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助詞的功用、演化及其構式
- 張誼生
- 2987字
- 2020-11-06 17:58:20
五、 本書的研究思路和具體安排
我們認為,目前一般所說的助詞,其實包括性質和功能具有很大差異的多種小類,這些助詞無論在句法功能、搭配對象、表義方式等各個方面都存在著明顯的區(qū)別。因此,必須從不同的角度入手,用不同的方法對這些助詞進行研究。同時還認為,盡管漢語助詞賴以虛化的機制和開始虛化的時間各有不同,所表示的語法意義復雜多樣,其內部各小類之間的語法化程度也很不一致,盡管本書確實也關注并探討各種具有特定語義表達功能的助詞,譬如比況、摹狀、表數、列舉助詞,但典型的漢語助詞都是以表示語法意義和結構關系為主的功能詞,現代漢語助詞的性質、范圍、分類、特征、功能大多都可以通過歷時和共時相結合的原則得到解釋。因此,本書重點在于從句法結構和表達功能的角度探討助詞的種種表現形式和作用,并揭示其形成的深層原因;本書對現代漢語助詞的一系列頗有爭議的問題提出可能的解決辦法,并盡可能地多方面總結助詞研究的方法論問題。
本書具體的做法是,以已有研究成果為基礎,通過對現代漢語助詞的功能和用法進行多方面的考察和描寫,確定現代漢語助詞的范圍和類別。在句法、語義、表達三維研究的總原則的指導下,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切入,通過對現代漢語助詞中一些尚未被充分認識而又帶有普遍意義的問題進行多角度的探討,從不同的側面進一步揭示漢語助詞的基本特征和內在規(guī)律。鑒于現代漢語助詞的基本性質及其研究的現狀,本書在撰寫的過程中,不準備四平八穩(wěn)地平均使用筆墨,而是將重點放在一些較少有人涉及或存在問題較多的助詞,而對于語言學界已經廣泛涉及的一些問題,如果自己沒有新的發(fā)現,就只做一般性的介紹,不再展開詳細討論。具體地說,也就是對于一些語言學界長期以來一直關注的熱點助詞,譬如結構助詞“的、地、得”和時體助詞“著、了、過”,本書不擬進行詳盡深入的研究,而是準備用比較簡略的篇幅對這兩類助詞的一系列最為基本的問題做一鳥瞰式的總論。之所以這樣安排,一方面,我們覺得,對于這兩組助詞,要想透徹地研究,其中任何一類都可以寫成一部專著,而按照本書的體例,即使將絕大多數的篇幅都用于這兩組助詞,也不一定能夠把相關的問題全部講清楚,講透徹,也不一定能夠寫出多少新意創(chuàng)見;另一方面,有關這兩組助詞的論文非常之多,相關的專著也已經出了好幾本注11,讀者要想進一步了解有關情況,完全可以找來閱讀和參考。此外,還有一些助詞本書也沒有展開討論,這是因為,有些是本身比較簡單,譬如表數助詞“第、初、老2、開外、上下”等,有些是已有學者做過專門的研究,而本人對其研究不夠深入,還難以做出深入詳盡的描寫、歸納和解釋,譬如限定助詞“來說、來講、來看、說來、而言”,等等。
本書的重點主要放在這些助詞上:時體助詞“中、間”,時制助詞“來著”,前置結構助詞“的1、之”、后補結構助詞“個、到”,比況助詞“似的”,摹狀助詞“狀、相、樣2、式”,表數助詞“來2、多、把”,列舉助詞“等、等等、云、云云、一類、之類、什么的、的3”,限定助詞“們、連、給、被、的話”,等等。這些助詞,有的是尚未有人涉及,甚至從未有人研究過;有的是盡管已經有人做過一些研究,但大都語焉不詳;還有的是雖然已經有人做過多方面研究,但還有不少問題有待于進一步的深入探討。
本書準備采用總說與分說、略述與詳述相結合的方式。具體的做法是每一章先對一類助詞做一個提綱挈領式的或詳或略的總論,然后再選取其中幾個尚未被充分認識的或具有一定理論意義的現象,進行專題式的深入詳盡的探討。
在具體研究中,本書力求將描寫與解釋、歷時與共時、形式和語義有機地結合起來,盡可能做到以現代語言學各種相關理論為指導,以真實的言語文本調查為基礎,以共性探索和個性分析相印證。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切入,不求整齊完美,但求透徹深入。
本書的基本研究思路是:(1)理論上采取多元論,在保留結構主義合理內核的基礎上,只要有需要,就有選擇地將格語法、配價語法、依存語法、轉換生成語法、認知語法等各種語法理論應用于助詞研究。(2)堅持用動態(tài)的、發(fā)展的、聯(lián)系的觀點對助詞及其相關的語言現象進行多角度、多側面的研究;盡可能將助詞的句法、語義和語用,共時和歷時,共同語和方言等各個方面聯(lián)系起來考察和研究。(3)從形式或意義出發(fā),互相驗證,充分揭示助詞的意義和形式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從不同的角度入手,加強對助詞的語義特征,相關的預設、隱含和蘊涵,語境因素和篇章特征,以及由助詞構成的格式和引起的歧義現象的研究。(4)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以廣泛的實際語料調查為基礎,借助于計算機對具體的語料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以歸納法為主,根據研究中的具體情況,采用歸納和演繹相結合、相驗證的研究方法;力求做到描寫充分,解釋合理。
具體的安排是:全書第一章是概說,其余五章,每章前面都有詳略不一的“總論”,后面都是個案分析。各章重點研究的現象有:第二章分析時體助詞“中”和“間”的性質、功能、虛化歷程及其差異,時制助詞“來著”的意義及其與“的2”的區(qū)別。第三章討論結構助詞“的1”和“之”的前置,補語結構助詞“個”和“到”的虛化歷程、語用功能,探討與結構助詞“之”相關的格式。第四章辨析同形異構的“X似的”“像X似的”“跟X似的”,討論摹狀助詞“狀”與“相、樣2”的性質與功用及其摹狀構式,并且分析準摹狀助詞“式”的性質與發(fā)展。第五章對表數助詞“來2、多、把”和列舉助詞“等、等等、云、云云、一類、之類、什么的、的3”等,分別做多方面的討論。第六章對“們、連、給、被、的話”五個限定助詞及其相關的構式進行多角度的探索。
另外還須要說明的是,本書各篇個案分析,寫作時出于發(fā)表在不同雜志的需要,現代漢語例句有些全部標明出處,有些統(tǒng)一不標;古代、近代漢語例句,則全部標明出處。
北京大學中文系1955、1957級語言班編(1982)《現代漢語虛詞例釋》,商務印書館,北京。
陳前瑞(2008)《漢語體貌研究的類型學視野》,商務印書館,北京。
戴耀晶(1997)《現代漢語時體系統(tǒng)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杭州。
付琨(2009)《現代漢語后置關聯(lián)標記研究》,上海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侯學超編(1998)《現代漢語虛詞詞典》,北京大學出版社,北京。
胡承佼(2015)《基于描摹關系標記性建構的漢語描摹助詞研究》,上海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李鐵根(1999)《現代漢語時制研究》,遼寧大學出版社,沈陽。
劉公望(1994)《漢語助詞論》,甘肅民族出版社,蘭州。
劉叔新(1981)關于助詞的性質和類別問題,《南開學報》3期。
呂叔湘(1984)助詞說略,載《漢語語法論文集》,商務印書館,北京。
彭睿(2009)共時關系和歷時軌跡的對應——以動態(tài)助詞“過”的演變?yōu)槔吨袊Z文》3期。
齊滬揚、張誼生、陳昌來合編(2002)《現代漢語虛詞研究綜述》,安徽教育出版社,合肥。
杉村博文(2015)論兩類“的”字句與其中助詞“的”的句法性質,《世界漢語教學》1期。
王晶(2015)《時制助詞“的”與對外漢語教學》,黑龍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武克忠主編(1992)《現代漢語常用虛詞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杭州。
徐陽春(2006)《虛詞“的”及其相關問題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北京。
張敏(1998)《認知語言學與漢語名詞短語》,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北京。
張邱林(2013)現代漢語里的語氣助詞“哦”,《語言教學與研究》2期。
朱德熙(1961)說“的”,《中國語文》12期。
左思民(2014)《語言規(guī)律探索集》,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