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 致伊麗莎白·希欽納的信
- (英)珀西·雪萊
- 2019字
- 2020-10-09 13:08:20
菲爾德地區
1811年6月11日,星期二
親愛的希欽納小姐:
您好!
很榮幸能與您通信,將我的感性與理性一并傳達于你。然而,此刻的我,是完全的理性至上者。我不知道哪個更值得稱贊:對于這種貴族式學問,你不追崇,我也不曾研習,所以也無關緊要。我是該期待洛克成為我的敵人還是盟友呢?[2]洛克證實,沒有與生俱來的思想,因此也沒有任何信條天生就具有理論性或者實用性——這樣就推翻了它的作用,而將一切訴諸上帝。
這個念頭的出現前后一定會各經歷一段時期。既然所有的念頭都源于感覺,這種感覺一定源自某種感官刺激:因此,擁有這種刺激的人可能會察覺其產生的時間和情境。洛克用歸納推理的方法明確地證實了這一點,不容任何理性的批判。他在我請你分析的那一章斷言,上帝是存在的,并斷言上帝讓圣保羅把他的話記錄下來,成為《新約》,這一斷言遭到極大的反對。
我們更傾向于哪一種?證據還是斷言?對神的信仰,我并不反對感性這一方面:我很樂意,或許是更愿意相信而不是懷疑神的存在。現在依舊如此:我絲毫不懷疑。我希望從兩個方面讓你相信神的不存在:首先這是真理;其次,我相信這是消滅基督教最根本的方式。我坦白地告訴你我的想法和觀點,因為我覺得這是一種美德。基督教與追求美德是沖突的,如果追求美德:那也就不再是個基督徒。
然而,她為何欺騙自己?她為何將荒謬不合理的(已經證實)、散亂無序的道德體系歸咎于狹隘傲慢,帶有侮辱性質的神學體系呢?——高度冷靜的美德是通過她自己的冥想而得到的。一個人為何還要利用這個錯誤說:“你是這個世界的魔鬼;你對上帝不忠會遭到永恒的懲罰?”你回答:“我不信。”那人回應說:“這里有書為證。對著這里所描述的神靈祈禱,你很快就會相信了。”
當然,如果一個人執意決定相信——不顧內心理性的反對——會讓自己受到情感的影響——那所有的推理都是多余的了。然而我不認為你會如此(這勢必會被稱為是一種行為方式,就像信仰是一種情感);因為宗教并不是用來維護高尚的道德從而為越軌的理性致歉。在后一種情況下,理性會約束越軌行為,想象不過是受其影響的附屬品。
解散后,基督教便不再有任何爭議。情感和理性是天生相對立的。基督教是前者:而自然神教(對我們不再加以支配)是后者。那么,什么是“上帝”?它代表一切存在的未知原因和假設起源。我們說一個人的靈魂時,是在說我們所觀察到的影響所產生的未知原因,這種影響由其智力和動態肢體呈現出來,合而為一,(與我們所猜測和觀察到的一樣)不可分割。
那么,人們把上帝之于宇宙的關系類推到人類的靈魂之于肉體;植物性之于植物;石頭屬性之于石頭的關系。然而,要是拿走一切的附屬品,剩下的是什么?一個人沒有了靈魂?那他就不再是一個人。植物沒有了生長力?石頭沒有了石頭的屬性?這些構成人、植物和石頭本質的每樣東西都與你所謂的“上帝”之于宇宙的意義一樣。在這一點上,我承認上帝的存在,但僅是作為現存的一切存在特質的指代而已。
我并不(我想,你也不能)認為創造了這樣的存在,這種存在就認定自己是必要的構成,一旦缺失,宇宙就不再是宇宙。因此,這才是宇宙的本質:即宇宙是其本質所在。這是宇宙本質的另外一種說法。你并不能從中找出一個同源的存在,同樣擁有美德、仁慈和可愛。想象的愉悅在于擬人。若是沒有它奇思妙想的特質,那么直到今天,我們也不會有“上帝”。馬爾斯擬人化為戰神,朱諾擬人化為婚姻女神,等等。
而你在腦海中構想了美德之神。這種擬人手法——具有詩性的美,卻不被理性所認可——其實是辛都斯坦尼奉獻(Hindoostanish devotion)風格,你已經采用了。我以真理的名義提出反對。確有美德:但美德之神是什么?是誰?既不是圣父,也不是圣靈之源,更不是那個注視著可憐的懦夫亞伯拉罕的神,他踏著無數流血的尸體,扼住迦南地區被驅逐出境的民眾的脖子,為他選中的猶太子民創造了莊嚴的神。我此處的例子只是在回顧他君王般的狂暴征服,并非蔑視甚至仇恨。假如我現在看到他坐在華麗的寶座上,像所描述的那樣實施著暴政王權,而我在他面前卑躬屈膝,美德會作何評價?美德的聲音微乎其微,但它沖入腦海,直擊心坎。利己主義的叫囂震耳欲聾,但心是黑的,只是按規律跳動著而已。
你說我們的理論是一致的:我信。那這一切又都是什么?這簡直讓我變成了三流作家!
那天,我剛好看完歐文森夫人寫的小說——《傳教士》。[3]它的思想一如年輕時的我:那時我滿腔熱情,如今卻為過去的軟弱而自嘲。你將看到的《克哈馬的詛咒》是我最喜歡的詩集;可是里面有個大錯誤——對牧師凱亞的信奉。然而我忘了,我本想跟你談一些重要的事,我是推崇理性的。為什么呢?難道因為我完全受其影響,再也不會感受快樂?我摒棄了一切天馬行空的想象:發現所有的自娛自樂由此全軍覆滅。我被引向了自私主義,你可能清楚地意識到了理性的本質,它正在影響我。我是認真的:你會對此作何評論?再見。我的房間里,面對的墻壁上正掛著基督像,挺好的,剛好看到我下此論斷時的表情。請別當真,但我是真的想問一下:我是不是太啰嗦了?
您真誠的朋友
珀西·雪萊