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日的田園城市(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 (英)埃比尼澤·霍華德
- 1944字
- 2020-11-06 11:27:02
五、 吹響了人民城市的號角
城鄉分離的社會大分工,最早只能出現在農業生產已有相當發展的奴隸制后期。這就注定,城市一出現就被打上了階級的烙印:統治階級向城市的集中,使城市和鄉村的分工協作關系,籠罩上城市剝削農村的城市中心論陰影。因此,長期以來,城市規劃的主導思想一直是顯示統治者的無上權威。在東方,有《考工記·匠人》營國制度;在西方,有以教堂為中心的中世紀模式、奧斯曼改造巴黎的巴洛克規劃模式和以紐約曼哈頓為代表的金融寡頭模式。
芒福德在《城市發展史:起源、演變和前景》中對巴洛克規劃曾經有過非常深刻的批判:“巴洛克城市,不論是作為君主軍隊的要塞,或者是作為君主和他朝廷的永久住所,實際上都是炫耀其統治的表演場所。”“把城市的生活內容從屬于城市的外表形式,這是典型的巴洛克思想方法。但是,它造成的經濟上的耗費幾乎與社會損失一樣高昂。……大街必須筆直,不能拐彎,也不能為了保護一所珍貴的古建筑或一棵稀有的古樹而使大街的寬度稍稍減少幾英尺。……交通和幾何圖形在與人類利益矛盾時,總是前者優先。”“巴洛克規劃師們,自以為他們的式樣是永恒不變的。他們不僅嚴密組織空間,而且還想凍結時間。他們無情地拆除舊的,同時又頑固地反對新的。”“巴洛克規劃用行政命令手段取得的外表上的美觀,實在是非常華而不實。逐步改建城市其他地方所迫切需要的財力物力,被強制集中到一個區,把整個區拆光,然后再進行大規模建設。”
同樣,芒福德在同一書中對資本主義的批判也是不留情面的。他說:“人類在資本主義體系中沒有一個位子,或者毋寧說,資本主義承認的只有貪得無厭、傲慢以及對金錢和權力的迷戀。……為了發展,資本主義準備破壞最完善的社會平衡。……摧毀一切阻礙城市發展的舊建筑物,拆除游戲場地、菜園、果園和村莊,不論這些地方是多么有用,對城市自身的生存是多么有益,它們都得為快速交通或經濟利益而犧牲。”“資本主義的‘自由’是指逃避一切保護、規章、社團利益、城鎮管轄邊界、法律限制和樂善好施的道德義務。現在,每一個企業是一個獨立單位,這個單位把追求利潤置于所有社會義務之上,高于一切”;“資本主義經濟認為,城市發展的規律意味著堅決無情地掃清日常生活中能提高人類情操,給人以美好愉快的一切自然景色和特點。江河可以變成滔滔的污水溝,濱水地區甚至使游人無法走近,為了提高行車速度,古老的樹木可以砍掉,歷史悠久的古建筑可以拆除;但是,只要上層階級能在中央公園內驅車遨游或是清晨在倫敦海德公園的騎馬道上放馬漫步,沒有人會關心城市中廣大市民缺少公園綠地和休息場所。”
從意識形態上講,各個歷史時期的有識之士都懷有人民解放的愿望。在東方有老莊哲學的“無為”、儒家的“民本”,在西方有文藝復興時代的“人本主義”、資產階級的“民主”、以《烏托邦》為先驅的空想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
然而,霍華德走的是另一條路,他的《明日的田園城市》第一次把人民解放的愿望全面體現在一本城市規劃專著上。他說:“那些擁擠的城市已經完成了它們的使命;它們是一個主要以自私和掠奪為基礎的社會所能建造的最好形式,但是它們在本質上就不適合于那種正需要更重視我們本性中的社會面的社會——無論哪一個非常自愛的社會,都會使我們強調更多關注我們同伴的福利。”這種思想為城市規劃事業開創了一個新紀元。盡管霍華德沒有接受馬克思主義,把社會制度的變革看得過分簡單,對既得利益集團的反抗估計不足。然而,他確實超越了城鄉對立思想的禁錮,對未來的城鄉結構做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在拜金主義、權錢交易左右城市發展的時代,他的主張難以實現并不奇怪。值得注意的倒是它一百多年來經久不衰的頑強生命力。
可以說,《明日的田園城市》的人民性,吹響了人民城市的號角。這號角聲始終在全世界回蕩。它提醒我們不要陶醉于當前城市的亮麗外表而不求進取。以貪婪為動力,不關心絕大多數人民利益的城市,不可能真正促進社會的繁榮。
請讀者再認真看一看著名的“三磁鐵”圖,作者最關心的是人民的未來。作者在序言中也明確指出:“大家似乎一直認為人民,至少是勞動人民,……現在不可能,而且永遠不可能住在農村而從事農業以外的職業;擁擠而有礙健康的城市是經濟科學的結論;我們現在這種把工業和農業截然分開的產業形式必然是一成不變的。這種謬誤非常普遍,全然不顧存在著各種不同于固有成見的可能性。”全書由始至終根本沒有任何“炫耀統治”的痕跡。對比當今世界上各種有影響力的城市規劃方案,盡管在技術措施上各有獨到之處,又有哪一個能在指導思想上如此鮮明!本書第六版的編者序言稱霍華德屬于另類規劃師(Alternative Planners),我曾譯為不入俗套的規劃師,因為他確實與眾不同。他關心的不是迎合權勢者的私欲,也不是解決城市的某些局部問題,而是城市發展的大方向——依靠城市基本活力之所在——廣大勞動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