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類的由來(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 (英)查爾斯·達爾文
- 2629字
- 2020-11-06 11:38:02
引論
為了使讀者易于了解本書的性質,我最好把本書所由寫成的經過簡單地先敘述一下。多年以來,我一直在搜集關于人類起源或由來的種種資料,起初我完全沒有在這個題目上發表任何東西的意向,甚至可以說適得其反,我倒是有不發表任何東西的決心,因為我想到發表的結果無非是火上添油似地增加外界對我的成見罷了。我在我的《物種起源》的初版里已經說到通過那本書“人類的起源,人類歷史的開端,就會得到一線光明,”我那時以為這樣點一下也就夠了,因為這意味著,任何一個關系到人如何在地球上出現的概括性的結論,都不可能不把他和其他生物種類一起包括進去的。如今情況完全改觀了。如果像福赫特(甲671)這樣一位自然學家敢于以日內瓦國家學會會長的身份在會議上致辭時(1869年)說到“人們,至少是在歐洲的人們,現在已不再敢堅持物種的各自獨立而逐個逐個創造的特創論了,”則顯而易見的是,整個自然學界里一定已經有為數不少的學者承認各個物種都是其他一些物種的經歷了變化的子孫。對于比較年輕而正在興起中的自然學者這話尤其適用。自然學家中總有半數以上把自然選擇作為一種手段接受下來了,認識到它是一股力量,盡管其中有些人說我太過于夸大了它的重要性,實際是不是如此,也只有未來才能斷定了??上У氖?,自然科學的富有經驗和受人尊敬的首腦人物中間,至今還有不少的人反對任何形式的進化學說。
如今大多數的自然學者既然采納了這方面的一些見解,而這些見解,像其他的科學原理一樣,最后也將為其他不從事科學研究的人所認識,所以我終于改變了我的想法,著手把我的資料札記收拾在一起,整理了一番,為的是要看一看,我以前在其他著述里所已達成的一些一般性的結論究竟能不能適用于人,能適用到何種地步。這樣試一下似乎特別值得,因為,在以前,我一直沒有存心把一個物種特地挑出來,作為這些見解的適用的對象而加以研究。當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到任何一種生物類型身上,我們當然要吃些虧,因為這樣一來,我們將無法利用從聯系大類群的生物種類的親緣關系的性質方面所取得的一些很有分量的論據——大類群的生物種類在古代和今天的地理分布狀態,和它們在地質上的前后承接關系。我們有可能注意到的一個物種,人也好,任何其他動物也好,都有它的同原結構,它的胚胎發育,和它的一些殘留器官,這些都留待我們去加以考慮,而在我看來,這幾個方面的大量事實也可以提供足夠的和結論性的證明,有利于這個逐步進化的原理。至于上面所說的那些大有分量的論據所能提供的強有力的支持,則無論如何應當隨時記在心上,以供參考。
本書的唯一目的是要考慮,首先,人是不是像每一個其他物種一樣地從先于他出世的某一種生物類型傳下來的;其次,人出現以后,又是怎樣發展成為今天的狀態的;第三,人類中有所謂種族之分,而種族與種族之間的一些差別究竟有什么意義。既然有此三點需要我集中精力加以討論,對于各個族類或所謂種族之間的種種差別,我就沒有必要去作過細的敘述——這本身就是一個龐大的題目,并且已經有好多有價值的著作加以充分的討論過了。人類的高度古老性,近年以來,通過以布舍德貝爾特(甲89)先生為前驅的許多杰出的作家的勞動,已經得到了指證,而為了理解人類的起源,這是一個必不可少的基礎。因此,我將直截了當地接受這個現成的結論,而可以讓我的讀者去參閱一下賴伊耳(甲417)爵士、勒博克(甲413)爵士以及其他作家所作的值得贊賞的專題論著。即便是人與各種類人猿之間的差別,我也只能大概地提到一些,而不可能有機會更加深入。據多數有權威有眼光的學者的判斷,赫胥黎教授在這方面已經作出了無可置疑的結論性的證明,指出在每一個看得見的性狀上,人與各種高等猿猴之間的差別,比起這些猿猴與同屬于靈長類(乙803)這一目的各個低級的成員之間的差別,是更少而不是更多。
關于人類,本書幾乎拿不出任何第一手而未經發表過的事實來。不過,草草的初稿整理出來之后,我發現我所達成的一些結論也還是有點意思,想到讀者之中也許有一些同樣感興趣的人,因而值得把它們公開出來。時常有人毫不遲疑地斷言,人的起源是永遠無法知道的。但無知比知識往往更容易產生自信之心,那些斷言宣稱科學將永遠不能解決這一問題或那一問題的人大都是一知半解之輩,而不是富有知識之人。人類和其他物種同是某一種古老、低級而早已滅絕了的生物類型的同時并存的子孫這一結論,其實在任何程度上都不算新鮮。很久以前,拉馬克(甲379)就得出了這個結論,而近年以來,好幾位杰出的自然學家和哲學家也一直主張這一點;例如,沃勒斯(甲681)、赫胥黎、賴伊耳、福赫特、勒博克、比迂希奈爾(甲113)、饒勒(甲558)等等,[1]而尤其是??硕?89)。這最后一位自然學家,除了早先的那本巨著《普通形態學》(1866年出版)之外,不久以前又發表了(1868年初版,1870年再版)他的《自然創生史》,書中對人類的譜系作了充分的討論。如果他這本書早在我寫完本書之前出來,我想我就會中途擱筆,再也不寫下去了。我在本書所得出的種種結論,我發現幾乎全部都得到了這位自然學家的證實,而在好些地方,他的知識要比我的豐富得多。我曾從他的著作里采用了一些事實和看法,補進我的原稿,凡是這種地方我都在正文中說明了這是來自??硕淌诘摹5灿行┧脑捠俏业脑逯性缇陀昧说模瑢τ谶@些,我沒有再加以改動,只是為了進一步證實某些比較可疑或有趣味之點,間或在注文中說明參考他的某一種著作而已。
多年以來,我一直有個看法,認為在人類分化成為若干所謂種族的過程之中,性選擇似乎曾經發揮過重要的作用,不過在我的《物種起源》(初版,頁199)里,我只滿足于把這個信念提了一下?,F在專把這個觀點應用到人類身上,卻發現非得把整個題目充分細致地處理一下不可。[2]結果是,本書中專門處理性選擇的那一部分,即第二篇,就引申得非常之長,比起第一篇來,像是有些過分,但這是不能避免的。
我本來打算于本書已有的篇幅之外,加上有關人和低于他的各類動物如何表達它們的各種情緒的問題的一篇文章。好多年以前,在讀過貝耳(甲47)爵士的那本值得稱贊的著作之后[1],我就注意到這個題目。這位聲譽卓著的解剖學家主張,我們人為了表達他的情緒,是單獨賦有某幾條肌肉的。這樣一個看法顯然是和我們的信念,即,人是從某種別的低級類型傳代而來的,正相抵觸,因此我感覺到有必要在這里加以考慮。本來我還想肯定一下,人的各個不同族類或所謂種族,在表情的時候,所用的方式是否相同,相同到何種程度。但由于本書的篇幅已經夠多,我想我還是把這篇文章保留起來,另外發表,更為恰當一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