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殺論(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 (法)埃米爾·迪爾凱姆
- 4005字
- 2020-11-06 17:57:35
三
但是,自殺只在精神錯亂的狀態下發生還是可能的。如果自殺本身不是一種特殊的精神病,那么自殺也不是能夠產生自殺的那種精神病。自殺只是精神病的一種插曲式的綜合征,但經常發生。能不能根據這種發生率得出結論說,自殺決不會在健康的狀態下發生,它是精神錯亂的一個確鑿標志呢?
這個結論未免有點草率。因為,在精神錯亂者的各種行為中,如果自殺是精神錯亂者所特有的行為,可以用來說明精神錯亂的特點,那么其他行為就是精神錯亂者和健康人所共有的,只是在瘋子身上具有某種特殊的形式。沒有理由先驗地把自殺列入第一種范疇。精神病醫生們固然斷言,他們所知道的自殺者大多數都有精神錯亂的癥狀,但這種證據不足以解決問題;因為這類觀察過于簡單。況且,根據這種非常特殊的經驗是不可能歸納出任何普遍規律來的。他們所知道的自殺者當然都是精神錯亂者,但是他們不能斷定他們沒有觀察到的自殺者也是精神錯亂者,而后者的數量最多。
從方法論上來說,唯一的辦法是根據自殺的基本性質來劃分瘋子的自殺,從而確定精神錯亂的自殺的主要類型,看是否所有的自愿死亡都能納入這些疾病的分類學范圍。換言之,要知道自殺是不是精神錯亂者的一種特殊行為,就應該確定自殺在精神錯亂時所采取的形式,然后看這是不是自殺所采取的唯一形式。
專家們通常很少致力于對精神錯亂者的自殺進行分類,但是可以認為,下述四種類型包括了那些最重要的自殺種類。這種分類的基本輪廓是從儒塞和莫羅·德·圖爾那里借用來的。 [10]
1. 躁狂性自殺。——這種自殺或者是出于幻覺,或者是出于某些譫妄性觀念。病人自殺是為了躲避某種危險或某種想象的恥辱,或者是為了服從他從上面接到的一道神秘的命令,等等。 [11] 但是,這種自殺的動機和發展方式反映了引起自殺的疾病即躁狂癥的特點。使這種疾病與眾不同的是它的多變性。各種各樣的、甚至互相矛盾的思想和感情以極快的速度相繼出現在躁狂癥患者的意識中。這是一種持久性的精神錯亂。一種意識狀態剛剛出現就被另一種意識狀態所取代。引起躁狂性自殺的各種動機也是如此:它們以驚人的速度產生、消失或變化。使患者決定自我毀滅的幻覺或譫妄突然出現,由此引起自殺的企圖;后來,轉瞬之間情況發生變化,如果自殺的企圖失敗,就不會重復,至少暫時不會重復。如果自殺的企圖后來再次出現,那也是出于另一種動機。最微不足道的事情也可能引起這種突然的變化。一位這類想要結束自己生命的病人跳進一條小河,河水不太深。他不得不尋找一個能淹沒自己的地點,當時有一位海關官員懷疑他的意圖,舉起槍來瞄準他,并威脅說如果他不走上岸來就要開槍了。我們這位病人立刻順從地走回家去,再也不想自殺了。 [12]
2. 憂郁性自殺。——這種自殺與極度抑郁和過分憂傷的綜合狀態有關,這種狀態使病人不再正確地評價周圍的人和事與他的關系。娛樂對他來說沒有任何吸引力;他把一切都看成是丑惡的。他認為生活使人煩惱或痛苦。因為這種心情經常存在,所以自殺的念頭同樣經常存在;這種心情和念頭具有極大的固定性,引起這種心情和念頭的一般動機也總是明顯地相同。有一位年輕的姑娘,父母都很健康,她在鄉下度過童年之后,不得不在14歲的時候遠離家鄉去完成她的學業。從這時候起,她就感到一種說不出來的煩惱,一種對孤獨的明顯愛好,不久又感到一種無法排遣的對死的愿望。“她一連幾個小時一動也不動,眼睛注視著地上,感到透不過氣來,好像擔心發生某種可怕的事。她決心投河自盡,所以要尋找最偏僻的地方,以免別人來救她?!?[13] 然而,她懂得她打算采取的行動是一種罪行,所以暫時放棄了這種打算。但是一年以后,這種自殺的傾向更加強烈,自殺的念頭頻繁出現。
這種普遍的絕望往往伴隨著直接導致自殺的幻覺和譫妄性觀念。只是這種幻覺和譫妄性觀念不像我們剛才在躁狂癥患者身上看到的幻覺和譫妄性觀念那樣多變。相反,它們和產生它們的整個狀態一樣是固定不變的。糾纏著患者的憂慮、他的自責和他所感到的悲傷總是相同的。因此,盡管這種自殺像前一種自殺一樣是由想象的理由引起的,但它的慢性特點使它與前者有所區別。這種自殺也是難以根除的。這類病人沉著地準備實行自殺的手段:他們為了達到目的堅持不懈,有時甚至顯得異常機靈。這種執著的精神與躁狂癥患者無休止的變化無常毫無相似之處,后者只有一時的發作,沒有持久的原因;而前者則有一種與患者的一般特點有聯系的穩定狀態。
3. 強迫性自殺?!谶@種情況下,自殺不是任何實際的或想象的動機引起的,而只是一種固定不變的死的念頭引起的,這種念頭毫無明顯理由地完全控制了病人的思想。病人被自殺的愿望所糾纏,盡管他完全知道他沒有任何合理的動機要這樣做。這是一種本能的需要,思考和推理對它沒有影響,類似人們所說的偏執狂患者有偷盜、殺人、放火的需要。因為患者知道他的需要是荒唐的,所以他首先試圖抗拒。但是在整個抗拒過程中,他感到憂傷、壓抑、心中有一種與日俱增的焦慮感。因此,人們有時把這種自殺稱之為焦慮性自殺。下面是一位病人有一天向布里埃爾·德布瓦蒙所作的自白,分毫不差地描述了這種狀態:“作為一家商行的雇員,我干得相當不錯,但是,我的行動像木頭人,別人對我說話的聲音好像空谷中的回聲。我最大的痛苦是想自殺,片刻也擺脫不掉這個念頭。我有這種沖動已經一年了;起先,這種沖動不太明顯。兩個多月來,這種沖動到處糾纏著我,可是我沒有任何自殺的動機……。我的身體很好,家里也沒有人得過類似的病;我沒有經濟上的困難,我的薪水足夠我開支,而且容許我享受我這種年齡的人所能享受的樂趣。” [14] 但是,病人一旦打定主意不再抵制這種焦慮,決心自殺,這種焦慮卻停止了,而且恢復了平靜。盡管自殺的企圖不成功,但有時足以暫時平息這種病態的愿望。也可以說患者滿足了他的愿望。
4. 沖動性或不由自主的自殺。——這種自殺和前一種自殺一樣沒有任何動機,既不是出于現實的原因,也不是出于病人想象的原因。不過,這種自殺不是由一種在一段或長或短的時間里折磨著精神的念頭,而只是由逐步控制意志的固定不變的念頭引起的,它是一種突然的、一時無法抗拒的沖動的結果。這種沖動一瞬間顯示出它的全部力量,引起自殺的行為,或者至少引起自殺行為的開始。這種突然性使我們想到我們在上述躁狂癥中所看到的情況;只是躁狂性自殺總還是有某種理由,盡管這種理由并不合理。這種自殺與患者的譫妄性觀念有關。但是在這里,自殺傾向的出現及其產生的后果的確是不由自主的,沒有任何理智上的先兆。看見一把刀,在懸崖邊上散步等等,在一瞬間便引起了自殺的念頭,隨之而來的行動如此迅速,病人往往沒有意識到發生了什么事?!坝幸粋€人正在平靜地和朋友們聊天;突然之間他向前沖去,跨過護墻,跳進河里。他隨即被人救起;人們問他這種行為的動機,他什么也不知道,他只是不由自主地順從了某種驅動他的力量?!?[15] 另一個人說:“奇怪的是,我想不起來我是怎么爬上窗戶的,當時是什么思想支配著我;因為我根本沒有要自殺的念頭,或者至少我現在不記得有這種想法。” [16] 病人不大可能感覺到這種沖動的產生,而且不大可能立即離開死亡的手段而成功地逃避死亡手段對他的誘惑。
總之,所有精神錯亂的自殺都沒有任何動機,或者是純粹想象的動機所引起的。然而,許多自愿死亡既不屬于這一范疇,也不屬于另一范疇;其中大部分都有動機,而這些動機并非沒有現實的基礎。因此,不能把任何自殺者都看成是瘋子,除非濫用名詞。在我們已經說明其特點的各種自殺中,最難和正常人自殺區別開來的看來是憂郁性自殺;因為自殺的正常人也經常處于一種沮喪和抑郁的狀態,就像精神錯亂者一樣。但是,兩者之間總是有這樣的基本區別:前者所處的狀態和由此而引起的行為并非沒有客觀的原因,而后者所處的狀態和由此而引起的行為則與外界的環境沒有任何關系。總之,精神錯亂的自殺不同于其他自殺,就像錯覺和幻覺不同于正常的感覺、不由自主的沖動不同于有意識的行為一樣。固然,一種狀態可以過渡到另一種狀態而不中斷,但是如果要成為把兩者等同起來的理由,一般地說還必須把健康和疾病混為一談,因為后者不過是前者的一種變化。即使可以肯定,一般人決不會自殺,只有自殺的人才表現出某些反常狀態,人們也沒有權利認為精神錯亂是自殺的一個必要條件;因為精神錯亂者不僅僅是一個思想和行為與一般人稍有不同的人。
因此,我們不能把自殺和精神錯亂這樣緊密地聯系起來,除非故意縮小這兩個名詞的含義。埃斯基羅爾寫道:“一個人只服從某種崇高的感情而投身于某種危險之中,使自己遭到不可避免的死亡,為了法律、為了保衛自己的信仰、為了拯救祖國而自愿犧牲自己的生命,他就不是自殺。” [17] 他舉出了德西烏斯和阿薩斯等人的例子。法爾雷也不同意把庫爾提烏斯、科德魯斯和阿里斯托德穆斯看成自殺者。 [18] 布爾丹不僅把宗教信仰或政治信仰所引起的自殺除外,而且甚至把崇高的愛情所引起的自殺除外。但是我們都知道,直接引起自殺的動機的性質不能用來給自殺下定義,因此也不能用來區別自殺和不是自殺。一切由病人自己采取的明知其可能引起的后果的行動所造成的死亡,不管出于什么目的,都十分相似而無法區分其類別。不管怎樣,這些自殺只能是同一種類型;為了區分這些自殺,除了死者所要達到或多或少可疑的目的外,還需要有另一種標準。因此,至少有一部分自殺不是精神錯亂。然而,一旦打開了例外的大門,就很難再關上了。因為在這些由特別崇高的感情所引起的自殺和那些由不太高尚的動機所引起的死亡之間,沒有什么不可逾越的鴻溝,可以不知不覺地從這一種變成另一種。因此,如果前者是自殺,那就沒有任何理由不把后者也稱作自殺。
因此,有一些自殺并不是精神錯亂的自殺,而且數量很多。人們從這種雙重標志看出,這些自殺是經過慎重考慮的,而這種慎重考慮的各種表現并不完全是出于幻覺。人們看到,這個經常引起爭論的問題是可以解決的,沒有必要提出自由的問題。為了知道是否所有的自殺者都是瘋子,我們并沒有考慮他們是否自由行動;我們只是根據那些在觀察不同類型的自殺時所看到的經驗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