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助詞的功用、演化及其構式
- 張誼生
- 11592字
- 2020-11-06 17:58:21
三、 體助詞“中”和“間”的區別與聯系
0. 前言
0.1 “中”和“間”是現、當代漢語中兩個典型的方位詞,可以附在體詞性詞語后面表示空間義或時間義,譬如“空中、雨中、實踐中”“田間、晚間、一瞬間”,這無疑是“中、間”最基本的用法。然而,隨著語言的發展,其功能已進一步虛化,可以附在謂詞性甚至副詞性詞語后面,分別表示背景(background)化過程性持續義和背景化時段性持續義。比如(本文現代漢語的例句,均不標出處):
演講中,為了引起聽眾的注意,加深聽眾對所講內容的印象,就必須重讀某些詞句。—演講間,麥克風突然出了點兒小故障,鮑爾默風趣地說:“我以為是遇到了一個大的技術難題”,全場大笑。
正恍惚中,秋蕓已挽著金綺紋消失了。—正恍惚間,前面傳來了腳步聲,小道另一頭晃出兩人影。
0.2 一般認為,“體”是人們對情狀內部的時間構成所持的不同觀察方式(Comrie1976),體范疇是動詞最主要的范疇之一,也是謂詞語法特征的重要體現(Smith1991)。不過,與印歐語系諸語言相比,漢語的“體”有自己的特點:語法化程度不高;多用分析手段;“體(aspect)”和“時(tense)”常有兼屬。我們認為,根據“中、間”所表示的時體義,總體上看,與“著”比較接近,都屬于非完整(imperfective)的持續體。不過,這三個標記之間既有共性,也有個性;如果說“著”是典型的持續體標記,那么“中、間”就是非典型的持續體標記。
0.3 對于時體標記“中”,已有一些探討和分析注23,但對于時體標記“間”的功能和特征,迄今尚未有人做過專門的研究,至于兩者在功能特征和表達傾向等方面的異同,更是鮮有論及。因此,本文準備從三個角度對“中”和“間”這兩個時體標記進行考察和比較:首先考察句法特征,然后分析時體意義,最后辨析兩者的個性差異。
0.4 時體標記“中”和“間”還有另外兩個相關形式——“之中”和“之間”。從繼承和發展看,“中、間”大多是由“之中、之間”簡省而成的。注24然而,從功能和表達看,反而是前者比后者更加虛化,用法也更加多樣。因此,本文只討論現代漢語的“中”和“間”。
1. “中”和“間”的句法特征
1.0 在句法特征上,與典型的持續體標記“著”相比,“中”和“間”在附著對象的音節選擇、句法分布的位置限制、功能性質的虛化程度三個方面,都具有一系列比較明顯的特點。那就是:附著對象的非單音化、句法分布的非中置化、詞類性質的非勻質化。
1.1 非單音化。所謂非單音化,就是指就附著的對象而言,“著”在音節上不受限制,而“中、間”一般只能附在雙音節和多音節詞語后面,極少附著于單音節。例如:
(1) 已是凌晨兩點多了,猛烈的暴風雨還在一個勁地下著(*中/*間),忽然,左岸江堤出現了險情。
(2) 蓓蘭輕輕地說著(*中/*間),二牛呆呆地聽著(*中/*間),兩個人似乎都已忘記了自身的處境。
不過,盡管在音節上有所限制,但是在附著對象的句法特征方面,“中、間”比“著”反而更少受到限制。譬如,除了“VP”外,“中、間”也可以附在狀態化“AP”后面。例如:
(3) 想想自己多年來一直想做室內設計師的夢想,看著新裝修的小屋,發覺自己還有點天賦,得意中(?著)卻感嘆,為何我現在還在這里上班呢?
(4) 我信以為真,以為可以名正言順地等著下課,正得意間(?著),她又給我找來一支圓珠筆,還坐在我身邊不走,看著我又想怎么伺候它,這下我只有翻白眼了。
(5) 這幾天心情頗為苦悶,百無聊賴中(?著)寫了篇札記消磨我的浪費得夠嗆的時間,沒讀過李敖、沈從文等的大作,不好說王小波是中國當代白話文學第一大師。
(6) 上午我在家看書,百無聊賴間(?著)突然接到一好友電話:“告訴你個好消息:你考了個高分!政治90,英語80……”掛斷電話,心里不知是什么感覺,揚眉吐氣間又夾雜著苦澀和辛酸,久久難以平靜。
(7) 匆匆忙忙中(?著),一天很快過去了,初到鄱陽湖,我便被這兒的美景吸引了,但我知道我們不是為欣賞美景而來,是為了保護這美景而來,為了將環保意識撒播到每一個人的心中而來!
(8) 沉寂了快一個月,匆匆忙忙間(*著)不停地變換著工作地點,是隨波逐流還是與他人不同,我無從回答。
(9) 我喜歡這首曲子,每每聆聽之后便釋然,豁然中(*著)還有一種充電的感覺,會平添一種力量和信心,久而久之,這曲子竟成了我人生道路上自慰、自激的良友。
(10) 一座山峰轉下,豁然間(*著)眼前開闊,傳說中的納木錯圣湖出現在面前,靜靜地蟄伏在雪山之間,散發出一片炫目的藍色。
由此可見,從搭配對象的音節節律看,“中、間”受到的限制確實要比“著”嚴格;但是從搭配對象的功能和形類看,“中、間”要比“著”更加自由,也更加靈活。
1.2 非中置化。所謂非中置化,就是指“中”和“間”都具有極強的后附性特征——“V中”和“V間”都不能帶賓語,或者說“中、間”都不能位于動賓之間。例如:
(11) 這兩天一直感覺很不踏實,像等待著(*中)審判一樣等待著(*中)學校那邊的消息,以前我可從來沒這樣在乎過自己的成績。
(12) 當可口可樂靠魔獸世界版廣告推廣著(*間)自己的品牌時,百事才發現,中國網絡游戲行業其實也應該是自己大展拳腳的領域。
正因為“中、間”具有很強的后附性,所以,現在一般只能附在無賓式動詞后面。當然,如果某些VO式短語,已經具有詞匯化傾向了,也可以后附“中”或“間”。例如:
(13) 吃飯中,忽然想起家里的一道美食,那就是家里的家常小炒:炒田螺。
(14) 吃飯間聽他們說話,原來都是我爸媽以前上山下鄉去農場時的一群伙伴,算算也30年了。
(15) 警方對張某的說辭極重視,已經請他全力協助警方指證歹徒中。
(16) 媽媽準備晚飯間,我上QQ碰到了我以前小學同學,跟她聊起來才得知現在出國留學很熱,好友小貝已在澳大利亞待了兩年了,小江聽說也要去了,有錢有門路的都要出國,好像國外可以淘金似的!
細究起來,無論是非單音化還是非中置化,“中、間”之所以會與“著”存在這兩方面的差異,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著”是從謂詞補語虛化而來的,而“中、間”都是從方位詞轉化而來的。作為兩個由后置(postposition)成分發展而來、虛化程度還不高的體標記,“中、間”在搭配方式和句法分布等方面必然會保留比較多的原后置方位詞的句法特征。
1.3 非勻質化。所謂非勻質化,就是指與“著”的內部勻質化(homogeneous)狀態(方梅2000)完全不同,“中”和“間”目前都還處在向體標記轉化的過程中,而這種體標記化過程的演化進度是很不平衡的,從而導致了“中、間”這兩個成分處于一種由表方位而表時體、由比較虛而更加虛的非勻質化(non-homogeneous)狀態之中。換句話說,當代漢語的“中、間”,實際上還是兩個由方位詞到體標記依次演進的連續統(continuum)。
在這個連續統的最后段,“X中、X間”表時體時還只能充當介詞“在”的賓語。例如:
(17) 沒有不良嗜好,不沉溺于聲色犬馬,不追求奢靡豪華,在漫不經心中成為大貪,這種現象值得人們深思。
(18) 分手間,我心中既感動又無奈,天知道這癡情的妮子在異國他鄉這些年苦苦等候間吃盡了多少苦頭,經歷了多少不為人知的心酸歷程啊。
在這個連續統的最前段,“中、間”都可以附在前景(foreground)句的謂詞性賓語后面。這一分布已接近于“著”,是“中、間”體標記用法中典型化程度最高的。例如:
(19) 據120急救人員說,當他們趕到現場時,兩位老人均已死亡。……此次火災原因仍在調查中。
(20) 據調查,該店家違規有三:一、無證經營,未到工商局注冊登記。二、非法招工,涉嫌雇用未成年青少年。三、噪聲過響,嚴重干擾附近居民生活。此案目前仍在偵查間。
(21) 人類探索火星的行動今天又有了新的進展,目前,其他相關的實驗計劃在進行中(正進行中)。
(22) 正像一個朋友說的那樣:人生就應該像青青翠竹一樣,每隔一段時間,就要總結一次,每總結一次,就提高一次,因此,我說,進步就在回首間(正在回首間/*就正回首間)。
在這個連續統的中間段,就是各種附在不同背景化的句法成分或句子成分后面的“中、間”。其中最常見的分布就是附在句中狀語“VP”和句首修飾語“VP”的后面。例如:
(23) 驀然回首中,我發現這次草原之行,自己除了興奮和滿足之外,也有不少的遺憾——沒能在大草原上信馬由韁、任意馳騁,沒有體會一種在草原上縱馬奔騰的感覺。
(24) 驀然回首間,我突然感到:凡事皆應掙脫凡塵俗事的羈絆,用真心去感受,那么,即使再平凡的、司空見慣的景色,也有不平凡的美麗,就看你是否愿意欣賞和體會。
(25) 我剛把酒端到嘴邊,頭一歪趴在了桌上,神情恍惚中,知道有人把我抬到我和藍薇的新房中。
(26) 聽著窗外那若有若無的雨聲,望著那盞昏暗而孤獨的吊燈,神情恍惚間,我漸漸進入了夢境。
正因為都還處在演進變化的過程中,所以體標記“中、間”的內部都是非勻質的。不過,就這個依次漸進的連續統的整體情況看,其中間的界限是模糊的,而兩頭的差異是清楚的。
從這一部分的描寫和分析可以看出,“中、間”雖然已經并且正在轉化為體標記,但是由于本身的典型化程度還不高,還保留著一定程度的方位詞的功能特征,加之各自內部的虛化程度很不勻稱,所以,與典型的持續體標記“著”相比,目前都還處于輔助性的地位。
2. “中”和“間”的時體意義
2.0 在表達功用上,“中、間”作為持續體標記,必然會與“著”具有某種程度的一致性,但即使同樣是表持續體,“中、間”還是具有自己的特點。主要體現為一系列看似矛盾實質一致的對立統一關系:背景化與非背景化、情狀化與非情狀化、過程化與非過程化。
2.1 背景化與非背景化。從所表時體特征看,“中、間”所表示的基本上都是一種背景化的持續體——或表示某個主體行為的發生,正處在另一相關動作進行的過程中。例如:
(27) 大學開始時,在班級自我簡介的時候我們開始認識到他,而且認識到他來自農村,說話中帶著些許的率真,平易近人。
(28) “我們都是學計算機的,在非洲不但能學到很多東西,還能幫助別人,這樣的經歷對我們一生很重要。”說話間,甜蜜的微笑一直掛在小兩口臉上。
或表示某個主體行為的發生,正處在另一相關狀態持續的過程中。例如:
(29) 躊躇中,一口氣把《歷史深處的遠慮》看完了,花了我整整3天的時間,一個字,酷,很久沒有看到這么好的紀實文學作品了。
(30) 躊躇間,一位樸實的老漢熱情地邀請我到他那里暫住一宿,窮途末路的我絕望地望了一下落日的余暉,然后狠狠地點點頭,感激萬分地跟隨著老人來到家中。
再或者,表示某個主體行為的發生,正處在另一相關性質延續的過程中。例如:
(31) 現在仍然覺得,在幸福中保持清醒,是多么難得的本領,因為幸福是如此來之不易,不可預期。
(32) 熱戀的情感將你倆載入了至愛的小舟,新婚的甜蜜環繞在你們周圍,幸福間一起播下“希望”的種子——小生命即將從這里開始,這是雙方共同的期望和選擇。
除了背景化以外,“中、間”也有非背景化用法,尤其是“中”常用于前景句。例如:
(33) “康欣家園”開盤以來,銷售情況非常之火爆,目前一期已經告罄,二期正熱賣中。
(34) 據警方表示,該嫌犯極為兇險,為一號通緝要犯,現正追捕中。
2.2 情狀化與非情狀化。所謂情狀化,就是指“V中、V間”所表示的持續性,通常都不是具體的持續性動作,而是將各種背景化行為轉化為持續性的情狀。正因為“中、間”主要表示情狀化持續,所以,凡是動態性較強的“V著”都不能換用“V中”或“V間”。例如:
(35) 王一生的姿勢沒有變,仍舊是雙手扶膝,眼睛平視著(*中),像是望著極遠極遠的遠處,又像是盯著極近的近處,瘦瘦的肩膀挑著寬大的衣服,土沒拍干凈,東一塊兒,西一塊兒。
(36) 每月又有二十幾元工薪,家里沒有人惦記著(*間),又沒有找女朋友,就買了煙學抽,不料越抽越兇。
(37) 它不像別的毒蛇,哪怕是眼鏡蛇,雖也劇毒,畢竟容易讓人驚覺,出擊時,必先高高地昂起頭來,豎直身子,呼嘯著(中/間),先要威嚇住對方,人遇到也好防備,可以把手中的物件朝旁邊扔去。
(38) 正吆喝著(中/間),這老頭兒推著筐過來了,指著我說:“你個大小伙子,怎么搶我的買賣?”
(39) 逛街可以購物,可以閑看,漫不經心中(?著)或許就找到了一份小覓清幽、顧盼流連的欣喜,或許只是帶著自己的淡然在人群里走了一遭而已。
(40) 時光漫不經心間(?著)已經走過了一年多,……日子雖然平淡,幸福卻始終縈繞在我和妻子的心田,可以說,我們是用互相理解和信任共同打造我們夢寐以求的幸福的。
即使同樣都是背景化表述,“V著”與“V中、V間”還是有著細微的差別。試比較:
(41) 等待著,每一次相遇,可以開口和你打一聲招呼,聽聽你的聲音;等待著,與你同行,與你閑聊,可以了解你的一點一滴。
(42) 這么多天來,等待中有很多幸福,但這種幸福不是每個人都能體會得到的,只有用心地去等待,用心地去感受,這種等待是幸福的。
(43) 媳婦終于熬成了婆,等待間有期許,期許會給出壓力,如果老盼不到,傷感挫折就會跟著來。
除了情狀化以外,“中、間”也可以直接表示非情狀化的持續性,尤其是當“中”和“間”直接附在后續句的謂詞性詞語后面時,所表示的都是比較典型的動態化持續。例如:
(44) 連接寧波與滬杭的蕭甬鐵路在境內設站,洪(塘)鎮(海)鐵路橫穿鎮境,直通杭州。洪塘編組站設在本鎮上邵村,目前正在興建中。
(45) 王杰誠懇地說,莫綺雯家十分保守,他正在追求中。
(46) 坦率地講,有關這方面的情況,我還有很多地方不懂,目前還在學習間。
2.3 過程化與非過程化。“中、間”所表持續體的另一特色,就是表示行為性狀的過程化。所謂過程化,就是指“V中”和“V間”蘊涵有較強的過程義和期間義。請比較:
(47) 激動中,我只能用鬼使神差來形容這件事了,并且還是將信將疑,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所謂的命中注定,也不了解這算不算堅持不懈的勝利?
(48) 若彤不滿靜芳的逆來順受,激動間,靜芳說出了與錦鴻父子之間的仇恨往事。
(49) 四年一回的世界杯,激動著億萬人的心,本人雖不是球迷,可每天混跡其間,也受到了感染。
(50) 正議論中,忽然探子急報:南北大軍,約三萬余,已快抵達鐵網山,并兩翼扯動,看來是欲構成環圍之勢!
(51) 正議論間,侍者送來一份報紙,上刊一條特別消息,報道張綺棠已將遺產全部捐贈政府,于是五人齊口同聲大喊:“這不是完了嗎?”
(52) 正議論著,服務員拿著一個尺把長的老式信封來找我,原來那兩個穿袍子馬褂的人是找我的,這個信封原來是“拜帖”。
除了過程化以外,在特定語境中,“間”也可以表非過程用法,主要是可以通過一些謂詞或表意外的時間詞注25,表示時間之短暫或變化之迅速,“中”偶爾也可以這樣用。例如:
(53) 說話間,晚會開始了,紅豆客棧里燈火通明,街舞、印度舞、走秀、小品、相聲,節目精彩紛呈。
(54) 說話中,八月十五就快要到了,我們現在就提前給大家亮出各種美味的月餅啦!
(55) 猛然間,右眼一陣劇痛,冒著金花,劇痛之后,眼前漆黑一團,什么也看不清了!
(56) 猛然中,我發現了路標,沒錯,是盧溝橋,再不出去,真奔河北了。慌忙中我選擇盧溝橋北出口,等出來后才發現,喲!這個地界怎么那么荒涼呀。
非過程化用法所占比率不高,比較而言,“間”用得比較多,且具有歷史的繼承性,而“中”很少這樣用,兩者的表達效果也有較大的區別(分析詳后)。
上面三項對立性差異表明,由于自身的非勻質化,“中、間”的表達功能還保留著多樣性的特點:背景化和情狀化用法占據主導地位,表明二者的時體轉化過程尚未完成,所受限制還較多;前景化和動態化用法的出現和發展,表明二者正在向較為典型的體標記演化;同一種標記可以分別表示過程化和非過程化,表明二者的持續體語法義尚未完全定型。總之,“中、間”所表的持續義既不典型也不穩定,在現代漢語時體系統中還處于輔助性的地位。
3. “中”和“間”的用法差異
3.0 本節討論“中”和“間”在表達功用方面的差異。總體上看,“中”所表的時體義相對明確和穩定,而“間”所表的時體義在不同的語境中具有一定的變化。也就是說,“間”在表示持續體時,由于還保留了較多的方位詞義,還具有相當的可塑性、可變性,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而“中”在表示持續體時,盡管一開始也保留了一定的原詞匯義,但隨著時體特征的逐漸范疇化,正在向一個相對比較典型的單一功能體標記發展,所以兩者的差異多表現為缺項對立:主要是“間”有而“中”無,少數則是“中”有而“間”無。
3.1 階段性特征。所謂階段性,就是指雖然兩個體標記都是由方位詞進一步虛化而來,兩者的隱喻機制也是一致的,都是從空間轉向時間,但表義模式還是有著細微的差別的。“間”轉化為表時間后,主要表示“X”實施的期間,因而所表示的持續性具有一定階段性特征,該動作行為在感覺上是有一定的時間界限的;而“中”轉化為表時間后,主要表示“X”實施的過程,所表示的持續性具有較少的階段性特征,至少該動作行為的起點和終點很少受關注。試比較:
(57) 大約我的虔誠感動了老天,給我些眷顧,昨夜沉睡間(重在“階段性”,比較:沉睡中)果真落了雪,無聲無息,一小時一小時地輕輕飄下來。
(58) 每天清晨,天剛蒙蒙亮,三輪車、四輪車等農用機械的轟鳴聲就把人們從酣睡中(重在“過程性”,比較:酣睡間)喚醒,匆匆吃罷早飯就集合家里的男女老少奔赴勞動第一線。
(59) 正高興間,查太太又發愁了,說小小查將來在上海長大,不要成上海男人了嗎,不過,仔細想想,身邊的上海男人其實也都很正常。
(60) 所以,現在的我心情還不錯,應該說是還在高興中;同宿舍朋友說:看你不像在高興中,簡直像是在瘋狂中,嘴角的微笑一直掛在臉上。
(61) 讀了有兩三段,正讀得興高采烈間(*興高采烈中),忽然好像聽見傳來一種不和諧的聲音,周潤華停了下來,這回聽得真切,是鼾聲。
(62) 旁邊的幾個不知誰先挑起了同系男女生談戀愛的話題,正談得興高采烈間(*興高采烈中),那個平時與我們外地學生交流甚少的哥們,突然慢條斯理地自顧自吟道:天涯何處無芳草,為何偏在二系找。
前面已經指出,“中、間”在一定場合下都可以表時間的短暫和迅速,其實,“中”即使偶爾可以表示時間之短暫,由于本身具有較強的過程性,在這方面受到的限制仍然較多,而“間”由于本身具有較強的階段性,受到的限制要少得多。譬如,同樣是附在“VP”后面,將某個“VP”發生的時段聚焦化,突出一個瞬間,一般的“VP+間”幾乎都可以強調時間之短、變化之快,而大多數“VP+中”則不具有強調瞬間性的表達功能。試比較:
(63) 不會吧,說話間(?中)就漲到了三千啊,這些個開發商簡直就是在抓緊時間搶錢嘛!
(64) 俗話說,功夫全在腳下,抬腿間(*中),我們已到了學校大門口,牌匾上書寫著“十三中”,墻上寫著“濤貝勒府”,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正因為“間”具有表瞬時性時點的功能,所以,可以附在一些表瞬間的時間詞后面,以加強其瞬間性時間的表達效果,而“中”雖然有時也可以這樣用,譬如例(56)所舉的“猛然中”,但那些最典型的瞬間詞“忽然、突然”等后面,還是不宜后附“中”。試比較:
(65) 終日忙于工作的男子漢們,可能會感到忽然間(?中)多了一分閑暇,公務家務一肩挑的主婦們,或許覺得俯仰間平添一分自在。
(66) 突然間(?中),廣場上照明燈全部熄滅,一瞬間又全部打開,如同白晝。
(67) 一向自我感覺良好的他,在毫無心理準備的狀態下被告知得了肺癌,就如他后來告訴父親的那樣,他的精神支柱在轟然間(比較:轟然中)倒塌了,而且毀得很徹底。
(68) 就像現場一樣,氣氛是戛然間(比較:?戛然中)轉變的,從巫迪文超爛的現場演唱到天宇經典的哈利·波特造型,一點點放松了我們的戒心,直到宋曉波被直接送上對決臺的那一刻……我傻眼了,因為我曾經很烏鴉嘴地開玩笑過,說要把天宇PK下臺,除非派上宋曉波,不幸言中了。
3.2 主觀化用法。所謂主觀化,就是指“X間”可以將客觀上比較長甚至相當長的時間段,主觀上看作很短的瞬間。換句話說,說話人在使用某些“X間”時,可以不顧客觀時間的實際長短,主觀上認為很短,而“X中”雖然可以表瞬間,但基本上沒有主觀化用法注26。例如:
(69) 據俄媒體披露,俄羅斯首富霍多爾可夫斯基趁著國際石油價格大起大落,大肆倒賣國家石油資源,經常轉手間(?中)其財產就猛增幾十萬盧布。
(70) 減少了迷惘,增添了堅毅,曾經的丁香姑娘只剩一個模糊油紙傘的背影,回首間(?中),已是褪盡少年輕狂的淡定。
(71) 彈指間(*中),40多年過去了,自淮河大堤建成后,方邱湖的“行洪”功能已有名無實,方邱湖畔相繼建設起國家許多重要設施。
(72) 仿佛就在昨天,老舍先生筆下《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里,連自己名字也沒有的長孫媳婦,整天圍著鍋臺操持;轉眼間(*中),今天的城鄉大體三口之家中,“妻管嚴”成了丈夫們愛用的諧稱。
(73) 陸氏夫婦見她一眨眼間(*中)已連殺三人,明知無望,一咬牙,便不顧一切地沖了上去。
(74) 也就是說,俯仰間(*中),你已通過網絡和世界各國各領域內有成就、有發現的人們進行了對話,傾聽了他們的見解和妙論,使你進入了一個新的天地,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75) 那人就地撮把土,望著那前面海大般白浪滔天的水只一撒,轉眼間就現出原來平地,對眾人道:“汝等應有數日災厄。今妖水已滅,可速歸營,差人到衛州,方可解救。汝等勉力報國!”(《水滸傳》九十五回)
(76) 彈指間,過了半年光景。濟南府里有幾個俗財主,也愛王冕的畫,時常要買;又自己不來,遣幾個粗夯小廝,動不動大呼小叫,鬧的王冕不得安穩。(《儒林外史》一回)
3.3 前景化趨勢。前文已經指出,“X中”和“X間”所表的持續體幾乎都是背景化的,“X中”和“X間”一般都是附在背景化的謂詞性成分后面。然而,這種情況正在發生變化,“中”直接附在表前景信息的謂語動詞后面的用法,近年來正在日益增多。例如:
(77) 據報道,當地的旅游業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很快,而且目前仍在快速發展中。
(78) 2004年5月17日夜,張洪進伙同趙智洋竄至張家港市長安路綠源機械公司,采取鉆窗入室等手段,竊得綠籬機三臺、吹風機一臺,總價值一萬余元,作案后一直在逃。……目前此案正在審理中。
(79) 人類探索火星的行動今天又有了新的進展,……目前,其他相關的實驗計劃正進行中。
(80) 北京牌電視“歷史情”“手足情”40年慶典活動火熱進行中!
(81) 據警方表示,該嫌犯極為兇險,為一號通緝要犯,現正追捕中。
(82) 奉天來到偷魚賊指定的交錢地點,按要求將銀子裝箱沉入河中,等著錦鯉魚還回,不料綁匪突然現身拿起錢箱就逃,正追捕間,一名飛賊中了奉天的袖箭。
(83) 到了本世紀五六十年代,人們睡眠時間已經減少到七至八個小時,而今天仍在減少中(?間)。
(84) 因對天娛條約約束不滿,成都賽區20強目前尚無一人簽約,雙方仍在僵持中(?間)。
由此可見,由于方位詞“中”和“間”本身的語義內涵各不相同、各有側重,虛化為時體標記之后,各自保留的語義積淀也各有特點,各自繼承的習慣用法也不盡一致,所以,雖然兩者都是由后置的方位詞轉化的體標記,但還是存在著一系列或大或小的差異。
4. 結語與余論
4.1 在印歐語中,“體”大多是通過動詞的屈折變化表示的,少數情況下也可以用分析手段。而漢語表示“體”的手段語法化程度還不高,“著、了、過”一般都認為還是體助詞。與“著、了、過”相比,“中、間”的語法化程度更低,所以,也就具有更多的詞匯義特點。我們想,“中、間”至少在以下三個方面是頗具特色的:首先,在來源和發展上,“中、間”與一般的體標記不同,都是體詞后的方位詞在隱喻機制的作用下由空間轉向時間,由附體擴展到附謂再轉化而成的。其次,在搭配和分布上,“中、間”雖然都只能后置,但搭配范圍相當廣泛,不但可以附在謂詞性詞語后面,而且還可以附在副詞性詞語后面。最后,在表達和作用上,盡管“中、間”目前還處在時體化的起始階段,還較少直接參與表示前景化的持續義,但是在表示背景化持續義時,無論是單用還是合用,所表的持續義豐富多樣。
4.2 由于受印歐語語法的影響,漢語以往的體標記研究幾乎都集中于虛化的謂詞,其實,方位詞虛化為體標記的現象,在其他類型的語言中并非沒有。譬如,除了印歐語系以外,在漢語方言中,閩方言的某些次方言中,“X里”已經由表空間轉向表時體,在漢藏語系中,景頗語中的“X處”也已經由表處所虛化為表時體注28。由此可見,在當前漢語語法研究已經處于相當成熟的階段時,面對各種紛繁多變的現、當代漢語語法現象,應該盡可能地做到:既要借鑒國外行之有效的語言理論,又要緊密結合漢語自身的特點;既要具有開闊的研究視野,又要跳出固有的思維定式。唯有如此,庶幾才能真正有所突破,有所創獲。
- 國際漢語教育人才培養論叢(第四輯)
- 日語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
- 現代漢語語用調查與教學研究
- 法律語言研究:語篇語義視角
- 俄漢社會性別語言的語用對比研究
- Cognitive Analysis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on the Process of Language Use(語言使用過程中的認知分析及實踐探索)
- 新編常用公文寫作范本全書:文書釋義、格式模板、文書范本、寫作技巧、場景案例、應用提示(3版)
- 回鶻文契約文字結構與年代研究:于闐采花
- 認知翻譯學
- 引領公眾輿論的那些美文(環球時代美文讀本)
- 普通話難字1000
- 大學寫作通識12講:送給學術小白的公開課
- 湯姆叔叔的小屋
- 中文游戲大本營:課堂游戲100例(下冊)
- 寫作訓練課:輕松寫出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