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本書研究方向和研究內容的確定

目前在唐代貨幣研究領域存在的問題相對而言是比較多的,這些問題大致又可分為如下幾個類型:第一,由于材料的缺乏和多學科交織對于學者研究的限制,對一些個體問題的討論尚停留在單純的猜想或推測階段,沒有形成有根據可考的理論;第二,對現存有關唐代貨幣的文獻互相之間的矛盾以及與存世貨幣文物的沖突缺乏有深度的認識,采用個別記載草率定論或對具體文物的存世情況失于考察的現象普遍存在;第三,在如今占據主流地位的部分看法和觀點中,尚有推敲之必要的仍不乏其例。本書正是根據這一現狀以唐代貨幣史的相關問題為主要研究對象并開展研究的,其創新性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對許多失考唐代錢幣的性質進行了具體的考證,如對史料失載的小乾元錢的性質進行考察,得出其應為寶應元年(762)乾元二式錢跌至于開元錢同價以后鑄造的減重錢,并至少使用到會昌年間的結論。又如對背鑄特殊圖案的圖像乾元錢的性質進行考證,提出其應為史料中提到的建中四年趙贊為應對淮南叛亂鑄造于四川地區的白銅大錢等。

2.對一批既有性質尚需推敲的錢幣進行重新考察,作出了新的判斷。如指出目前學界對于大歷元寶、建中通寶兩種錢幣的性質判斷存在論據上的極大缺陷,是故以之為西域都護府鑄造的觀點不能成立,而與此二錢同時發現的單字錢無論從形制上還是錢文上都與西域地區的通貨面貌能夠產生密切聯系,是唐地方政府自行鑄造的貨幣。又如指出以咸通玄寶為唐錢的判斷有誤。《泉志》有關于咸通玄寶鑄于唐咸通十一年(870)的記載不實,從該錢錢文避“元”諱稱“玄寶”的特征看,其制作者可能為馬楚政權,而該錢在制式、書法及鑄造工藝上的特點,亦能對這一判斷提供有力的支持,可視為一說。再如指出目前學界認定為劉仁恭、劉守光父子所鑄的各類銅鐵錢均不是劉氏政權鑄幣,而它們普遍與史氏政權關系密切,應該是由其鑄造發行的錢幣等。

3.通過對現有科學檢測數據、實體文物反映的圖像信息與史料考察的結合,對唐代錢幣的鑄造技術問題進行探討,得出許多新觀點。如指出活字技術在唐代錢幣鼓鑄時被普遍采用,以實現添置背文或改制錢文的目的。又如根據文獻記載提出唐錢是使用一種由白墡土(高嶺土)制作的特殊軟質錢范鑄造而成的。再如指出檢測數據中鉛錫含量個體差異現象是開元通寶錢官私性質及鑄造年代差別的客觀反映,并非唐代鑄錢事務缺乏執行統一標準的證據等。

4.對現有史料以及零散的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將之納入貨幣史發展的大框架中。如對開元、天寶之際的相關史料進行梳理,得出唐政府曾于此階段實行一系列貨幣改革的觀點,并結合此后貨幣經濟發展的現實脈絡對改革的隱患進行詳細的分析。又如從開元、天寶之際貨幣改革隱患的角度對中唐以降的“錢荒”問題進行延伸考察,指出其現象背后存在著政府與地方角逐力量的新脈絡等。

5.對有關唐代貨幣史的現存史料中有爭議的部分進行真偽考證,擯除不實信息,對需要進一步解讀的史料進行與其他文獻的類比互證,以明晰其含義。如對《舊唐書》所載關于開元錢以正讀為正統讀法,環讀為流俗讀法,而乾封泉寶錢因錢文采用流俗讀法而被廢的史料進行證偽,并指出開元通寶及開通元寶均為唐政府承認的正規讀法,而開元錢正讀、環讀皆通的錢文是出于精心設計的結果。又如對元稹、韓愈等所提到的嶺南地區以金銀為貨幣的描述進行進一步詳考,明確了該地區流通的金銀實為一般物資的事實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全县| 水富县| 南城县| 通城县| 抚宁县| 古丈县| 黄大仙区| 武胜县| 左贡县| 调兵山市| 仪征市| 会同县| 连平县| 潮安县| 卫辉市| 兴海县| 石渠县| 涟水县| 全南县| 辽宁省| 调兵山市| 辉南县| 义乌市| 丹东市| 桑日县| 兴文县| 商水县| 分宜县| 日照市| 伊金霍洛旗| 巧家县| 五莲县| 乌苏市| 雅江县| 顺平县| 平阳县| 信丰县| 青神县| 桃园市| 调兵山市| 乐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