緣的關系,享有社會資源、社會地位、社會權力等特權,而這些老百姓卻是被遺忘的人群,處在饑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勞者不得息的狀態,人民的生活都過不去了,儒家還大談等差親疏之愛,要等到什么時候呢?我剛才舉的例子,從父子之情來看,我們只看父子之情的話,的確,親親相隱似乎可以被理解,甚至接受,而成為指導行為的原則。不過你要是從另外一個角度看,被殺的那些人及他們的家人呢?他們的父兄呢?他們的親人呢?不能說他們是平民百姓,被貴族殺了就都沒事,我們要從社會公義的角度來看儒墨的差異。什么時候、什么身份該做什么事情。儒家相信人們可以推廣親情之愛,然后逐漸可以推展到陌生人。但是如果事實上就是推不出去,墨家就設法改良或者是改變這樣的學說主張。

除了這個例子之外,再讓大家看一個。剛剛講到父子關系,現在講兄弟關系。孟子說有仁德的人對于弟弟出于情感的流露,就算埋怨也不會太久。親之欲其貴也,愛之欲其富也。封之有庳,富貴之也。身為天子,弟為匹夫,可謂親愛之乎。我當上天子了,我對弟弟之愛的表現,當然要給他高官厚祿。

孟子的弟子萬章就來問他,說舜的弟弟是很不仁的人?!跋笾敛蝗?,封之有庳,有庳之人奚罪焉?”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做天子的把他的弟弟封為地方官,可是這個人很糟糕,施行暴政,這個地方的百姓他們是無辜的,這樣做對嗎?所以他說仁人固如是乎?萬章問“在他人則誅之”,別人犯罪的話就要誅殺他,就要誅罰他,自己的兄弟就可以不用。這個例子就是想讓大家了解墨家為什么要提出兼愛思想。儒家思想后來形成了一種社會風氣,變成一種所謂的泛家族化或者是一種人情文化的根據,我們看到家族的企業或者今天因為有關系而可以任用這個人,因為他跟我有什么親戚關系,所以我就可以獎賞他。同樣在公司里面工作的人,同樣在單位里面工作的人,卻可能因為缺乏了這種親戚關系,所以他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不一致的賞罰。現在在單位里面還常常會說,比如說趙阿姨、孫大姐、張兄、李叔叔、王伯伯、什么什么老弟,雖然在單位里面,但是儒家文化讓我們有一種泛家族化的傾向,用一些稱呼變成一家人。不過,從另一方面看,2008年雷曼兄弟造成經濟大恐慌,在大陸這邊沒有造成很大的社會動蕩,其中很重要的因素是因為儒家思想,很多失業的青年回到自己家鄉之后,父母都覺得是一家人,可以照顧他,不會因為社會上大量失業而造成社會不穩定。很多事情都有不同的觀察角度。

我是從不同的角度來看,重點還是請大家思考為什么在那個階段墨子提出“兼愛”的思想,反省儒家的這些思想會產生某種流弊或者造成社會上不公平的現象。

孟子的弟子桃應問曰:“舜為天子,皋陶為士,瞽瞍殺人,則如之何?”孟子曰:“執之而已矣?!彼词翘熳?,皋陶是他的執法官,瞽瞍是他的父親,殺人應該怎么辦?孟子說把他抓起來。然后,桃應再問,舜該怎么做?他說,天下對舜來說沒有那么重要。父子之間的親情、盡孝道才是更高的價值,舜看天下就像看丟掉一個破鞋子一樣,然后到監獄里面把他的父親救出來,背著他的父親竊負而逃,一直逃到海邊去,終生欣欣然,很快樂,心安理得,照顧他的父親,樂而忘天下。當親情跟社會正義相沖突的時候,我們看,儒家的代表者他們所提出來的一種作法。墨子看到這樣的情況,于是提出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思想、不同的主張。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我們慢慢能夠了解為什么墨子他要提出“兼愛”的思想。

(二) 平治當時天下之亂

再從當時天下亂的情況來說。天下為什么會亂?墨子認為,天下亂的原因在于人與人之間的不相愛。我們看,人們對事情有不同的意見,就爭斗不休,無法相愛。天下為什么會亂?難道只是因為人與人之間不相愛嗎?這事情沒有這么單純,這個世界沒有這么簡單。其實墨家也不是只講相愛。造成天下亂的原因的確提到不相愛這原因,但并非唯一的原因。是我把他的十論簡單整理,造成天下亂在墨子十論里面至少找出五個原因來。第一,在《兼愛上》篇,起于不相愛,天下之人虧人而自利。第二,起于民之無正長以一同天下之義。第三,起于使不智慧者治國家也。在《墨子》的《尚賢》篇里面這樣講過。墨子提出尚同的思想,以尚賢為前提。在他的思想里面,在位者必須有賢能者,要有三個條件。第一,厚乎德行。第二,辨乎言談。第三,博乎道術??墒钱敃r天下為什么亂?管理者不具備這三個條件,道德操守不好,溝通表達能力不強,知識常識又不夠。這個也是天下亂的原因,在《墨子》的《尚賢》上、中、下篇都提到過。還有《天志》篇。第四,起于天下士君子不明于天意,天下無義。第五,起于疑惑鬼神之有與無之別,不明乎鬼神之能賞賢而罰暴也。墨家認為鬼有三種:天鬼、山川之鬼、人死為鬼。意思是說,人死了不是完全的結束。既然不是完全的結束,還有天鬼的賞罰,他在另外一個世界里。你看《明鬼》篇里面大概記載十四五個鬼故事。這里面有賞有罰,人死了之后因為你在生前所做的事情會受到不同的賞罰待遇。所以,其實你要看天下為什么會亂?從十論來看至少可以歸納五個理由,如果再加入其他內容,還不止這五個內容。起于不相愛只是其中的一個。

天下亂的原因是這樣子,怎么解決?墨子非常有邏輯,懂得如何治理天下之亂。針對找出來的亂因一一解決。第一,使天下人兼相愛、交相利。第二,立正長以一同天下之義。在《墨子》的《尚同》篇里講到,一人一義、十人十義。怎么樣讓大家形成共識。第三,尚賢使能以為政。第四,讓大家明天之意,義自天出。順天之意,義之法也。第五,明乎、相信鬼神之能賞賢罰暴。所謂:舉頭三尺有神明,你要是做了虧心事,自己睡覺都睡不好。平日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常常會感覺到有限,時間、空間、體力有限。我上次在墨學會上也問大家,我們姑且不問鬼神存在的真實虛假,先問假設的確有超越自然的鬼神世界存在,或者有不可思議力量的存在,會不會影響人的行為?我看臺下有很多人點頭。我們回到墨子的時代,老百姓有傳統鬼神的信仰。當然,在墨學界,我們在討論的時候,會說墨子的思想到底是以“天志”作為思想根源,還是以“兼愛”作為思想根源,還是以“義”作為思想根源,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觀點?;氐侥颖旧淼乃枷耄趺礃又卫硖煜轮畞y?就靠這兼愛、尚同、尚賢、明鬼、天志五方面的思想。

今天講的重點是使天下人兼相愛、交相利這個部分。就思想方法來看,通常一個現象的出現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常常是多因一果。天下亂是一個結果,造成天下亂的原因有很多。如果要講到墨經、墨辯的部分,他會告訴你原因有大故、小故之分。在多因一果里面很多原因分成大故、中故、小故,兼愛只能算作“小故”。什么意思?無之必不然,有之未必然。無之必不然,從愛跟亂之間的因果關系看,你沒有愛的話天下必然會亂,沒辦法治理??墒悄阒挥袗?,能不能治理得好?未必,這就是“小故”。所以并不是像某些人以為的:“墨家太單純、簡單,全部的問題都是不相愛,只要大家相愛就能解決一切問題。”其實,在墨家,兼愛對于治亂來講只是一個必要條件,無之必不然,有之未必然;你沒有這個條件,天下治不好。可是你有這個條件,未必能夠治得好。

我們要這樣來看“兼愛”在墨家思想中的理論地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都昌县| 清河县| 乌拉特后旗| 连城县| 客服| 柳林县| 贺州市| 溆浦县| 万安县| 灌南县| 海安县| 德钦县| 陆河县| 唐河县| 南平市| 沙洋县| 和田市| 绍兴县| 德保县| 眉山市| 云梦县| 宜宾市| 于田县| 长子县| 通河县| 嵊泗县| 潜山县| 泰兴市| 临沧市| 波密县| 保亭| 新龙县| 东平县| 嵊州市| 嘉黎县| 贵阳市| 黄浦区| 广平县| 凉城县| 湖南省| 大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