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本書提要

第1卷記述了公元14年和15年的事情。

第1—5章:略述從羅馬建城到奧古斯都之死這段時期中的羅馬情況;奧古斯都的政策;他的死亡和性格。

第6—15章:提貝里烏斯即位;他的虛偽;元老院的辯論;奧古斯都的遺囑;他的葬儀;一切階層都極力表明自己甘居奴役地位。

第16—30章:潘諾尼亞三個軍團的嘩變,佩爾肯尼烏斯和維布列努斯這兩個頭目作煽動性演說;皇帝的兒子杜路蘇斯奉派鎮壓叛亂;月食嚇住了士兵;他們開進了冬營。

第31—41章:下萊茵地區的士兵發生叛亂;日耳曼尼庫斯的行動。

第42—45章:他對士兵發表演說;叛亂平定,但在另一營地里發生新的騷動。

第46—49章:騷亂的消息傳到羅馬;提貝里烏斯的作為;日耳曼的騷亂平息;對叛亂者的懲處。

第50—52章:日耳曼尼庫斯率軍攻打日耳曼人;瑪爾喜人在節日時受到出其不意的進攻并遭到屠殺;布路克提里人、圖邦提斯人和烏西皮提斯人被征服。

第53章:奧古斯都的女兒優利婭在列吉烏姆的流放中死去;她的情人顯普洛尼烏斯·格拉古在阿非利加被殺。

第54章:建立奧古斯都的祭司團;劇場上的紛爭。

第55—57章:日耳曼尼庫斯再次渡過萊茵河進攻卡提伊人;對日耳曼人的大屠殺;日耳曼人的兩個首領阿爾米尼烏斯和塞蓋司特斯的性格;塞蓋司特斯受到他本國人的圍攻,但日耳曼尼庫斯解救了他;他的女兒嫁給了阿爾米尼烏斯;她的行為。

第58章:塞蓋司特斯的演說。

第59—62章:阿爾米尼烏斯向日耳曼人發出號召;對凱路斯奇人的戰爭;日耳曼尼庫斯到達伐魯斯和他的軍團被殲的地點,并埋葬那里的遺骸;提貝里烏斯表示不滿。

第63—68章:凱奇納和他的一部分軍隊在進軍萊茵河的途中受到很大的騷擾;他的勇敢行為;阿爾米尼烏斯(和他的叔父音吉奧美路斯)被打敗和趕跑。

第69—71章:阿格里披娜的行為;她使萊茵河上的橋未被摧毀;提貝里烏斯的想法;謝雅努斯煽起了提貝里烏斯的忌妒心。

第72章:實施有關大逆罪的法律。

第73—75章:這一法律的沿革;第一個告密人希斯波·洛瑪努斯;另一些迫害。

第76—78章:臺伯河的水災;優伶的放蕩行為;對他們發布的命令。

第79章:元老院辯論防止水災的計劃;意大利各地對這一措施的反對。

第80章:提貝里烏斯的政策;他不愿輕易撤銷人們的職務;這樣做的理由。

第81章:他操縱執政官選舉的辦法;自由的假象;羅馬更深地陷入了奴役。

第2卷記述了公元16年到19年間的事情。

第1章:東方的騷動。

第2章:應帕爾提亞人之請,沃諾尼斯奉派從羅馬返回帕爾提亞進行統治。

第3—4章:帕爾提亞人廢黜了沃諾尼斯;阿爾塔巴努斯繼位;沃諾尼斯逃往亞美尼亞人處并在那里被推舉為國王,但不久又被廢掉,成了敘利亞長官西拉努斯的囚犯。

第5—8章:提貝里烏斯提出借口,想把日耳曼尼庫斯從日耳曼調回;日耳曼尼庫斯離開日耳曼前的功勛;他修建了一支艦隊,對凱路斯奇人作戰。

第9—22章:阿爾米尼烏斯同他的兄弟佛拉烏斯的會見;阿爾米尼烏斯被打敗;他同樣成功地進行了第二次戰斗。

第23—25章:羅馬艦隊因暴風而蒙受巨大損失;日耳曼尼庫斯的做法;他修復了戰艦;對瑪爾喜人進行懲處,在蹂躪了那個地方之后返回冬營。

第26章:提貝里烏斯堅持召回日耳曼尼庫斯的決定;日耳曼尼庫斯返回羅馬。

第27—32章:里波·杜路蘇斯被控有叛國行為;對他的審判;他的橫死;告密者的行為。

第33—36章:元老院注意到了當時的奢侈之風;路奇烏斯·披索退出元老院并揚言自愿流放;他和里維婭的親信烏爾古拉尼婭的糾紛;他的堅定態度;烏爾古拉尼婭的橫傲。

第37—38章:著名演說家霍爾田西烏斯的孫子瑪爾庫斯·霍爾塔路斯的貧困;他向元老院請求救濟;提貝里烏斯表示反對。

第39—40章:一個叫克利門斯的人自稱是阿格里帕·波司圖姆斯;此人引起了騷動;最后判明此人過去是阿格里帕的一名奴隸。

第41章:由于在日耳曼取得的勝利,為日耳曼尼庫斯舉行了凱旋式。

第42章:卡帕多奇亞國王阿爾凱拉烏斯被騙至羅馬;對他的接待和他的死亡;他的王國改為一個行省。

第43章:日耳曼尼庫斯被指定為東方的長官;敘利亞行省委托給了披索;他得到了里維婭和提貝里烏斯的秘密指示。

第44—46章:杜路蘇斯被派往伊里利庫姆,因為在那里的日耳曼人中間發生了糾紛;阿爾米尼烏斯對蘇埃比人的國王瑪洛波都斯取得了一次勝利。

第47—49章:一次地震吞沒了亞細亞的十二座城市;提貝里烏斯賑濟災民。

第50—51章:實施有關大逆罪的法律;一名婦女被控以對奧古斯都、對提貝里烏斯和他的母親都有不敬的言辭。

第52章: 努米地亞人的領袖塔克法里那斯在阿非利加發動叛亂,但是為卡米路斯所擊敗。

第53—56章:日耳曼尼庫斯在赴亞細亞途中和提貝里烏斯一道當選為執政官;他進入亞美尼亞,使吉諾登上王位。

第57—61章:披索之倔犟;他同日耳曼尼庫斯的會晤;日耳曼尼庫斯進入埃及并游覽了那里的古跡。(本書將傳統分章的第59—61章調整至第67章之后,理由見第62章注釋,但此處仍按傳統分章排列,希讀者注意。)

第62—63章:被日耳曼的一個頭目卡圖阿爾達驅出日耳曼的瑪洛波都斯逃入意大利;他在拉溫那住了二十年之后默默無聞地死在那里;卡圖阿爾達本人也同樣被他的國人驅逐;羅馬人把他安置在佛路姆·優里烏姆。

第64—67章:色雷斯國王列司庫波里斯殺死了他的侄子而被解送到羅馬;他被送到亞歷山大,在那里被處死。

第68章:沃諾尼斯想逃出奇里奇亞;他被一名老兵殺死。

第69—72章:日耳曼尼庫斯自埃及返回;他和披索之間的敵意;日耳曼尼庫斯生病;他疾病的好轉和復發;他被懷疑是中了毒;他和朋友們告別;他對妻子的遺言;他的死亡和各個等級人們的悲傷。

第73章:他的葬禮和他的性格。

第74章:森提烏斯接管對敘利亞的統治。

第75—82章:披索在科斯島聽到了日耳曼尼庫斯的死訊;他返回敘利亞,試圖重掌軍權;阿格里披娜帶著日耳曼尼庫斯骨灰罐上了船;披索的企圖失敗并被送往羅馬。

第83—84章:日耳曼尼庫斯的哀榮。

第85章:禁止婦女的放蕩行為的法律。

第86章:維司塔貞女歐克奇婭死后,選擇一個人繼承她。

第87章:提貝里烏斯拒絕了國父和主人的稱號。

第88章:阿爾米尼烏斯被國人出賣,死于日耳曼;他的性格。

第3卷記述公元20年到22年間的事情。

第1—6章:阿格里披娜帶著日耳曼尼庫斯的骨灰來到布倫地西烏姆;她前往羅馬;同盟城市對她的重視;提貝里烏斯和里維婭的做法;葬儀。

第7章:杜路蘇斯再次奉派前往伊里利庫姆。

第8—19章:披索到達羅馬;他被控毒死日耳曼尼庫斯;他為自己辯護,失敗后自殺。

第20—21章:塔克法里那斯在阿非利加重新發動戰爭,但是為路奇烏斯·阿普洛尼烏斯所擊退。

第22—24章:列庇妲·埃米里婭被控以通奸和放毒罪;她受到審判并被定了罪。

第25章:帕披烏斯·波培烏斯法;提貝里烏斯對之加以限制和緩和。

第26—29章:法律的起源和演變。

第30章:兩位著名人物路奇烏斯·沃路西烏斯和撒路斯提烏斯·克利司普斯之死。

第31章:提貝里烏斯退居康帕尼亞。

第32—36章:塔克法里那斯在阿非利加引起新的騷動;尤尼烏斯·布萊蘇斯被任命為那里的總督。

第37章:一些羅馬騎士按有關大逆罪的法律被定罪。

第38—39章:色雷斯的騷動。

第40—48章:高盧某些城市的叛亂;叛亂的首腦優利烏斯·撒克羅維爾和優利烏斯·佛洛路斯被打敗。

第49—50章:一名羅馬騎士克路托里烏斯·普利斯庫斯因寫了一首詩而被控犯了大逆罪,并被元老院處死。

第51章:提貝里烏斯作出了不同意的姿態,他對此事寫了含混其詞的信。

第52章:提出限制奢侈之風的法律。

第53—55章:提貝里烏斯對此事的意見;改革中止。

第56—57章:杜路蘇斯和他父親提貝里烏斯分享保民官的權力。

第58—59章:朱庇特神的祭司不準當選為行省的長官。

第60—65章:希臘神殿的數目;核定它們的權利并作出規定。

第66—72章:蓋烏斯·西拉努斯被控以勒索罪,從而犯了大逆罪;他被定罪并受到放逐。

第73章:塔克法里那斯遣使到提貝里烏斯處要求土地并以戰爭相威脅。

第74章:布萊蘇斯停止前進并俘虜了塔克法里那斯的兄弟。

第75章:兩位著名公民阿西尼烏斯·撒羅尼努斯和阿泰烏斯·卡皮托去世;他們的性格。

第76章:瑪爾庫斯·布魯圖斯的姊妹、卡西烏斯的遺孀優尼婭之死;她的遺囑和葬儀。

第4卷記述公元23年到28年間的事情。

第1章:埃里烏斯·謝雅努斯的家世和性格。

第2章:他用不正當的手段引誘軍隊和元老院。

第3—4章:謝雅努斯勾引皇帝的兒子杜路蘇斯的妻子小里維婭,要她參加謀害她丈夫的陰謀。

第5章:羅馬艦隊和軍團的駐地。

第6—7章:羅馬的高級官吏和政治制度。

第8—11章:杜路蘇斯被毒死;謝雅努斯覬覦統治大權;提貝里烏斯把日耳曼尼庫斯的兒子們交元老院監護。

第12章:提貝里烏斯發表杜路蘇斯的悼詞;謝雅努斯企圖殺死阿格里披娜和她的兒子。

第13—14章:提貝里烏斯接待行省代表;優伶被逐出意大利。

第15章:在亞細亞為提貝里烏斯、里維婭和元老院修建神殿。

第16章:朱庇特神的新祭司;一些新的法律對這一職務作出規定。

第17章:祭司們對日耳曼尼庫斯的兒子尼祿和杜路蘇斯所表示的熱情受到提貝里烏斯的譴責。

第18—20章:謝雅努斯想除掉日耳曼尼庫斯的朋友們;蓋烏斯·西里烏斯和提齊烏斯·撒比努斯受到控告;瑪尼烏斯·列庇都斯和美撒里努斯·科塔的性格。

第21章:卡爾普爾尼烏斯因言論而受控,但因他的死亡而未作出判決。

第22章:普勞提烏斯·西爾瓦努斯將其妻摜出窗外;他的辯護;提貝里烏斯親臨他家調查;西爾瓦努斯之死。

第23—26章:多拉貝拉結束阿非利加的戰爭;努米地亞的首領塔克法里那斯被處死。

第27章:奴隸在意大利醞釀的一次戰爭在萌芽狀態中被消滅。

第28—35章:維比烏斯·謝列努斯被他的兒子控告;他的辯護和放逐; 普布里烏斯·蘇伊里烏斯被定罪;科列姆提烏斯·科爾杜斯因在一部歷史作品里稱贊布魯圖斯和卡西烏斯而受到追究;他的辯護和自殺;他的書被燒掉但仍有人暗中閱讀。

第36—38章:庫吉庫斯城被剝奪了它的特權;提貝里烏斯拒絕了西班牙人民獻給他的宗教上的尊號;他對此事的意見。

第39—40章:謝雅努斯請求皇帝允許他和杜路蘇斯的未亡人里維婭結婚;提貝里烏斯用巧妙的回答拒絕了他。

第41—42章:謝雅努斯決心使提貝里烏斯離開羅馬。

第43章:希臘各城市提出了對各神殿的權利。

第44章:格涅烏斯·楞圖路斯和路奇烏斯·多米提烏斯的死亡;他們的性格。

第45章:西班牙行省長官路奇烏斯·披索被一個農民殺死;兇手被捕;此人雖經拷打但不肯供出同伙。

第46—51章:波培烏斯·撒比努斯弭平色雷斯的叛亂并得到凱旋的榮譽。

第52章:克勞狄婭·普爾克拉因通奸罪受到追究并被定罪。

第53—54章:阿格里披娜請求皇帝準許她結婚;提貝里烏斯聽到她的請求時面色陰沉,不作回答。

第55—56章:亞細亞的十一個城市競相爭取為皇帝和元老院修建神殿的榮譽;士麥拿獲準。

第57—59章:提貝里烏斯離開羅馬去康帕尼亞;洞穴上的石塊落下來時,謝雅努斯冒著生命的危險掩護了提貝里烏斯,因此得到了更大的寵信。

第60—61章:謝雅努斯為陷害日耳曼尼庫斯的長子尼祿而唆使提出偽證。

第62—63章:費迪納的一座半圓形劇場因建筑不堅固而塌陷,觀眾五千人被砸死。

第64—66章:羅馬大火;凱利烏斯山被燒光。

第67章:提貝里烏斯從陸地上退隱到卡普利埃島上去;謝雅努斯一心想害死尼祿和阿格里披娜。

第68—70章:提齊烏斯·撒比努斯因為和日耳曼尼庫斯及其一家要好而受到拉提亞里斯及其同謀者的陷害;陰謀的經過;撒比努斯在元旦被定罪、處死,此舉使人民大為震動,因元旦是宗教上的吉日。

第71章:奧古斯都的外孫女優利婭之死。

第72—74章:弗里喜人的叛亂;羅馬人弭平這一叛亂時付出了重大的代價。

第75章:日耳曼尼庫斯的一個女兒小阿格里披娜經提貝里烏斯同意和格涅烏斯·多米提烏斯結婚。

第5卷應當記述公元29年到31年間的事情。原來在手稿上,第5卷末尾 testarentur和第6卷開頭 Quattuor et quadraginta之間有三四個字母大小的一個殘缺處,但由于看不出有重新另起一卷的標記,所以過去的編者一直把第5卷(殘篇)和第6卷(到第51章)合編為第5卷,直到優斯圖斯·利普西烏斯編訂此書時,才感到有必要分成現在這樣的兩卷。哈茲則認為第5卷應以謝雅努斯的垮臺而結束,而第6卷的開頭部分已經遺失,這一看法已得到學術界的一致同意。

第1章:提貝里烏斯的母親優利婭·奧古斯塔去世;她的性格。

第2章:提貝里烏斯致書元老院,不同意給奧古斯塔較多的哀榮。

第3—4章:提貝里烏斯致書元老院指控阿格里披娜和她的兒子尼祿;民眾包圍元老院;謝雅努斯對元老院和人民大為不滿。

第5章:提貝里烏斯憤怒地寫信給元老院,聲明保留對阿格里披娜事件的處理權;元老院所作的辯解。

第6—7章(本書編入第6卷,下同):一位著名的元老(名字已佚)發表演說,他的堅定性和死去的方式。

第8章:普布里烏斯·維提里烏斯和彭波尼烏斯·謝孔都斯被指控,但是沒有受到審判;維提里烏斯自殺,謝孔都斯卻在提貝里烏斯死后還活著。

第9章:謝雅努斯一家最后留下的一個兒子和女兒也因元老院的命令而被處死。

第10章:一個偽杜路蘇斯在希臘出現;波培烏斯·撒比努斯拆穿了這個騙子。

第11章:兩位執政官之間的不和。

〔本卷第5章和第6章之間遺失的部分,即公元29年到31年的事情,根據其他史料所作的概括補充,參見正文第5卷第5章注。〕

第6卷記述了公元32年到37年間的事情。

第1章:提貝里烏斯在卡普利埃島隱居時暗縱情欲。

第2—3章:迫害趨于激烈;小里維婭的雕像被毀掉;謝雅努斯的財產被沒收。

第4章:拉提尼烏斯·拉提亞里斯受到控告并被定罪。

第5章:由于向皇帝求救,科塔·美撒里努斯得救。

第6—7章:提貝里烏斯的一封敘述他內心恐怖的信。

第8章:瑪爾庫斯·提倫提烏斯的一篇動人的崇高的辯護詞。

第9章:安尼烏斯·波里歐、阿庇烏斯·西拉努斯、瑪美爾庫斯·司考路斯等人受到控告;皇帝保留審判的權利。

第10章:一個婦女由于為她的兒子流淚而被控;羅馬市長路奇烏斯·披索之死;他的杰出性格。

第11章:羅馬市長的職務、起源和沿革。

第12章:關于西比拉預言書的辯論;承認它們時應注意的限制。

第13章:由于缺糧而發生的動亂。

第14章:被控以有陰謀活動的羅馬騎士被定罪和處決。

第15章:日耳曼尼庫斯的兩個女兒分別同路奇烏斯·卡西烏斯和瑪爾庫斯·維尼奇烏斯結婚。

第16—17章:追究高利貸者;對他們進行取締的新規定;由于提貝里烏斯的慷慨,恢復了國家的貸款。

第18—19章:根據大逆法進行的控訴;謝雅努斯的不少同謀者立即被處決。

第20—22章:蓋烏斯·愷撒(卡里古拉)同克勞狄婭結婚;他的作風、虛偽和性格;提貝里烏斯預言伽爾巴的統治;他同特拉敘路斯研究預言術;有關那個占星家的一個著名的故事。

第23—25章:日耳曼尼庫斯之子杜路蘇斯的慘死和他母親阿格里披娜的橫死。

第26—27章:大法學家涅爾瓦的自殺及其原因;其他著名人士的命運。

第28章:埃及出現鳳凰;關于這一神鳥的記述。

第29—30章:種種控訴與處決。

第31—32章:帕爾提亞貴族派出代表要求一個新的國王;提貝里烏斯相繼送去二人;東方的統帥權交給路奇烏斯·維提里烏斯;他的性格。

第33—37章:帕爾提亞人和亞美尼亞人之間的戰爭;帕爾提亞人將阿爾塔巴努斯趕下王位;他到西徐亞去尋求庇護;維提里烏斯使提里達特斯登上王位。

第38章:在羅馬大肆進行迫害,受害者頗多;富爾奇尼烏斯·特里奧的死亡和遺囑。

第39章:波培烏斯·撒比努斯之死和他的性格。

第40章:維布列努斯·阿格里帕在元老院服毒自殺;亞美尼亞前國王提格拉尼斯和其他一些人被處死;埃米里婭·列庇妲自殺。

第41—44章:卡帕多奇亞的奇耶塔伊人的叛亂;他們的失敗;帕爾提亞人廢黜提里達特斯;阿爾塔巴努斯再次復位。

第45章:羅馬大火;競技場一部分被燒毀;提貝里烏斯的慷慨救濟。

第46章:提貝里烏斯關于繼承人的考慮;他對卡里古拉的性格的認識和他預言卡里古拉會橫死。

第47章:在羅馬播下了新的迫害的種子。

第48—49章:路奇烏斯·阿爾倫提烏斯的崇高的演說和他的自殺。

第50章:提貝里烏斯最后的疾病、偽裝和死亡。

第51章:他的出身、經歷和性格。

〔 關于在第6卷和第11卷之間所缺部分,即從公元37年到47年的主要記事,見本書正文第6卷第51章注。〕

第11卷記述了公元47年和48年的事情。

第1—3章:由于美撒里娜的奸計,瓦列里烏斯·亞細亞提庫斯和波培婭被定罪處死。

第4章:由于一個夢,一些羅馬騎士被處死。

第5—7章:辯護人的不法行為;元老院有人提議恢復禁止收費的琴奇烏斯法;在這個問題上的辯論;確定合法費用,超過的部分被視為勒索行為。

第8—10章:帕爾提亞人的騷動;瓦爾達尼斯被處死;哥塔爾吉斯即位。

第11章:羅馬建城八百年,舉行非宗教性的賽會。

第12章:美撒里娜和蓋烏斯·西里烏斯的罪惡的戀愛。

第13—14章:克勞狄烏斯不知他的妻子的通奸行為;他交卸了監察官職權;他增加了三個羅馬字母;記述字母的起源。

第15章:為卜人團作出新的規定。

第16—17章:凱路斯奇人派人赴羅馬要求一個國王;阿爾米尼烏斯的侄子意大利庫斯被派到日耳曼并得到很好的接待;結成了一個反對他的派別,但他在隨后發生的內戰中取得了勝利。

第18—19章:科爾布羅被派往下日耳曼去統率那里的軍隊;他實施了最嚴格的紀律;征服了卡烏奇人;他殺死了干納斯庫斯;他從克勞狄烏斯那里得到了重新渡過萊茵河的命令。

第20—21章:由于發現了一處礦藏,庫爾提烏斯·路福斯取得了凱旋的榮譽;他的身世;他的顯達和性格。

第22章:格涅烏斯·諾尼烏斯被發現帶著匕首來見皇帝;他在受到拷問時的堅定表現;羅馬之最初設監察官職位;這一職位的沿革。

第23—25章:關于補充新元老的辯論;高盧貴族要求參加元老院;反對這一措施的發言;皇帝對整個辯論的回答;高盧人達到目的;克勞狄烏斯拒絕元老院之父的稱號。

第26—28章:美撒里娜和西里烏斯的瘋狂戀愛;西里烏斯提出要和皇帝的夫人結婚,她同意了;克勞狄烏斯不在時,他們公然舉行婚禮。

第29—30章:被釋奴隸們立意要除掉她;兩個妓女在納爾奇蘇斯的指使下把這事告訴了皇帝。

第31—36章:美撒里娜盡情尋歡作樂;克勞狄烏斯自奧斯蒂亞返回;被釋奴隸納爾奇蘇斯領他去軍營;西里烏斯和他的同謀者被處死。

第37—38章:克勞狄烏斯在宴會上有寬恕美撤里娜之意;納爾奇蘇斯下令把她處死;克勞狄烏斯的愚蠢;納爾奇蘇斯得到監察官的標記。

第12卷記述了公元49年到54年間的事情。

第1章:在為皇帝選擇妻子一事上,被釋奴隸分成幾派;爭取這一地位的是洛里婭·寶琳娜、優利婭·阿格里披娜和埃里婭·帕伊提娜。

第2章:克勞狄烏斯同納爾奇蘇斯、卡利司圖斯和帕拉斯考慮 問題。

第3—7章:皇帝的侄女阿格里披娜由于帕拉斯而被選中;監察官維提里烏斯建議元老院宣布叔父與侄女之間的結婚是合法的;為此公布了一項法令。

第8章:結婚當天,西拉努斯自殺;他的姊妹卡爾維娜被逐出意大利;由于阿格里披娜的斡旋,塞內加從流放地召回;她這樣做的理由。

第9章:皇帝的女兒屋大維婭許給了阿格里披娜的兒子尼祿。

第10—14章:帕爾提亞遣使前來要求美赫爾達特斯從羅馬前去做他們的國王;美赫爾達特斯出發;他對哥塔爾吉斯作戰,但是被打敗了;哥塔爾吉斯病死;沃諾尼斯繼任帕爾提亞國王;不久沃洛吉西斯又取代了他。

第15—21章:米特利達特斯試圖恢復本都王國;他被打敗并被解送羅馬;他對皇帝的堅定態度。

第22章:洛里婭·寶琳娜因阿格里披娜的奸計而被放逐;她在流放中死去;卡爾普爾尼婭受到懲處,但未被處死。

第23—24章:克勞狄烏斯擴大羅馬城;羅馬的城界后來逐步擴大。

第25—28章:克勞狄烏斯過繼了尼祿;阿格里披娜為了提高自己的聲譽,在她的出生地烏比伊人的地方建立了一個移民地;卡提伊人蹂躪和掠奪了這個地方;他們被平定。

第29—30章:蘇埃比人的國王萬尼烏斯被逐出他的王國;在潘諾尼亞把土地分給他和他的追隨者。

第31—38章:普布里烏斯·歐司托里烏斯在不列顛統率軍隊;他對卡拉塔庫斯的勝利;卡爾提曼杜婭把卡拉塔庫斯交給羅馬人;他被解送到羅馬;他之堅定不屈和他對克勞狄烏斯發表的演說;對他、他的妻子和兄弟的赦免。

第39—40章:歐司托里烏斯盡瘁而死;奧路斯·狄第烏斯奉派到不列顛去接替他。

第41—42章:尼祿穿上成人的服裝;不列塔尼庫斯受到輕視,并由于阿格里披娜的奸計而被放在次于尼祿的地位;不列塔尼庫斯的侍從和教師被從他身邊調開;阿格里披娜給他指定了一些新人。

第43章:羅馬的朕兆和怪事;人民苦于糧食缺乏;依靠埃及和阿非利加的糧食之非策。

第44—51章:伊伯利亞人和亞美尼亞人之間的戰爭;帕爾提亞人和羅馬人卷入糾紛;伊伯利亞國王帕拉司瑪尼斯派其子拉達米司圖斯去其叔父亞美尼亞國王米特利達特斯處;拉達米司圖斯的叛賣;因其父之命令,他對亞美尼亞開戰;米特利達特斯被包圍在一個要塞之內,要塞的守衛者是凱里烏斯·波里歐;波里歐之貪財;米特利達特斯被他出賣,并被拉達米司圖斯殺死。

第52章:福利烏斯·司克里波尼亞努斯被放逐;占星術士被逐出意大利。

第53章:禁止婦女與奴隸通婚的法令;帕拉斯因提出此一法令而受賞。

第54章:猶太恢復平靜;帕拉斯的兄弟費里克斯雖行為不當但逃脫懲罰;庫瑪努斯擔起了懲罰。

第55章:奇耶塔伊人的騷動為安提奧庫斯所平定。

第56—57章:克勞狄烏斯在富奇努斯湖上舉行海戰;山中開一隧道,工程開頭并不順利,最后終于完成;納爾奇蘇斯受到阿格里披娜的指責。

第58章:尼祿為伊利昂和其他城市的居民辯護。

第59章:司塔提里烏斯·陶路斯受到塔爾克維提烏斯·普利斯庫斯的控告;后者雖有阿格里披娜這一后臺,仍為元老院所驅逐。

第60章:各行省皇帝財務代理官的職權;對此事的評論。

第61—63章:豁免科斯島的租稅;免除拜占庭五年間的貢賦。

第64—65章:朕兆和怪事;尼祿的姑母多米提婭·列庇妲由于想討好尼祿而受到阿格里披娜的不公正的指控;納爾奇蘇斯想救她但未成功;她被處死。

第66—67章:克勞狄烏斯生病;他移居西努埃撒;阿格里披娜準備了一盤放毒的蘑菇;御醫色諾芬假作促使皇帝嘔吐而把浸毒的羽毛探入他的喉嚨。

第68—69章:不列塔尼庫斯被阿格里披娜留在宮中,尼祿則被軍隊宣布為皇帝;元老院同意并下令給克勞狄烏斯以神圣的榮譽。

第13卷記述了公元55年到58年間的事情。

第1章:亞細亞總督西拉努斯由于阿格里披娜的唆使被毒死;克勞狄烏斯的被釋奴隸納爾奇蘇斯雖因其奸計而為尼祿所喜愛,但仍被迫致死。

第2—3章:布路斯和塞內加的性格;克勞狄烏斯的葬儀;尼祿發表悼詞。

第4—5章:尼祿的統治初期形勢似有好轉;元老院可以獨立地處理事務。

第6—11章:帕爾提亞人提出對亞美尼亞王國的權利;科爾布羅奉派率軍去對付他們;他帶信給帕爾提亞國王沃洛吉西斯;后者送出了人質;元老院建議以12月1日為元旦,因為尼祿生于此月;皇帝拒絕了這一建議。

第12—13章:尼祿愛上了被釋女奴隸阿克提;阿格里披娜生氣;她的權力被削弱。

第14章:帕拉斯被驅出宮廷;尼祿對此事的意見。

第15—17章:不列塔尼庫斯被毒死;他的葬儀在深夜舉行。

第18—22章:尼祿討厭阿格里披娜,因此把她遷出宮殿而使她住到另一地方;她被控以叛國罪;尼祿主張處死她;布路斯前去聽取她的辯護;她的高傲的神色;她懲罰敵人、賞賜友人。

第23—24章:帕拉斯和布路斯受到控告;二人被赦免;控告人被放逐。

第25章:尼祿的放蕩行為。

第26—27章:元老院辯論有關被釋奴隸的不遜問題;建議他們服從原來的約束。

第28—29章:縮小保民官與營造官的職權;有關歲入管理的簡略回顧。

第30章:維普撒尼烏斯·萊納斯被定罪;路奇烏斯·沃路西烏斯死(終年九十三歲);他的性格。

第31—32章:行省當選的長官不再舉行表演;保護主人使不受他們的奴隸的侵犯的規定;彭波尼婭·格萊奇娜被控信奉外國宗教并為她的丈夫所驅逐。

第33章:普布里烏斯·凱列爾、科蘇提亞努斯·卡皮托和埃普里烏斯·瑪爾凱路斯被控以勒索罪。

第34—41章:尼祿賞賜瓦列里烏斯·美撒拉等人;在亞美尼亞問題上同帕爾提亞人的新糾紛;科爾布羅整肅軍紀;他進入亞美尼亞;他的軍隊備受嚴冬之苦;提里達特斯(帕爾提亞國王沃洛吉西斯的兄弟)向他進攻但未得逞;他從羅馬人面前逃走:科爾布羅攻克和燒毀阿爾塔克撒塔城。

第42—43章:普布里烏斯·蘇伊里烏斯在羅馬被控;他痛斥塞內加;他受審并被定罪。

第44章:奧克塔維烏斯·撒吉塔因求婚不遂而刺死彭提婭;他的被釋奴隸的忠誠;撒吉塔被定罪。

第45—46章:尼祿傾心于波培婭·薩比娜;她的經歷、她的美貌和權術;奧托引誘她離棄了她的丈夫路福里烏斯·克利司披努斯;尼祿愛上了她;尼祿派奧托去治理路西塔尼亞。

第47—48章:尼祿現出原形;他放逐了科爾涅里烏斯·蘇拉;普提歐里的叛亂為軍隊所平定。

第49章:特拉塞亞·帕伊圖斯反對元老院的一項動議;他的敵人攻擊他的品行;他對友人們的回答。

第50—52章:收稅人的不法行為受到限制;尼祿想免除一項稅收,但是被諫止;向人民公開有關歲入的法律。

第53—56章:日耳曼平靜無事;弗里喜人乘機移居萊茵河岸;他們的兩個頭目去羅馬向皇帝請求;他們在龐培劇場的行動;尼祿下令消滅弗里喜人;波約卡路斯領導下的安普西瓦里人有同樣的企圖但未獲成功;波約卡路斯對羅馬將領所作的勇敢回答。

第57章:赫爾孟都利人和卡提伊人之間的戰爭;兩族人都迷信產鹽的一條河,因此他們的爭端日益激烈;赫爾孟都利人戰勝;卡提伊人幾乎被割裂。

第58章:一株被稱為盧米那里斯的樹(曾蔭蔽過列穆斯和羅木路斯)開始枯萎;人們認為這是兇兆,但后來此樹又抽出新枝。

第14卷記述了公元59年到62年間的事情。

第1—10章:尼祿更愛波培婭,也更恨他的母親阿格里披娜;阿格里披娜想重新取得尼祿對她的愛,但未成功;尼祿同意把她淹死在海里的一次陰謀;為此造了一只船;阿格里披娜在陰謀中幸免于難;激怒的尼祿把米塞努姆的艦隊司令官阿尼凱圖斯派去殺死了她。

第11—12章:尼祿致書元老院為這一謀殺辯護;對諸神所作的祈求;特拉塞亞·帕伊圖斯在激怒之下走出元老院。

第13—16章:尼祿不顧一切地胡作非為;他駕駛馬車,強迫世家子弟登臺表演;他本人也登臺表演、作詩。

第17章:努凱里亞和龐培兩地居民之間的一次可怕的摩擦。

第18—19章:庫列涅人在元老院所作的怨言;著名演說家多米提烏斯·阿菲爾和瑪爾庫斯·塞爾維里烏斯之死;他們的性格。

第20—21章:尼祿規定的每五年舉行一次的賽會;他對這一規定的意見。

第22章:彗星預示政府的更迭;路貝里烏斯·普勞圖斯被放逐。

第23—26章:科爾布羅在亞美尼亞的明智而又勇敢的行動;他先后攻克了阿爾塔克撒塔和提格拉諾凱爾塔,并使提格拉尼斯登上了亞美尼亞的王位。

第27章:亞細亞的城市拉歐狄凱亞被地震摧毀;羅馬當局對移民地的不慎重而又不策略的治理。

第28章:皇帝決定了行政長官的人選。

第29—39章:不列顛的一次大規模叛亂;蘇埃托尼烏斯·保里努斯被派出去統率軍隊;他攻占了莫納島并摧毀了圣林;但當他不在那些地方時,對羅馬人又進行了一次全面的屠殺;行省幾乎失守,但蘇埃托尼烏斯·保里努斯又收復了這地方;他打敗了布狄卡,進行了大屠殺。

第40—45章:羅馬的長官被他的一名奴隸殺死;元老院就主人被殺死時全體奴隸都要償命的問題展開辯論。

第46—50章:塔爾克維提烏斯·普利斯庫斯被定罪;美米烏斯·列古路斯之死;他的性格;尼祿奉獻一座大競技場;恢復大逆法;行政長官安提司提烏斯因為寫了一首詩諷刺皇帝而受到追究;元老院想對他處以極刑;特拉塞亞·帕伊圖斯反對這一動議;大部分元老同意他的意見。

第51章:布路斯去世;舉國哀悼。

第52—56章:陷害塞內加的企圖;他的敵人在皇帝面前詆毀他;他同尼祿見面:他的發言和尼祿的回答。

第57—59章:提蓋里努斯受寵;出于他的意思,蘇拉在馬賽被殺,普勞圖斯在亞細亞被殺。

第60—65章:尼祿驅逐了他的妻子屋大維婭,娶了波培婭;民眾的騷亂;通過尼祿的收買,阿尼凱圖斯承認自己和屋大維婭通奸;尼祿把她放逐到龐達提里亞島,隨即把她殺死。

第15卷記述了從公元62年到65年間的事情。

第1—5章:帕爾提亞國王沃洛吉西斯進攻亞美尼亞;他由于科爾布羅的得體措施而退走了。

第6—17章:尼祿把凱森尼烏斯·帕伊圖斯派至亞美尼亞單獨負起統帥大權;此人的冒失、好虛榮和不懂軍事;他和他的軍團被包圍;科爾布羅前往救援,但為時已晚;帕伊圖斯被迫投降。

第18章:戰爭勝負未決之際,羅馬方面已決定修建紀念戰勝的設施。

第19—22章:元老院就虛假的過繼所進行的辯論。

第23章:尼祿和波培婭生了一個女兒;他的過度的高興;修造了一些公共紀念物,但無效;嬰兒在四個月內死去;她被尊崇為神;為她修建了一座神殿。

第24—31章:帕爾提亞人派來了一個代表團,宣稱有權保有亞美尼亞;使節未獲成功即被送回;委托科爾布羅進行戰爭;他再次進入亞美尼亞;帕爾提亞人大為驚恐;締結了一項條約,帕爾提亞人同意了和約條件;提里達特斯將把王冠放在尼祿像的腳下,不經尼祿的許可永不再戴它。

第32—34章:阿爾卑斯山附近沿岸諸城市取得拉丁權;尼祿在那不勒斯的舞臺上歌唱;他到處胡作非為。

第35—37章:托爾克瓦圖斯·西拉努斯被迫自殺。

第38—46章:羅馬大火;尼祿有縱火嫌疑;他霸占燒光的土地自用,修建了一所宏偉的宮殿;基督教徒被控縱火,雖系誣陷,但被殘酷處死。

第47章:各種異常的朕兆。

第48—55章:一次擁護蓋烏斯·披索、反對尼祿的陰謀;一些羅馬騎士和元老參加了陰謀;不知陰謀之首倡者為誰;蘇布里烏斯·佛拉烏斯是堅決的參加者之一;一名被釋女奴隸埃皮卡里絲鼓動陰謀者;由于她不謹慎和米利庫斯的告密而使陰謀敗露。

第56章:陰謀者供出了他們的同謀者;路卡努斯出賣了他的母親阿奇里婭。

第57—59章:埃皮卡里絲在受到拷問時的堅定態度;法伊尼烏斯·路福斯本人雖參加了陰謀,但卻賣力地反對其他陰謀者;一些著名人物被處死。

第60—65章:塞內加受到指控;一名將領被派到他那里去通知指控的細節;他的回答;他接到要他自殺的命令;他的妻子彭培婭·寶琳娜因尼祿的命令而得救;塞內加死于浴室。

第66章:法伊尼烏斯·路福斯受到其余共謀者的控訴。

第67章:蘇布里烏斯·佛拉烏斯的堅定行動;他對尼祿的無畏的回答;他的死亡。

第68—69章:執政官維司提努斯雖系無辜,但仍有一將領通知他割斷脈管。

第70—71章:詩人路卡努斯在背誦自己的詩篇時死去。

第72—73章:尼祿賞賜士兵;元老院召集會議;他們的卑鄙的諂媚行為;下令向諸神奉獻供物;以尼祿之名為4月命名。

第16卷記述了公元65年和66年的事情。本卷的一部分事情是發生在前執政官任上的。

第1—3章:尼祿妄想在阿非利加發現大量被隱藏起來的財富;原來一個叫凱謝里烏斯·巴蘇斯的人在夢的哄騙之下報告了這一秘密,從而使皇帝毫無節制地浪費財富。

第4—5章:每五年舉行一次的賽會,尼祿爭取歌唱和演說的優勝獎;他登上了公開的舞臺;維斯帕西亞努斯(后來的皇帝)害怕尼祿的暗探而留在劇場里。

第6章:波培婭之死;她的葬儀;尼祿發表對她的頌詞。

第7—9章:蓋烏斯·卡西烏斯和路奇烏斯·西拉努斯被放逐;列庇妲交由皇帝處理。

第10—11章:路奇烏斯·維圖斯、塞克司提婭和波利塔被處死。

第12章:5月和6月分別使用克勞狄烏斯和日耳曼尼庫斯的名字。

第13章:康帕尼亞發生了極嚴重的旋風;羅馬發生瘟疫。

第14—16章:安泰烏斯和歐司托里烏斯被迫自殺。

第17章:安奈烏斯·梅拉(詩人路卡努斯的父親)、阿尼奇烏斯·凱里亞里斯、路福里烏斯·克利司披努斯和提圖斯·佩特洛尼烏斯被處死。

第18章:佩特洛尼烏斯的性格。

第19章:他在臨死前的行為。

第20章:西里婭因被懷疑發現尼祿暗中的丑行而被放逐。

第21章:尼祿一心想害死特拉塞亞·帕伊圖斯和巴列亞·索拉努斯。

第22章:科蘇提亞努斯控訴特拉塞亞。

第23—26章:歐司托里烏斯·撒比努斯指控巴列亞·索拉努斯; 尼祿決定當提里達特斯到羅馬接受亞美尼亞王冠時害死特拉塞亞和索拉努斯;特拉塞亞和他的朋友辯論參加元老院的會議是否合適的問題;對這一問題的不同意見。

第27章:元老院四周加設警衛。

第28—29章:埃普里烏斯·瑪爾凱路斯攻擊特拉塞亞。

第30—33章:索拉努斯的女兒謝爾維里婭遇到和她父親相同的危險;她的崇高的辯護;和特拉塞亞一樣,二人被定罪;死的方式交由二人自己選擇;赫爾維狄烏斯被逐出意大利;蒙塔努斯被控寫過一首反對尼祿的諷刺詩;他被赦免,但此后不準擔任任何公職;三個告密人埃普里烏斯、科蘇提亞努斯和歐司托里烏斯得到豐厚的賞賜。

第34—35章:一位財務官被派去看特拉塞亞自殺;特拉塞亞非凡的行為和他對財務官的忠告。〔此卷后面部分遺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容县| 绿春县| 大冶市| 广水市| 宜川县| 锦州市| 佛冈县| 邢台县| 长沙县| 繁昌县| 开远市| 石楼县| 桃源县| 永昌县| 静海县| 都兰县| 巴林右旗| 长顺县| 邯郸市| 巴彦县| 东方市| 尼木县| 固原市| 金川县| 梓潼县| 通道| 县级市| 安国市| 景泰县| 藁城市| 晋宁县| 增城市| 聊城市| 连云港市| 新沂市| 镇沅| 高要市| 金湖县| 揭东县| 邯郸县| 新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