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界智慧書
- 竑一
- 5008字
- 2020-11-06 17:50:56
第二部分 了悟往來——來干什么?
一、尋精神食糧 筑靈魂居所
(《兩界書》卷五 立教)
【導讀】
宗教、信仰是如何產生的?
人類社會為什么會有宗教、信仰?
宗教和信仰是人類最重要的文化現象之一,也是人類特有的文化現象。
古人面對偉岸的大自然,面對風雨雷電、天災人禍,面對高山、大海、星星、月亮和太陽,面對數不盡數難以理解的事物、現象及其根源,便以人類特有的心智去解說和說明,由此形成了各種各樣體系化、超驗性的觀念和思想。
可以說,宗教是古人以目觀天、以心看物的產物,是人類以超驗的方式去認知經驗世界,以有限的思維去探知無限世界的產物。它試圖解說未知世界,試圖在現實基礎上建立一個超驗世界,試圖以超驗世界去消解現世生活的困頓壓力,試圖為人自身尋求精神食糧和靈魂居所。
世界上有為數眾多的宗教,其中影響力較大的有十數種。有統計顯示,目前世界73億人口中,有約超過55億人信仰各種宗教。
此處以超越宗教的歷史人文視野,揭示宗教產生的原理、宗教的主要類型、功能作用等,揭示人類特有的這一精神生活現象的內在奧秘和本質特征。
【文選】
雅 人 蒙 災
雅西為雅人族領,德高望重。平日親率族人百工勞作,致全族生息有序,族興民旺。雅人人多勢眾,體格健碩,少受異族侵擾。惟雅人漸以自大,驕惰奢靡日甚。
一日夜幕降臨,男女老幼如常安息。突有天雷轟頂,電光劈閃,天搖地動。眾人驚醒,無不惶恐。婦孺哭叫一片,男人驚悚顫抖,家人抱作一團。持續一時辰,雷聲漸息,閃電漸遠,眾人復入夢鄉。
雅西輾轉反側,無以入眠。起身走出,去到山坡高處。涼風襲來,雅西四處張望,周邊山林并無異樣。惟于天際遠處,隱泛道道白光。白光層層疊起,強弱有錯,時隱時現。雅西欲看仔細,卻不得詳見,一忽什物全無。佇立良久,雅西愈覺心慌,六神無主。
躊躇之際,雅西突被巨力摔翻。未及回神,旋即再被高高掀起,拋落深山谷底。
頃刻間天崩地裂,亂石飛迸。峭壁坍塌,大樹折斷,赤燙巖漿噴涌而出。天光閃爍,炸雷震耳,雷過耳聾。大海咆哮,野樹焚燃,山林荒野煙火一片。
(立1章1節)

(天崩地裂)
雅 西 追 問
【雅人哀戚】
夜幕降臨,無人能眠。殘肢之痛身無忍受,失親之痛致心傷悲。
雅西傷心淚流不止。平日雅西心硬如鐵,人稱無淚雅西。此時雅西身依磐石,仰天長望,淚水勝似雨水。眾人見狀,無不惶恐哀戚。
【雅西心問】
雅西痛悲交加,心中不停追問:
天地為何崩裂?
山石為何飛滾?
大地為何搖晃使人無法穩立?
天光為何從天而降擊殺人畜?
野火為何從遠而來追趕活物?
活人活畜為何轉眼死去?
歡鬧玩童為何突然死息?
黃牛力大為何難擋山石沖打?
羚羊奔跑如飛為何難逃風火撲殺?
誰讓天地崩裂?
誰讓頑石飛走?
誰讓大地搖晃不穩?
誰把天光發射?
誰讓野火狂燒?
雅西苦思追問,問天不應,問地不靈,族人更是不得所解。雅西精疲力竭,困頓至極,不覺昏睡過去。
(立2章1-2節)
幽 谷 天 音
【雅帝降災】
忽有天音從幽谷傳出,幽深透徹,飄渺貫耳。雅西四處尋覓,只聞其聲,未見其形。有音傳來:
雅西毋須尋找,我在這里,在你之前。今日之事,我皆觀在眼里。我是萬能之帝赫雅,是管轄你及雅人全族之萬能雅帝。我使你們向東,你們不可向西。我使你們向南,你們不可向北。
我降災禍于你們,遍地雅人全都見證。山崩地裂,皆因族人迷失靈道,像獸畜一樣。你們像走獸般自大貪婪,像牲畜般懶惰享樂。赫雅不擊殺懲罰,族人無以警醒。
雅人血脈之中,善惡并存,正邪固有,不加懲戒淘煉,惡邪自會膨漲。惡邪膨漲必致心亂,心亂必致生身亂,生身亂必致族失族滅。
【雅西受靈】
雅西為族領,生身載靈道。你須日日受靈悟道,日日自忖自醒,日日率族人培靈踐道。赫雅每日矚望,雅人所言所行盡在赫雅目中。赫雅遣靈使,雅人須尊崇,如同尊崇雅帝一樣。
(立3章1-2節)
雅 西 傳 諭
【召募族人】
夕陽西下,余暉普照。
雅西召募族人,集合于山下凹地。凹地寬大,族人盡載。眾人舉首而望,見雅西立于高坡巨石之上。有紅獅在其右,正身危坐,巨翅一開一合。
【傳諭族人】
雅西將所得天諭默示,娓娓宣予族人。天地四方靜謐,惟雅西傳諭之音回響:
雅族之人皆要傾聽,萬能族帝正注視觀望。自雅族生成以來,萬能族帝直在注視觀望。雅族之災族人均已看到,萬能族帝要山崩山不可不崩,要地裂地不可不裂,要天火降臨天火不可不降臨。
雅人全族遭大災,除去斃死,余皆受傷,無有人家可免。全因族人有悖族帝指引,迷失靈道,似走獸般自大貪婪,如牲畜般惰懶享樂,惡邪血氣充斥全身,惡邪念意充斥心神。
萬能族帝要將族人領回正道,于是擊打懲罰。要致族人皮肉開裂,好使惡血邪氣流出,好使惡念邪意清除。
雅西言此,紅獅扇動雙翅,騰空而起,卷起一陣颶風。眾人驚駭,皆以雙手護頭,不敢舉望。猛獅繞族人旋飛,邊飛邊發震天鳴叫,扶搖盤旋一周,復落原處。
(立5章1-2節)
雅 族 八 戒
【八項戒規】
雅西得族帝天諭,遂向全族宣諭雅族八戒。凡雅族之人皆須遵守,凡不遵守者皆須從族內滅除。雅人戒規如次:
雅人尊崇赫雅為萬能之帝。赫雅為世上唯一萬能之帝。
雅人尊崇帶翅紅獅。帶翅紅獅舉世無雙,乃萬能族帝之神使,雅人全族之護引。
雅人全族尊崇赤紅之色為族圣之色。赤紅之色乃雅人全族吉瑞之色。
雅人后代不可與異族通婚結合。因雅人乃萬能帝赫雅之圣民,凡同異族男女通婚者,須從雅人之中剪除。
雅人后代須孝敬父母,亦要孝敬父母之父母,孝敬父母之兄弟姐妹。
雅人后代不可亂交。不可與兄弟之妻、姐妹之夫亂交。男人不可與男人交合,女人不可與女人交合。男人、女人皆不可與任一牲畜交合。
雅人后代不可殺人。若外族人先殺雅人則在例外。掠殺本族人者,則須以命償命。
雅人后代不可偷竊。不可偷食別人園內之果,偷竊別家屋內財物。雅人須自己勞作,自己收獲。該你所得可得,非你所得勿得。
雅西言畢,紅獅騰空而起,于雅人頂上飛舞,所過之處掀起大風,降下大雨。大雨赤紅,似血非血,似雨非雨。族人無不顫栗,無人出聲,無人敢泣。
【雅人受戒】
雅西將戒規重復宣諭兩遍,族人無不領受,個個默記在心。雅西隨挑幼童雅摩復誦族規,雅摩竟能由心而發,只言不差。
紅獅發出刺耳嘶鳴,盤旋兩周,振翅高飛。
雅人得諭受戒,即為雅西率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族人相安和睦,勤勉守規,勞作有序。
(立6章1-2節)
撒 族 風 順
撒族承天帝旨意,為天風吹飄遠處山川之間。所居之地,北西有峻山,名曰尼山、昆山,南東有河川,謂曰慈水、底水。居地四季分明,百年風調雨順,未遇大劫大難。族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專于勞作,拙于遐想,未敬神立教。不及百年,撒人心亂。
心亂而本亂,本亂而族亂,以致撒人內憂不絕,外患迭起。有智師得天帝啟悟,倡立撒教,以教立心制魔,以道揚善驅惡。后教統相傳,曲折迂回,一波三折。
(立17章)
普 羅 教 規
雅普、希羅立普羅教,訂普羅教規如次:
普羅教尊崇萬能天帝。萬能天帝大恩浩蕩,無所不能。
普羅教尊崇仁愛。凡尊崇萬能天帝者皆須仁愛待人,彼此互為兄弟姐妹,不分貧賤,無分族類。人當有福共享,有難共當。
普羅教尊崇孝敬。教人皆要孝敬父母,亦要孝敬父母之父母,孝敬所有年長之人,無論自家外家。
教人不可亂交。不可與兄弟之妻、姐妹之夫亂交。男人不可與男人交合,女人不可與女人交合。不可與任一牲畜交合。凡亂交者刺青于臉面,以作羞辱標記。
教人不可殺人。凡殺人者須償命被殺。如遇異教兇惡之人來襲,可自衛還擊,可痛殺來襲惡人,一個不予存留。男人皆須上前迎敵,有膽怯躲避者,可被斬殺。
教人不可偷竊。不可覬覦他人財物,不可不勞而獲。該獲者當獲,非己者莫取。凡伸手拿取非分之物,皆為偷竊。偷竊石榴三個以上者,可斬斷一根手指。偷竊十個以上者,可斬斷五根手指。偷竊其他財物者,由教內律士以此類推判定。如偷竊者為律士親眷,須換另外律士判定。
教規頒布,普羅教人無不尊奉。后有外來遇險避難之人,多留居普羅地,入普羅教。亦有教人外出貿易,將普羅教傳至異地。后入普羅教者日眾,不分族類,教人遍及各地。
后各族多有立教,教立萬宗,教中有教,分中有合。及至天歷萬年,教分萬流,終歸一道。天啟有曰,合而為正,道通天下。
(立18章4節)
【解讀】
一、雅人蒙災(立1章1節):天崩地裂
《兩界書》卷五“立教”1章1節,講述雅族之人蒙受了一場滅族之災:一日夜間,突然天崩地裂、亂石飛迸,峭壁坍塌、巖漿噴涌,族人死傷無數。此處把這場滅族之災的原因歸咎為是由于雅人自以為大、驕惰奢靡。
二、雅西追問(立2章1-2節):誰讓頑石飛起?
《兩界書》卷五“立教”2章1-2節,講述雅族首領雅西痛不欲生,不停地追問蒼天:“天地為何崩裂?山石為何飛滾?誰讓天地崩裂?誰讓頑石飛走?”雅西百思不得其解,族人更是只有惶恐。
三、幽谷天音(立3章1-2節):皆因族人迷失靈道
《兩界書》卷五“立教”3章1-2節,以雅帝赫雅之口,講述雅人蒙災的原因,原來是雅帝赫雅所為!為什么呢?雅帝道出了緣由:
我降災禍于你們,遍地雅人全都見證。山崩地裂,皆因族人迷失靈道,像獸畜一樣。你們像走獸般自大貪婪,像牲畜般懶惰享樂。赫雅不擊殺懲罰,族人無以警醒。
原來是族帝為了懲戒雅人而故意所為,其目的在于讓族人警醒。同時,族帝還向雅西和全體族人宣示:雅西身為族領,要以身載道,日日自省,率領族人培靈踐道。在這里,一方面塑造了“萬能之帝”“族神”雅帝,另一方面又以雅帝的口吻賦予雅西特殊的使命——他成了聯結族神(族帝)與族人之間的橋梁和媒介,由此也確立了雅西在族人中的精神領袖地位。
四、雅西傳諭(立5章1-2節):將族人領回正道
《兩界書》卷五“立教”5章1-2節,講述雅西受族神的指派,把心中所得族神的默示傳達給全體族人。雅西在此傳諭的主要內容,首先是不遺余力地強化“萬能族帝”的無所不能,強化族神對族人的關愛和重要。為了增加傳諭的可信度和感染力,還描述了一個特殊的族神使者——長有雙翅的紅獅,紅獅立旁監察,繞族人旋飛,族人無不驚怕。
五、雅族八戒(立6章1-2節):雅人的戒規戒律
《兩界書》卷五“立教”6章1-2節,以雅西之口宣諭雅族必須遵守的族規——這些族規都是雅西從族帝那里得到的天諭。
雅族戒規共有八項,含括了精神信仰(須遵從赫雅為世上唯一萬能之帝)、族群規范(不可與異族通婚)、家庭倫理(須孝敬父母、不可亂交等)、行為規范(不可殺人、不可偷竊)等各個層面,形成了一整套雅族人的精神信仰和規范要求。
這里可以看出,雅族尊奉的族教是一種典型的民族宗教,即只有雅人可以信奉,異族之人不可信奉的民族教。這是古代宗教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宗教類型。
此處還交代了雅人得諭受戒之后,族人勤勉守規、勞作有序的情況,反映了族規族戒對族群發展的重要性。
《兩界書》卷五“立教”1-6章講述了雅人立教的整個過程,包括:雅族受災——族人困擾——族帝降災——降災緣由——雅西受命——傳諭戒規——族人領諭。這個過程可以說就是一部完整的宗教發生史,它概要地揭示了宗教作為一種人類文化現象的起因、形成、核心要素、內在原理、功能作用等關鍵內容。如此一來,可以說也揭開了宗教的神秘面紗,還原其作為特定時代環境下人類認知世界、反映世界的一種思想方式的本來面目。
六、撒族風順(立17章):教統相傳,一波三折
《兩界書》卷五“立教”17章,講述撒族風調雨順,未遇大劫大難,故不善于遐想,起初也未敬神立教,但不到百年時光,族內人心大亂。于是有族內的智師站出來,聲稱得到了天帝的啟悟,開始在族內倡立撒教,“以教立心制魔,以道揚善驅惡”。撒族有了自己的民族信仰之后,代代相傳,有效地傳承了民族道統,其間經歷了一波三折的迂回曲折。
這里實際是講述了信仰和文化在民族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撒教”在這里并未有完整的教義教規,而是一種“道統”,一種民族的文化、思想和價值觀念,有了這些,就可達到“立心制魔,揚善驅惡”的目的。
七、普羅教規(立18章4節):不分族類,教人遍地
《兩界書》卷五“立教”18章4節,講述雅普、希羅兩個來自不同部族的人,因特殊的際遇而走到一起結為夫妻,并共同創立了普羅教。普羅教不同于前述雅族、希族各自所立的族教,這些族教嚴格規定本族人不能與外族通婚,本族人只能信奉本族宗教。普羅教則是一種超越民族的普世教,即無論何人,只要信奉普羅教,皆可“彼此互為兄弟姐妹,不分貧賤,無分族類”。在對個人行為、家庭倫理等方面,普羅教則與前述各教無大異,如尊崇仁愛、尊崇孝敬、不可亂交、不可殺人、不可偷竊,等等。
結尾處,《兩界書》概要性地作出了總結:“后各族多有立教,教立萬宗,教中有教,分中有合。”指明不同教派之間可能存在的復雜關系。書中特別強調,“及至天歷萬年,教分萬流,終歸一道”,并昭示說,“天啟有曰,合而為正,道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