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薄伽梵歌(漢譯世界學(xué)術(shù)名著叢書)
- (古印度)毗耶娑
- 3936字
- 2020-11-06 18:47:05
第一章
持國說
正法之田,俱盧之野,
我們和般度族雙方,
結(jié)集軍隊(duì),渴望戰(zhàn)斗,
全勝啊!情況怎樣?(1)
注:俱盧族和般度族是婆羅多族的兩支后裔。持國(Dh?tarā??ra)是俱盧族國王,天生目盲。大戰(zhàn)開始時,仙人毗耶娑(Vyāsa)要賜給他天眼,讓他看到這場大戰(zhàn)。但他寧可保持目盲,不愿目睹親族互相殘殺。于是,毗耶娑賜給持國的御者全勝(Sa?jaya)天眼,讓他看到戰(zhàn)場上發(fā)生的一切,甚至看到人們心中的想法,每天向持國匯報。
“正法”(dharma,音譯達(dá)磨)意為規(guī)律、法則、正義或職責(zé)。在這頌中,“俱盧之野”實(shí)指戰(zhàn)場,“正法之田”則喻指這里進(jìn)行著一場事關(guān)正法的大戰(zhàn)。
全勝說
看到般度族軍隊(duì)
已經(jīng)排定陣容,
難敵王走近老師,
對他這樣說道:(2)
注:難敵(Duryodhana)是持國的長子。老師指德羅納(Dro?a),俱盧族軍隊(duì)的大將。在大戰(zhàn)以前,俱盧族和般度族雙方的王子都曾拜德羅納為師,隨他習(xí)武。
“請看木柱之子猛光,
那是你聰明的學(xué)生,
已經(jīng)為般度族大軍
排定陣容,老師啊!(3)
注:木柱(Drupata)是般遮羅國國王,般度族五兄弟的岳父。在這場大戰(zhàn)中,他是般度族軍隊(duì)的大將。他的兒子猛光(Dh???adyumna)是般度族軍隊(duì)的統(tǒng)帥。
“大弓箭手們英勇善戰(zhàn),
像怖軍和阿周那一樣,
其中有善戰(zhàn)和毗羅吒,
還有大勇士木柱王,(4)
注:怖軍(Bhīmasena)和阿周那(Arjuna)是般度(Pā??u)和貢蒂(Kuntī)的二兒子和三兒子。善戰(zhàn)(Yuyudhāna)即薩諦奇(Sātyaki),是雅度族勇士。毗羅吒(Virā?a)是摩差國國王。
“勇旗王和顯光王子,
英勇非凡的迦尸王,
補(bǔ)盧耆和貢提波阇,
人中雄牛尸毗王,(5)
注:勇旗(Dh???aketu)是車底國國王。顯光(Cekitāna)是竭迦夜國王子。貢提波阇(Kuntibhoja)是貢蒂的養(yǎng)父。補(bǔ)盧耆(Purujit)和貢提波阇是兄弟。
“勇敢的瑜達(dá)摩尼瑜、
優(yōu)多貿(mào)阇和激昂,
德羅波蒂的兒子們,
他們?nèi)际谴笥⑿邸#?)
注:瑜達(dá)摩尼瑜(Yudhamanyu)和優(yōu)多貿(mào)阇(Uttamauja)是般度族軍隊(duì)的大將。激昂(Abhimanyu)是阿周那和妙賢(Subhadrā)的兒子。德羅波蒂(Draupatī,木柱王之女)又名黑公主,是般度族五兄弟共同的妻子,共生下五個兒子。
“你要知道在我軍中,
也有許多著名將領(lǐng),
最優(yōu)秀的再生族啊!
聽我通報他們姓名。(7)
注:“再生族”指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四種種姓的前三種種姓。這三種種姓成員年屆學(xué)齡,要舉行圣線禮,由老師授予圣線,意味著獲得第二次生命。德羅納是婆羅門出身,因此,難敵稱他為最優(yōu)秀的再生族。
“你、毗濕摩和迦爾納,
百戰(zhàn)百勝的慈憫,
馬嘶和毗迦爾納,
月授王的兒子廣聲。(8)
注:毗濕摩(Bhī?ma)是俱盧族和般度族雙方的伯祖,俱盧族軍隊(duì)的統(tǒng)帥。迦爾納(Kar?a)是貢蒂婚前的私生子,由一位車夫收養(yǎng),武藝高強(qiáng)。由于他的身份是“車夫之子”,在一次比武大會上遭到般度族羞辱,而難敵乘機(jī)拉攏他,封他為盎伽王。從此,他成為難敵的忠實(shí)朋友,俱盧族軍隊(duì)中的一員大將。慈憫(K?pa)是德羅納的內(nèi)兄弟。馬嘶(A?vatthāman)是德羅納的兒子。毗迦爾納(Vikar?a)是持國的三兒子。月授(Somadatta)是波力迦國國王。
“還有許多英雄,
為我奮不顧身,
手持各種武器,
個個精通戰(zhàn)爭。(9)
“我們受毗濕摩保護(hù),
軍隊(duì)的力量無限;
他們受怖軍保護(hù),
軍隊(duì)的力量有限。(10)
注:“無限”,按梵文原詞aparyāpta,也可讀作不足;“有限”,按梵文原詞paryāpta,也可讀作充足。這樣,按前一種讀法,表示難敵充滿自信,因?yàn)榫惚R族有十一支大軍,而般度族只有七支大軍;按后一種讀法,則表示雖然軍隊(duì)數(shù)量占優(yōu)勢,難敵仍缺乏信心。
“大家按照分工,
站好各自的位置,
在軍隊(duì)的挺進(jìn)中,
注意保護(hù)毗濕摩!”(11)
為了讓難敵高興,
俱盧族的老祖父,
高聲發(fā)出獅子吼,
雄赳赳吹響螺號。(12)
注:俱盧族的老祖父即毗濕摩。
頃刻之間軍隊(duì)中,
眾多螺號和喇叭,
銅鼓、大鼓和小鼓,
一齊鳴響鬧嚷嚷。(13)
隨即黑天和阿周那,
他倆站在大戰(zhàn)車上,
車前駕著白色駿馬,
也把神圣螺號吹響。(14)
注:黑天(K???a,音譯克里希那,詞義是黑色或黝黑)是大神毗濕奴的化身。將K???a譯為黑天,意謂黝黑的神。黑天和阿周那都有許多稱號。在這頌中,黑天被稱為“摩豆后裔”(Mādhava),阿周那被稱為“般度之子”(Pā??ava)。史詩中的人物稱號有兩種作用:一是具有一定的修飾意義,表明人物的出身、性格或形貌特征;二是由于各種稱號音節(jié)不等或音節(jié)的長短音組合不同,可以按照詩律需要隨意選用。為求譯文簡明,本書對于用稱號指稱的人物,在一般情況下,不譯稱號,而直譯其名。
黑天吹響五生螺號,
阿周那吹響天授螺號,
怖軍以行為恐怖著稱,
吹響崩多羅大螺號。(15)
注:五生(Pa?caja)是一個生活在貝螺中的阿修羅的名字。黑天殺死這個阿修羅,獲得他藏身的貝螺,用作螺號,故名五生螺號。阿周那的螺號是天神因陀羅賜給他的,故名天授螺號。在這頌中,用作怖軍名字的稱號是“狼腹”(V?kodara),因?yàn)樗埩看螅獗K穆萏柍鲎员蓝嗔_族。
貢蒂之子堅戰(zhàn)王,
也吹響了永勝螺號,
無種吹響妙聲螺號,
偕天吹響珠花螺號。(16)
注:堅戰(zhàn)(Yudhi??hira)是般度和貢蒂的長子。無種(Nakula)和偕天(Sahadeva)是般度和瑪?shù)吕∕ādrī)的一對孿生子。堅戰(zhàn)、怖軍、阿周那、無種和偕天,合稱般度族五兄弟。
無上弓箭手迦尸王,
還有束發(fā)大勇士,
猛光和毗羅吒王,
不可戰(zhàn)勝的薩諦奇,(17)
注:束發(fā)(?ikha??in)是木柱王的兒子,原先是女子,后來轉(zhuǎn)變?yōu)槟凶樱詺⑺琅衲榧喝危驗(yàn)榕衲υ谒那吧米锼?/p>
木柱王和大臂激昂,
德羅波蒂的兒子們,
他們在各處,國王啊!
吹響各自的螺號。(18)
螺號聲激越高亢,
響徹大地和天空,
螺號聲仿佛撕裂
持國兒子們的心。(19)
看到持國的兒子們
擺開陣勢,準(zhǔn)備交鋒,
阿周那也舉起了弓,
他以猿猴為旗徽。(20)
大地之主啊!阿周那
對感官之主黑天說道:
“永不退卻者!駕馭戰(zhàn)車,
請把它停在兩軍之間。(21)
注:黑天的稱號“感官之主”意謂感官的控制者。黑天在這場大戰(zhàn)中,按照事先對阿周那和難敵的約定,只是作為阿周那戰(zhàn)車的御者,而不直接投入戰(zhàn)斗。
“讓我看到各就各位、
渴望戰(zhàn)斗的人們;
這場戰(zhàn)爭就要開始,
我要與哪些人交戰(zhàn)?(22)
“我看到這些將士,
集合在這里準(zhǔn)備戰(zhàn)斗;
他們渴望在戰(zhàn)斗中,
討好心術(shù)不正的難敵。”(23)
注:阿周那指稱難敵“心術(shù)不正”,因?yàn)殡y敵為了獨(dú)霸婆羅多國王位,長期以來,千方百計謀害般度族五兄弟。
聽了阿周那的話,
婆羅多后裔啊!
黑天把戰(zhàn)車停在
雙方軍隊(duì)中間。(24)
注:“婆羅多后裔”是全勝對持國的稱呼。俱盧族和般度族都是婆羅多的后裔。
面對毗濕摩、德羅納
和其他國王,他說道:
“普利塔之子啊!請看
聚集在這里的俱盧人。”(25)
注:普利塔(P?thā)是貢蒂的另一名字。
在這里,阿周那看到
父輩、祖輩和老師,
舅父、兒子和孫子,
還有兄弟們和同伴。(26)
阿周那還看到
岳父們和朋友們,
他的所有親戚
都站在兩軍之中。(27)
他滿懷憐憫之情,
憂心忡忡地說道:
“看到自己人,黑天啊!
聚集在這里渴望戰(zhàn)斗,(28)
“我四肢發(fā)沉,
嘴巴也發(fā)干;
我渾身顫抖,
汗毛全豎起。(29)
“神弓從手中脫落,
周身皮膚直發(fā)燒,
我的腳跟站不穩(wěn),
腦子仿佛在旋轉(zhuǎn)。(30)
注:阿周那的神弓名為甘狄撥(Gā??īva),原本由梵天創(chuàng)造,后經(jīng)眾天神輾轉(zhuǎn)使用。最后,應(yīng)火神請求,伐樓那神把這張神弓賜給阿周那。
“我看到不祥之兆,
黑天啊!我不明白,
打仗殺死自己人,
能夠得到什么好處?(31)
“我不渴望勝利,黑天啊!
不渴望王國和幸福。
王國對我們有什么用?
生命和享受有什么用?(32)
“我們正是為了這些人,
追求王國、享受和幸福,
然而,他們卻拋棄財富,
奮不顧身,參加戰(zhàn)斗。(33)
“老師、父親和祖父,
兒子、孫子和舅父,
堂房兄弟和岳父,
還有其他的親族。(34)
“即使我被殺,黑天啊!
即使能獲得三界王權(quán),
我也不愿意殺死他們,
何況為了地上的王國?(35)
注:“三界”指天神居住的天國世界、凡人居住的地上世界和魔或半神居住的地下世界,或指天上世界、空中世界和地上世界。
“殺死持國的兒子們,
我們會有什么快樂?
殺死了這些罪人,
我們也犯下了罪惡。(36)
“不能殺死持國的
兒子們及其親友,
因?yàn)闅⑺雷约喝耍?/p>
我們怎么會幸福?(37)
“如果這些人利令智昏,
已經(jīng)被貪婪迷住心竅,
不把毀滅家族視為罪,
不把謀害朋友視為惡,(38)
“而我們完全明白,
毀滅家族罪孽重,
那為什么不懂得,
要回避這種罪過?(39)
“如果家族遭到毀滅,
傳承的宗法也毀滅;
而宗族之法一旦毀滅,
整個家族就陷入非法。(40)
“一旦非法猖獗,
族中婦女墮落;
一旦婦女墮落,
種姓也就混亂。(41)
注:種姓制度強(qiáng)調(diào)同種姓通婚,以保持種姓純潔。印度古代社會主要有四種種姓:婆羅門(Brāhma?a)掌管祭祀和文化,剎帝利(K?atriya)掌管王政和軍事,吠舍(Vai?ya)從事商業(yè)或農(nóng)業(yè),首陀羅(?ūdra)從事農(nóng)牧漁獵和各種仆役。
“種姓混亂導(dǎo)致家族和
毀滅家族者墮入地獄;
祖先失去供品飯和水,
跟著遭殃,紛紛墜落。(42)
注:地獄(naraka)是罪人死后接受懲罰的地方。婆羅門教《摩奴法論》(4.87—90)列出二十一種地獄。
“制造種姓混亂,
犯有毀滅家族罪;
他們破壞種姓法,
毀棄永恒的宗法。(43)
“我們已經(jīng)聽說,
折磨敵人者啊!
毀棄宗法的人,
注定住進(jìn)地獄。(44)
“由于貪圖王國,
貪圖幸福,天哪!
我們決心犯大罪,
準(zhǔn)備殺害自己人。(45)
“我寧可手無寸鐵,
在戰(zhàn)斗中不抵抗,
讓持國的兒子們,
手持武器殺死我。”(46)
阿周那在戰(zhàn)場上,
說完這些心憂傷,
放下手中弓和箭,
坐在自己車座上。(47)
注:《薄伽梵歌》的許多抄本,每章篇末署有章名。鑒于這些章名是晚出的,而且互相不盡一致,《摩訶婆羅多》精校本沒有將它們列入正文,而收入校注中。本書每章選用一個比較通行的章名,并對該章內(nèi)容作出扼要概括,供參考。
本章章名為《阿周那憂慮瑜伽》(Arjunavi?ādayoga)。本章提供黑天和阿周那對話的背景。大戰(zhàn)在即,阿周那對投身這場戰(zhàn)爭是否符合正法產(chǎn)生懷疑,憂心忡忡,放下了武器。
以上是吉祥的《摩訶婆羅多》中《毗濕摩篇》第二十三章(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