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族群有爭戰(zhàn) 兄弟亦鬩墻
(《兩界書》卷六 爭戰(zhàn))
【導讀】
爭戰(zhàn)是人類發(fā)展和文明演進的相伴物,是人類社會一種有本質意義的歷史和文化現(xiàn)象。
關于爭戰(zhàn)的起因,歷史上看大致可分為兩類:一為“物爭”,即由物而起的紛爭,諸如因爭奪糧谷、疆土、水源等等而引起的爭戰(zhàn);另一為“意爭”,即因信念、信仰的不同而引起的紛爭,比如因教義、教規(guī)、崇拜物、價值觀等的不同而引起的爭戰(zhàn)。實際上,歷史上的許多爭戰(zhàn)往往又是將這兩種情形糾合在一起的。
從爭戰(zhàn)的參與者而言,也可大致分為兩類:一為“異族之爭”,即不同族群之間的爭戰(zhàn);另一類為“族內之爭”,即同一族群內的爭戰(zhàn)。當然,歷史上的有些爭戰(zhàn)有時又是把上述兩種情況錯綜復雜地糾合在一起,難以斷然區(qū)分。
《兩界書》卷六“爭戰(zhàn)”部分,分別講述了部族之間、部族內部或因“物”而爭,或因“意”而爭的實例,其中“物”既包括領地、物產、水資源,也包括美女、部族地位等等;“意”則包括崇拜對象、部族道統(tǒng)等等,以及上述“物”與“意”的結合。
【文選】
異 族 入 居
天歷二百一十三年,函摩利大王駕崩,長子函欽繼位。函欽為王,承襲前制,開啟新政,族規(guī)族約傳承有序。
一日天高氣爽,函欽率人出巡。所到之處,方圓百里綠藤遍布,枝蔓連綿,望無盡頭。函人村落凡屋頂高坡,皆見綠旗招展,蔚為壯觀。函欽快馬輕步,一路心悅。
眾人不覺遠行,已至百里開外華嶺之前。正待歇息,前行探兵突驚慌折回,稟報嶺前異情。函欽登坡遠望,但見山坳遠處棚屋滿布,高低錯落。一棚碩大無比,屋頂高飄赤色大旗。余屋遍懸旌旗,大小不一。
見有異族之人入居函地,筑屋建棚,函欽怒不可遏。函欽大吼一聲,令旗一揮,數(shù)百壯漢拍馬前行,沖殺而去。
(爭3章2-3節(jié))
函 雅 結 仇
【雅人離散】
村寨原為雅人一支所建。二十余年之前,雅侯支族與雅人本族離散,游來此地安營扎寨。經年無有大擾,生息繁衍,漸成規(guī)模。平日男丁壯漢外出,或耕田勞作,或捕魚狩獵,惟婦孺老殘居屋守舍。
【拔旗燒屋】
函欽率兵馬沖入村內,拔旗燒屋,四處砍殺。留守雅人多為婦孺,無力抵抗。
夏婭為族長雅侯之妻,見族旗為異人拔折踐踏,憤怒異常。夏婭躍上旗臺,手握長槍,誓死護衛(wèi)。婦孺老殘群起效仿,紛登旗臺,簇集夏婭身邊。
夏婭攜婦孺老殘,個個浩氣凜然。雅人雖為婦孺之輩,然揮舞長槍短棒,英雄氣概不遜壯男。函人士兵心有畏懾,不知所措,止步不前。

(夏婭浩氣圖)
函欽見狀又羞又怒,威聲呵斥。眾士兵蜂擁而上,婦孺難敵壯漢,旋即死傷一片。雅人族旗倒地,村寨被占。函欽下令放火,轉眼之間狼煙四起,火光沖天。不出半個時辰,山寨化為灰燼。
函欽見狀,令士兵收拾刀槍,按原途返回。返歸之際,函人將所帶綠旗遍懸高地。
【雅人銘仇】
雅侯狩獵歸來,驚見村寨盡焚,族人幾無生還。夏婭奄奄一息,斷續(xù)訴說原委。未及言盡,斷氣身亡。
雅侯如雄獅咆哮,扯碎函人綠旗。隨后揮起長槍,欲尋函人報仇。年輕壯士群情激奮,誓言尋函人報仇。老者雅申上前阻攔,勸誡不可莽撞。函人人多勢眾,雅人蒼莽上陣,必定雪上加霜。
夜幕降臨,雅人圍于旗臺之前,無人能眠。有人哀嘆,有人低泣,有婦孺老殘尚余氣息,低沉呻吟。
雅侯聞之望之,憤恨難忍,突揮長刀,猛力斷掉左臂,以誡族人勿忘族恨。眾人阻攔不及,一片驚呼。
青壯烈漢見狀,多欲效仿,雅申上前大聲喝阻。族仇須銘記,無臂何復仇?
【割臂銘志】
壯士不再草莽,然人人均在左臂肩上三寸,割十字臂記,以銘族仇。年幼男子雖有懼怕,然凡為雅族之男,無不割臂銘志。
自此之后,凡雅人男丁八歲之際,皆行割臂之禮,以十字臂記銘記族仇,記念先人。此俗后為雅侯族之族規(guī)族俗,延續(xù)千年。雅、函族仇亦延續(xù)千年,終難改變。
(爭4章1-4節(jié))

(斷臂銘志圖)
撒 人 爭 女
【傾國之美】
撒人居地北有魏山,西有乙山。兩山為屏,烈風難吹,猛獸難襲。南面慈水,東臨田湖,漁米豐碩,鄉(xiāng)倫有序。
撒詹有獨女名丹倫,貌若天仙,似天女落凡,不識人煙。丹倫之美傾族傾國,遠近老幼無人不曉。
【族王好色】
族王撒仝好色愛美,曾擁宮妃三千。此時年已老邁,止能臥榻仰天,偶喚美媛榻前曼舞,聊飽眼福。每遇靚佳媛,族王即昂奮,雙目泛異光。族內立有族規(guī),天下美女均須舉薦進宮,先供老王過目,凡王中意者皆留宮內。
此例所興已久,撒仝諸子多有抱怨,然懾于父威終不敢言。
老王幾近昏癡,然權柄死握,不愿傳子。尤命族人,凡涉美女金銀之事,必其躬親而為。故此長子撒寅未得承傳之位,兄弟五人亦未臣服撒寅,尤以二弟撒帶為甚。
丹倫年滿十四,既行成年之禮。族人依規(guī)將其帶至王前,眾人圍觀。樂起之時,兩傭引行,丹倫緩步移至王榻之前。雖粉黛未施,卻玲瓏天然。丹倫仙氣四溢,觀者無不屏氣凝神。
老王似被仙女之氣襲擊,竟能舉頸盯視,目光炯然。端視良久,老王欲語不能,忽現(xiàn)孩童孺笑,又似老狼貪煞。持續(xù)半晌,王體不支,精氣耗盡,頭垂落枕。
撒寅、撒帶觀于一旁,一身冷汗,父王倒臥方得舒緩。宮臣宣告禮畢,丹倫退下返回。撒寅、撒帶目送丹倫遠去,直至倩影不見。丹倫歡喜,家人
【兄弟提親】
次日日頭升起,撒詹門前突起喧囂之聲。撒詹出外細觀,一隊人馬由東而來。原是撒帶當先,率侍從趕至門前。撒帶恭敬有加,下馬跪拜。撒詹惶恐,趕緊回拜。撒帶端扶撒詹,眾人緩緩起身。
撒帶曰,族王選妃已過,昨夜夢得父王允諭。撒帶今依父諭,前來提親,改日可擇良辰佳時,娶丹倫入室為妻。
話音未落,一襲人馬由西而來。眾人望去,原是撒寅趕到。撒寅見狀,心中全然明了。不由分說,旋即拔出寶劍,怒向撒帶。撒帶并不退讓,立馬起劍以對。
【以劍為語】
撒寅大聲吼叫,以兄長之尊,丹倫應歸其屬有。撒帶以弟之序,何以搶先在前?撒帶辯稱,父王既無屬意,已夢諭撒帶,丹倫歸帶乃父王之意。
撒寅斥其無理,變亂尊長之序。兄弟互不相讓,以劍為語。兩隊人馬見狀,一一捉對廝殺。撒詹家人嚇匍在地,不敢正視。

(兄弟以劍為語)
撒寅、撒帶后援人馬皆眾,分東西兩向蜂擁趕至,山坡上下殺聲震天。直至夕陽西落,殺聲方漸平息。但見血流成河,陳尸遍野,撒寅、撒帶倒臥其間,完尸不見。
【撒弗繼位】
半載之后,老王壽終正寢。三子撒弗繼位,時年二十有二。然撒弗體雍智昏,全靠臣宦輔佐。丹倫被納入宮成撒弗之妻,然枉為王妃,不得撒弗珍寵。
撒弗雖獲繼位,兄弟撒升、撒齊諸人并不誠服。撒人隱患深埋,恩怨情仇盤錯,終難平安寧順。
(爭10章1-5節(jié))
天 使 巡 望
分族以降,族族相爭,未有停息。立教以來,教派相對,未有消減。族教之內,亦爭斗時起,少見平息。
自開天創(chuàng)世,天帝常遣使者人間巡望,百年大巡,十年小望。天歷三百年秋,天帝遣使者落凡巡望。見人間四處紛亂,滿地爭戰(zhàn),天使心憂神傷。
天使稟報天帝曰:
天下族人,同為天生。分處異地,水土萬千,各不相同。天有冷熱,地有燥濕。勞有漁耕,作有狩牧。各族習性漸分,族統(tǒng)漸變。眾人居山不食山,依水不食水,而盡坐山望水,擁水望山。
天帝回曰:
天下眾生,自大為源,心爭為根,物爭為本,舍命求多。人之生途,族之道統(tǒng),迢遙曲折,此起彼伏。
靈道既賦人,冀人以身載道,以靈制欲。人自修為,族自承續(xù),何去何從,可續(xù)觀續(xù)望。
天帝既造人,自可制人。天帝何制人,自依人修為。
天使聞之,心有釋然。后不時巡望,觀世察人。天帝之使無所不在,人間世事了悟盡然。
(爭11章)
【解讀】
一、異族入居(爭3章2-3節(jié)):爭戰(zhàn)緣起
《兩界書》卷六“爭戰(zhàn)”3章2-3節(jié),講述在函人領地,有異族入居。異族入居之地,到處赤旗飄展,而函人則尊崇綠色,敵視赤色。這里顯示,異族之間,不僅有了領地之爭,還有了尊赤還是尊綠的崇拜物之爭。
二、函雅結仇(爭4章1-4節(jié)):函人雅人結下世仇
《兩界書》卷六“爭戰(zhàn)”4章1-4節(jié),講述雅人一支流散進入函人居地,與函人結下族仇。雅人為了銘記與函人的滅族之恨,規(guī)定八歲男丁均需割臂銘志,此一族規(guī)成為雅人延續(xù)千年的族規(guī)族俗,而函族與雅族之間也結下了世代冤仇。
三、撒人爭女(爭10章1-5節(jié)):兄弟鬩墻,以劍為語
《兩界書》卷六“爭戰(zhàn)”10章1-5節(jié),講述撒族族王的兩個兒子撒寅、撒帶,因爭奪傾國美女丹倫而“以劍為語”、兄弟相爭的故事。
四、天使巡望(爭11章):天帝既造人,自可制人
《兩界書》卷六“爭戰(zhàn)”11章,講述分族以來,族族相爭、未有停息;立教以來,教派相對、未有消減;族教之內,也爭斗時起,很少平息。天帝遣派使者常來人間巡望,百年一大巡,十年一小望。使者把人間滿地爭戰(zhàn)的情況稟報給了天帝,天帝道出人類紛爭的根源在于:“天下眾生,自大為源,心爭為根,物爭為本,舍命求多。”一語道出人類紛爭的本性和本質!
面對人類不斷的爭斗,那么該怎么辦呢?天帝說了:既然已經把靈道賦于人類,就希望人類能夠“以身載道,以靈制欲”。而且,天帝還明確告誡世人:“天帝既造人,自可制人。天帝何制人,自依人修為”。
在這里,以天帝的告誡為警示,還是把希望寄托在人間,寄托在人類自身的修為之上,其警示意義十分明顯,也與前述卷二“造人”、卷三“生死”等篇對人類的論述和靈性的培植一脈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